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混凝土路面管線開挖恢復冬季施工方案(1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3579
2022-08-12
11頁
15.58KB
1、某道路管線冬季開挖回填施工方案山東星瑞實業有限公司2014.12 一、編制依據1.公 路工程技 術標準(JTG B01-2003)2.公路瀝 青路面施工技 術規范(JTGF40-2004)3.公 路養護施 工安全作業 規程(JTG H30-2004)4.公 路瀝青路 面養護技術 規范(JTJ 073.2-2001)5.施工圖設計二、工程概況本工程為郯城縣公路局310 國道通信管道建設項目,其中混凝土路段200 米,柏油路段253 米,其余為土路。該管道西起高峰頭駐地指示牌,東到沭河大橋,全長約1.9 公里。管道位于道路北側綠化隔離帶內,管道程式為2*2 式 4 孔 110mmPVC 管,開挖管2、溝斷面為梯形,上口寬0.6 米下口寬0.4 米深 1.2 米;每 100米設置一個檢查井,檢查井為7090150 具體見施工圖。三、施工流程1.測量放線 2.切割破除路面3.開挖土方 4.驗收溝槽 5.下管6 夯填土方 7 恢復路面。四、土路面施工措施因為土路面位于隔離帶的花壇內,管道埋設深度在1.2 米以上,超過綠化植物的種植要求深度。要求回填土層不影響上面綠化植物的種植和生長。五、瀝青路面施工具體措施瀝青路面和混凝土路的開挖和恢復是本工程的重點。1、施工前的準備工作:1.1、原材料準備:瀝青:SBS 類改性瀝青,改性瀝青的基質瀝青采用A 級 70 號的道路石油瀝青;粗集料:選用潔凈、干燥、3、粗糙有棱角的巖石;細集料:采用機制砂,細集料應保證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具有適當的顆粒級配;填料:應采用石灰巖或巖漿巖中的強基性巖石等憎水性石料經磨細得到的礦粉,原石料中的泥土雜質應清楚干凈,保證礦粉干燥、潔凈;所需材料的各項技術指標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1.2、施工機械準備:切割機、風鎬、油錘、挖掘機等機械工作正常。1.3、施工人員準備:各個作業面配備足夠的施工技術人員及施工人員,保證各個崗位人員到崗齊全。2、施工措施2.1 施工放樣,要注意保證開挖線與路線方向平行或垂直。在黑板上寫清樁號、尺寸、施工單位和病害名稱,進行拍照,作為路面原始面貌依據。2.2 沿線用切割機進行切割,切割深度控4、制到5cm,要按先短邊后長邊的切割工序進行施工,切割時產生的泥漿(坑槽以外部分)要用海綿或抹布擦凈,已保證現場施工整潔。2.3 用風鎬對切割線以內部分進行破除,應按先中間后周邊的工序進行破除,破除到切割線附近時應注意不要損壞到切割線以外路面并應保證開鑿到穩定部分。2.4 用鐵锨將廢料清理至車上,保坑槽內干凈無雜物,方可在槽底、槽壁用噴灑裝置噴灑改性乳化瀝青粘層油,基坑四壁涂刷坑槽修補劑,要保證噴灑均勻、不漏白,及時請監理驗槽,并拍照,做好隱蔽工程資料。2.5 人工用鐵锨攤鋪改性瀝青混凝土,攤鋪時應采用扣锨法,避免離析,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松鋪系數應控制在1.2,若坑槽深度大于 8cm時,應分層攤鋪5、,不得將較大骨料棄之不用。現場技術人員及時測量攤鋪溫度,并仔細填寫施工日志。2.7 攤鋪后先用小型電動夯夯實,夯實時應先周邊后中間,先穩壓 1-2 遍,分層攤鋪時,應分層夯壓,夯實后新路面應高出原路面 0-3mm。2.8 采用 3 米直尺測量平整度,要求平整度控制在規范值3mm之內,待新鋪路面冷卻至50以下方可開放交通。3、技術保證措施3.1 嚴把材料關,碎石應干凈、干燥,并且有足夠的強度和耐磨耗性,其顆粒接近立方體,機制砂必須是軋制而成,最大粒徑一般小于 8mm,堅硬、干燥、清潔,并且有適當的級配,水應清潔不含有害雜質。3.2 路面施工配料必須準確,拌合均勻,無粗細顆粒離析現象,各項檢測指標6、符合規范要求。3.3 拌和設備、運輸設備、攤鋪設備、碾壓設備應匹配,滿足作業需要。3.4 作好各環節的技術交底工作。4、瀝青路面冬季施工措施瀝青路面施工原則上環境溫度不能低于15 攝氏度,但一些特殊情況必須施工時可以再一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1、運輸瀝青料的運輸車必須加上保溫蓋布,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溫降。2、盡量縮短運輸距離,可以找離開施工現場最近的瀝青混凝土拌合站供料。3、可能的話增加攤鋪厚度,可以延長瀝青料溫降時間,確保足夠的壓實時間。4、用大噸位的雙鋼輪壓路機,比如戴納派克的CC624,14噸;CC722,17 噸。5、增加壓路機的數量,縮短壓實時間。六、混凝土路面施工措施1 施工準備當室外7、日平均氣溫連續五晝夜低于5時,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應按冬期施工規定進行。2 技術準備 1.認真審核設計圖紙和設計說明書。2.混凝土路面原材料已進行試驗,并確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滿足混凝土的設計強度、耐磨、耐久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要求。3 材料要求 1.水泥 (1)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強度等級為42.5MPa。(2)水泥進場應有產品合格證和出廠檢驗報告,進場后應對強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標進行取樣復試。其質量必須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GB 175)等的規定。(3)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或出廠期超過3 個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須經過試驗,按其試驗結果決定正常使用或降級使8、用。已經結塊變質的水泥不得使用。不同品種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骨料:冬季施工中對骨料除要求沒有冰塊雪團外,還要求清潔,級配良好,質地堅硬,不應含有易受凍成分的礦物。所用骨料的儲備地點應選擇地勢高不積水的地方。3.外加劑:防凍劑的質量和應用技術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外加劑(GB 8076)和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 50119)的有關規定。防凍劑應有產品說明書、出廠檢驗報告及合格證性能檢測報告,進場后應取樣復試,并應檢驗外加劑與水泥的適應性。有害物含量檢測報告應由相應資質檢測部門出具。4.水:采用凈水,即一般飲用的自來水及天然水,因其不含有導致延緩水泥正常凝結、硬化的雜質以及引起導致混凝9、土腐蝕的離子。4 機具設備(1).攪拌、運輸機具:混凝土攪拌機站一套、自卸車、小翻斗車、手推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散裝水泥運輸車、灑水車等。(2).振搗機具:平板振動器、插入式振動器、振搗梁等小型機具。(3).其他工具:混凝土切縫機、紋理制作機、灌縫機、普通水泵、移動式發電機、移動式照明設備等。(4).抹面機具:電抹子、木抹子、鐵抹子等。(5).施工測量和檢驗試驗儀器設備。5 施工工藝(1)混凝土的制作1)砂、石料必須準確過秤。2)散裝水泥采用電子計量裝置。3)嚴格控制加水量。每班開工前,實測砂、石料的含水量,根據天氣變化。4)混凝土原材料按質量計的允許誤差,不應超過下列規定:水泥 1,粗細骨10、料2,水 1%,外加劑 1。(2)攪拌機裝料順序,宜為砂、水泥、碎(卵)石。進料后,邊攪拌邊加水。(3)混凝土的運輸,宜采用自卸機動車。混凝土從攪拌機出料后,運至鋪筑地點進行鋪筑、振搗直至成活的允許最長時間,由水泥初凝時間及施工氣溫確定。(4)裝運混凝土,不得漏漿;并應防止離析。冬季施工時應采取遮蓋或保溫措施。出料及鋪筑時的卸料高度,不應超過1.5m。6.混凝土的振搗、整平 (1)混凝土拌合物的振搗 1)混凝土板靠邊角應先用插入式振搗器順序振搗,再用平板振搗器縱橫交錯全面振搗。縱橫振搗時,應重疊l00mm 200rnm,然后用振搗梁振搗拖平。有鋼筋的部位,振搗時應防止鋼筋變位。2)振搗器在每一11、位置振搗白勺持續時間,應以拌合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氣泡并泛出水泥砂漿為準。3)當采用插入式與平板式振搗器配合使用時,應先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后用平板式振搗器振搗。插入式振搗器的移動間距不應大于其作用半徑的0.5 倍,其至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振搗器作用半徑的 0.5 倍,并應避免碰撞模板和鋼筋。4)振搗時應輔以人工找平,并應隨時檢查模板。如有下沉、變形或松動,應及時糾正。7.混凝土抹面、壓實 (1)修整時應清邊整縫,清除粘漿,修補掉邊、缺角。(2)抹面1)第一遍抹面:振搗梁整平后,用 600mm 700mm 長的抹子(木或塑料)采用揉壓方法,將混凝土板表面擠緊壓實,壓出水泥漿,至板面平整,砂漿均勻一12、致,一般約抹35 次。2)第二遍抹面:等混凝土表面無泌水時,再做第二次抹平,將析水全部趕出模板。3)第三遍抹面:在析水現象全部停止、砂漿具有一定稠度時進行,宜使用小抹子趕光壓實。4)抹面時操作人員必須在跳板上操作,不能踩蹬混凝土板面。7.養生 (1)混凝土板壓實成活后,應及時養生,養生應根據施工工地情況及條件,選用塑料薄膜養生等方法。1)用塑料保濕膜、土工氈、土工布、麻袋、草袋、草簾等,在混凝土終凝以后覆蓋于混凝土板表面。2)晝夜溫差大的地區,混凝土板澆筑后3d 內應采取保溫措施,防止混凝土板產生收縮裂縫。3)混凝土板在養生期間和填縫前,應禁止車輛通行。在達到設計強度的 40%以后,方可允許行13、人通行。4)養生時間應根據混凝土強度增長情況而定,一般宜為 14-21d。養生期滿方可將覆蓋物清除,板面不得留有痕跡。5)養生期間應保護塑料薄膜的完整。當破裂時應立即修補。(2)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時,可允許開放交通。當遇特殊情況需要提前開放交通時,混凝土板應達到設計強度的80%以上,其車輛荷載不得大于設計荷載。混凝土板的強度,應以同條件混凝土試塊強度作為依據。9.冬期施工(1)混凝土路面在彎拉強度尚未達到1.0MPa 或抗壓強度尚未達到 5.0MPa時,應嚴防路面受凍。(2)混凝土攪拌站應搭設工棚或其他擋風設施。(3)混凝土拌合物的澆筑溫度不應低于5。當氣溫在0以下或混凝土拌合物的澆筑溫度低于14、5時,應將水加熱攪拌(砂、石料不加熱);如水加熱仍達不到要求時,應將水和砂、石料都加熱。加熱攪拌時,水泥應最后投入。材料加熱應遵守下列規定:1)在任何情況下,水泥都不得加熱。2)加熱溫度應為:混凝土拌合物不應超過35,水不應超過60,砂、石料不應超過40。3)水、砂、石料在攪拌前和混凝土拌合物出盤時,每臺班至少測四次溫度;室外氣溫每4h 測一次溫度;混凝土板澆筑后的頭兩天內,應每隔6h 測一次溫度;7d 內每晝夜應至少測兩次溫度。(4)混凝土板澆筑時,基層應無冰凍,不積冰雪,模板及鋼筋積有冰雪時,應清除。混凝土拌合物不得使用帶有冰雪的砂、石料,且攪拌時間應比規定的時間適當延長。(5)混凝土拌合物的運輸、鋪筑、振搗、壓實成活等工序,應緊密銜接,縮短工序間隔時間,減少熱量損失。(6)應加強保溫保濕覆蓋養生,可先用塑料薄膜保濕隔離覆蓋或噴灑養生劑,再采用草簾、泡沫塑料墊等在其上保溫覆蓋。遇雨雪必須再加蓋油布、塑料薄膜等。(8)冬期養生時間不得少于28d。允許拆模時間也應適當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