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包大廈施工測量方案(2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26223
2022-08-10
20頁
706.29KB
1、目錄1.編制依據 .22.工程概況 .23.測量精度要求及組織管理體系.23.1.作業面的放線要求.33.2.人員配備及儀器精度要求.33.3.測量儀器及軟件.43.4.測量人員及組織體系.4 3.5.儀器管理.63.6.人員配備.73.7.資料管理.73.8.樁位及控制點保護.7 4 平面控制測量.8 4.1.工程首級控制.84.2.場區控制及軸線控制.84.3.建筑物的控制.10 5.高程控制測量 .12 5.1.工程首級高程控制點.12 5.2.場區高程網的建立.12 5.3.建筑物的高程控制.12 6.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測量.13 6.1.砼結構的測量放線.13 6.2.裝修的測量放2、線.16 6.3.機電安裝的測量放線.16 7.建筑物沉降、變形觀測.16 8.復核、驗線.16 8.1.要求.16 8.2.驗線范圍.16 8.3.誤差預防和發生錯誤的改正.16 8.4.施工測量放線的基本準則.17 8.5.施工測量驗線的基本準則.18 8.6.測量記錄的基本要求.19 8.7.測量計算的基本要求.19 9.測量人員現場安全管理措施.191編制依據:1.1 業主提供的亞包大廈工程規劃總平面圖和軸線定位圖、建筑和結構設計圖及市測繪院提供的工程測量成果資料;1.2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 2007)1.3 城市測量規范)(CJJ899)1.4 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3、8-97)1.5 建設工程監理規范(GB50319 2000)1.6 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1.7 施工組織總設計1.8 有關規劃設計批準文件2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杭州錢江新城A-01-1 地塊,用地面積 31716,建筑總面積 241524。分為東、西兩塔樓,東塔樓48 層(其中地上 45 層,地下 3 層),西塔樓 44 層(其中地上 41 層,地下 3 層)。地下室結構東西超過200 米,南北超過 100 米,最高高度 180 米(裙房高度 31.9 米),為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構超高層建筑。地下結構單層面積大,埋置深度大,基坑施工周期長,結構復雜,對施4、工測量要求精度高。在施工過程中需對主體結構進行變形監測。建筑物的豎向、高層控制測量是關鍵,直接影響建筑物的工程質量。現場用地緊張,樁位易受碰壓,施工分包單位多,測量管理需要統一協調。3測量精度要求及組織管理體系:3.1.作業面的放線要求:3.1.1、砼結構工程部分,各部位的放線的允許誤差如下3.1.2、對于建筑物的垂直度誤差和總高度誤差:度建筑物高度垂直度誤差總高度誤差30H60m 時:10mm 10mm 60H90m 時:15mm 15mm 90H120m 時:20mm 20mm 120H150m 時:25mm 25mm 150H 時:30mm 30mm 3.2.人員配備及儀器精度要求測量要5、求測量工作迅捷、高效、準確,不能因為測量工作的延誤或失誤造成工序的窩工現象。所以,選擇高素質的測量人員,有高效率的測量管理體系,經濟、合理、可靠的測量方案和測量方法及質量檢驗體系,足夠的、能滿足精度要求的測量儀器,以保證測量工作的正常進行。放線精度必須滿足設計和驗收以及有關測量規范的要求。3.3.測量儀器及軟件項目允許誤差外廓主軸線長度(L)L30m 5mm 30mL60m 10mm 60mL90m 15mm 90m90m 20mm 為保證建筑物的垂直度控制測量及高精度施工測量的要求,我公司測量儀器擬采用全站儀、激光鉛直儀、經緯儀、自動安平水準儀等設備,測量人員之間的通信采用對講機。主要儀器設6、備的數量、性能如下表所示:3.4.測量人員及組織體系3.4.1 組織管理體系:總承包部設專職測量負責人,實行統一管理。各分包單位自設測量組,負責相應分項工程的測量與驗線工作。各測量組根據工作需要配備相應的測量專業人員。測量工作的整體管理和統一協調由專職測量人員負責;施工測量、安裝測量由各作業隊測量組自己負責。本工程施工測量設立三級測量機構,管理框圖見下圖:設備名稱廠家規格型號數量精度用途全站儀瑞士徠卡TC-702 1套角度測量精度2距離測量精度(2mm2ppm)測量距離、角度、點的三維坐標自動安平水準儀日本賓得AL-300 2臺2mm/km;1mm/km 高精度的高程測量、沉降觀測自動安平水準7、儀上海托普康C32II 2臺3mm/km 一般高程測量激光鉛垂儀WILD-ZL 2臺1/200000 平面點豎向傳遞經緯儀南方J2 4臺2角度測量、投線鋼卷尺長城50m 4把水準尺2m 1對高精度高程測量對講機摩托羅拉3 公里4對通信聯絡總承包測量班直屬勞務隊測量組各專業分包測量組甲方分包測量組作業隊施工測量工作業隊施工測量工施工測量組織管理體系框圖3.4.2 測量的職責范圍:1)、總承包部施工測量管理職責負責紅線樁、水準點等控制樁點的交接和復核測量;負責編制施工測量方案,負責對直屬勞務隊和專業分包單位的測量技術交底工作;建立施工控制網并進行保護和維護;向各分包單位提供施工測量控制樁點和成果,8、并辦理交接手續;負責對直屬勞務隊和分包單位測量放樣后的復測工作。負責測量技術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工作。2)、分包單位施工測量職責.復測并簽認由總承包部測量班交給的施工測量控制點;.負責本施工區段測量標志的保護工作,并應經常檢查,保持測量標志的完好性和相鄰點間的通視;.對施工中被破壞的測量控制點進行恢復,并請總承包部測量班進行檢核測量;.負責本施工區段測量放線工作;.積極配合上級測量部門搞好驗線、檢核工作。負責工程測量技術資料的填寫、收集和整理工作。3.5.儀器管理:3.5.1、儀器選用: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和工程放線的精度要求,必須滿足施工需要和精度要求。各分包單位應配備主要測量儀器如下:序號儀9、器名稱型號數量精度檢定周期備注1 經緯儀TDJ2 4 21 年2 水準儀S3 4 3mm/Km 1 年3 鋼尺50m 4 已檢定1 年3.5.2、儀器現場管理:1)所有儀器設備都應有檢定合格證,并按周期檢定。2)儀器檢定按照國家(市)各類設備檢定規程規定的周期、檢定方法、檢驗準則在國家授權的計量單位進行檢定。3)保存檢定記錄,建立儀器管理臺帳,內容主要包括:型號、數量、檢定時間、搬運、收發使用等。4)現場設儀器柜,測量人員負責儀器日常管理。5)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杜絕冒險、違章。6)各作業隊應將使用儀器各種資料上報總承包部,統一管理。3.6.人員配備:3.6.1、施工測量人員管理規定1)、各10、級測量人員應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術素質,持有專業測量畢業證書和上崗證;2)、總承包部測量主管人員必須具有工程師以上職稱和相應工作經驗;各級施工單位測量主管必須具有助理工程師或技師以上職稱和相應工作經驗。3.7.資料管理:表格的填寫、簽字:根據杭州市資料管理規定中有關測量章節內容和要求,應填寫:表 A5-2 施工測量放線報驗申請表(報監理),工程定位測量、放線記錄;技術復核記錄;沉降觀測記錄;沉降觀測示意圖;建筑物垂直度、全高測量記錄;具體填寫格式參見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定,填寫的資料應整潔、清晰,不得涂改,需讓監理驗收、復核的必須提前一天報驗,不能影響工程施工進度。3.8.樁位及控制點保護:3.811、.1、首先樁位必須選擇在地基穩固、不易碰壓和通視良好的地區。3.8.2、各控制點應標識清楚,周圍3m范圍和其照準方向嚴禁堆放東西。3.8.3、測量人員應將各控制點圖下發各作業隊,使現場人員明確樁位所在,以利保護。3.8.4、現場各施工人員都有責任保護樁位。3.8.5、測量人員定期檢查樁位,一發現移動,應立即通知相關部門停止使用,并馬上恢復。3.8.6、各施工區控制點保護應落實隊、人保護。4測量平面控制4.1.工程的首級控制首級控制的精度要求:根據工程特點,要求雇主提供的工程起始導線網點至少達到二級導線的精度要求:平均邊長250m,測角中誤差 8,測距相對中誤差1/14000,導線相對閉合差 112、/10000。高程至少達到四等水準精度要求:20mm。4.2.場區控制及軸線控制場區控制作成方格網形式,也以此作為現場的軸線控制,方格網平行軸線,考慮到基礎結構放線的通視和方便作業面放線,取離軸線間距1m。格網間距不大于50m。方格網點(軸線控制點)布設在基坑兩側穩固之處。精度按二級建筑方格網的等級布設,必須滿足軸線相對允許誤差不大于5mm。下圖中YBI、YB2、為業主給定的控制點,施測以業主給定的工程首級控制點YB1B2為起始邊,用極坐標法施測導線控制點D1、D2、D3、D4,閉合到首級控制點YBI、YB2上,嚴密平差,算出D1、D2、D3、D4點的坐標,以 D1、D2、D3、D4為現場定位13、基線,用極坐標法放出各個軸線控制點;TBM1、TBM2 為給定水準點,引測到 YBI、YB2、D1、D2、D3、D4點上;放完后閉和到首級控制點上檢查。亞包大廈加密網布控見下圖:說明:依據YB1、YB2、TBM1、TBM2 (為測繪院給定)、用全站儀、AT-G6 (TOPCON)施測,CAD 制圖。D1D2D3D4亞 包 大 廈mYB1YB2D1D2D3D4X m79399.83779290.91279163.39279243.10979356.86679440.144Y m83951.77283843.58183974.39684037.32584116.43084041.5217.122m14、6.745m6.924m6.862m7.038mTBM1TBM28.226m7.249mTBMmTBMm亞包大廈控制軸線偏1 米控制線平面布置見下圖:CADKk5 K5 CBAk11k 7k13kF 1113M FRM11 7 5 F K M 5 7K F 13kM kKkR kF k11k 13kRk29Rk7kR AAEMRkM kK kmkfkmkRkfk29k25k19k13k7k2kakak25k19k13k7k2上圖中考慮到結構放線的通視和方便作業面放線,控制樁軸線距離軸線全部間距 1m。4.3.建筑物的控制4.3.1、0.00 以下的控制:以軸線控制網作為基礎施工的測量控制。4.15、3.2、0.00 以上裙樓及東、西塔樓的控制:1)內控網的建立:.裙樓:內控點布設成矩形,控制點位置距離軸線1m,為建筑外軸線控制樁連線交點,另外還應考慮結構形式和施工流水段的劃分。具體位置見下圖:.主體建筑:東、西塔樓控制點布設成矩形,控制點位置距離軸線1m 2m,為建筑外軸線控制樁連線交點,另外還應考慮結構形式和施工流水段的劃分。具體位置見下圖一所示:.裙樓、塔樓所有控制點位布設在首層結構地面上,埋設 1001005 預埋鐵件,點位上鑲銅芯。預埋鐵件如下圖二所示:圖一:BAk19k191113N11 7 5 1/F 5 713CADk1111E26 1/J 1/M 1/Qk11k2626k16、11k26kEkNNEkEkN K1/F 1/F K1/F K1/J K1/J 1/Jk5k5k7 K1/M K1/Q K1/Q K1/M 1/M 1/Qk7k11k13k13k11Q1Q2Q3Q4Q5Q6Q1B1B2B4B3A4A1A2A3圖圖二:銅芯內控點埋件圖4?6.首層以上內控點相應位置留設300300 預留洞。預留洞作好測量標識,3m以內嚴禁堆放東西。首層內控點用鋼管架圍護,尺寸:12001200800,掛總承包測量標識。.豎向控制、投測:作業面搭設模板支撐體系時,測量人員檢查板模支撐體系構件,防止擋住投測視線。作業面澆砼后,架鉛直儀于首層內控點上,向作業面投測。投測完成后,檢查各投17、測點之間的相對位置,無誤后進行下一步的放線工作。高度每 50m左右,投測層接力上移,投測層擬選擇在15 層、32 層。5高程控制5.1.工程首級高程控制點網形同工程首級平面控制點網圖,高程按四等水準的高程施測,導線點帶高程,半年后應復測高程點變化。5.2.場區高程網的建立根據首級高程網施測場區高程控制網,按附和導線施測,聯測現場高程控制點,從 TBM1 附和到 TBM2 三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場區高程控制點要定期復測。控制點具體位置同導線控制網點。5.3.建筑物的高程控制5.3.1 0.00 以下的高程控制:隨著挖土的深入,從現場高程控制點向基槽內導引標高,按三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18、控制點作在護坡樁上,每50m一點。基礎前期施工和結構施工用此來控制。結構拆模后,把標高返到結構內,放出建筑 1m線。基槽內標高控制點要定期檢查,以便及時修正。引測到結構內的標高要附和到場區控制點進行檢查。5.3.2 主體建筑的標高控制:根據場區高程控制點,向首層引測結構控制標點,東、西塔樓每樓內不少于3個點,裙房內每 50m一個點,每個施工流水段不少于兩個標高控制點。標高豎向控制從電梯井或結構外邊往上傳遞,按三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附和到其他控制點進行檢查。高程控制點高程控制點高程控制點高程控制點東、西塔樓首層高程控制點布置示意6分部、分項工程的測量放線;6.1.砼結構的測量放線:6.1.19、1、基礎部分:按照土方施工技術方案,根據結施、建施各部位(墻體、梁、核心筒、通道、柱基、承臺等)的結構寬度、預留施工縫的寬度、放坡寬度、技術交底斷面圖,計算出相應各部位的基槽上口下口開挖尺寸,然后計算出基槽線折線點(無折線點的范圍為與徑向軸線交點)坐標,采用全站儀極坐標法放樣各點臨時控制樁,并依據各點臨時控制樁用白灰撒出基槽上下口邊線控制基槽開挖和邊坡修理。1).基槽開挖高程控制基槽開挖深度較淺時,依據加密高程控制網點,用水準儀直接控制開挖深度;開挖深度較深時,采用懸吊鋼尺法圖 5 槽底高程引測把高程點引測至槽底,(見圖 5)。其引測高程點不得少于三個點,引測完成后進行聯測,相互校核,校核后誤20、差不得超過3mm,取其平均值做為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以此標高為依據,控制開挖深度,進行槽底清槽。2).墊層施工測量.墊層平面放樣基坑驗槽合格后,根據加密控制網的點位坐標,采用全站儀極坐標法或用經緯儀測設墊層的外圍邊線及承臺、核心筒、后澆帶等標高變化處的邊界,并測放 300 mm控制樁,做為支模依據。.墊層標高控制墊層砼澆注前,用加密控制網高程點復測槽內護坡上水準點,精度合格后,從該點直接采用水準觀測方法,對墊層進行標高抄測。抄測方法:在墊層邊界模板外側釘設墊層標高樁測放標高線控制支模高度,模板以內每 5m*5m 釘設標高樁形成網狀方格,通過拉小線控制墊層高度;用水準儀隨時檢測施工整個過程的模板21、變化和墊層標高。3).墊層上防水保護層施工測量墊層上的防水保護層做好后,依據加密控制點,采用全站儀極坐標法或用經緯儀將基礎的各軸線及外廓線,和各種型號的結構柱、墻體、梁等的結構邊線、中心線、控制線投測于墊層上的防水保護層上。軸線及柱結構線內角、墻結構線拐角用紅油漆標識,控制基礎底板排筋、綁筋、墻、柱插筋的位置。4).基礎底板施工測量.基礎底板插筋平面位置的控制、檢查基礎底板鋼筋施工完畢以后,就近選擇加密網點采用經緯儀在筋面測放出各種型號的結構柱、核心筒墻體、梁等的結構邊線、中心線或控制線;并與防水保護層上的點線復核,用以控制、檢查各種墻、柱、梁等立筋插放的位置。.基礎底板標高控制基礎模板支設牢22、固后,在底板鋼筋上每5m*5m,選擇牢固穩定處焊接鋼筋棍作為標高控制樁,用槽內水準點控制支模高度,通過拉小線控制底板高度;用水準儀隨時檢測施工整個過程的模板變化和底板標高。.基礎底板上的放線基礎底板施工完畢以后,就近選擇加密網點采用全站儀極坐標法或用經緯儀投測出各軸線,作為細部放樣的依據,同時測放出各種型號的結構柱、核心筒墻體、梁等的結構邊線、中心線或控制線。6.1.2 主體結構裙樓 0.00 以上部分上的放線:1)采用激光鉛直儀從內控點向作業面投測,校核后,拉鋼尺放出軸線。2)平面內細部線應放出結構的各種細部線邊線、50cm控制線。3)標高應放出:作業面結構50 線或建筑 50 線(視施工方23、便情況),拆模后抄測建筑 1m線。根據作業面標高控制點,進行作業面抄平,每跨至少 4 個點。測完后應附和到另一流水段檢查。標高的傳遞采用掛鋼尺法,在施測的過程中必須施加標準拉力,且應進行溫度尺長改正。另一種方法是在底層的一個平面控制點上架設好全站儀,先精確測定儀器橫軸的標高,在儀器的正上方設置棱鏡或反射片,然后轉動全站儀望遠鏡到垂直狀態,測量兩點間的距離,通過計算求得棱鏡標高,再把棱鏡高和傳遞到結構上。標高向上傳遞均應單獨進行兩次,兩次測量較差H 不宜大于 7mm,取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標高傳遞上來后設置臨時水準點,作為該樓層上標高控制的依據。傳遞過程如下圖所示:標高引測到施工層后,用水準儀在24、結構上放出統一的控制線,作為標高依據,水準儀只能架設在固定的儀器托架上。標高的傳遞同樣不得從下層樓層丈量上來,以防止積累誤差,每次都從首層引測。水準儀傳遞標高傳遞示意圖全站儀傳遞標高傳遞示意圖反光貼片鉛錘塔尺塔尺水準儀全站儀水準儀水準儀塔尺塔尺鋼尺6.2.裝修的測量放線:用結構軸線放出二次結構線,檢查各層軸線的豎向投影情況,進行門窗工程的安裝。外立面放出大的控制線,控制外立面的的裝修。標高根據建筑 1m線控制。6.3.機電安裝的測量放線:根據結構軸線放出機電設備位置線,誤差應小于1cm。根據建筑 1m線控制機電設備標高,誤差在3mm 以內。7建筑物沉降變形觀測;本工程為超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將25、會引起建筑物的沉降。為了保證建筑物的安全,將本工程進行沉降監測。沉降監測由業主委托第三方具有甲級測繪資質的專業測繪單位進行監測。沉降監測方案由監測單位編制和實施,及時將觀測成果報送給業主及相關單位,沉降觀測點的布設與設計方一起確定。8復核、驗線:8.1.要求:8.1.1各分包單位測量組首先自檢合格后,將各種資料準備齊全,方可向總承包測量班復檢合格后,向監理單位申請驗線。8.1.2 經監理單位復檢通過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8.1.3 驗線不合格,需立即改正,復檢合格后,重新整理資料,申請驗線。8.2.驗線范圍:8.2.1政府規劃驗線:工程定位、結構出地面、結構竣工等三個階段,由業主向市規劃局申26、請驗線,總包配合驗線;8.2.2監理驗線范圍:現場和作業面各級平面、高程控制點,各種分部、分向工程的定位樁點,基槽位置、幾何尺寸和標高,樓層軸線、標高和各種關鍵部位的線。8.2.3總承包測量隊驗線范圍:除了以上監理驗線范圍內的必驗項目,隨時檢查各種細部線,驗線結果及時反饋各作業隊,以便改正。8.3.誤差預防和發生錯誤的改正:8.3.1 誤差預防:1)為防止測量誤差(系統誤差、偶然誤差和粗差),必須從人員、儀器、操作環境和管理四個方面解決。2)必須配備專業人員,熟悉操作規程,熟悉施工圖紙、方案和交底。3)使用的儀器應在檢定周期內,使用前后應認真檢查儀器狀態,發現問題及時檢修。4)盡量選擇最佳觀測27、時間施測,在不利環境下施測的結果,應有嚴格的校核措施,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5)管理上,人員和儀器配備合理,測法經濟、高效。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施測數據資料齊全、清晰。8.3.2、發生錯誤的改正:1)發現錯誤,應立即查明原因,向上級報告。2)對由此所施測的一切結果進行檢核。3)對發現的錯誤立即糾正,有關人員應承擔相應的責任。4)填寫錯誤追蹤記錄,并制定預防措施。8.4.施工測量放線的基本準則8.4.1認真學習與執行國家法令、政策與規范,明確為工程服務,對按圖施工與工程進度負責的工作目的。8.4.2 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等程序。即先測設精度較高的場地整體控制網,再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建筑物的28、定位、放線。8.4.3 必須嚴格審核測量起始依據(設計圖紙、文件,測量起始點位、數據等)的正確性,堅持測量作業與計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8.4.4測法要科學,簡捷,精度要合理,相稱的工作原則。儀器選擇要適當,使用要精心。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8.4.5定位、放線工作必須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由有關主管部門驗線的工作制度。此外,還應執行安全、保密等有關規定,用好、管好設計圖紙與有關資料。實測時要當場做好原始記錄,測后要及時保護好樁位。8.4.6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不畏艱難,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8.4.7虛心學習,及時總結經驗,努力開創新局面的29、工作精神,以適應建筑業不斷發展的需要。8.5.施工測量驗線的工作的基本準則8.5.1 驗線工作應主動,驗線工作要從審核施工測量方案開始,在施工的各主要階段前,均應對施工測量工作提出預防性的要求,以做到防患于未然。8.5.2驗線的依據應原始、正確、有效,主要是設計圖紙、變更洽商與起始點位(如紅線樁、水準點等)及其已知數據(如坐標、高程等)要原始資料、最后定案有效并正確的,因為這些是施工測量的基本依據。若其中有錯,在測量放線中多是難以發現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8.5.3 儀器與鋼尺須按計量法有關規定進行檢定和檢校。8.5.4 驗線的精度應符合規范要求,主要包括:1)儀器的精度應適應驗線要求,并校正30、完好;2)必須按規程作業,觀測誤差必須小于限差,觀測中的系統誤差應采取措施進行改正;3)驗線本身應先行附合(或閉合)校核。8.5.5 必須獨立驗線,驗線工作應盡量與放線工作不相關,主要包括:1)觀測人員;2)儀器;3)測法及觀測路線等。8.5.6 驗線部位關鍵環節與最弱部位,主要包括:1)定位依據樁位及定位條件;2)場區平面控制網、主軸線及其控制樁(引樁);3)場區高程控制網及 0.000 高程線;4)控制網及定位放線中的最弱部位;5)鉛直儀從首層投測到施工作業面的控制網及標高控制點。8.5.7 驗線方法及誤差處理1).場區平面控制網與建筑物定位,應在平差計算中評定其最弱部位的精度,并實地驗測31、,精度不符合要求時應重測。2).細部測量,可用不低于原測量放線的精度進行驗測,驗線成果與原放線成果之間的誤差處理如下;.兩者之差若小于 1/.2限差時,對放線工作評為優良;.兩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2限差時,對放線工作評為合格(可不必改正放線成果,或取兩者的平均值);.兩者之差超過.2限差時,原則上不予驗收,尤其是要害部位。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8.6.測量記錄的基本要求測量記錄的基本要求:原始真實、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8.7.測量計算的基本要求測量計算工作的基本要求:依據正確、方法科學、計算有序、步步校核、結果可靠。9測量人員現場安全管理措施: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一條規定32、的立法宗旨工程中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管理的基本方針,在施工測量放線中測量人員在安全隱患方面有“八多”即:要去的地方多,觀測環境變化多。接觸的工種多,立體交叉作業多。在現場工作時間多,天氣變化多。測量儀器貴重各種附件與工具多,接觸機電氣多。測量人員在現場放線中精神高度集中,而觀測計算時周圍環境卻千變萬化,上述“八多”隱患均有造成人員傷亡或其他傷害的可能。9.1.預防為主: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基本方針,工作中每人要首先注意人身及儀器安全,做到自保互保,盡量減少立體作業。塔吊司機、信號員及現場生產人員要配合測量人員安排,測量人員放線時,應禁止上空起吊重物、綁扎鋼筋、支模,33、防止墜落與摔砸。9.2.施工人員不聽勸阻,測量人員、儀器受到威脅時,有權暫停施測,并有權利及義務匯報有關領導,以免類似情況再發生。測量人員測放完畢后,須盡快離開,以免影響其它工作。9.3.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高處或臨邊作業時要綁扎安全帶。9.4.層上作業要注意樓梯口、電梯口、預留洞口、出入口安全。不得從洞口或井字架上下,防止墜落。9.5.上下溝槽、基坑或登高作業應走安全梯或馬道。在槽、基坑底作業前必須檢查槽幫的穩定性,確認安全后再下槽、基坑。9.6.在腳手板上行走,防踩空或板懸挑。樓板臨邊放線,不要緊靠防護設備,嚴防高空墜落;機械運輸時,不得在機械運輸范圍內作業(如須馬上放線時,有關人員必須配合,停止機械運轉,不得推辭)。9.7.測量作業釘樁前應檢查錘頭的牢固性并與他人配合,不得正對他人掄錘。鋼尺量距要遠離電焊機和機電設備、鋁質塔尺防止碰撞架空電線,防止觸電事故。9.8.儀器不得安置在光滑水泥面,三腳架尖要插入土中或小坑內,以防滑到,司儀者不得遠離儀器。在強光或安全網下要打傘防護。9.9.操作時必須精神集中,不得玩笑打鬧或往低處擲物,以免傷人砸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