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滄港區泊位工程沉箱出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2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30377
2022-08-11
27頁
328KB
1、廈門海滄沉箱18#19#泊位A型沉箱大型沉箱出運施工組織設計審批單位: 編制單位:單位主管: 單位主管:技術負責人: 技術負責人:審核者: 編制人:批準日期: 編制日期:1. 工程概況1.1 工程基本情況廈門海滄港區18#19#泊位工程是沉箱岸壁重力式結構,沉箱均為同一重量2832t。,現計劃在漳州預制廠預制,采用氣囊出運上浮船塢,再安排拖運到廈門海滄18#19#泊位施工現場進行安裝。本方案重點是對該工程沉箱預制完成后的出運、上船、等工藝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1.2 沉箱基本資料本工程沉箱A型合計44件:A型沉箱尺寸:長寬高=18.13m16.95m20m。 單件重量2832t.數量: 共442、件 2. 沉箱陸上出運施工工藝2.1基本概況:本施工組織方案是為廈門海滄港區18#19#泊位沉箱出運方案,該工程大型預制沉箱共有44件,全部為A型沉箱,重達2832t。根據本工程沉箱的外形尺寸、重量的特點,擬采用我局已成熟的氣囊出運工藝進行橫移、縱移和上船的操作。橫移、縱移路線滿足要求,平移小車通道進行改造,即暫時性回填砂并振沖密實,以滿足沉箱由底模上直接采用氣囊橫移至縱移通道,再直接縱移至出運碼頭前沿。采用超高壓氣囊進行長距離移運2832t級大型構件,我廠為確保出運成功,結合預制廠前期出運大型沉箱的實際情況,依據起重設備的性能及現場作業條件,制定出本方案。2.2 施工總平面布置說明場地平整及3、現場條件本工程沉箱預制及出運設在漳州開發區預制廠內,面積約10000m2,其中約3200m2的下挖式預制作業線,專用于沉箱預制。該作業線中部設一條寬度為24米的縱向出運通道,縱深大約為380m,兩邊分別為1號線預制區和2號線預制區,其底標高為+7.0m,出運碼頭前沿標高為+6.0m,碼頭前沿向內有90米長、斜率為1:90的斜坡段,滿足了出運的要求。出運通道基礎底層拋填60cm手擺塊石,塊石間縫隙采用540mm碎石及粗砂級配后填充,用18t震動錘夯實,夯實后無下沉及起棱線,表層再用碎石、石粉、水泥攪拌輾壓,形成20cm厚的穩定層。場地按要求平整密實,平整度達到2cm,無露石或尖狀物,避免剌破氣囊4、。在平路轉斜坡交接處設圓角位,以便氣囊運行中圓滑過渡。原小車出運通道基礎250米強夯加固,地基承載力達到200Kpa;碼頭前沿,沉箱支墊臨時枕木范圍2416米場地澆注了40cm厚C35砼。現場布置1) 依據沉箱規格尺寸及出運要求,下挖式作業線內及碼頭前沿線分別設置出運沉箱的牽引、溜尾地牛及機具,以滿足沉箱橫移、縱移及上船等要求。詳見附圖2.1:2832t預制構件平面布置圖。2) 考慮前期預制的沉箱因潮汐和船機影響,將無法出運,導致沉箱堆放占用預制場地,或占用施工通道,直接、間接影響了預制的施工進度和效率,暫擬將沉箱停放出運通道,確保預制場地的流暢及正常施工。 相關計算(1)地牛受力計算已知:地5、牛L =3m,B =3m,H =2.5m,砼g = 2.4t/m3,最大拉力T = 79t,安全系數K = 2卷揚機與地牛鋼絲繩夾角為:30 摩擦力F =T =0.579t =39.5t(無板柵錨錠摩擦系數= 土0.5)地牛的穩定性驗算: KT1G+F故:279sin30 G+39.5cos30計算得出:G 44.79t(本方案G =LBHg =54t滿足最小值)(2)小車軌道回填砂量已知雙軌式軌道L =1502 =300m,B =1.2m,H =1.06m則雙軌需要回填砂量為砂 =3001.21.06 =381.6m32.3人員及設備配置人員配置計劃(表2-1)工種每班人數(人)主 要 工 6、作安全員1負責作業點的警戒線設置,作業過程中的不安全隱患檢查,及時向指揮或上級匯報。總指揮1負責現場總體指揮工作,確保無誤。副指揮1協助現場指揮工作,發現問題馬上向總指揮匯報。操機手4聽從指揮指令,按正確信號操作卷揚機。機械工2操縱空壓機、裝載機,檢查、保養機械設備。充放氣工4觀察氣囊壓力表讀數,聽從指揮進行充、放氣操作。雜 工52按指揮協助搬運氣囊、充放氣,拆、墊枕木支撐,更換牽引鋼繩,掛解卸扣,清理出運場地等。主要設備配置本工程所需設備主要為:氣囊、卷揚機、鋼絲繩、滑輪組、空壓機等。 全部機械設備及相關材料明細表如下:(表2-2)名稱規格數量單位用途備注氣囊1m L=16.60m 0.3M7、pa14條縱移需增加14條氣囊1m L=18m 0.3Mpa10條橫移需增加10條卷揚機12t-800m6臺移運沉箱卷揚機8t-300m2臺移運沉箱松下項目部調配過來卷揚機1t-100m1臺穿氣囊,拉工字鋼用由船機部調配壓制鋼絲繩套68mm 637股50m8條沉箱拉繩壓制鋼絲繩套68mm 637股25m8沉箱拉繩現有68mm 50m的鋼絲繩取8條截一斷30米重新穿插壓制鋼絲繩套68mm 637股50m2條沉箱搭接用壓制鋼絲繩套68mm 637股20m4條沉箱搭接用壓制鋼絲繩套68mm 637股10m4條沉箱搭接用壓制鋼絲繩套68mm 637股3m4條地牛與卷揚機連接用新購鋼絲繩28mm 6378、股800m4條12t卷揚機用新購鋼絲繩扎頭配28mm鋼絲繩80個鋼絲繩連接滑輪組用卸扣85t40個牽引配件-滑輪組80t,4輪16個配卷揚機需增加2個單滑輪16t2個配卷揚機需增2個裝載機8t1臺配合工作準備工作及上駁專用空壓機12立方1臺氣囊充氣請船機部將此設備在出運期間備好空壓機6立方1臺氣囊充氣枕木1003020(cm)一個沉箱/120條臨時支墊用根據現場的量不足進行采購黑色氣管見樣品200m/2條空壓機氣管新購白色氣管見樣品2004條空壓機氣管新購麻繩20mm200m拉氣囊用膠鉗2把鐵絲10Kg管鉗2把*氣囊嘴30配氣囊用*生料帶100配氣囊用*三通球閥50配氣囊用*壓力表100配氣囊9、用砂輪機2臺打磨沉箱邊角注:氣囊嘴配件(標有“*”號)要有占總數的30%以上作為備用。卷揚機選型沉箱最重約2832t,所需水平牽引力需141.6t,本方案擬用兩臺12t卷揚機,速度為16-17m/min,配置80t-4輪滑輪組,每臺卷揚機理論牽引力F = 81.6t,去除滑輪組自重和鋼絲繩摩擦力,每臺卷揚機實際牽引力約為80t,故兩臺卷揚機總牽引力F總 = 160t141.6t。鋼絲繩選型按2832t級沉箱出運時,氣囊與地面摩擦力計算,沉箱移運時牽引力約為141.6t,橫移和縱移配置4臺12t卷揚機,80t、8倍率滑輪組,選用鋼絲繩如下: 表2-3序號規格等級倍率破斷拉力(t)最大拉力(t)實10、際安全系數規范安全系數結論要求156mm(637)16701176.4479.032.235偏低沉箱拉繩262m(637)16701216.4579.032.735偏低沉箱拉繩368(637)16701237.879.033.015偏低沉箱拉繩426mm(637)1670833849.883.435偏低配12t卷揚機528mm(637)1670839.299.883.985基本符合配12t卷揚機注:鋼絲繩的安全系數 = 鋼絲繩的破斷拉力鋼絲繩所承受的最大靜拉力牽引鋼絲繩最大牽引力=28320.05(氣囊滾動摩擦系數)2=70.8(t)從上表可以看出,沉箱拉繩實際安全系數比規范安全系數偏低,而111、2t卷揚機配置28mm的鋼絲繩通過滑輪組來增加拉力,實際安全系數基本符合規范安全系數。考慮沉箱重達2832t,外觀結構為一邊前趾,長度方向比短邊的大一米,橫移時所產生的沖擊荷載卻對鋼絲繩安全性存在隱患,故在移運過程中注意偏位角度,盡量避免采用單臺卷揚機牽引,可減少在移運過程鋼絲繩破斷的不安全性。綜合考慮,本方案卷揚機配用28mm(800m2套)鋼絲繩,沉箱拉繩采用68mm鋼絲繩,安全系數結果(按經驗公式計算)為3.01。氣囊選型由于沉箱橫移方向為18.13m,縱移方向為16.95m,考慮橫移時勞動力投入量的合理控制,沉箱量的龐大(44個),沉箱實際接觸面積,整體安全質量考慮,擬采用單排式19m12、超高壓氣囊(有效支撐面積18m)進行橫移,(詳見下圖2-2及2-3:橫移氣囊布置圖)。反拉計算 在沉箱上駁過程遇阻礙時,沉箱需要反向拖回出運碼頭停放。此時,F = Q =2832t0.03 = 84.96t,即牽引力為84.96t,(碼頭面為砼結構,氣囊的滾動摩擦系數取0.03);此外還存在一個沉箱上坡時的下滑力,因坡度為70:1,下滑力近似2832/70=40.46t,因此回岸的總牽引力為125t,小于兩臺卷揚機總拉力160 t,在12t卷揚機額定牽引力范圍內。在砂地上反拉,此時,F = Q = 2832t0.05 = 141.6t,即牽引力為141.6t,(在壓實的砂地上,氣囊的滾動摩擦系13、數取0.05);此外還存在一個沉箱上坡時的下滑力,因坡度為90:1,下滑力近似2832/90=31.47t,因此回岸的總牽引力為173t,大于兩臺卷揚機總拉力160 t,在12t卷揚機額定牽引力范圍外。所以,非特別必要的情況下,在出運通道避免沉箱的反拉操作。氣囊計算擬用1m L = 19m(有效支撐面積為18m) 1m L=17.60m(有效支撐面積16.60m)出運。已知:G = 2832t,橫移采用單排式氣囊L(有效支撐面積)18m,縱移采用單條氣囊L(有效支撐面積)=16.60 m,頂升高度h = 0.4m,工作氣壓P = 0.3Mpa = 0.3 N/mm2得:承載面寬B =(D-H)14、/2 = 3.14(1-0.4)/2 = 0.942m橫移承載面積:S1 = BL0 = 0.94218 = 16.956m2縱移承載面積:S2 = BL0 = 0.94216.60 = 15.637m2F橫移 = S1P = 16.9561060.3N/mm2 = 5.09106N=5.09103KN F縱移 = S2P = 15.6371060.3N/mm2 =4.69106N=4.52103KN氣囊總長度:L橫移 = G L0/F橫移 =2832t9.8KN/t18m/5.09103KN= 98.15m得出氣囊橫移及縱移時氣囊壓強值:(見下表)表2-4:氣囊出運沉箱氣壓值計算表序號氣囊數15、量氣囊長度(L)設計頂升高度(m)氣囊寬度(B)單條承載面積總計算承載面積(m2)構件重量(t)氣囊平均氣壓值(Mpa)近似最大不均勻氣壓值(Mpa)備注A1橫移8180.40 0.94 16.92 135.3628320.151 0.181 橫移狀態8180.35 1.02 18.36 146.8828320.139 0.167 8180.30 1.10 19.8 158.428320.129 0.155 A1縱移916.600.30 1.10 18.26164.3428320.127 0.152 縱移狀態916.600.35 1.02 16.93152.3728320.137 0.164 16、916.600.40 0.94 15.60140.428320.148 0.177 2.4 沉箱出運施工工序說明:出運流程如下:沖砂清理場地檢查沉箱底部系橫移鋼絲繩索就位卷揚機、氣囊打磨邊角抽型鋼檢查調整氣壓橫向牽引移動橫向牽引到位支墊縱移方向枕木放氣抽出橫移氣囊解除繩索系縱移鋼絲繩索就位縱移卷揚機就位縱移氣囊抽枕木支墊檢查、調節氣壓縱向牽引移動臨時支墊枕木搭接溜尾繩索上船準備工作充氣頂升系牽引繩索抽枕木支墊水位符合要求時檢查、調節氣壓牽引上船支墊枕木回收工具上船完成高壓水沖出支墊間填砂清理底模板、木板及現場雜物檢查沉箱底部橫移方向卷揚機、氣囊就位圍護橫移鋼絲繩索系緊橫移方向鋼絲繩索充氣頂升抽17、出支墊工字鋼及木板打磨沉箱邊角檢查底部和各氣囊狀態并調整氣壓橫向牽引移動至縱移通道中部停止移動支墊縱移方向枕木放氣抽出橫移氣囊、解除繩索穿入縱移方向氣囊(就位縱移方向移動卷揚機)圍護縱移鋼絲繩索系縱移方向牽引鋼絲繩充氣頂升抽出支墊的枕木縱向牽引移動至碼頭前沿支墊枕木搭接溜尾鋼絲繩浮船塢搭接碼頭上船準備工作系牽引鋼絲繩充氣頂升抽出支墊的枕木水位符合要求時牽引上船上船就位后支墊枕木放氣收回所有出運工具注:由于縱移深度長達260m,平均中途要搭接、解除搭接鋼絲繩索6次,故沉箱處于原先小車軌道時,先采用四臺移動卷揚機將其縱移出小車軌道,再啟用碼頭前沿卷揚機進行縱移。氣囊的使用:A型沉箱橫移采用8條有效18、支撐面積為18m的超高壓氣囊進行雙排頂升、出運,縱移采用9條有效支撐面積為16.60m的超高壓氣囊進行單排頂升、出運。完成整個工藝流程至少需要41小時,橫移準備工作4小時橫移2.5小時縱移準備工作3小時縱移至碼頭前沿停放約24小時上船準備工作1.5小時上船移運過程3小時回收工具3小時。2.5沉箱出運施工方法: 場地清理及設備檢查:沉箱出運前,必須對其橫移及縱移范圍內的一切尖利雜物及障礙物進行清理,兩側20米范圍內設作業警戒線,無關人員嚴禁靠近。作業前,對牽引系統中的空壓機、卷揚機、鋼絲繩、滑輪組、導向輪以及配合機械等,逐項認真檢查,進行試運轉,關鍵設備的備用件必須同時做好準備工作;檢查氣囊是否19、有破皮、拉線、壓扎痕跡等,氣囊作業前進行試壓,以檢查各管件、閥門、壓力表是否漏氣,讀數是否準確;另還要對橫移及縱移地牛、卸扣進行檢查驗收,確定其磨損程度及其正常使用功能是否可靠。以排除一切隱患,確保每次出運的順利進行。 準備工作在沉箱橫移及縱移的一切場地清理工作和設備調試工作完成后,應按以下步驟進行沉箱出運工作:1) 檢查沉箱底邊有無突出的尖銳棱角,氣囊、空壓機及人員應迅速就位。先進行拆卸及沖出活動底模內填砂的工作,用高壓水槍沖出填砂,清理底模板和填砂后,仔細對沉箱底部進行檢查,如有棱角突出應進行清除。2) 接著用卷揚機將氣囊拖進沉箱下支承工字鋼之間中央就位,每個氣囊的軸線與位移方向垂直,露出20、沉箱兩側邊的長度相等,氣囊拖進沉箱底部時要順直,不得斜拖。3) 現場指揮人員檢查各氣囊就位準確后,指令連接空氣壓縮機與氣囊之間的氣管連接,然后對通氣管道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后,由沉箱中間向兩側,對氣囊進行充氣,充氣時注意各氣囊應均勻、緩慢(由各閥門控制),當充氣壓力達到沉箱預定頂升壓力的80%時,暫停充氣,檢查并調整氣囊的壓力值,使各氣囊的壓力基本一致,再繼續充氣,直到將沉箱底面完全脫離支承工字鋼約5cm時,確定沉箱完全由氣囊支撐后,才將各氣囊的氣閥關閉,停止供氣。 4) 氣囊頂升沉箱離開支承型鋼后,用卷揚機把支承型鋼拖出來,注意拖動工字鋼過程中,嚴禁斜拉,以防刮傷氣囊,拖支過程中派專人觀察各氣21、囊氣壓讀數,發現異常,應立即采取措施解決,支承工字鋼完全離開沉箱底部后,對沉箱底部應再次檢查有無棱角突出部位,檢查無誤后方可進入沉箱橫移的最后準備階段。拉沉箱用的各種工具,如:鋼絲繩、滑輪組等工具應馬上配備完畢,注意鋼絲繩應套在沉箱底向上約1.2米的位置上,鋼絲繩與沉箱四邊棱角處應用橡膠墊或枕木隔開,調整好鋼絲繩兩端頭受力長度應相等,再連接牽引裝置,最后才拆除供氣邊接管。頂升初期,應分多次加壓,直至設計值,每次必須停幾分鐘,以觀察氣囊、沉箱、各分配壓力表、氣管、及地基的情況,直到沉箱被頂離底模。沉箱橫移:1)四臺橫移卷揚機就位。2) 為降低沉箱出運過程中氣囊的壓力及降低沉箱懸空高度,必須打開各22、氣囊的排氣閥緩慢放氣,將沉箱離地面高度降至30cm左右時,方可關閉排氣閥,檢查與調整各氣囊的壓力基本一致。3) 現場指揮檢查各項準備工作無誤后,下令啟動卷揚機拉緊牽引鋼絲繩,沉箱處于位移臨界狀態時,暫停牽引,再行檢查鋼絲繩張緊程度,各滑輪組、導向輪等的轉動是否靈活,氣囊及沉箱的穩定情況,一切處于正常狀態時,指揮方可下令移運工作開始。 4) 移支過程中必須注意如下事項:移運速度控制在2m/min以內;氣囊更換過程中,必須注意滾出來的氣囊在出來前就要把壓力降為原先的60%左右,使其安全分離,否則氣囊彈擊會發生傷人現象。 5) 如果沉箱在出運過程中方位偏離軸線,必須停止牽引,把新放入的氣囊斜擺一小角23、度,再按牽引步驟牽引,直至糾偏為止。但不可過急,以防走“之”字形;當沉箱拖前約50cm時,至達預先放置好的氣囊位置時,應減緩牽引速度,視沉箱進入氣囊的位置再行將氣囊充氣至預定壓力,方可繼續牽引;注意每條氣囊擺放位置,保證沉箱到達出運通道中間轉向位置時,各個氣囊平行,并有50cm的間距。6) 在沉箱接近中間通道就位處時,要拉大氣囊間距,回復至8條氣囊狀態,并且讓箱前進方向的前后端有600mm支墊枕木的位置。(詳見附圖2-4:A型沉箱橫移氣囊布置及枕木支墊圖)7) 沉箱至縱移通道中間位置時停止牽引,調節氣囊氣壓,為使沉箱離地面高度約45cm,在沉箱底周邊氣囊間隙支墊20mm30mm100mm的枕木24、,(枕木抗壓強度大于10Mpa,。支墊放妥后,氣囊緩慢排氣至沉箱平穩落在支墊的枕木上,暫停排氣,注意觀察地面有無明顯沉降后才快速放氣,抽出橫移氣囊,進入氣囊縱向移運準備工作。沉箱縱移:1) 四臺縱移卷揚機就位。2) 檢查沉箱在臨時支墊座穩后,在臨時支墊的間隙放進縱向移運氣囊,用裝載機將氣囊拖進沉箱下,氣囊充氣,然后拆除臨時支墊(具體方法同上)。3) 拆除臨時支墊后,氣囊放氣至沉箱拖移高度,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后,進入沉箱牽引移動階段4) 當沉箱移至出運通道斜坡段時,保持溜尾鋼絲繩與牽引鋼絲繩基本同步,確保沉箱平穩移動。5) 沉箱前進方向的兩個角點標高不宜過分高于后面兩個角點標高,避免沉箱重心后墜,25、導致最后第三條氣囊受力過大,產生不安全因素。6) 更換鋼絲繩次數計算已知,卷揚機卷筒鋼絲繩長700m,卷筒留繩及卷揚機與滑輪組長度約50m,出運通道長280m,地牛距碼頭前沿分別為:75m,150m,225m,300m。則,更換一次溜尾鋼絲繩長度為:(700-50-75)/8 = 46.8m 44m(700-50-150)/8 = 37.5m 35m(700-50-225)/8 = 28.1m 26m(700-50-300)/8 = 18.7m 16m由于縱移深度較長,故沉箱在原小車通道內,也即在150m地牛前,縱移采用四臺移動卷揚機進行。 出運及上船時間選擇:1) 為防止2832t級沉箱在出26、運通道或碼頭前沿存放較長時間,導致地基下沉出現出運困難及影響通道正常出運作業,應緊密按照進度計劃的作業原則,有計劃地出運沉箱。2) 沉箱移運上船48小時內,且潮水適宜出運上船作業時,才從預制點進行橫移及縱移出運作業。3) 沉箱上船當天,潮水夠搭接出運碼頭前2小時,沉箱必須縱移至碼頭前沿存放。4) 浮船塢搭接當天,潮高超過4.6m以上的時間最少必須有三個小時。5) 出運上船工作時,必須選在風浪不超過1.5m,風力不得超過六級(包括六級)的時間段內,否則應另選作業時間。6) 夜間作業時,特別是沉箱上船作業時,必須有足夠燈光照明,且沉箱最好在白天縱移至碼頭前沿。 出運碼頭前沿港池基礎處理 1) 針對27、華南號浮船塢的船機性能,考慮采用氣囊上船的施工工藝,故不考慮設置基梁,采用調節各倉壓載水的方式控制船體平衡。 沉箱上駁操作說明a、搭接方式采用專用重型沉箱上駁碼頭,距碼頭前沿60m范圍內原泥面標高為-1m(廈理高程),搭接采用單條10cm寬*3cm厚鋼板鋪面,長20m,碼頭結構為階梯形,搭接時浮塢的首部擱置在鋼板上,浮塢的甲板面與碼頭面平,碼頭與沉箱間鋪厚14mm鋼板,其總長度為16m,寬為1.5m。b、浮塢的錨位及地牛如下圖,浮塢前部左右利用碼頭上系纜環系兩條纜,以操控船頭左右移動齊碼頭前沿,前部用一條纜帶碼頭上的地牛,以控制浮塢頂緊碼頭,船尾左右拋兩門錨。 c、搭接操作沉箱距碼頭前沿4m,28、沉箱施工預期移動速度為1516m/小時,預期沉箱上駁總時間約為5.5小時(其中準備工作1.5小時,沉箱移到裝載區2小時,收回工具2小時)。要采用浮塢預壓水,等沉箱上駁后,浮塢抽水抵消沉箱壓力來保證船頭可離開碼頭。為確保碼頭的安全,整個搭接上駁過程要在漲潮期間操作。進入搭接前,浮塢按上圖在距離碼頭4m處系纜、拋錨就位,艏部壓水調節艏吃水,艏吃水的多少要根據碼頭標高來確定。在船頭高過碼頭面約0.2m時,移船進入搭接;搭接后艏部壓載艙繼續加水,以抵消船舶由于漲潮而上浮,使船頭在沉箱上船前始終壓住搭接鋼軌。當沉箱移到船上2m時,浮塢要立即開始排水,直到將所有的壓載水排空。等到潮水漲到使船頭高過碼頭面029、.2m時,浮塢移出離開搭接口,見下圖2.6-2,因船面甲板比碼頭面還低370mm,故采用砂包堆疊且按1:20進行放坡,以保證沉箱上船。d、牽引沉箱上駁浮塢后部設兩臺12t卷揚機通過滑輪組聯接定80t、8倍率滑輪組及動滑輪組,可提供80t拉力。沉箱用氣囊形式出運,岸上盡量將沉箱移到碼頭前沿,并使沉箱中線與出運通道一致(橫向偏移不得超過50cm)。浮塢搭接后,將沉箱上鋼絲繩扣頭接到浮塢上動滑輪組,用船上兩臺12t卷揚機牽拉沉箱上駁,移動程序如同岸上出運(如下圖)。注意沉箱應沿浮塢中線移動,進入裝載區域就位時橫向偏移不得超過50cm。為確保安全,在沉箱后部用岸上兩臺溜尾卷揚機,當船上卷揚機有故障時,30、可將沉箱反拉上岸。上駁過程,浮塢同時將壓載水排空。沉箱移到浮塢裝載區就位后,墊入枕木,氣囊放氣,枕木要均勻排放,氣囊間所有間隙都要放入枕木,枕木規格:3020100(cm)。定位后要將所有枕木用馬釘釘起來并用鋼絲繩串起,以免下潛安裝時遺失。 浮船塢搭接水位為3.20m,沉箱上船水位為3.40m,離開碼頭水位為5.20m; 本工程采用專用重型沉箱上駁碼頭,搭接部分碼頭采用I25工字鋼及30mm鋼板接高,鋼板面標高為+4.82m、長20m。搭接時浮塢的首部擱置在鋼板上,浮塢的甲板面與碼頭面高差為370mm,須按前述要求采用砂包堆疊,碼頭與甲板面鋪14mm鋼板,其總長度為16m,寬為1.5m。 沉箱31、距碼頭前沿4m,沉箱移動速度大約為16m/h,預計沉箱上駁總時間約為3小時。 要進行上駁操作要求當日最大潮水大于5.2m,進入搭接潮水為3.20m,從進入到最高潮時間要大于4小時。 當沉箱上船出現船艉下沉時,牽引系統應暫停牽引,通知船長及時抽出船艉壓載水,調節駁船浮態,使用船板與碼頭面相平后,再繼續向前牽引。 沉箱由碼頭前沿至整體上船過程中,船上操作人員要跟蹤檢查并調節壓載水,使用船體無斜傾并保持船艉與碼頭面保持水平。 沉箱上駁移至浮船塢甲板上預定的沉箱擱置位置后,停止牽引,在氣囊間所有間隙都要鋪設滿支墊枕木,枕木墊平,然后同時打開各氣囊排氣閥緩慢放氣,使用沉箱平穩擱置在支墊上(支墊方式同轉換氣囊枕木支墊圖),全部放氣,抽出氣囊,解除沉箱牽引裝置。調節壓載水,使用船身保持正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