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老火車站安置小區住宅樓測量放線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29257
2022-08-11
14頁
26KB
1、3#、4#、5#樓測量放線施工方案 編制人:審核人:審批人:工程名稱:渭南老火車站安置小區3#、4#、5#樓施工單位:林州二建集團建設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目 錄第一節:.概述第二節:.定位放線第三節:.軸線投測控制方法第四節:.高程測量第五節:.施工測量控制第六節:.施測中應注意的問題測量放線施工方案第一節 概述一、編制依據1、施工圖紙。 2、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BJ01-21-95)。3、工程測量規范(GB5006-93)。二、工程概況本工程受解放辦委托為渭南市老火車站安置小區,位于解放路與三馬路十字西南角地下1層。其中3#樓為地上18層、地下1層商住樓,4#樓地上15層、地下1層,4#樓2、地上23層,地下一層。 三、測量準備工作1、人員配備為保證測量工作的準確無誤,本工作由4名測量人員組成,其中放線員2名,放線工2名,全部人員必須持有建委頒發的測量資質證書,能勝任本工作,具備相應的經驗、能力。同時配備1名具有建委頒發的驗線資質證書和專業人員,專門從事測量檢驗工作。2、測量器具 (1) TK-202全站儀一臺。(2)DJD2A-1激光經緯儀1臺。(3)DZS3-1水準儀1臺(自動)。(4)DZJ3-SX鉛垂儀1臺。(4)棱鏡兩個、50m鋼尺2盤、5m塔尺一套。3、技術準備(1)儀器進行自檢和有關部門鑒定。(2)了解設計意圖,熟悉圖紙。、對圖紙上所有尺寸及主要建筑物的相互關系進行校3、核。、平面圖、立面圖、大樣圖上同一位置的建筑物的尺寸、形狀、標高等進行檢查核對。、室內外地面標高之間關系是否正確。4、裝修與水電設備等圖紙是否一致,標高是否合理。5、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為確保精度,選定適宜的測量方法,本著“以大定小,以長定短,以精定粗”“先整體后局部”的原則進行測量。垂直偏差的測量采取“定時、定點”測量方法,以減少太陽光因照射角不同而引起的偏差。、四、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1、對水準點的校核 根據已知水準點用水準儀采用符合測法進行校核,允許閉合差為:4nmm(n為測量站數)2、根據裝修設計圖紙確定東西、南北方向各兩條主軸,然后根據圖紙各次軸與主軸之間的數據,放出各個細部的線。五、質4、量標準 細部軸線誤差不大于2mm,柱、墻、梁門窗洞口線誤差不大于3mm(據DBJ01-21-95中7.1.5)。六、技術保證措施1、測量放線工作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先導,貫穿整個施工過程,精度要求高,不容有半點閃失,為此特制定如下措施:成立測量小組,小組成員須持有上崗證,并認真執行測量有關規程,并設有專門驗線人員。2、儀器應專人使用,責任到人,凡測量專用工具要妥善保管,做到“三防”:防震、防潮、防曬。保護目鏡,不得故意損壞,發現問題立即維修。3、按計量法規定,儀器應定期檢測;在使用前均應進行自檢,鋼尺使用前進行拉力測驗,溫度改正。4、儀器的維護要由熟悉構造性能的人員負責,其它人員不得隨意拆裝儀器,5、發現問題立即維修。5、原始記錄、設計變更、放線結果、放線記錄、驗線記錄等資料及時整理,妥善保管。6、測量工作做到;依據正確、計算有序、方法科學、步步校核、結果可靠。記錄工作做到:原始、正確、工整、完整。7、在經緯儀觀測(測角、設角、延長直線與豎向投測等)中,讀取盤左、盤右的平均值。第二節 定位放線一、作業條件1 施工測量作業條件。2 施工圖等資料齊備。3 測量儀器經校檢完好齊備。4 施工現場已平整好,地面障礙物已清除。5 建筑規劃紅線界樁已投放,保存完好。6 測量員已事先熟悉建筑規劃紅線圖和建筑總平面圖,建筑物規劃紅線的間距符合當地城市規劃要求,已算出建筑物各特征點與規劃紅線之間的距離尺寸并正6、確標注在建筑總平面圖上。7 測量員已確定測量放線的方法和步驟。二、所用材料及儀器1 測量工程主要用一些零星、輔助材料,包括:紅磚、白灰、木樁、鐵釘、鋼條、油漆、圖紙、水、砂、石子、水泥等。2 測量工程主要用三種儀器:激光經緯儀(JZ2)、水準儀(DZS3-1)、鉛垂儀()。 3 工(用)具主要有:5m小卷尺、100m鋼卷尺、搭尺、線墜、直徑0.51mm線繩、墨斗、三角板、激光投射靶、工程筆、大錘、手錘、掃帚、水平尺、水平連通管等。三、定位放線依據1.根據建筑設計總平面布置圖確定平面控制方案和施測精度,以規劃部門指定的建筑紅線樁,國家高程標準樁及現場放點進行現場軸線控制網和標高控制點的引測。 27、.建筑施工圖紙。四、平面控制網的測設1、場區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平面控制網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2、主軸線控制樁的建立 根據建筑物平面形狀的特點,利用給定現場放點定出主控軸線。定位放線時精確測出控制軸線網,并將標樁設在即便于觀測又不易遭到破壞地方加以固定、保護。3、定出主軸線控制網以后,依據基礎平面圖采用直角坐標定位放樣的方法加密出建筑物其它主軸線,經角度、距離校測符合點位限差要求后,布設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網。五、工藝流程1 根據圖紙算出各物特征點與紅線控制(點)間的距離、角度、高差等放樣數據。2 依據線控制的樁(點),確定并布設施工控制網。3 依據施工控制8、網,測設建筑物的主軸線。4 最后進行建筑物的細部放樣。5 建筑物的定位放線以總平面圖、紅線圖為依據,采用網點控制。6 根據測繪院所給出的控制樁的坐標,利用全站儀將坐標網引入現場圍墻內,作四個坐標控制樁,并妥善保護。7 將建筑物控制軸線延伸至圍墻或砼地面上,并作可靠保護?;A放線時為避免交叉軸線產生誤用,凡軸線均用紅色油漆將軸線號標于墊層之上。 8上樓層后的軸線投測方法:本工程采用內控法,室內留設放線孔,采用激光鉛垂儀向上投測控制點防線法。其工藝流程是:在一層留設軸線控制點,將鉛垂儀安置在控制點上向上垂直投測軸線至激光靶上,從激光靶上的控制點引設各樓層的控制線。重復上述過程即可向上逐層投測。第三9、節、軸線投測控制方法一、0.00以下軸線控制施工測量 1、軸線控制樁的校測 在基礎施工過程中,根據場區首級平面控制網校測,對軸線控制樁每使用前復測一次,以防樁位位移。 2、軸線投測方法墊層澆筑以后,根據規劃局提供的坐標控制點,用全站儀把主體四個角點投測到墊層上去,采用經緯儀方向線交會法來傳遞軸線,然后在墊屋上用墨線彈出軸線伐板邊線線和柱子、剪力墻邊線,以便綁扎梁筋、插柱子筋之后澆筑砼基礎。0.00以下的基礎施工、引測投點誤差不應超過3mm,軸線間誤差不應超過2mm。由于本工程平面關系復雜,所以放線后應進行多次復查。、二、0.00以上軸線控制施工測量1、主體軸線在基礎施工完后,2、豎向投測前,應10、對基準點控制網進行校測,校測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網精度,以確保軸線豎向傳遞精度。4、施工層放線時,應先在結構層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測細部軸線。用經緯儀把底層控制點投測上去,在上層根據控制點放出主控制軸線,再根據柱軸線之間的距離用大鋼尺放出各剪力墻、柱的控制線。 5、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為了保證建筑軸線位置正確,采用經緯儀把一層控制點投測到上各樓層,具體為把激光經緯儀架設在一層控制點上,樓層上部放設激光靶,經緯儀把一層控制點向上投射在上部樓板予留洞上的激光靶上。由兩個或三個激光靶上的控制點放出每層樓板控制線,應測設主控制線1-2條,短線2-3條,其投點容差為5mm。然后根據由下層11、投測上來的軸線,在樓板上分間彈線。當各軸線投到樓板上之后,要用鋼尺實量其間距作為校核,其相對誤差不得大于1/3000。經校核合格后,方可開始該層的施工。為了保證投測質量,使用的儀器一定經檢驗校正,安置儀器一定要嚴格對中、定平。第四節 高程測量一、高程控制網的測設1、依據測繪管理部門提供的場區水準基點(不少于三個),采用水準儀對所提供的水準基點進行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測設一條閉合或符合水準路線,聯測場區平面控制點,以此作為保證施工豎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2、依據測繪管理部門提高的水準基點,埋設半永久性高程點,再進行聯測,測出場區半永久性點的高程。3、場區內至少應有五個水準點,水準點的間距小于112、公里,距離建筑物大于25米,距離回土邊線不小于15米。4、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觀測技術要求:高程控制網的等級擬布設三等附合水準。根據建筑物場地水準點,在每個龍門樁上測設0高或低一定數值的線。但同一建筑物只選用一個標高。二、高程施工測量(一)0.00以下標高控制施工測量1、高程控制點的聯測 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以判斷場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2、0.00以下標高的施測 承臺基礎的標高測設采用水準儀及塔尺進行測設,地下室的標高采用鋼尺傳遞法進行測設。為保證豎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對標高基準點,必須正確測設。在同一平面層上所引測的高程點,不13、得少于三個,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點的較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平面施工中標高的基準點?;鶞庶c設置邊坡穩定位置,可使用水泥砂漿抹成一個豎平面,用紅色三角作標志,并標明絕對高程和相對標高,便于施工中使用。(二)0.00以上高程的傳遞 1、在第一層的柱子澆筑好后,從柱子下面的已有標高點(彈+0.500m線)向上用鋼尺沿著柱身量距。標高的豎向傳遞,用鋼尺從首層起始高程點豎直量取,當傳遞高度超過鋼尺長度時,另設一道標高起始線,鋼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修正。 2、施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校測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較差小于3mm時,以其平均點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14、中心位置,并進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線標高的允許誤差為3mm。第五節 施工測量控制一、施工過程測量控制1、軸線及標高的測設 拆模后,根據軸線控制中心線測設在靠近柱底的基礎面上,并在露出的鋼筋上測設標高點,供支立豎向模板時定位及定標高使用。2、柱子垂直度檢測 與柱身模板支好后,先在柱子模板上端標出柱中心點,與柱下端的中心點相連并彈出墨線。將經緯儀架設在兩條相互垂直的軸線上,對柱子的垂直度進行檢查校正或用垂球法。 3、柱頂抄平 柱子模板校正好后,選擇不同行列的23根柱子,從柱子下面已設好的1米線標高點,用鋼尺沿柱身向上量距,引測23個相同的標高點于柱子上端模板上。在平臺上放置水準儀,以引測上來的任一15、標高點作為后視,施測各柱頂模板標高,并閉合于另一點作為校核。4、結構完成以后在每一層使用墨線與紅色油漆在柱墻上對軸線與建筑+0.500m標高作出統一標識。二、測量重點控制點1、建筑物角點垂直度控制 為了保證建筑物總體垂直度,在0.00以上各層軸線投測檢驗符合精度要求后,利用經緯儀方向線法將建筑物角點與主軸線投測到墻體或柱體的外立面,并彈墨線標記。每層允許軸線偏差不超過2mm,并保證每個立面投測的軸線至少3條。2、樓板標高控制樓層標高檢測主要注意以下幾點:(1)支模架水平鋼管、樓板模板高度復核;(2)澆砼時設板面+100mm標高線復核;(3)澆砼時采用拉線控制標高。三、施工誤差控制1、測量必須使16、用經檢測合格的經緯儀、水準儀、鋼尺等。應將儀器按規定進行嚴格的檢驗,防止因儀器本身誤差造成測量誤差。2、每次投測時,應將儀器安置牢固,保證儀器操作整平的精度,投測時應采用正倒鏡的投測方法。3、投測時間應選在無風、陰天、避免烈日和雨天,減少自然條件對投測精度的影響。4、測量上作從始至終由固定的專職測量員擔任,重要的軸線定位、測量應由總工程師會同專業工長進行檢查、復核、每次澆筑樓層板、柱前后均應對軸線、垂直度、標高等進行檢查,如有差錯應及時校正。 5、本工程垂直度的控制,以平面控制軸線控制。樓層彈線時,該軸線在建筑物外邊緣標注“紅三角”標志,待各層模板校正后,用經緯儀從0。00m處向上引測檢查,確17、保各層垂直度偏差不大于3mm,從而也檢查軸線的準確度,確保整個工程總高度范圍內,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mm,并隨時請專業測量單位復核垂直度,確保準確無誤。第六節、施測中應注意的問題 施工測量的準確與否,不僅影響質量和工期,而且直接關系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故施工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根據該工程的特點采用經檢驗合格的J2級光學經緯儀、50m鋼卷尺等測量器具。使用測量器具必須檢驗合格,器具應固定使用、妥善保管。組織固定的不少于三人的測量小組,確保各測量標志(控制樁等)的完好。隨時檢查校正,作好原始記錄。2、工程的測量放線以建設單位提供的場區方格網、總平面圖、基礎平面布置圖等資料為依據,測定出18、該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網(即軸線控制樁)。在基礎施工中以此為基準,臨時加密各軸線的控制樁,以便施工。3、基礎施工前,一定要將整個建筑物外形輪廓放出來,對照放線總平面圖中標明與相鄰建筑物的相互關系,找出測量誤差,誤差超過允許范圍的點應該返工重測,并找出出錯的原因認真總結。每層混凝土澆筑前,對樓面標高,房屋及部位垂直度、梁的位置、尺寸及各軸線位置進行復檢,滿足規范要求后,方進行下一道工序。 基礎施工以控制場區方格網為基準進行定位,由各軸線控制樁測定出各基礎的縱橫軸線,并用細線交叉,再以交叉線為準用鋼尺測定出各基礎的位置,并做好各施工測量的軸線標記。4、施工放線前,測量人員認真熟悉施工圖,掌握各個房間的19、細部尺寸,放線前檢查測量工具,保證測量工具的精確性,放線時作好測量記錄,放線工作結束后,重新復核一遍,使測量成果準確可靠。5、施工測量放線后,后續工作施工時,以所放線為依據,同時依據施工圖進行復核,進行工程施工,如:鋼筋綁扎時,鋼筋尺寸與模板支設后構件成型尺寸進行比較,從而進一步驗證測量放線的正確性。6、該工程標高、垂直度的控制用J2級光學經緯儀、S3水準儀、50m鋼卷尺、線錘等測量器具進行。施工時用紅油漆作好標記,以備后續工作使用。7、工程磚墻砌好后,彈出各個房間的水平控制線,并作好標記,以便在抹灰后重新彈出控制線。水平控制線作為水電安裝預留預埋、室內抹灰、門窗安裝、吊頂安裝的依據。8、認真20、熟悉施工圖紙,掌握設計各部位的標高。含夾角的柱、梁軸線放線前,必須先繪制放線圖,經檢查無誤后,才進行正式放線。并另由專人認真復核。9、本次投標工程的測量放線采用專人負責,并另由專人復核的控制辦法,并再由監理復核,以確保測量放線準確。 10、施工測設記錄應真實可靠,隨測隨記。認真做好對各班組的交底工作,班組人員要切實掌握各測設標志的具體數據,進行施工操作。按規范要求,做好測量成果永久標志、臨時標志和測量記錄,以便前后續測量工作的檢驗與驗證,同時為施工提供可靠的標高點。 11、測量員必須經專業培訓,持證上崗,并具有豐富的施工測設經驗,對工作認真負責。 12、測量員應按規定保養、愛護儀器,按規定操作、使用儀器,禁止違規、野蠻操作。測量儀器按檢驗、測量和實驗設備的控制程序規定進行檢定、校正、維護、保管。應注意溫度、風力等氣候環境因素的不良影響。13、工程測量中所投放的紅線樁(點),主軸線樁(點)、變形測量點等測量依據必須設置牢靠,并得到妥善保護,確保必要時可追溯。 14、 測量的原始記錄數據應按規定保存,內業計算及成果整理必須按有關規定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