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施工安全專項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23275
2022-08-08
11頁
48KB
1、方案預案:_土方施工安全專項方案姓名:_單位:_日期:_年_月_日土方施工安全專項方案(一)測量準備充分做好施工測量前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的主要內容如下:1、對檢校好的測量器具進行檢查,看是否齊全及損壞。2、核紅線樁與基準點。為保證整個場地定位及標高的準確,對建設單位提供的水準進行校核。3、定測量放線方案。根據設計要求與施工方案,制定切實可行的測量放線方案,保證測量放線工作順利進行。(二)定位放線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紅線圖對河道邊線進行定位放線,施測中嚴格控制精度,定位放線的基本步驟如下:1、根據設計定位條件測設“控制網”。作為開挖的依據。2、測定邊線控制樁。在河道的兩邊,測定河道中線或邊線控制2、樁。3、撒灰線。根據測頂定的河道邊線撒灰線,自檢合格后提請有關部門和建設單位驗線。(三)各施工層標高控制標高控制主要是沿山體向下豎直進行。引測步驟如下:1)先用水準儀根據水準點在河道兩邊山體引測出起始標高線。2)根據施工進度用鋼尺沿鉛直方向,向下量至設計標高。3)將水準儀安置到施工層,校測由上面傳遞上來的各水平線,在各層抄平時,后視兩條水平線以作校核。2、土方機械作業方法1、推土機(1)適用范圍適于開挖一四類土。運距100m以內,效率最高為60m。多用于平整場地,開挖深度1.5m的基坑(槽),稱挖作填,回填基坑(槽)、管溝;大面積填方預壓實;堆筑高度在1.5m以內的堤壩,以及配合挖土機從事平整3、集中土方,清理場地,修路開通;拖羊足碾、松土機,配合鏟運機助鏟以及清除障礙物等。(2)作業方法推土機開挖的基本作業是鏟土、運土和卸土三個工作行程和空載回駛行駛。鏟土時應根據土質情況,盡量采用最大切土深度在最短距離(610)內完成,以便縮短低速運行時間,然后直接推運到預定地點?;靥钔梁吞顪锨r,鏟刀不得超出土皮邊沿。上下坡坡度不得超過35度,橫坡不得超過10度。幾臺推土機同時作業,前后距離應大于8m。(3)提高生產率的方法下坡推土法:在斜坡上,推土機順下坡方向切土與推,借機械向下的重力作用切土,增大切土深度和運土數量,可提高生產率30%40%,但坡度不宜超過15度,避免后退時爬坡困難。無自然坡4、度時,亦可分段推土,形成下坡送土條件。下坡推土有時與其他推土法結合使用。2、安全措施(1)多臺機械開挖,挖土機間距應大于10m。在挖土機工作范圍內,不許進行其他作業。挖土應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先挖坡腳或逆坡挖土。(2)挖土方不得在危巖、孤石的下邊或貼近未加固的危險建筑物的下面進行。(3)開挖應嚴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時應隨時注意土壁的變動情況,如發現有裂紋或部分坍塌現象,應及時進行支撐和放坡,并注意支撐的穩固和土壁的變化。(4)機械多臺階同時開挖,應驗算邊坡的穩定,挖土機離邊坡應有一定的安全距離,以防坍方,造成翻機事故。(5)分層開挖時上下應先挖好階梯或支撐靠梯,或開斜坡道,并采取防滑措施,禁5、止踩踏支撐上下。應設安全欄桿。(6)重物距土坡安全距離:汽車不小于3m;土方堆放不小于1m,堆土高不超過1.5m;材料堆放,應不小于1m。(7)爆破土石方應遵守爆破作業安全有關規定。3、推土機填土(1)填土應由下而上分層鋪填,每層虛輔厚度不宜大于30cm。大坡度堆填土,不得居高臨下,不分層次,一次堆填。(2)推土機運土回填,可采取分堆集中,一次運送方法,分段距離約為1015m,以減少運土漏失量。(3)土方推至填方部位時,應提起一次鏟刀,成堆卸土,并向前行駛0.51.0m,利用推土機后退時將土刮平。(4)用推土機來回行駛進行碾奪,履帶應重疊一半。(5)填土程序宜采用縱向鋪填順序,從挖土區段至填土6、區段,以4060距離為宜。4、汽車填土(1)自卸汽車為成堆卸土,須配以推土機推土、攤平。(2)每層的鋪土厚度不大于3050cm(隨選用的壓實機具而定)。(3)填土可利用汽車行駛作部分壓實工作,行車路線須均勻分布于填土層上。(4)汽車不能在虛土上行駛,卸土推平和壓實工作須采取分段交叉進行。5、填土壓實方法(1)一般要求A、填土應盡量采用同類土填筑,并宜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優含水量范圍內。當采用不同的土填筑時,應按土類有規劃地分層鋪填,將透水性大的土層置于透水性較不的土層之下,不得混雜使用,邊坡不得用透水性較小的土封閉,以利水分排除和基土穩定,并避免在填方內形成水囊和產生滑動現象。B、填土應從低處開7、始,由下向上整個寬度分層鋪填碾壓或夯實。C、在地形起伏之處,應做好接槎,修筑1:2階梯形邊坡,每臺階高可取50cm、寬100cm。分段填筑時每層接縫處應作成大于1:1.5的斜坡,碾跡重疊0.51.0,上下層錯縫距離不應小于1m。D、填土應預留一定的下沉高度,以備在行車、堆重或干濕交替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體逐漸沉落密實。預留沉降量根據工程性質、填方高度、填料種類、壓實系數和地基情況等因素確定。當土方用機械分層夯實時,其預留下沉高度(以填方高度的百分數計):對砂土為1.5%;對粉質粘土為3%3.5%。(2)機械壓實方法A、為保證填土壓實的均勻性及密實度,避免碾輪下陷,提高碾壓效率,在碾壓機械碾壓之8、前,宜先用輕型推土機、拖拉機推平,低速預壓45遍,使表面平實;采用振動平碾壓實爆破石渣或碎石類土,應先靜壓,而后振壓。B、碾壓機械壓實填方時,應控制行駛速度,一般平碾、振動碾不超過2km/h;羊足碾不超過3km/h;并要控制壓實遍數。碾壓機械與基礎或管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防止將基礎或管道壓壞或使位移。C、用壓路機進行填方壓實,應采用“薄填、慢駛、多次”的方法,填土厚度不應超過2530cm;碾壓方向應從兩邊逐漸壓向中間,碾輪每次重疊寬度約1525cm,避免漏壓。運行中碾輪邊距填方邊緣應大于500mm,以防發生溜坡傾倒。邊角、邊坡邊緣壓實不到之處,應輔以人力夯或小型夯實機具夯實。壓實密實度,除另有9、規定外,應壓至輪子下沉量不超過12cm為度,每碾壓一層完后,應用人工或機械(推土機)將表面拉毛以利接合。D、平碾碾壓一層完后,應用人工或推土機將表面拉毛。土層表面太干時,應灑水濕潤后,繼續回填,以保證上、下層接合良好。E、用羊足碾碾壓時,填土厚度不宜大于50cm,碾壓方向應從填土區的兩側逐漸壓向中心。每次碾壓應有1520cm重疊,同時隨時清除粘著于羊足之間的土料。為提高上部土層密實度,羊足碾壓過后,宜輔以拖式平碾或壓路機外補充壓平壓實,常用羊足碾或碾壓運行方法。F、用鏟運機及運土工具進行壓實,鏟運機及運土工具的移動須均勻分布于填筑層的全面,逐次卸土碾壓。(3)壓實排水要求A、填土層如有地下水或10、滯水時,應在四周設置排水溝和集水井,將水位降低。B、已填好的土如遭水浸,應把稀泥鏟除后,方能進行下一道工序。C、填土區應保持一定橫坡,或中間稍高兩邊稍低,以利排水。當天填土,應在當天壓實。3、土方工程特殊問題的處理(一)、滑坡與塌方原因分析產生滑坡與塌方的因素(或條件)是十分復雜的,歸納起來可分為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兩個方面。不良的地質條件是產生滑坡的內因條件,而人類的工程活動和水的作用則是觸發并產生滑坡的主要外因條件。產生滑坡與塌方的原因主要有:1、斜坡土(巖)體本身存在傾向相近、層理發達、破碎嚴重的裂隙,或內部夾有易滑動的軟弱帶,如軟泥、粘土質巖層,受水浸后滑動或塌落。2、土層下有傾斜度較大11、的巖層,或軟弱土平層;或土巖層雖近于水平,但距邊坡過近,邊坡傾度過大,在堆土或堆置材料、機械荷重和地表水作用下,增加了土體的負擔,降低了土與土、土體與巖面之間的抗剪強度,而引起滑坡或塌方。3、邊坡坡度不夠,傾角過大,土體因雨水或地下水浸入,地下水掏空,或斜皮地段下部被沖溝所切,地表、地下水浸入坡體;或開坡放炮坡腳松動等原因,使坡體坡度加大,破壞了土(巖)體的內力平衡,使上部土(巖)體失去穩定而滑動。4、在坡體上不適當的堆土或填土,設置建筑物;或土工構筑物(如路堤、土壩)設置在尚未穩定的古(老)滑坡上,或設置在易滑動的坡積土層上,填方或建筑物增荷后,重心改變,在外力(堆載振動、地震等)和地表、地12、下水雙重作用下,坡體失去平衡或觸發古老滑坡復活,而產生滑坡。(二)處理的措施和方法1、加強工程地質勘察,以擬建場地(包括邊坡)的穩定性進行認真分析和評價;工程和線路一定要選在邊坡穩定的地段,對具備滑坡形成條件的或存在有古老滑坡的地段,一般不應選作建筑場地,或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預防。2、做好泄洪系統,在滑坡范圍外設置多道環形截水溝,以攔截附近的地表水,在滑坡區域內,修設或疏通原排水系統,疏導地表、地下水,阻止滲入滑體內。主排水溝宜與滑坡滑動方向一致,支排水溝與滑坡方向成3045度斜交,防止沖刷坡腳。3、處理好滑坡區域附件的生活及生產用水,防止浸入滑坡地段。4、如因地下水活動有可能形成山坡淺層滑坡13、時,可設置支撐盲溝、滲水溝,排除地下水。盲溝應布置在平行于滑坡滑動方向有地下水露頭處。做好植被工程。5、保持邊坡有足夠的坡度,避免隨意切割坡腳。土體盡量削成較平緩的坡度,或做成臺階形,使中間12個平臺,以增加穩定;土質不同時,視情況削成23種坡度。在坡腳處有棄土條件時,將土石方填至坡腳,使其起反壓作用。筑擋土堆或修筑臺地,避免在滑坡地段切去坡腳或深挖方。如整平場地必須切割坡腳,且不設擋土墻時,應按切割深度,將坡腳隨原自然坡度由上而下削坡,逐漸挖至要求的坡腳深度。6、盡量避免在坡腳處取土,在坡肩上設置棄土或建筑物。在斜坡地段挖方時,應遵守由上而下分層的開挖程序。在斜坡上填方時,應遵守由下往上分層14、填壓的施工程序,避免在斜坡上集中棄土,同時避免對滑坡體的各種振動作用。7、對可能出現的淺層滑坡,如滑坡土方量不大時,最好將滑坡體全部挖除;如土方量較大,不能全部挖除,且表層破碎含有滑坡夾層時,可對滑坡采取深翻、推壓、打亂滑坡夾層、表面壓實等措施,減少滑坡因素。8、對于滑坡體的主滑地段可采取挖方卸荷,拆除已有建筑物等減重輔助措施,對抗滑地段可采取堆方中重等輔助措施。9、滑坡面土質松散或具有大量裂縫時,應進行填平、夯填,防止地表水下滲;在骨坡面植樹、種草皮、漿砌片石等保護坡面。10、傾斜表層下有裂隙滑動面的,可在基礎下設置混凝土錨樁。土層下有傾斜巖層,將基礎設置在基巖上用錨栓錨固或作成階梯形或采用15、灌注樁基減輕土體負擔。11、對已滑坡工程,穩定后采取設置混凝土錨固排樁、擋土墻、抗滑明洞、抗滑錨桿或混凝土墩與擋土墻相結合的方法加固坡腳,并在下段作截水溝、排水溝。陡壩部分采取去土減重,保持適當坡度。4、施工現場排水場地開挖常會遇到下水和地表滯水大量滲入,造成場地浸水,破壞邊坡穩定,影響施工進行,因此必須做現場場地的排水、截水、疏水、排洪等工作,并盡可能減少雨季施工工作量,一般方法是:1、在現場周圍地段應修設臨時或永久性排水溝、防洪溝或擋水堤,山坡地段應在坡頂或坡腳設環形防洪溝或截水溝,以攔截附件坡面的雨水、潛水排入施工區域內。2、現場內外原有自然排水系統盡可能保留或適當加以整修、疏導、改造或16、根據需要增設少量排水溝,以利排泄現場積水、雨水和地表滯水。3、在有條件時,盡可能利用正式工程排水系統為施工服務,先修建正式工程主干排水設施和管網,以方便排除地面滯水和地表滯水。4、現場道路應在兩側設排水溝,支道應在兩側設小排水溝,溝底坡度一般為2%8%,保持場地排水和道路暢通。5、土方開挖應在地表流水的上游一側設排水溝,散水溝和截水擋土堤,將地表滯水截住;在低洼地段挖基坑時,可利用挖出之土沿四周或迎水一側、二側筑0.50.8m高的土堤截水。6、大面積地表水,可采取在施工范圍區段內挖深排水溝,工程范圍內再設縱橫排水支溝,將水流疏干,再在低洼地段設集水、排水設施,將水排走。7、在可能滑坡的地段,應17、在該地段外設置多道環形截水溝,以攔截附近的地表水,修設和疏通坡腳的原排水溝,疏導地表水,處理好該區域內的生活和工程用水,阻止滲入該地段。8、濕陷性黃土地區,現場應設有臨時或永久性的排洪防水設施,以防基坑受水浸泡,造成地基下陷。施工用水、廢水應設有臨時排水管道;貯水構筑物、灰地、防洪溝、排水溝等應有防止漏水措施,并與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安全距離:一般在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區應不小于12m,在自重濕陷性共土地區不小于20m,對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區在25m以內不應設有集水井。材料設備的堆放,不得阻礙雨水排泄。需要澆水的建筑材料,宜堆放在距基坑外5m以外,并嚴防水流入基坑內。(五)、季節性施工措施本工程根據進度安排,工程在夏雨季施工。1、沿山坡四周做好擋水土埂,防止地面水流入。2、臨時道路兩邊挖明溝排水,坡度不小于3.3、機械、設備加防雨罩、防雷裝置,以免因漏水而損壞設備。做好接地保護,以防漏電傷人。雨后對電氣設備進行檢查。4、加強管理,及時掌握天氣預報情況,便于采取措施,做好防雨、防雷工作并做好雨季施工安排。方案預案本文至此結束,感謝您的瀏覽!(資料僅供參考)下載修改即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