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煤機大修施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27235
2022-08-11
10頁
51.50KB
1、沙鋼宏發煉鐵噴煤車間6#磨煤機大修安全施工方案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設備檢修公司沙鋼項目部2016年3月9日 一、 工程概況:宏發煉鐵廠噴煤車間6#磨煤機設備維護周期已到,磨煤機的各部位備件磨損較嚴重,振動幅度較大,為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轉及生產的順暢,經車間領導研究決定近期將對其進行大修。本次檢修任務計劃檢修6天,配備人員16人。本工程施工具有如下特點:1、高空作業(約5米左右) 2、吊裝作業3、交叉作業 4、高溫、粉塵5、煤氣區域全部結束后,三清退場 本工程的施工工序:設備各部位檢查調試施工前各機具及 簽字確認準備工作分離器拉回分離器煤粉進出管割除,冷卻管拆除提起回裝磨輥分離器頂起拉出三角架拆除2、吊出內部耐磨襯板更換,貼陶瓷磨輥拆除吊出磨碗襯板拆除更換進料斗打包更換分配器葉片,更換彈簧噴嘴環葉輪拆除更換椎體上部打包耳軸更換,廢料刮板更換二、施工前準備:1、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根據檢修內容、現場條件、工期要求、對參戰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2、辦理相關作業手續3、材料工具準備清單序名稱規格數量備注序名稱規格數量備注1焊機3臺11密封膠10只2割刀3套12盤根20mm50米3焊把線50米4根13氣動扳手55mm1臺4安全帶20根14大錘等3把5滅火器5瓶15打擊扳手55mm4把6手拉葫蘆5T3臺16千斤頂50T4臺7手拉葫蘆2T5臺17空氣呼吸器2臺8手拉葫蘆3T3臺18小工具若干93、鋼絲繩適當若干1910卸扣10T2對204、施工人員配備計劃人員投入16人。監護人電焊工鉗工配合1682三、施工步驟及措施: 、施工檢修步驟1、檢修前到噴煤主控室填寫6#磨煤機檢修安全確認表,停機后聯系操作工分別關閉6#磨煤機風管的氮氣、煤氣閥,停掉各風機并做好停電掛牌簽字確認工作。 2、工藝條線清理磨輥內部的煤料,工藝操作完畢通知檢修人員可進入該區域內作業后開始安裝安全防護裝置,設置隔離帶,并掛置安全警示牌。3、關閉磨煤機進出口油管閥門并掛上檢修牌,方可開始檢修。拆除分配器上的風管及下料管;拆除、安裝風管時檢修人員必須要系安全帶。4、利用2臺3T的葫蘆掛住要拆除的風管及下料管,熱風管固定后,4、把熱風管和下料管割出約200一段放下來再拆除下半部分管道,放平、固定。5、拆除磨輥氮氣冷卻風管各連接法蘭,用2臺1T導鏈將冷卻風管拉起,使法蘭口高出分離器下法蘭口。6、利用4臺10T的千斤頂頂在分配器的四個角上,使分離器與磨輥密封風管道兩法蘭口相距10公分左右,保證高度一致達到輪子架設高度,將四個輪子同時焊牢,保證移動時穩定、安全系數,將輪子與固定板之間墊6-8公分厚的鋼板,緩慢松掉4臺千斤頂,使分離器落在專用軌道上,用2臺5T葫蘆掛住分離器沿著軌道移動,方便進行磨輥更換作業后停止移動(在拉動分離器時,兩邊的導鏈受力要均勻,防止將分離器。7、分離器移動后,舊磨輥固定好,拆除其與磨機的連接螺栓。5、利用專用吊具將三角架吊出。 8、利用15T檢修電動葫蘆或是其它吊裝設備依次緩慢將磨輥吊出。9、拆除內部磨盤瓦,利用15T電動葫蘆逐次拆除,磨盤拆除,需割除外圓后進行吊裝,上噴嘴環及壓板拆除,均需要不同程度的割除,用電動葫蘆吊出。10、磨盤底座拆除,利用電動葫蘆和5T的手拉葫蘆進行調節吊裝,吊裝時注意人員站位。11、架體割除吊出,割除位置選擇在進風管方法蘭上方10cm處,需拆除內部部分陶瓷,吊裝時需吊車配合,吊車站位需選擇在北側空擋處。12、架體回裝,與吊出的順序相同,注意回裝中的吊線位置確認及吊車與電動葫蘆銜接時的方法選擇。13、安裝內部磨盤底座、磨盤、上下噴嘴環和磨盤瓦的順序與拆除時相反,注6、意安裝后的調試工作,安裝磨輥與拆除相反,磨盤拆除后要對磨盤周圍的設備進行清掃,磨輥安裝完畢后要進行盤車檢測。14、拉桿恢復,檢查分離器葉片的工作。15、安裝分離器與磨輥密封風管道兩法蘭口間必須壓嚴實,防止有氣體漏出。 16、檢修結束后拆除安全防護裝置,并要求工完料凈場地清。恢復液壓系統進出口閥門,簽檢修完畢安全確認表,檢修全部結束。17、做好“5S”工作退場。、施工危險源及措施序號危險預知安 全 對 策1吊裝作業作業人員穿戴好勞防用品;吊裝用具確保完好,吊具選用要規范;吊裝必須專人指揮并且指揮明確。2高空作業作業人員穿戴勞防用品,佩戴好安全帶及安全帽;必要時搭設檢修平臺;佩戴安全帶采用高掛抵用7、的原則;作業人員要相互監護,相互配合。3煤氣區域作業人員必須佩戴煤氣報警儀當CO含量不超過24ppm,可以較長時間工作;CO含量不超過40ppm,工作時間1h;CO含量不超過80ppm,工作時間0.5h;CO含量不超過160ppm,工作時間15min,根據現場情況采取間隙作業,并站在上風口作業,作業人員要配合好。4高溫、粉塵作業人員作業時穿戴好勞防用品;佩戴好防護口罩,必要時帶好防塵眼鏡。5交叉作業交叉作業時,作業人員要相互監護,相互配合;防止高空墜物,傷及他人。四、危險源:登高:1、所有作業人員作業前進行安全交底;2、作業人員利用樓梯踏步登上作業平臺,并佩戴安全帶,利用原有的支架結構,安全帶8、系于支架結構上,并做到高掛低用;3、作業人員必須穿戴好勞保用品,衣物等要扣好衣扣,安全帽帶要扣好,防止作業時吊物掛在支架上或設備上造成作業人員受傷等情況的發生;4、作業人員在作業時應將工具穩妥的放置在平臺上,且傳遞時要準確到位,兩人以上作業時呼喚應答要清晰明確,防止造成工器具墜落;5、在作業區域下方地面相距5米處拉好隔離帶,并派專人值守;6、檢查直爬梯、作業平臺、支架等是否牢固可靠;7、現場責任人、安全員監護到位;8、作業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并嚴格執行停電掛牌制度,確保檢修安全;煤氣區域動火作業安全措施本次檢修在煤氣區域作業,開工前需辦理好煤氣危險作業審批。煤氣區域作業時,安排專9、人并配帶CO報警器進行巡檢,煤氣防護、監護人員應站在靠近工作場所的安全地區,能看見作業人員的地方,并不得離開。動火作業前要帶好煤氣報警器,同時要規范焊機搭接,接地線隨焊把同時轉移,接地線不得隨意搭接在離焊接點較遠的部位上。 焊把線不應有裸露的部位,接頭處必須套絕緣膠管。防護人員監測作業現場CO等含量達標,確保在符合煤氣作業條件下進行作業。檢修現場安全措施到位,有安全警戒標志。動火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必須持有效的焊工操作證,動火作業許可證;動火作業完畢后,動火作業人員、安全監護人應對現場進行全面檢查,清除殘余火種,消除火災隱患,并清點人數和工具;保持施工場所的文明、整潔,切實抓好工地消防保衛標10、準化管理,杜絕火災,維護良好的施工治安持續,確保施工安全。受限空間:1、施工負責人到崗位上簽字掛牌,確認后修人員方可進行施工。2施工前先把磨機的檢修門及排渣門打開,并使用主排風機對內部進行冷卻。3檢查前使用氧氣含量報警儀對內部進行氧氣濃度進行檢測,確保氧氣含量大于20%。4檢查前使用煤氣含量報警儀對內部進行氧氣濃度進行檢測,確保煤氣含量小于24ppm5檢修開工前必須對所有檢修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全體施工人員必須牢記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確保檢修過程中的安全。6檢查過程中安排專人監護。7磨機檢查時必須統一指揮,統一調動。8檢修完畢后必須三清退場。檢修負責人收回檢修牌,并要填寫好檢修確認表。11、9整個檢修過程中需對內部溫度進行檢查,確保內部溫度低于40度。吊裝:1. 選用的吊裝設備性能應精良可靠,各項安全裝置齊全,操作人員技術熟練;2. 吊車撐腿部位路基應確保牢固,路基上必須加放枕木或箱板以增加接地面積,避免下陷;3. 指揮時應采用專用指揮工具,操作人員嚴格按指令操作,嚴禁違章作業和野蠻施工,嚴格執行十不吊;4. 起重用鋼絲繩及鎖具使用前必須經過檢查,嚴禁使用不合格的鋼絲繩及鎖具進行施工作業;5. 鋼絲繩應嚴格按照規定使用,嚴禁以小代大超負荷使用;6. 吊裝的物件應在適當的位置拉掛纜風繩,防止吊裝過程中物件刮碰其它設備;7. 吊裝時各作業人員應注意力集中,防止吊裝的物件擠壓或撞擊、刮12、碰身體;8. 吊裝時嚴禁在起重臂下進行作業和指揮;四、施工安全要點及文明衛生:1. 在施工前,各班組要做好安全交底及危險源預知分析及相關檢修注意事項。2. 班組長要提前到現場看好檢修項目并交代好檢修任務,在規定時間內不能完成任務的要通報。3. 在施工期間要嚴格遵守三方掛牌制度,掛摘牌由施工負責人親自執行,并堅持誰掛牌誰摘牌的原則。4. 檢修期間,嚴禁上下拋物,由專職安全員進行現場監督,管理人員要堅決糾正制止現場作業人員的習慣性違章,并記錄考核。班組長為本班組作業現場的安全第一負責人。5. 檢修前各班組要確認工器具的完好;動火源與氣源間距必須在10米以上,氣帶必須固定好;電焊機的接線要規范。6.13、 現場動火超過2小時的現場必須配備滅火器。7. 調試工作必須和甲方取得聯系,確定試車程序,由雙方一起進行試車,試車正常之后方能離開。8. 項目結束后,要求崗位工或甲方班組在現場確認并在施工班組的任務單上簽字。9. 做好文明施工,保持施工現場整潔有序,保證工完料凈場地清,班組長負責做好現場的6S工作。五、應急措施1、應急小組應熟悉了解施工現場布置,經常檢查現場通道的通暢問題,并對事故可能產生的后果要有充分的準備。發生緊急情況時能直撲現場果斷處置。2、特大工傷事故:發生特大工傷事故的單位要立即組織搶救工作,以最快的速度逐級上報,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在接到特大事故單位報告后,要及時趕赴事故現場,協助事故單位搶救傷員,聯系醫院。3、特大火災事故:發生特大火災事故的單位要立即報火警“119”,項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要積極協助事故單位組織相應的人員、滅火器材進行救援工作,對傷亡人員要及時送往醫院。六、安全管理網絡 項目負責人:黃炳成 監護人員:黃炳成作業人員:16人現場負責人:王忠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