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桿框格護坡施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26893
2022-08-11
11頁
190KB
1、六景至欽州港公路No3合同段(K27+100K28+000)挖方邊坡防護施工技術方案(錨桿、混凝土格梁、泄水孔)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六景至欽州港公路 合同段項目經理部二O一一年五月目 錄第一章:編制說明第二章:工程概況第三章:施工計劃、方案及組織管理第四章:施工技術方案第五章: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保證措施第六章:安全保證體系及措施第七章: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措施附件: 1、主要施工管理人員一覽表2、主要施工機械一覽表3、主要測量、試驗設備一覽表4、施工組織機構框圖5、錨桿施工工藝框圖6、混凝土格梁施工工藝框圖7、泄水孔施工工藝框圖8、質量保證體系框圖9、安全保證體系框圖10、施工現場質量控制框圖第一章2、 編制說明一、編制說明根據本工程項目特點、工程質量和工期要求,結合本標段的實際情況,參照本標段“實施性總體施工組織設計”,按照本合同段分部分項工程劃分的要求,編制本段挖方邊坡防護(錨桿、砼格梁、三維植被網)分項工程施工方案。二、編制依據1、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 JTG F10-2006。2、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JTG F80/1-2004。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TJ 076-95。4、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GBJ50086-2001。5、六景至欽州港公路No3(K27+100K41+100)合同段兩階段施工圖設計第一冊。三、編制范圍六景至欽州港高速公路NO3合同段挖方邊坡(錨3、桿、格梁、三維植被網)防護工程,里程樁號為K27+100K41+100,全長14km。第二章 工程概況一、工程概況1、本段挖方邊坡地質覆蓋層多為粉質粘土、含砂低液限粘土,厚度為210m,以下為白堊系強中風化泥質粉砂巖、砂巖,各段巖層產狀角度為同,為切層坡。2、錨桿格梁護坡設計簡圖:3、錨桿工程概況及要求錨桿桿件采用級螺紋鋼加工;錨桿設6m、9m、12m三種規格,其主筋分別取25mm、28mm、32mm,鉆孔直徑均取110mm;入射角為=20;單錨設計抗拔力分別為80KN、100KN和140KN;砂漿采用M30水泥砂漿,水泥采用P.O32.5水泥。錨桿打設于格梁節點處,錨桿進行整段錨固。4、泄水4、孔工程概況及要求每級邊坡下部設深層導水管一排,間距為4m,長10m,仰角為10,孔徑不小于7.5cm,內置入半壁開孔排水盲溝管,開孔半壁向上。5、混凝土格梁工程概況及要求縱橫格梁材料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斷面規格為30cm35cm,橫向中心距取3m,垂向中心距取3m(沿斜坡面距離H1進行計算),縱梁外伸至平臺邊緣,橫梁一般外挑。橫梁每隔12m18m設一道伸縮縫,縫寬23cm,填塞瀝青麻筋或瀝青木板。土質邊坡地段格梁置入土體內1015cm,硬質巖邊坡地段,格梁應盡量與坡面貼緊,局部懸空處用片石進行填充。混凝土強度要求達到C25以上。6、混凝土格梁框內坡面防護工程概況及要求本段挖方邊坡格梁框內全部進5、行三維網防護,三維網型號EM4,培土厚度不小于15cm,框架內進行草灌噴播。7、主要工程數量表第三章 施工計劃、方案及組織管理一、總體施工計劃本合同段錨桿、格梁工程計劃開工日期2011年5月,計劃完工日期為2011年10月,總工期為5個月。二、施工總體方案1、挖方邊坡采取挖掘機刷坡,人工進行修整的方法進行施工。2、錨桿工程采用搭設鋼管支架及平臺,人工鉆孔、安裝錨桿、人工灌漿的方法進行施工。3、格梁工程采取人工挖基槽、安裝鋼筋、模板、人工澆筑混凝土的方法進行施工。三、施工總體組織1、人員組織項目經理部將委派專職施工員、質檢工程師、專職安全員負責本合同段錨桿、格梁工程的施工質量、施工進度、施工安全6、。同時,邀請信譽較好、有一定施工經驗的勞務隊伍參與本合同段錨桿、格梁工程的施工。2、材料組織錨桿、格梁工程所用的一切材料由項目經理部統一采購及管理,由項目經理部試驗室進行各種材料的檢測工作。第四章 錨桿、格梁工程施工技術方案一、 施工準備1、試驗準備1)按照設計規范要求對所采用的錨桿材料進行鋼筋各種性能試驗;2)對施工中所采用的粗、細集料進行材料性能試驗;3)按照設計要求進行砂漿、混凝土配合比試驗。2、施工測量放樣1)按照施工圖紙設計要求對需挖方邊坡防護處用挖掘機進行刷坡處理。2)根據路塹設計開挖坡面,放出邊坡平臺位置。3)根據設計要求,定出鉆孔孔位,并做好標記。4)根據現場測量放樣情況,繪制7、鉆孔布置圖,并報總監辦審批,審批后再進行鉆孔施工。3、施工現場準備1)采用就近取水或采用灑水車運水的方法提供施工用水。2)采用搭設臨時工棚的方法解決工人住房及小型工具堆放場地。3)施工現場采用配備柴油發電機解決施工用電。4)人工開挖坡頂截水溝,組成坡體排水系統,避免水流沖刷邊坡。4、施工員在全面熟悉設計文件和技術交底的基礎上,對現場進行核對和調查。5、按要求對施工技術管理人員及其他人員進行了安全技術交底工作及施工技術交底工作。二、工程具體情況1、地質情況1)挖方邊坡覆蓋層多為粉質砂土、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粉土質砂,厚度為310m不等,以下為白堊系強中風化泥質粉砂巖、砂巖。2)錨桿、格梁施工處的路8、塹邊坡坡率為1:0.751:1.5不等,分別有2級、3級、4級邊坡。2、錨桿、格梁、泄水孔工程具體要求1)錨桿桿件采用級螺紋鋼進行加工。2)錨桿設6m、9m、12m三種規格,其主筋分別取25mm、28mm和32mm三種型號,錨桿入射角視具體情況取1020。3)鉆孔直徑取110mm,單錨設計抗拔力分別為80KN、100KN和140KN,施工前試做3%錨桿抗拔試驗。4)采用M30水泥砂漿進行錨桿灌漿處理。5)縱橫格梁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斷面規格為30cm35cm,橫向中心距取3m,垂向中心距取3m(根據路塹邊坡不同的坡率進行換算)。6)縱梁外伸至平臺邊緣,橫梁一般外挑1m。7)橫梁每隔1218m設9、一道伸縮縫,縫寬23cm,填塞瀝青麻筋或瀝青木板。8)土質邊坡及軟質巖邊坡地段混凝土格梁應入巖土體內1015cm,硬質巖邊坡地段,混凝土格梁應盡量與坡面貼緊,局部懸空處以片石填充。9)混凝土格梁采用C25混凝土進行澆筑。10)按照設計圖紙要求,同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地下水豐富地段,于每級邊坡下部設深層導水管一排,間距4m,長10m,仰角10,孔徑不小于7.5cm,內置入半壁開孔排不盲溝管,開孔半壁向上。11)視邊坡坡比及邊坡巖土體性質情況,混凝土格梁內作培土植草或掛網噴播處理,培土厚土不應小于15cm。三、錨桿施工方案1、錨桿施工工藝邊坡修整 測量放樣 錨桿點定位 搭設鋼管支架及平臺 鉆孔 清10、孔 安裝錨桿 再次清孔數 灌(注)漿 錨固、封錨(格梁施工完成)2、混凝土格梁施工工藝測量放樣 邊坡清理、修整 安裝鋼筋 安裝模板 澆筑混凝土 錨桿錨固(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等級的90%)3、泄水孔施工工藝測量放樣 泄水孔定位 鉆孔 清孔 安裝導水管 導水管固定4、錨桿施工方法1)用挖掘機按照設計圖紙要求,對路塹邊坡進行刷坡,人工配合進行修整。2)用全站儀放樣出鉆孔點位,用木樁、釘子或油漆進行標記。3)按照安全要求進行坡面鋼管支架和平臺的搭設,平臺搭設的寬度滿足施工作業面的要求,應不小于3m。4)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鋼管支架和平臺的搭設采取此段路塹邊坡半幅搭設的辦法進行,從上至下進行鉆孔施11、工,此半幅完成后再進行下半幅施工。5)鉆孔采用潛孔鉆進行打眼,錨桿軸線于巖體主體結構面或滑移面按照設計圖紙要求成20相交,鉆孔圓而直,鉆孔孔徑不小于110mm。鉆孔深度滿足設計規范要求。6)鉆孔完成后,經監理工程師檢測驗收后,再用高壓風管將孔內粉塵和雜物吹出。7)鉆孔的同時,在鋼筋石進行錨桿的加工,按照設計規范要求進行鋼筋的下料工作,鋼筋下料長度應增長20cm,以便與錨具連接。8)進行錨桿頭的螺紋加工工作,螺紋加工長度不小于8cm。9)鋼筋的焊接應按規范要求進行焊接,確保兩段鋼筋在同一軸線上,焊接采用雙面焊,焊縫長度不小于鋼筋直徑的5d。同時對生銹的鋼筋進行除銹工作。10)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12、后的鉆孔,按照設計規范要求把加工好的鋼筋插入孔內,并再次按照要求進行清孔處理。11)灌(注)漿:a)在施工現場,采用強制式攪拌機按照試驗室提供的砂漿配合比進行攪拌,砂漿強度為M30。b)現場砂漿拌和均勻,隨拌隨用,一次拌和的砂漿要在初凝前用完。c)注漿開始或中途暫停超過30分鐘時,要用水潤滑注漿罐及其管路。d)注漿孔口壓力控制在0.40.6Mpa之間,砂漿稠度控制在18S22S之間,水泥砂漿水灰比控制在0.380.45之間。e)注漿管要插至距離孔底510cm處,隨水泥砂漿的注入緩慢勻速拔出,直到注滿為止。12)錨桿的錨固待混凝土格梁施工完成后施工,采用錨墊板、墊片、螺母進行錨固,錨固后再用M313、0砂漿進行封錨。5、混凝土格梁施工方法1)按照設計圖紙要求進行混凝土格梁的施工放樣工作,確保格梁順直。2)根據現場路塹邊坡土質情況,如土質邊坡及軟質巖邊坡地段混凝土格梁應入巖土體內1015cm,硬質巖邊坡地段,混凝土格梁應盡量與坡面貼緊,局部懸空處以片石填充。3)清理并修整混凝土格梁范圍內的松散土及石,確保坡面平整。4)按照設計規范要求在鋼筋加工廠進行格梁鋼筋的下料及加工,把半成品鋼筋運至施工現場按照設計圖紙要求進行安裝。5)按照設計圖紙要求安裝模板,模板采用竹夾板。6)鋼筋、模板安裝好后,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再進行格梁混凝土的澆筑。7)格梁所用混凝土材料由混凝土攪拌站統一攪拌,由混凝土缺罐車運至施工現場,再采用卷揚機把混凝土運至格梁內進行澆筑,用插入式振動棒進行振搗。8)澆筑后的混凝土待初凝前進行抹面處理,確保混凝土格梁表面平整、光滑。9)格梁混凝土的養護在砼澆筑12小時后進行,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天,同時也要根據氣溫適當調整養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