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懸挑防護棚施工方案(1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23100
2022-08-08
14頁
343.40KB
1、.懸挑防護棚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南山中心區 T1060028地塊超高層項目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區核心位置,西至后海大道,南臨中心區景觀水系和海德一道,北接海德二道(市政人行天橋)和天利中央商務廣場,東部與南山商業文化中心建筑群自然融合連接,延續至海岸線。本建筑地下室為三層,地上裙樓為三層(局部為四層),高度為 23.450米,A 座為 61 層,室外地面至屋面高度為272.400米,總高度為 300.800米,B 座為36 層,室外地面至屋面高度為153.300米,總高度為 156.000米。總建筑面積為232690.41平米,總占地面積為25727.800平米。二、編制依據1、建筑施工高處作業2、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 2、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 3、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 4、高處作業分級 GBT3608-2008 4、南山中心區 T106-0028 地塊超高層頂目施工圖三、材料要求1、鋼管1.1 鋼管應采用國標直縫電焊鋼管(GBT13793)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T3092)中規定的 3 號普通鋼管,其質量應符合現行國標碳素結構鋼(GBT700)中 Q235A 級鋼的規定;1.2 腳手架鋼管的尺寸采用A483.0 鋼管,每根鋼管的最大質量不應大于25;1.3 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3、碴、孔痕和深的劃道;1.4 鋼管外徑、壁厚偏差不大于0.5;表面銹蝕深度 0.5;兩端面相切斜偏差不大于 2、且不大于 1.7;1.5 鋼管必須涂有防銹漆;1.6 鋼管上嚴禁打孔。.2、扣件2.1 扣件應采用可鍛鑄鐵制作的扣件。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標?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的規定,其他材料制作的扣件應經實驗證明其質量符合該標準的規定后可使用。2.2 扣件在螺栓擰緊力矩達65Nm 時,不得發生破壞。2.3 新扣件應有生產許可證,質量檢測單位的測試報告和產品質量合格證。當對扣件質量有懷疑時,應按國標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的規定抽樣檢測。2.5 舊扣件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縫4、變形的嚴禁使用,出現滑絲的螺栓必須更換。四、搭設方案1、需要搭設懸挑防護棚的樓層:A 座B 座第一道4 層3 層第二道21層21 層第三道41層注:A 座第一道防護棚設置在3 層的南面、西面和東面以及4 層的北面,B座第一道防護棚設置在3 層的北面、東面和西面以及9層的南面,第一道防護棚的搭設方案詳見首道懸挑防護棚施工方案。2、第二、三道防護棚的搭設方法懸挑防護棚懸挑梁、縱向水平桿、立桿均采用A483.0mm鋼管,張拉鋼絲繩的懸挑梁為單鋼管,不張拉鋼絲繩的懸挑梁為單鋼管,懸挑梁伸入結構面為2500mm,懸挑梁外伸 3500mm,間距為 1500mm,垂直于懸挑梁的縱向水平桿間距700mm,上5、下兩層,兩層防護層間間距為800mm,上層為鋼笆網片,下層為模板+密目式安全網。防護棚采用鋼絲繩兩次懸吊,間距均為3000mm,鋼絲繩張拉于防護棚施工層上一層,具體搭設方法如下圖所示:.3、施工步驟:搭設懸挑鋼管搭設水平桿張拉鋼絲繩搭設兩層間立桿鋪設第一層防護鋪設第二層防護張掛外側安全網安裝斜拉鋼管3.1 懸挑鋼管必須穿過結構板面預埋的圓環,張拉鋼絲繩的懸挑梁為雙鋼管,不張拉鋼絲繩的懸挑梁為單鋼管,懸挑鋼管長為6m,間距為 1500mm,其中伸出結構外邊 3500mm,由于結構外邊存在圓弧狀不規則邊線,因而懸挑鋼管必須均垂直結構邊。3.2 縱向水平桿間距為700mm,縱向水平桿的接長采用對接6、扣件,接頭錯開。3.3 鋼絲繩的張拉,一側為預埋的吊環,吊環的位置均位于防護棚施工層往上一層的板面,一側為懸挑鋼管,鋼絲繩必須同時將懸挑鋼管和縱向水平桿套住。3.4 外側立桿搭設,立桿高為900mm,采用直角扣件分別與第一層、第二層防護的縱向水平桿相連。.3.5 第一層防護鋪設,底層為密目式安全網,面層為 183091518mm 的模板,模板與縱向水平桿之間通過200010050mm 的木方連接,用鋼絲將木方與縱向水平桿綁扎在一起。3.6 第二層防護鋪設,采用為鋼笆網片,用鋼絲將鋼笆網片與縱向水平桿綁扎在一起。3.7 防護棚外側面采用密目式安全網進行封閉,用鋼絲將安全網與縱向水平桿綁扎在一起。7、3.8 用于固定鋼絲繩的預埋吊環采用A20 圓鋼間距 3000mm,用于固定鋼管的預埋圓環采用 A14 圓鋼間距 1500mm。3.9 為了防止在風荷載作用下防護棚出現上翻,在防護棚施工層上一層樓板預埋短鋼管間距 1500mm,并用長鋼管與防護棚連成一體,保證防護棚的穩定性。五、防護棚的拆除1、拆除前的準備工作:1.1 清理完防護棚上的所有障礙物并保證清理過程中被清理物不得翻倒、拋擲到地面。1.2 對參加拆除的操作人員進行系統的安全技術交底。2、拆除時的防護措施:2.1 拆除現場設警戒區,配專人負責警戒工作,并在拆除區域外派專人阻止行人及車輛通過。2.2 設置防護棚拆除警示,停止拆除區域內其它8、施工,待拆除完畢后再進入該區域作業。2.3 拆除工作由架子班長或有經驗的架子工指揮。3、拆除作業時的工作程序:3.1 拆除人員進入工作崗位后,再次對各部位的完好狀態進行一次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作業。3.2 拆除工作按搭設的反程序進行:安全網防護欄桿上層防護鋼笆網片上層水平桿下層隔離腳手板下層水平桿拆除桁架梁及立柱。3.3 拆除時必須按規定逐層作業,不能按立面分段拆除或踏步式拆除,認真做到每板一清、一梁一清、一桿一清。.3.4 每班作業完后,必須對未拆除完畢的保留部分進行檢查,對不穩定的部位加固后方可離開。3.5 拆下來的材料不得隨意朝下投擲,要有組織地輸送到地面分類堆放。3.6 參加拆除的人員9、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作業時按規定正確使用安全帶,戴好安全帽。六、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證措施1、防護棚搭拆必須由持上崗證的專業架子工承擔,凡有高血壓、心臟病及不適應高處作業體征的人員不得上架操作。2、搭拆作業前,必須檢查個人的安全防護用品(安全帽、安全帶等)是否完好,著裝是否緊湊,工具袋等必需用品是否齊全完備,待一切確認后方可進入作業區作業。3、搭拆過程中,所有桿件、施工材料不得隨意堆放在防護棚上,必須將每一個桿件固定牢固后再搭設下一個桿件或拆除運送到安全地方后再拆下一個桿件。防護棚上不得存放任何懸浮材料。4、不準利用防護棚作垂直吊拉運送材料的支架。5、夜間、雨雪、強風天氣嚴禁防護棚搭拆作業。6、10、防護棚上任何雜物應及時進行清理。七、施工應急救援預案目的:為了貫徹實施“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方針,應根據危險性較大模板工程的現場環境、設計要求及施工方法等工程特點進行危險源辨識,以及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及救援方案,提高整個項目部對事故的整體應急能力,確保發生意外事故時能有序地應急指揮,有效地保護員工的生命、企業財產的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把事故降低到最小程度,特制定本預案。1、應急領導小組:危險性較大的模板工程施工前應成立專門的應急領導小組,來確保發生意外事故時能有序應急指揮,領導小組成員如下:組長:張全安電話:13760369499 副組長:張文廣電話:13420947737 于兵電11、話:13632934310 組員:王斌劉偉男于洋張騰龍趙成德蘇帥.2、應急領導小組職責:2.1、領導各單位應急小組的培訓和學習工作,提高其應變能力。2.2、當施工現場發生突發事件時,負責救險的人員、器材、車輛、通信聯絡和組織指揮協調。2.3、負責配備好各種應急物資和消防器材、救生設備和其他應急設備。2.4、發生事故要及時趕到現場組織指揮,控制事故的擴大和連續發生,并迅速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2.5、負責組織搶險、疏散、救助及通信聯絡。2.6、組織應急檢查,保證現場道路暢通,對危險大的施工項目應與當地醫院取得聯系,做好救護準備。3、應急反應預案:3.1、事故報告程序:事故發生后,作業人員、班組長、12、現場負責人、項目部安全主管領導應及時逐級上報,并聯絡報警,組織搶救。3.2、事故報告:事故發生后應逐級上報,一般為現場事故知情人員、作業隊、班組安全員、施工單位專職安全員。發生重大事故(包括人員傷亡、重傷及財產損失等嚴重事故)時,應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并在24小時內向上級主管部門作出書面匯報。3.3、現場事故應急處理: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事故主要有高溫中暑、高空墜落、落物傷人等事故。4、高處墜落應急程序當高處墜落事故發生時,施工現場負責人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要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然后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4.1、如傷者處于休克狀態,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13、20 度左右。遇傷者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就受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等措施。4.2、出現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暢通?;杳哉邞脚P,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4.3、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到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的大醫院治療。.4.4、發現脊椎受傷者,應及時在創傷處用消毒的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好后。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招致死亡。搶救脊椎受傷者搬運過程,嚴禁14、只抬受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4.5、發現傷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運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4.6、遇到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受傷者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4.7、傷者在作簡單搶救后,都應動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時把受傷者送往鄰近醫院搶救。在運送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簸。同時密切注意傷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及傷口等情況。5、物體打擊應急程序當發生物體打擊事故時候,搶救的重點應放在顱腦損傷、胸部骨折和創傷出血上進行處理。5.1、發生物體打擊事故時,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15、傷者處于休克狀態,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 度左右。遇傷者呼吸心跳停者,應就受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5.1、出現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暢通?;杳哉邞脚P,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到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大醫院治療。6、高溫中暑的應急處理:6.1、應迅速將中暑人員移至陰涼的地方。解開衣服,讓其平臥,頭部不要墊高。6.2、降溫:用涼水或50%酒精擦其全身,直至皮膚發紅,血管擴張以促進16、散熱。降溫過程中必須加強護理,密切觀察體溫、血壓和心臟情況。當降溫到 38度左右時,應立即停止降溫,防止虛脫。6.3、及時補充水分和無機鹽。能飲水患者應鼓勵其喝足涼水或其他飲.料;不能飲水者應靜脈補液,其中生理鹽水約占一半。6.4、及時處理呼吸循環衰竭。7、事故處理:當發生如高空附落、被高空墜物擊中等而造成人身傷害時。7.1、向項目部匯報并撥打120進行醫療救援。7.2、應立即排除其他隱患,防止救援人員遭到傷害。7.3、積極進行傷員搶救。7.4、做好死亡者的善后工作,對其家屬進行撫恤。7.5、轉院:醫療條件不完善時,應及時送往就近醫院,進行搶救。8、應急通信聯絡:遇到緊急情況要首先向項目部匯報17、。項目部利用電話或傳真向上級部門匯報并采取相應救援措施。各施工班組應制定詳細的應急反應計劃,列明各營地及相關人員通信聯系方式,并在施工現場、營地的顯要位置張貼,以便緊急情況下使用。八、懸挑防護棚計算書1、荷載取值1.1 恒荷載:模板自重標準值:0.04KN/m2,鋼笆網片自重標準值:0.02 KN/m2,安全網自重標準值:0.005KN/m2,鋼管自重標準值:0.033KN/m,E=2.1105N/mm2,I=10.78 104mm4,W=4.49 103mm3。1.2 活荷載:活荷載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中不上人屋面活荷載標準值取為0.5KN/m2。2、次梁(縱向水18、平桿)計算2.1 荷載組合上層防護的荷載通過立桿傳遞至下層的縱向水平桿,而上層的縱向水平桿只有一層鋼笆網片受力較小,故只需要驗算下層的縱向水平桿。雙層防護棚的恒荷載(模板+鋼笆網片+安全網+鋼管自重)標準值:G=(0.04+0.02+0.005)0.7+0.033(0.92+0.73)4.5+20.033=0.14KN/m 活荷載標準值 Q=0.50.7=0.35KN/m 荷載基本組合值:q1=1.2G+1.4Q=1.20.14+1.40.35=0.658KN/m.荷載標準組合值:q2=G+Q=0.14+0.35=0.49KN/m 2.2 強度驗算計算簡圖取三跨連續梁,如下圖所示:最大彎矩:m19、KNlqM148.0105.1658.010221max2236/215/0.331049.410148.0mmNmmNWM故強度滿足要求2.3 剛度驗算最大撓度:mmlfmmEIlqf1015074.01078.10101.2100150049.0677.0100677.045442max故剛度滿足要求3、主梁(懸挑桿)驗算3.1 荷載組合雙層防護棚的恒荷載(模板自重+鋼笆網片+安全網+鋼管自重)均布荷載標準值 G=(0.04+0.02+0.005)3+60.0330.9 3.5+260.03333.5+30.033=0.684KN/m 活荷載標準值 Q=0.53=1.5KN/m 荷載基本組20、合值:q3=1.2G+1.4Q=1.20.684+1.41.5=2.921KN/m 荷載標準組合值:q4=G+Q=0.684+1.5=2.184KN/m 3.2 強度驗算懸挑鋼管伸入結構的一端與預埋卡環焊接在一起,并用扣件固定防止滑動,可以視為固定端,計算簡圖如下圖所示:.對以上超靜定結構,用力矩分配法求解,得出彎矩最大值:mKNM791.0max2236/215/1761049.410791.0mmNmmNWM故強度滿足要求3.3 剛度驗算最大撓度(取單跨一端簡支一端固定梁的最大撓度,較以上計算模型的最大撓度更為保守):mmlfmmEIlqf3.91500.21078.10101.2140021、184.200542.000542.045444max故剛度滿足要求3.4 鋼絲繩驗算鋼絲繩的軸力取最大值進行計算,鋼絲繩的容許拉力按照下式計算:.根據結構安裝工程施工操作規程(YSJ 404-89)附表 1-1,鋼絲繩當作為吊索無彎曲時,安全系數K取67?,F場選用鋼絲繩 6W(37)-15.0-140-光-Z交GB20118-2006,直徑為 15.0mm,極限強度 1400MPa,破斷拉力總和 Fg119.5KN,取安全系數 K=6 為安全計算,兩根懸掛鋼絲繩不應該同時工作,要分別兩種工況單獨計算,即當其中一根鋼絲繩工作時,另外一根鋼絲繩則假設不工作,層高越小,鋼絲繩拉力越大,取 B座標準22、層層高 3900mm 3.4.1工況一鋼絲繩的拉力為:F1=25.3921.222.8 48013900=7.866KN 3.4.2工況二鋼絲繩的拉力為.F2=25.3921.221.4 41443900=13.579KN Fmax=F2=13.579KN KNKNKFg579.133.1665.11982.0選擇拉鋼絲繩的破斷拉力要滿足要求3.5鋼絲拉繩吊環驗算兩根鋼絲拉繩使用同一個吊環,吊環所受的最大拉力Nmax=13.579kN 吊環強度計算公式為:按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0.9.8,f=50N/mm2,其中 f 為拉環鋼筋抗拉強度所需要的吊環最小直徑:D=14.35021000579.23、134=13.2mm 實際吊環選用直徑 D=20mm的HPB235的鋼筋制作滿足要求,吊環大樣如下圖所示:.3.6風荷載驗算為了防止在風荷載作用下防護棚出現上翻,在防護棚施工層上一層預埋短鋼管間距 1500mm,并用長鋼管與防護棚連成一體,保證防護棚的穩定性,需驗算最高層(A座41層)搭設的防護棚。風荷載計算公式:ozsgz7.0ko為50年一遇的基本風壓,取o=0.75 KN/m2gz為A座41層(標高 185.370m)的陣風系數,取gz=1.512 s為風荷載體形系數,由建筑結構荷載規范取s=-2 z為風壓高度變化系數,地面粗糙度為C類,取z=2.219 ozsgz7.0k=0.71.512(-2)2.2190.75=-3.523 KN/m2 雙層防護棚的恒荷載標準值G=0.6842=0.342KN/m 活荷載標準值 Q=-3.5231.5=-5.284KN/m 懸挑鋼管的受力計算簡圖如下圖所示:懸挑鋼管的受力計算簡圖如下圖所示:對以上超靜定結構,用力矩分配法求解,得出彎矩最大值:.mKNM890.0max236/2.1981049.410890.0mmNWM2/215mmN強度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