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施工專項方案新(1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26693
2022-08-11
12頁
153.37KB
1、2 目錄一、編制依據 .2二、工程概況 .2三、綠色施工原則 .3四、綠色施工措施 .4五、綠色施工檢驗 .8六、組織管理體系 .9七、現場制度 .10一、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3 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5.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6.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7.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8.綠色施工管理規程 DB11/513-2008;9.綠色施工導則建質 2007223 號10.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90);11.建筑施工場界噪聲測量方法(GB12524-90);12.污水綜2、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13、廣州市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管理規定(廣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2 號)二、工程概況1、一般概況項目名稱:從化市江埔街大江路公共租賃住房工程建設地點:從化市江埔街大江路建設單位:從化市住房保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計單位: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監理單位:廣東省建筑工程監理公司;施工單位:廣州市房屋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建筑面積約:25774.8,其中地下建筑面積為7481.1。設計層數:地下2 層,局部 1 層,地上 1416 層基礎形式:筏板基礎+抗浮錨桿結構形式:現澆砼框剪結構4 2、工程周邊環境概況項目南面為大江路,項目北面為保留民房,西面和東面均為空地。擬建工程場3、地內無各類地下設施及文物。3、施工現場布置概況施工現場東側可以作為施工場地的面積較大,因此加工場及辦公區、生活區布置東側。三、綠色施工原則1、總則(1)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與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四節一環保”。(2)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運用ISO14000和 ISO18000管理體系,將綠色施工有關內容分解到管理體系目標中去,使綠色施工規范化、標準化。(3)實施綠色施工,應對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進行控制,加強對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和監督。(4)本工程綠色施工總體框架。綠色施工施工管理環境保護節材4、與材料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組織管理規劃管理實施管理評價管理人員安全與健康管理揚塵控制噪音控制光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土壤保護建筑垃圾控制節材措施周轉材料提高用水效率非傳統水源利用用水安全節能措施機械設備與機具生產、生活及辦公臨時設施施工用電及照明臨時用地保護施工總平面布置綠色施工總體框架圖5 2、主要控制指標序號名稱目標1 工程質量達到“市優”標準2 安全目標無重大事故、輕傷率控制在1.2 3 環境保護揚塵控制無風時,土方工程:目測揚塵高度低于1.5m;結構、安裝與裝飾作業:目測揚塵高度低于 0.5m。噪音控制圍墻處測量,土方階段,晝間75 分貝、夜間 55分貝5、;打樁階段,晝間 85 分貝、夜間不準施工;結構階段,晝間 70 分貝、夜間 55 分貝;裝修階段,晝間 75 分貝、夜間 55 分貝光污染控制無居民投訴污水控制達到廣州市城市排水管理條例要求土壤保護對臨時在用土地,施工完成后及時恢復原貌建筑垃圾控制建筑垃圾量不超過 400噸/萬平方米4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與 廣 東 省2010 年 定額對比材料實際損耗率降低30%5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水器具配置比率達到80%,實際用水量節約 30%6 節能與能源利用實際用電量節約10%7 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臨時設施占地面積有效利用率大于90%。對臨時在用土地,施工完成能恢復原貌。四、綠色施工措施序號名稱措施6、一環境保護揚塵控制1)現場內場地采用C25的混凝土澆筑,施工道路200mm 厚,其余100mm 厚,局部砼未硬化部位采用鋪石粉或種植花草覆蓋。2)回填土,砌筑用材料等進場后,臨時用密目網進行覆蓋,控制一次進場量,分批進入,減少散發面積。用完后掃清干凈。運土坡道要注意覆蓋,防止揚塵。3)主體施工時在外排柵外側每五層用de20PVC管設置一圈噴霧降塵裝置。4)在現場設置設制垃圾桶,對垃圾按無毒無害可回收、無毒無害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可回收、有毒有害不可回收分類分揀、存放,并委托當地街道環衛公司一天兩次進行清理外運。5)齒鋸切割木材時,在鋸機的下方設置遮擋鋸末擋板,使鋸末在內部沉淀后回收。6 6)鋼筋7、采用直螺紋機械連接,減少焊接產生廢氣對大氣的污染。7)常溫干燥氣候施工期間,每天派專人撒水,將集水池內的水抽至主要淋濕路面,減少揚塵。8)結構施工期間,對模板內的木削、廢渣的清理采用大型吸塵器吸塵,防止灰塵的擴散,并避免影響混凝土成型質量。9)現場周邊設置2.5 米高封閉圍墻圍欄,即擋噪聲又擋粉塵。圍墻上張貼安全、文明施工標語廣告,既美化圍墻又起教育宣傳作用;10)保證運土車、垃圾運輸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大型貨物運輸車輛運行狀況完好,表面清潔。散裝貨車箱帶有可開啟式翻蓋,裝料至蓋底為止,限制超載。挖土期間,在車輛出門前,在沖刷口派專人清洗泥土車輪胎;運輸坡道上可設置鋼筋網格或基層廢舊密目網振8、落輪胎上的泥土。11)與運輸單位簽署環保協議,使用滿足本地區尾氣排放標準的運輸車輛,不達標的車輛不允許進入施工現場。噪音控制1)塔吊:本工程使用一臺塔吊,性能完善;運行平穩且噪音小。2)鋼筋加工機械:本工程的鋼筋加工機械全是新購置的產品,性能良好,運行穩定,噪音小。3)木材切割噪音控制:在木材加工場地切割機周圍搭設一面圍擋結構,以減少噪音污染。4)混凝土輸送泵噪音控制:結構施工期間,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泵送車位置,布置在遠離人行道和其他工業區域的空曠位置,采用噪音小的設備,必要時在輸送泵的外圍搭設隔音棚,減少噪音擾民。5)混凝土澆筑:盡量安排在白天澆筑,選擇低噪音的振搗設備。序號名稱措施一環境9、保護光污染控制1)電弧焊焊接,用廢舊模板釘維護擋板;2)工地周遍及塔吊上設置大型罩式燈,隨著工地的進度及時調整罩燈的角度,保證強光線不射出工地外。施工工地上設置的碘鎢燈照射方向始終朝向工地內側。3)必要時在工作面設置擋光彩條布或者密目網遮擋強光。污水控制1)雨水:雨水經過沉淀池后排入市政管網。由于場地全硬化,這樣減輕了沉積物的數量。2)設置隔油池:在工地食堂洗碗池下方設置隔油池。每天清掃、清洗,油物隨生活垃圾一同收入生活垃圾桶,由專業回收單位收走。3)沉淀池設置:設置 25m深 2m沉淀池。基坑抽出的水和清洗混凝土攪拌車、泥土車等的污水經過沉淀后,可再利用在現場清洗混凝土攪拌車、撒水和混凝土養10、護。其它經檢測后排入市政管網。4)對于化學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儲存地,設置隔水層。土1)隔油池定期清理,排水溝和沉淀池每周清理兩次。2)對于有毒有害廢棄物如電池、墨盒、油漆、涂料等應回收后交7 壤保護有資質的單位處理,不能作為建筑垃圾外運;廢舊電池要回收,在領取新電池時交回舊電池,最后由項目部統一移交公司處理,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3)在有可能漏油機械的下方鋪設托盤集油,最后集中由有資質的單位處理。建筑垃圾控制1)通過合理下料技術措施,準確下料,盡量減少建筑垃圾。2)實行“工完場清”管理措施,每個工作在結束該段施工工序時,在遞交工序交接單前,負責把自己工序的垃圾清掃干凈。充分利用以建筑垃圾廢棄11、物的落地砂漿、混凝土等材料。3)提高施工質量標準,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如提高墻、地面的施工平整度,一次性達到找平層的要求,提高模板拼縫的質量,避免或減少漏漿。4)廢舊材料的再利用:利用廢棄模板來釘做一些維護結構,如遮光棚,隔音板等;利用廢棄的鋼筋頭制作樓板馬凳,地錨拉環等。5)利用木方、木膠合板來搭設道路邊的防護板和后澆帶的防護板。6)每次澆注完剩余的混凝土用來澆注水溝預制蓋板和后澆帶預制蓋板等小構件。7)垃圾分類處理,可回收材料中的木料、木板由膠合板廠、造紙廠回收再利用。8)非存檔文件紙張采用雙面打印或復印,廢棄紙張最終與其他紙制品一同由造紙廠回收再利用。9)廢舊不可利用鋼鐵的回收:施工中收12、集的廢鋼材,由項目部統一處理給專業回收單位回收再利用。10)辦公使用可多次灌注的墨盒,廢棄墨盒由制造商回收再利用。序號名稱措施二節 材 與材 料 資源利用1、根據施工進度、庫存情況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購、進場時間和批次,減少庫存。2、現場材料分類、有序、整齊堆放,并掛標識牌。3、材料運輸中,裝卸方法得當,不得野蠻卸料,防止損壞和遺灑。根據現場平面布置情況就近卸載,避免和減少二次搬運。4、實行限額領料制度,尤其是施工用電線等材料,保證材料使用與工程進度同步,減少材料的損耗。5、根據現場鋼筋用料長度,選擇合理的鋼筋定尺規格,提高利用率,在加工場旁設置廢料收集箱,盡量利用短鋼筋做馬凳、定位鋼筋等,提高13、材料利用率,減少浪費。對實在無法在工程中利用的要歸好堆,用于再生資源回收利用。6、貼面類材料在施工前,進行總體排版策劃,減少非整塊材的數量。7、防水卷材、壁紙、油漆及各類涂料基層必須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避免起皮、脫落。各類油漆及粘結劑應隨用隨開啟,不用時及時封閉。8、采用自粘類片材,減少現場液態粘結劑的使用量。8 9、本工程選用制作、安裝、拆除一體化的專業隊伍進行模板工程施工。10、模板應以節約自然資源為原則,本工程采用木膠合板和竹膠板。11、模板、腳手架拆除時,嚴禁野蠻拆卸。12、現場辦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轉式活動板房。現場圍擋采用裝配式可重復使用圍擋封閉。使工地臨房、臨時圍擋材料14、的可重復使用率達到 85。三節 水 與水 資 源利用1、雨水收集(現場雨水流入排水明溝)沉淀池處理利用現有三級沉淀池貯水抽取施工使用市政污水管網(存水超量時);2、施工現場噴灑路面、綠化澆灌、砼養護用水抽取使用現場人工湖存水。3、在砼養護時,養護用水采用雨淋管噴灑在結構層表面,起到節約用水的目的。4、施工現場供水管網根據用水量設計布置,管徑 100mm、管路簡捷,每日下班前由質量員安排人員對用水器具進行檢查,防止用水器具的漏損。5、辦公區、場外員工生活區的生活用水采用節水系統和節水器具,提高節水器具配置比率需達到80%。廁所用水皆由員工生活區可再利用水的收集處理系統提供。序號名稱措施四節 能 15、與能 源 利用1、能源節約教育:施工前對于所有的工人進行節能教育,樹立節約能源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習慣。并在電源控制處,貼出“節約用電”、“人走燈滅”等標志,在廁所部位設置聲控感應燈。2、施工現場分別設定生產、生活、辦公和施工設備的用電控制指標,定期進行計量、核算、對比分析,并有預防與糾正措施。3、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工作面,以減少作業區域的機具數量,相鄰作業區充分利用共有的機具資源。安排施工工藝時,應優先考慮耗用電能的或其它能耗較少的施工工藝。避免設備額定功率遠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負荷使用設備的現象。4、設立臨時用電管理小組,除日常的維護外,還負責監督過程中的使用。5、選擇利用效率16、高的能源:食堂使用液化天然氣,其余均使用電能。6、員工生活區宿舍采用一戶一表,辦公區與生活區燈具皆使用環保節能燈。五節 地 與施 工 用地保護1、員工宿舍采用雙層活動板房共40 間(3.2 6m),基本滿足現場高峰時期員工住宿。2、鋼筋加工棚與木料加工棚布置于現場東側,占地72 與60。3、材料分批進入現場,減少堆放用地量。鋼筋堆場布置于東北角9 占地 100;木料堆場布置于現場東側,木工棚西側占地50;零星物料堆場布置于東北角占地180。砂漿攪拌站利用施工道路與在建建筑之間場地布置。10 五、綠色施工檢驗序號名稱檢驗一環境保護揚塵控制每天進行及時目測檢查,發現超過指標時,馬上采取措施或停工整17、頓。噪音控制每天進行及時在圍墻處進行分貝測試,如測試超過指標的馬上采取必要措施或停工整改。光污染控制焊接和夜間施工前,檢查遮光措施到位情況,符合要求后進行施工。污水控制安排專人定期對污水排出口進行觀察測試,發現異常及時關閉外流及進行處理土壤保護1)每周檢查二次沉淀池、隔油池、化糞池。發現堵塞、滲漏、溢出等現象,及時清掏。2)每周在現場巡視一次,發現有毒有害廢棄物,立刻回收。建筑垃圾控制對各個工序施工時進行檢查,提高質量,減少建筑垃圾二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1、每次材料的采購進場時間和數量由材料員進行檢查,確保施工進度按計劃進行與庫存合理。2、現場材料堆放場當有新材料進場后進行檢查,如堆放雜亂,安排18、人員整理;未掛標識牌,責令馬上懸掛。3、下班時材料員對各類未開啟但未用完的油漆及粘結劑罐進行檢查,如發現未封閉,應及時封閉。4、現場模板、腳手架拆除時,安全員應監督安排人員監護,發現違章施工,馬上制止整改。三節水與水資源利用1、在現場布置好后項目技術負責人對可再利用水的收集處理系統進行檢查,發現不符立時整改。2、每月對工程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進行記錄,如超出指標,查明原因,進行改正。3、每日下班前由質量員安排人員對用水器具進行檢查,發現漏水,馬上切斷水源,更換器具。四節能與能源利用不定時檢查現場用電情況,發現浪費電能的進行相關人員記錄并立時改正。每月對計量電表進行統計,發現超出指標,通知到各人進19、行教育。五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現場布置完后項目技術負責人檢查各臨時設施,發現未按要求布置的進行整改。11 六、組織管理體系1、組織管理體系現場人員項目經理項目技術負責人項目副經理土建施工員材料員質量員安全員各作業班組長水電施工員資料員暖通施工員2、職責(1)項目經理:綠色施工第一責任人,負責綠色施工的組織實施及目標實現,并指定綠色施工管理人員和監督人員。(2)項目副經理:現場總體實施管理。(3)項目技術負責人:綠色施工策劃與方案編制、制定措施,現場總體監督。(4)各作業班組長:相關綠色施工措施貫徹和實施。(5)材料員: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措施貫徹和實施。(6)施工員:節能與能源利用措施,節水與水資20、源利用,節地、施工用地保護與環境保護措施的貫徹和實施。(7)質量員與安全員:對綠色施工措施實施過程進行檢查與督促整改。12(8)資料員:綠色施工每月檢測數據統計整理,獎罰情況公示。(9)現場人員:執行與遵守。七、現場制度1、開工前進行全員綠色施工學習,明確綠色施工現場制度。2、一周舉行一次綠色施工管理小組例會,進行統計匯報,對不合理、不符合要求的進行改正。3、每月進行一次大會,對現場用水、用電量和生活區用水、用電量進行公示;對違反規定和方案要求的,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相關管理人員和該工種班組長進行一次100 元的處罰;生活區用電每戶有超標的,將超出量按當時電價分攤到戶內每人。4、對已處罰人員,在三個月內未被再次處罰的返回其前次已罰金額。5、整個工程結束后,按方案進行現場施工和管理進行評審,找出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并對有關責任人進行獎勵和批評,總結提高綠色施工實施、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