條基施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22763
2022-08-08
10頁
46.50KB
1、目 錄1、 基礎工程特點2、 土方開挖方案3、條基土方開挖技術措施 4、鋼筋混凝土工程安全技術方案4.1、條基砼技術措施4.2、鋼筋工程施工技術措施 4.3、模板工程施工技術措施一、 編制依據1、 基礎工程特點本工程土層主要由人工填土、粉質粘土、頁巖等組成,設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210Kpa。基礎設計為條形基礎,墊層為30cm厚C15砼。砌體為M7.5水泥砂漿砌筑頁巖磚。構造柱及地圈梁為C25砼。2、基礎開挖工藝測量放線 切線分層開挖 修坡 整平 基坑測量放線時,坑底四周應按基礎設計尺寸開挖基線,自下而上按33%放坡作為坑口開挖線。挖土深度為2.3m左右,邊挖邊檢查坑底寬度及坡度,不夠時2、及時修整,檢查基坑底寬及標高,坑底凸凹不超過1.5cm。根據地勘資料提供的可靠數據,本工程基礎置于地下水位以上,無需采取降水措施,但施工期間跨越雨季,應在基坑施工期間對局部邊坡進行保護,基礎施工階段在基坑頂部與基底設置足夠的排水溝。 3、土開挖技術措施基礎施工前必須按建筑場地基坑探查與處理現行規程進行探察與處理。如果遇到異常情況或與地質堪察報告不符時,應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商定處理方案。31條基土方安全措施避免基坑坍塌傷人。3.11本工程根據地質資料,條基開挖2m深左右,采用挖掘機開挖,人工配合修整,邊挖邊運,放坡按條基的深來確定,放坡系數為1:1.3,避免基坑坍塌傷人。3.1.2、人工修正表3、面平整度5cm。按圖紙設計要求的坡度起階梯。3.1.3、在施工過程中,適時測量基坑周邊位移。3.1.4、土方開挖應根據支護要求分部分層進行,坑壁表面平整度5cm。嚴禁在坡底挖成倒坡。3.1.5、施工時避開管線。2.2、條基土方開挖的技術措施3.2.1、本工程地基由工填土、粉質粘土、頁巖土而形成的場平基礎。3.2.2、測量放線,人工及機械開挖,在施工前根據控制點坐標,放出條基基坑的灰線、邊線和控制標高。龍門樁一般離開坑緣2-3m,以利于保留;放灰線時,按圖紙開挖基坑的深度放出邊坡的寬度,灰線 標高,軸線進行復核檢查無誤后方可進行挖土施工。3.2.3、本工程工期短,為了減少時間,條基開挖方式,采用4、挖機開挖土方,人工修整。 3.2.4、工程地基基礎是天然土,開挖至基底持力層,通知地勘、設計、建設及監理到現場檢查驗收合格后澆筑基礎墊層。3.2.6、人工修整基坑,超過1m以上的深度,先撐好模板然后人工修整,避免土方坍塌傷人。3.2.7、在施工過程,隨時測量基坑周邊位移。3.2.8、基礎挖到設計基底標高還沒有挖到持力層,必須挖到基底的持力層。3.2.9、條基開挖完成,必須做好隱蔽資料,自檢資料及其它資料,待驗收使用。3.2.10、基槽驗收前,基坑清理干凈,放好軸線,做好驗收檢查。3.2.11、條基完成后,即時通知各有關責任單位驗槽,合格后立即澆筑墊層,預防下雨浸泡及太陽爆曬。4、鋼筋砼工程施工5、技術措施4.1、條基砼技術措施4.1.1、澆筑砼之前,首先對各強度等級的砼即C15、C25進行現場取石子和水泥,到試驗室進行配合比實驗。砼的試配強度應比設計的強度標準值提高1個數值。且有試配報告單,按試配單中的強度等級做試配。4.1.2、對施工用的水泥送去試驗并符合設計強度要求以后再使用。對進場的砂,石子進行室驗,同時對使用的各種鋼筋進行力學性能試驗,應符合設計要求。對已成形且定位的鋼筋骨架,逐一進行檢查復核;對模板進行抄平和拉線檢查,并對刷油及堵洞進行補修,即時對模板進行澆水濕潤。4.1.3、砼攪拌時間,即砼的坍落度小于3cm時,攪拌的最短時間,自落式攪拌機,強制式攪拌機為60秒,容積在406、01001時,自落式攪拌機和強制式攪拌機最短時間分別是120秒和90秒。4.1.4、砼自高處落自高度,不應超過2m。在豎向結構中澆砼時,不得發生離析現象,如高度超過3mm時,應采用串筒,溜管等等方法。澆注豎向結構砼前,地部應先填50100mm厚的與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砼的水灰比和坍落度應隨澆注高度的上升予遞減。4.1.5、砼澆注層的厚度為表面振動200mm;輕骨料砼表振動200mm,插入振搗300mm,后在人工搗固時,基礎無筋砼的結構中,澆注厚度為250mm,澆注厚度砼的最大隙時間,低于C30的砼,在氣溫25和氣溫25時,最大間隙時間(min)分別是210min和180min. 4.1.6、7、澆砼時,應經常觀察摸板支撐,鋼筋預埋件留孔的情況。當發現有形變時,應即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以保證砼的質量,施工縫留置位置應在澆筑前確定,以保證留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使于施工的部位,應在13之處。在施工縫處15繼續澆注砼時,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應請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的石子或軟弱的砼層,并加以沖洗干凈,不得有積水。砼應細心搗實,使砼新舊緊密結合。4.1.6、在采用振搗器振搗密實,應符合以下規定:1)、每一振點的振搗器延續時間,應使砼搗實,即表面呈現浮漿和不再沉落。2)、插入式振搗器搗實砼的移動間距,不宜大于作用半經的1.5倍,輕骨料的間距,不宜大于作用半徑的1倍;振搗距離模板,不應大于振搗器半徑的128、,并應盡量避免碰撞鋼筋、模板。3)、為供上下層砼結合成整體,振搗器應插入砼中5cm。4.1.7砼工程應確保質量,應振搗密實,基礎砼不應有麻面、蜂窩、孔洞,表面光滑平整。但蜂窩系指砼表面無水泥漿露出砂石深度不于5mm,小于保護層厚度的缺陷。對于砼中孔洞面積基礎上一處不大于100cm2, 累計不大于200cm2;孔洞系指超過保護層厚度,但不超過截面尺寸13的缺陷。對基礎上露筋長度不大于20cm, 累計不大于40cm,對于砼夾渣層長度,長度均符合要求,即基礎縫隙長度不大于20cm,深度不大于5cm,且不多于二處。4.1.8、現澆砼允許許偏差要求為:1、軸線位移條基礎許偏差為10mm。2、標高許偏差為9、10mm。3、截面尺寸,基礎許偏差為(15,10mm)。4、表面平整度許偏差為8mm。4.1.9、成品保護,砼終凝前,初凝期間,禁止在砼碰撞,要用塑料布遮蓋嚴密,保護水分。砼終后即夏天氣溫高時,12小時要開始專人澆灑保護水分養護天數,對普通水泥制的砼,不得少于7晝夜。4.1.10、機具由專人專機保養,工人進工地必須戴安全帽,操作工戴安全帽和穿絕緣鞋,戴絕緣手套。振動器由專人使用,電工隨時檢查線路,機具及接地情況,預防漏電傷人。4.1.11、砼工程的資料十分關鍵,資料員要負責在施工前搞好各強度砼的試配,并完成試配強度試驗,在施工前還要完成全部鋼材合格證和索取和鋼筋試驗工作及水泥合格證索取和試驗工10、作,對于施工中的每一次澆筑砼要由監理工程師隨機取樣及送去試驗。質量檢查工作應搞好班組自檢記錄和質量驗收記錄資料整理工作及施工日志記錄。4.2 鋼筋工程施工安全技術措施4.2.1、凡用在工程上的鋼筋,鋼板等,均要出廠合格證書,取樣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本工程鋼筋采用焊接和綁扎兩種形式,因而對于焊接和綁扎使用的機具首先要進行檢查和維修保養,不能帶病運轉,并及時全數運進場,并蓋好鋼筋和鋼筋庫。鋼筋在綁扎或焊接前應先出銹和清除油漬,調直鋼筋。采用的主要工具有立式絲機、電動除機、鋼筋調直機,手動GJY-16型液壓切斷機,、GJT-40型鋼筋彎曲機及鋼筋彎曲機,都應用進行檢查備用。手工鋼筋工具有錘頭,手搖板11、手、卡盤、板頭、鋼筋釣、帶機口的撬棍和螺旋型鋼筋成機型、先應支好、支平、支牢鋼筋加工操作臺。對于現場鋼筋綁扎和焊接的鋼筋型架等、均要求對照圖紙效對成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等是否與圖紙和料單相符。如有錯漏,應予以糾正增補。準備綁扎用的綁絲切成合理的長度,捆成小把備用。綁絲可用2022號鐵絲(火燒)或鍍鋅絲(鉛絲)其中22號鐵絲只用于綁扎12mm以下的鋼筋。鐵絲長度當鋼筋直徑為35mm時,要求長120mm;當鋼筋直徑為68mm時,鐵絲切成130150mm;當鋼筋直徑為1012mm時,鐵絲長度分別切成長度170、190mm;當鋼筋直徑為1416mm時綁絲長度分別為170、190、220、12、250mm四種。施工前準備好控制砼保護層的水泥砂漿墊塊的厚度應根據保護層厚度而定,即與保護層同樣厚度,墊塊的平面大小,視保護層大小而定,保護層20mm以下時為3030mm;大于20mm的保護層,墊塊表面積為5050mm。當垂直(在四邊)使用墊塊時,要在制作墊塊時,把22號鐵絲(長度160200mm)插入砂漿中,以便扎在鋼筋主筋上,梁底墊塊不必插入綁絲。4.2.2、鋼筋配料根據施工圖的結構配筋,先繪出各種形狀和規格的單跟鋼筋圖并加以編號;然后,分別計算鋼筋下料長度和根數,填寫配料單中請加工。 4.2.3、鋼筋下料時,因鋼筋彎曲或彎鉤會使鋼筋變化,在配筋中不可直接根據圖紙尺寸下料;必須了解砼保護層13、,鋼筋彎鉤,鋼筋彎曲等規定,再根據圖紙中尺寸計算下料長度。各種鋼筋下料長度要以下為據:直徑鋼筋可下料長度=結構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彎構增加長度。上述鋼筋如需要搭接時,應增加搭接長度。4.2.4、鋼筋加工前,應對油漆、漆污及用錘擊能剝落的浮皮,鐵銹清除干凈;在焊接前,焊點處的水銹應清除干凈。鋼筋除銹,一般可采用三個途徑:一是在鋼筋冷拉和調直過程中,除銹對大量鋼筋除銹為經濟省力;二是用機械方法除銹,如果用電動除銹,對鋼筋的局部除銹較為方便,三是采用手工除銹即用砂紙、鋼絲刷、噴砂和酸洗也可以除銹。4.2.5鋼筋調直,如采用鋼筋調直機調直,根據鋼筋直徑選14、用調直模和傳送壓棍,并要正確掌握調整直模的偏移量和壓棍的偏移力度。4.2.6鋼筋切斷機的切斷鋼筋口,不得有蹄形或起彎曲現象,同時鋼筋長度力求準確,其允許偏差為10mm,在切斷過程中,如鋼筋劈裂,縮頭或嚴重的彎頭等現象時,要予以切除;如發現鋼筋硬度與該鋼種有較大出入時,應向技術員和設計部門反映,并提出設計處理方案。鋼筋彎曲成型,級鋼筋未端需作180彎鉤,其圖紙彎曲直徑(D)不應小于鋼筋直徑(d)的2.5倍,平直部分長度不宜小于鋼筋直徑(d)的3.5倍。對于級鋼筋末端需做90或135。彎折時,級鋼筋的彎曲不宜小于鋼筋直徑的4倍,平直部份長度應按設計要求確定。彎起鋼筋中間部位彎折處的彎曲直徑(D)不15、應小于鋼筋直徑(d)的5倍,在彎曲成型前,要在鋼筋工對照圖形和尺寸用石筆將各彎曲點位置劃出,劃線時應根據不同彎曲角度和除彎曲調直具扣法是從相鄰兩面段長度中各扣一半。鋼筋端部帶半圓彎鉤時,該段長度劃線時應增加0.5d(d為鋼筋直徑);劃線工作最好從鋼筋中線開始向兩邊劃;兩邊不對稱的鋼筋可以從端劃,如劃到另一端有出入時,則應重新調整。4.2.7采用鋼筋綁扎形式的,應符合以下要求。1: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于構件最大彎曲處。2:搭接時,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級鋼筋可不做彎鉤。3:直徑等于和小于12mm的受壓級鋼筋的末端以及軸心受壓構件中任意直徑16、的受力鋼筋末端,可不做彎鉤,但搭接長度應不小于鋼筋直徑的30倍。4: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綁扎牢固。5:綁扎搭接長度應符合下列要求,受拉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為:當砼強度等級為C25時,級鋼筋搭接長度為35d。4.2.8電動機具由專人操作、保養及時,不帶病運轉,要求防護設施完整、有效。電焊時,要注意防火具戴焊接鏡、焊工手套各穿工作服。4.29骨架的寬度和高度允許偏差為5mm; 骨架長度允許偏差為10mm;受力鋼筋間距允許偏差為10mm;排距允許偏差為5mm;綁扎允許偏差為20mm;鋼筋彎起點位移允許偏差為20mm;受力鋼筋保護層基礎允許偏差為10mm;梁允許偏差為5mm。4.21017、鋼筋分項是個重要分項,尤其鋼筋的合格證要齊全,復印件或抄件要有人簽字,并注明原件存放地點和加蓋公章。所進場的鋼筋要一一做檢驗,并要求達到設計要求。試驗不合格的鋼筋要取雙倍鋼筋去做復檢,合格時可使用;不合格時,要有建設現場代表、監理員簽字證明,焊接鋼筋要有出廠合格證和試驗報告,并要有焊接試驗報告,末焊接的鋼筋要有建設單位出據的證明。焊工要有近兩年辦勞動局發的證書。班組自檢記錄和施工日志要天天記錄;質量驗收記錄應及時填寫。該項工程的整理資料要求及時、準確、齊全。4.3 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4.3.1開工前,選購50*100的木方以及12厚膠合板備用。 4.3.2對原用舊模板要重新清理,刮去泥18、垢雜物,整平調直且修整一新后,涂油一遍,平擺成垛備用.4.3.3材料員和保管員、工長組成后勤供應組,負責材料選購和供應,木工組6人,負責對木模板解料成板料成板材和制模板及整修舊模板并刷油一道后對平放直成堆,4人組成負責模板工程的質量檢查;技術人員負責構件放線及尺寸控制和標明標高點;施工員負責人員和解決施工中的所有問題。4.3.4、采用模板及支架要符合以下規定:1)、保證工程結構件各部形狀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確。2)、具有足夠的強度,能可靠地承受新砼的重量和側壓力,以及在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荷載。3)、構造簡章,裝拆方便,并使于鋼筋綁扎與安裝,砼的澆注及養護等工藝要求。4)、模板及加應妥善維修和保管,19、墊于不易留水和存水的較高處。4.3.5、支模要根據已彈好的中心線進行復核,按彈的邊線支模,支模板后要拉通線校直。模板拆除要求符合下列規定:不承重模板,應在砼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受損壞時方可拆除,即整體式構件拆模時所需砼強度達到施工規范的要求。4.3.6、模板接逢寬度不大于2.5mm,合格標準不大于1.5mm,砼表面被模板粘結(粘漿),每處基礎出現粘漿漏刷油均不大于2000cm4.3.7、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要求:1)、軸線位移,基礎允許偏差要求。2)、標高,允許偏差為5mm。3)、截面尺寸,基礎允許偏差為10mm。4)、表面平準度允許偏差為5mm。4.3.8、做好模板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