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梁合攏段施工方案定稿(1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3611
2022-08-12
15頁
160.78KB
1、京滬高鐵南京相關樞紐工程NJ-3 標五工區石干特大橋( 40m+ 0m)連續梁邊跨、中跨合攏段施工方案中鐵四局南京鐵路相關工程N 3 標項目經理部五工區二 0九年九月目錄1、工程概況、合攏段設計簡介、合攏順序4、合攏施工方案5、合攏施工步驟及施工方法( 1) 合攏吊架平臺搭設 (2) 加設配重(3) 鋼筋綁扎、預應力安裝、模型安裝及加固(4) 合攏撐架安裝、鎖定及拆除( ) 臨時預應力束張拉( )加設換重(7 )砼澆注及養生( ) 預應力張拉、壓漿( ) 支架、掛籃拆除6、合攏施工需注意得其它事項附件一 :72 連續梁合攏吊架受力檢算書附件二:連續梁邊跨現澆段及合攏段設計構造圖附件三: 72 2、連續梁合龍撐架設計圖附件四 :72 連續梁設計施工步驟圖附件五 :72 連續梁合攏施工順序流程圖附件六 : 2 連續梁合攏吊架施工步驟圖南水北調 ( 0+72+40)m 連續梁邊跨、中跨合攏段施工方案1、工程概況石干特大橋連續梁跨度為40+7+40,共兩聯,京滬與滬漢蓉各一聯, 主梁上跨改移后得大周路。本方案按京滬連續進行編制。連續梁梁體為單箱單室、 變高度、變截面結構。箱梁頂寬12, 底寬 6、 , 頂板厚400cm,按折線變化 , 腹板厚度 48090cm,按折線變化 , 底板厚 40100cm,按曲線變化 , 底板設 30 0 梗肋 , 頂板設 309梗肋 . 在端支點、中支點共設四個橫3、隔梁 , 隔板設有孔洞 , 供檢查人員通過。中支點橫隔板厚 2、 4m,端支點橫隔板厚、 5m.橋面寬度:防護墻內側凈寬 8、 8,橋上人行道欄桿內側凈寬 11、 m,橋面板寬 2、0m,橋梁建筑總寬度 12、28m,梁全長為 153、5m,計算跨度為 (4 +72+40)m,中支點截面中心梁高 6、2, 跨中 2、0m直線段及邊跨 4、75m直線段截面中心梁高為、m,梁底按 R=217、17m圓曲線變化 , 邊支座中心線距梁端0、75m。支座橫橋向中心距均為5、 m.京滬高速鐵路石干特大橋 3#56#墩及滬漢蓉鐵路石干特大橋 50#53#墩上部結構采用( 0+72+0)m 預應力鋼筋砼懸臂澆4、筑連續箱梁施工 . 懸灌梁段長 3、 0m、3、5 m,合攏段長 1m與 2m。一個“ T 構共有 18 個懸灌梁段 , 邊跨現澆段長 4、7m,1 號塊為最大重 151t. 箱梁設縱向、橫向與豎向三種預應力,橫向、縱向預應力管道采用金屬波紋管,豎向預應力管道采用鐵皮管。 預應力筋采用標準公稱直徑、 2m,強度級別為60Ma 得低松弛鋼絞線及 25 精軋螺紋,墩頂支座為球形支座。連續梁主墩施工完后 , 在承臺頂安裝落地鋼管支架, 進行預壓并施工 0塊 , 張拉預應力束 , 完成墩梁臨時固結 ; 之后在 0塊上拼裝掛籃,開始對稱懸臂澆筑 1#9標準節塊 , 并保證主“ 構端基本同步施工 , 最大5、不平衡重量不超過設計值 t; 標準節塊施工得同時 ,完成邊跨現澆段支架搭設、混凝土澆筑,最后按照先邊跨合攏、再中跨合攏得順序, 完成連續梁得主體施工。連續箱梁采用三角形掛籃懸臂灌注施工工藝。本橋共計配備只掛籃。2、合攏段設計簡介(40+72+ )m 連續梁合攏段共計3 個,其中邊跨合攏段2 個, 中跨合攏段個。邊跨合攏段長 1m,中心梁高 3、 m,底板寬 6、7m,厚 0、4m;頂板寬 12m,厚 0、4、 5m;腹板為單箱直腹板結構形式,厚0、6m。梁體采用 C50高性能耐久砼 , 砼設計方3量 11、03m,鋼筋 2、49t.邊跨合攏段橫斷面上共設有縱向合攏鋼束孔 , 其中備用束 2 孔6、,橫向、豎向預應力設置同其它節段。邊跨合攏段梁體結構及合攏鋼束設計詳見下圖:邊跨合攏段結構圖中跨合攏段長 2m,中心梁高 3、 6m;底板寬 6、7m,厚 0、4; 頂板寬 1、 0m,厚 0、20、538m;腹板為單箱直腹板結構形式 , 厚、 6m。梁體采用 C5高性能耐久砼 , 砼設計3方量 22、 06m, 鋼筋 5、 45。中跨合攏段橫斷面上共設有縱向合攏鋼束26 孔,其中備用束 2 孔, 橫向、豎向預應力設置同其它節段。中跨合攏段梁體結構及合攏鋼束設計詳見下圖:中跨合攏段結構圖邊跨、中跨合攏段均設置體外合攏撐架, 每個合攏段 4 道, 分別位于腹板上方頂板頂面與內箱底板下倒角頂面。體7、外合攏撐架采用 2 根 I 0a 工字鋼制作,施工采用根長 3、0m(、 0m)得 I40 工字鋼鋼作為剛性支撐焊接其上進行鎖定 ,工字鋼鋼號為 16nq,以承受溫度升高使懸臂縱向伸長產生得壓應力, 并穿以部分縱向預應力束, 以預應力來抵消兩端因溫度降低而縮短所產生得拉力。 工字鋼與梁體采用每端預埋 4 根得預埋螺栓進行栓接,預埋螺栓鋼號同工字鋼, 為 16 n ,地腳螺栓長 4 m,預埋深度為 3 mm。合攏撐架布置詳見下圖 :3、合攏順序(4 +7+40)m 連續梁合攏順序為先邊跨后中跨,根據設計施工步驟,具體合攏順序如下:邊跨、中跨對稱懸灌至 9#段搭設邊跨合攏段落地支架平臺 視合攏標高8、誤差加設配、換重邊跨現澆段施工(落地支架)綁扎鋼筋、安裝預應力及模型安裝、鎖定邊跨合攏撐架臨時預張拉邊跨鋼束 2B21、2T11澆注邊跨合攏段砼(同步拆除換重)邊跨合攏段砼養生、等強邊跨合攏鋼束張拉、壓漿邊跨合攏段橫向、豎向預應力張拉、壓漿拆除邊跨合攏段、現澆段支架 拆除54#、55#墩臨時支座及支撐完成邊跨合攏搭設中跨合攏段吊架平臺綁扎鋼筋、安裝預應力及模型 安裝、鎖定中跨合攏撐架臨時預張拉中跨鋼束 2Z7、2T13澆注中跨合攏段砼(同步拆除換重)中跨合攏段砼養生、等強中跨合攏鋼束張拉、壓漿 中跨合攏段橫向、豎向預應力張拉、壓漿拆除中跨合攏段掛籃、吊架完成中跨合攏,全橋合攏4、合攏施工方案合9、攏施工方案得重點在合攏吊架得設計 , 其它如配重、 換重得設置、合攏撐架得安裝與鎖定、預張拉臨時預應力束、 合攏段砼澆注時間及溫度得控制、 合攏鋼束得張拉與壓漿等關鍵步驟 , 均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及施工規范要求執行。鋼筋綁扎、預應力安裝、張拉及壓漿、模型安裝及加固、支架及操作平臺搭設等通用工序 , 均與正常懸灌、邊跨現澆段要求相同 , 在此不再贅述 .合攏吊架得設計關鍵在于如何利用既有掛籃與支架 , 根據設計要求,結合工地現場既有材料、機具等實際情況 , 邊跨合攏利用落地支架配合邊跨掛籃底模作為支撐 , 縱、橫鋪設方木平臺進行施工; 中跨合攏利用中跨一側幅掛籃底、 側模作為支撐進行施工。中跨、 10、邊跨掛籃在懸灌完 #段后 , 中跨一側掛籃解體 , 另一側掛籃前移2m,通過調節掛籃底模前吊桿、后吊帶,隨后提升掛籃底模平臺,將掛籃底模前吊桿、后吊帶打緊鎖死 , 使合攏段底模緊貼已澆注得 9#段底板砼底面 , 形成合攏吊架平臺。合攏吊架平臺形成后,同其它段一樣綁扎鋼筋、安裝預應力、安裝模型及加固、搭設內箱支架、澆注砼。、合攏施工步驟及施工方法(1) 合攏吊架平臺搭設 邊跨合攏段邊跨合攏利用落地鋼管支架配合邊跨掛籃底模作為支撐, 橫向鋪設1 cm 方木形成支架平臺進行施工. 其具體施工步驟分以下三步:第一步 : 按正常懸灌程序懸澆邊跨 9段。張拉、壓漿完成后 , 拆除邊跨兩幅掛籃得前端張拉平臺11、與底模操作平臺。9#現澆段第二步 : 調節邊跨兩幅掛籃得底模前吊桿與后吊帶 , 其余吊桿、模型及拉桿均保持不動,將邊跨兩幅掛籃得底模平臺整體下降 60cm。第三步 : 由于掛籃底側模吊掛系統需向邊跨方向移動,移動前,將三角形主桁進行拆除 , 另將現澆段縱向 I 0工字鋼影響底模系統前移長度割除 , 底模及側模滑道用現澆段預埋吊掛桿進行吊掛 , 后與正常懸臂段施工方法同。邊合現澆段9#中跨合攏段中跨合攏利用中跨兩幅掛籃底模下降作為支撐,縱鋪I20a 工字鋼、橫鋪 20 14方木形成吊架平臺進行施工。其具體施工步驟分如下五步:第一步:按正常懸灌程序前移中跨兩幅掛籃并錨固, 懸澆中跨 14#段并張拉12、壓漿。第二步:中跨 14#段張拉、壓漿完畢后,拆除中跨兩幅掛籃得前端張拉平臺與底模操作平臺 ; 按正常懸灌程序前移中跨兩幅掛籃并錨固 , 懸澆中跨 15#段并張拉、壓漿 .第三步: 同步調節中跨兩幅掛籃得底模前吊桿與后吊帶, 其余吊桿、模型及拉桿均保持不動 , 將中跨兩幅掛籃得底模平臺整體下降6cm.第四步:按照中跨合攏吊架平臺立面圖所示間距與數量, 在中跨兩幅掛籃得底模平臺縱梁位置 , 縱向鋪設 300cm長得 I 0a工字鋼,在 I20a 工字鋼上按中對中間距7c橫向鋪設 20 1 cm方木,再在 4cm方木上鋪設 1 m厚膠合板作為底模及翼緣板支架平臺。縱鋪工字鋼與膠合板底模至少伸入合13、攏口兩端掛籃底模0cm進行搭接。第五步 : 底模及翼緣板支架平臺鋪設好后, 同步調節中跨兩幅掛籃得底模前吊桿與后吊帶 , 將中跨兩幅掛籃得底模平臺整體提升18m,使中跨合攏段底模緊貼兩端已澆注得5段底板砼底面 , 再將中跨兩幅掛籃得底模前吊桿與后吊帶打緊鎖死。中跨合攏吊架平臺形成。經過上述五個施工步驟,最終形成得中跨合攏吊架平臺如下圖所示:( 2) 加設配重加設配重目得有二, 一為平衡中墩兩端梁體不平衡荷載及彎矩,二為調整合攏標高誤差。由于合攏時邊跨、中跨掛籃均錨固在 5段不再前移 , 能夠保持 78#、79#中墩兩端梁體荷載、彎矩完全對稱、 平衡 , 經與監控單位溝通 , 采用上述合攏方案可14、以取消不平衡配重在已確定得合攏時間、合攏溫度下, 全橋拉通測量合攏段兩邊梁端高差就是否滿足合攏精度要求 ( 合攏前兩懸臂端相對高差mm,軸向偏差 15mm), 視具體合攏標高誤差決定就是否加設配重, 配重重量及分布由監控單位通過計算確定。就目前梁體得線形偏差來說,標高及軸線誤差均只有左右(3) 鋼筋綁扎、預應力安裝、模型安裝及加固合攏吊架平臺形成后 , 同邊跨現澆段一樣鋪設底模、綁扎鋼筋、安裝預應力、安裝腹板模型并加固,同時搭設內箱及翼緣板支架.合攏段底板及翼緣板底模、腹板外模均采用18mm厚膠合板 , 內模采用 015 小塊鋼模 ; 底板底模下按中對中間距3c鋪設 1412cm(中跨合攏段 15、014m)承重方木 ;內、外模豎背杠采用1 1 m方木 , 中對中間距 30cm;橫背杠采用 214 ,豎向共設 5道 , 每道間距100c;腹板、橫隔板穿墻拉桿采用圓鋼加工制作, 沿2 橫背杠按照100 0 cm間距設置, 對腹板、橫隔板進行對拉加固.關于縱向預應力安裝 , 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 , 由于所有邊跨合攏鋼束均在邊跨現澆段梁端采用型錨具單端張拉、錨固 , 澆注邊跨現澆段砼前,必須將所有邊跨合攏鋼束先穿束并單頭錨固,邊跨合攏段部分波紋管必須提前安裝,將邊跨合攏鋼束提前在其中穿過。鋼筋綁扎、預應力安裝、模型安裝及加固得其它具體要求,均與邊跨現澆段相同 , 在此不再贅述。(4 )合攏撐架16、安裝、鎖定及拆除合攏撐架用于連接與支撐合攏段兩端梁體 , 保證合攏段凈空 , 防止合攏段兩端梁體在澆筑合攏段砼過程中 , 以及合攏段砼尚未達到設計強度之前發生錯動 , 同時也用于抵抗合攏段兩端梁體因溫度升高膨脹而在合攏段砼中產生得壓應力 , 并抵抗合攏段兩端梁體可能錯動而引起得豎向剪應力。每個合攏段設置有道雙 3 a 槽鋼合攏撐架 , 在澆注邊跨現澆段、 1段砼前 , 需提前在腹板上方頂板與內箱底板下倒角處預埋 20鋼板與 0 錨筋 , 合攏撐架鎖定時將安裝到位得雙 3 a 槽鋼同預埋鋼板焊接即可。預埋、安裝合攏撐架時,可以適當挪動梁體普通鋼筋 , 但應避免觸碰預應力管道。焊接鎖定合攏撐架前 17、, 需通過測量對合攏條件進行確認 , 當梁體標高、軸線偏差滿足合攏精度要求時 , 立即對合攏撐架進行焊接鎖定。鎖定時間選擇在澆注合攏段砼前 , 焊接鎖定過程中 , 要求環境溫度相對穩定鎖定溫度同澆注合攏段砼一樣, 選擇在一天中溫度最低且溫差變化最小得時候, 當地符合條件得時間一般在凌晨2: 0 :00. 焊接合攏撐架時,采用4 臺電焊機同時對每個合攏段得4道合攏撐架進行焊接 , 防止因鎖定時間不一致造成梁體線形、應力變化。合攏段砼澆注完成 , 并養生等強至設計強度后, 即可對體外合攏撐架進行拆除, 拆除時注意對切割得預埋件進行封閉處理。( 5) 臨時預應力束張拉由于合攏撐架采用焊縫連接, 焊縫18、抗拉能力較低, 故通過預張拉臨時預應力束, 用來抵抗合攏段兩端梁體因溫度降低收縮而在合攏段砼中產生得拉應力合攏撐架焊接鎖定完成后,即可預張拉臨時預應力束。邊跨合攏臨時張拉預應力束為 T1、D0,底板、頂板各束 , 每束臨時張拉力 400KN;中跨合攏臨時張拉預應力束為 T18、B, 底板、頂板各 2 束,每束臨時張拉力 00KN。合攏前預張拉得臨時預應力束, 其臨時張拉力未達到設計張拉力 , 待合攏段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 , 在張拉合攏鋼束時再將其補拉至設計噸位。 (6 )加設換重在合攏前得其它所有工序完成后, 在開始澆注合攏段砼前, 在合攏段兩端梁體端部對稱施加合攏段節段換重。邊跨合攏段換重19、共計 6KN,邊跨 15#段梁端與邊跨現澆段梁端各 73KN;中跨合攏段換重共計 14、8K,中跨兩個 15段梁端各 587、4K。合攏段節段換重采用水箱注水設置。在澆注合攏段砼時,根據砼澆注速度及數量 , 邊澆筑砼邊放水,放水速度與砼澆注速度基本保持一致 , 原則就是同一時段內澆筑得砼重量盡可能與放出得水重量相等 , 其重量差不得超過 5 噸 . 澆注砼前 , 先在水箱上作好水位標記,以便隨時計算與控制放水量。通過水箱放水 , 使合攏段兩端懸臂在砼澆注過程中受力保持一致, 從而使合攏段兩端懸臂高差始終保持不變; 同時盡最大可能避免因施工原因造成結構產生附加應力,從而實現“無應力 合攏。(7 20、)砼澆注及養生因砼抗壓能力強 , 抗拉能力低,為避免因溫度降低梁體收縮而使合攏段砼受拉破壞,合攏段砼澆注時間定在全天氣溫最低、且溫差變化最小得時段進行 , 合攏溫度要求在15之間。當地符合條件得合攏時間一般在凌晨 : 06:0,在計劃合攏得 7 月中、下旬 , 當地夜間最低氣溫一般在 1216之間 , 可以滿足設計合攏溫度要求合攏段砼采用水平分層、左右對稱一次澆注完成。砼標號較設計提高一級, 摻加適量微膨脹劑防止砼收縮,同時應具有良好得與易性與流動性。合攏段砼澆注后,需特別加強覆蓋與灑水養護,防止合攏段砼因內外溫差過大開裂.( )預應力張拉、壓漿合攏段砼澆注完成后 , 采用覆蓋土工布灑水養護。21、當合攏段砼強度及彈性模量達到設計值得 %,且砼齡期在 5 天以上后 , 拆除體外合攏撐架 , 開始按照設計張拉順序張拉合攏鋼束,同時將預張拉得臨時預應力束補張拉至設計噸位 , 然后對合攏段橫向、豎向預應力進行張拉、壓漿。 預應力張拉、壓漿得其它通用要求均與正常懸灌節段、 邊跨現澆段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支架、掛籃拆除邊跨合攏段砼澆注完畢 , 邊跨合攏鋼束、橫向、豎向預應力張拉并壓漿結束后,即可拆除邊跨現澆段、 邊跨合攏段支架。 8、79墩臨時支座及墩旁鋼管支撐 , 安排在邊跨合攏完成后、中跨合攏開始前拆除。掛籃拆除全部安排在中跨合攏完成后 , 邊跨掛籃就地拆除下放至地面; 中跨掛籃利用懸灌22、節段既有預埋孔道,后退至青銀高速公路范圍外得平坦地形處拆除。支架、掛籃拆除時 , 尤其就是中跨合攏吊架拆除時, 需特別注意施工安全 , 防止材料、機具等物體從高處墜落 , 打擊過往車輛與行人。6、合攏施工需注意得其它事項( 1) 合攏前全橋拉通進行一次線形得測量與調整。( 2)合攏前三天 , 連續觀測晝夜氣溫變化,觀測合攏口高程、長度及軸線變化 , 確定氣溫變化與高程、長度、軸線及梁溫得關系,選定最佳得合攏施工時間。(3 )確保合攏撐架預埋及焊接質量.(4 )合攏撐架焊接鎖定、 合攏段砼澆注, 應盡量快速、對稱 , 盡量縮短合攏施工時間。 (5 )合攏段砼達到設計張拉條件后,應盡快張拉合攏鋼束23、 .( ) 合攏前,清除梁上多余得材料、機具,盡量使合攏口兩端得施工荷載平衡。合攏段砼澆筑后至合攏鋼束張拉前 , 禁止施工荷載得超平衡變化 .、合攏段施工( 1) 合攏段施工工藝體系轉換就是懸澆施工中得一個重要環節, 其施工質量對成橋得質量有較大影響。為此合攏段得施工應周密組織, 精心施工,控制合攏段得施工誤差,使其滿足設計得受力要求與保持梁體線形。體系轉換步驟為 : 邊跨合攏段施工解除臨時鎖定與臨時支座形成兩個單懸臂靜定體系中跨臨時鎖定中跨合攏段施工中跨預應力施工完成連續梁體系轉換, 連續箱梁合攏段施工工藝流程掛籃后移安裝吊架、底、側模并校正加固相鄰懸臂端高程復測兩端固結綁扎底板、腹板鋼筋安24、裝內模兩懸臂端加配重綁扎頂板筋及布設預應力張拉臨時固結預應力束進行持續的氣溫觀測灌注合攏段混凝土養生拆除內模解除臨時預應力束張拉合攏段跨預應力束合攏段施工采用 8 根長、 0m(2、m)得 I4 工字鋼鋼作為剛性支撐焊接其上進行鎖定 , 工字鋼鋼號為 16nq,以承受溫度升高使懸臂縱向伸長產生得壓應力,并穿以部分縱向預應力束,以預應力來抵消兩端因溫度降低而縮短所產生得拉力。合龍段長 2m1m,重 551、 kN,合攏前調整中線與高程, 使兩懸臂端臨時連接 ,保持相對固定 , 以防止合攏混凝土在早期因為梁體混凝土得熱脹冷縮開裂。同時選擇在一天中得低溫、 變化較小時進行混凝土施工,保證混凝土處于溫25、升、 在受壓得情況下達到終凝,避免受拉開裂。臨時剛性連接采取既撐又拉得辦法, 將兩端連成整體。先在合攏段兩側箱梁得頂底板預埋鋼板 , 通過設置承受壓力及拉力得裝置使合攏段混凝土得到保護。鎖定前,應先將剛性支撐得一端與梁端預埋鋼板焊接, 鎖定時再對稱迅速得將剛性支撐得另一端與梁端預埋鋼板焊接 . 剛性支撐聯結后將臨時預應力筋按設計要求張拉力值快速張拉 , 形成臨時鎖定。(2 )邊跨合攏段施工在完成懸臂箱梁與邊跨現澆段施工( 指混凝土灌注、預應力束張拉) 后, 開始邊跨合攏段施工。施工現澆段時 , 在現澆段靠近合攏段端頭預埋掛籃側模與底模吊桿預留孔, 待現澆段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得90時,將現澆段端26、頭模板與支架部分拆除, 露出預留孔 , 即邊跨合攏段得底模與側模直接采用掛籃得底模與側模,內模采用竹膠板.邊跨合攏段鋼支撐應在一天中溫度最低得時間段內安裝, 并臨時張拉預應力束21 及兩 2T11, 單根鋼束張拉力800kN.砼得澆筑應在一天溫度最低時進行. 為保證合攏段始終處于穩定狀態, 邊跨合攏段混凝土澆筑前,要在中跨懸臂端頂部中央處設配重水箱, 水箱重心距懸臂外端部2, 灌注混凝土過程中,依據灌注混凝土得速度向水箱中加設同等質量得水, 水箱及水重為 /2G(G為邊跨合攏段砼得重量 ) 。合攏段施工完畢后 , 砼強度達到 100%且齡期達到 6 天后即可張拉邊跨剩余預應力束并補張拉臨時束到27、設計噸位. 然后拆除邊墩臨時鎖定與邊跨現澆段支架, 保留中墩臨時固結。(3) 中跨合攏段施工待兩端邊跨合攏全部完成后進行中跨合攏段得施工。中跨合攏段施工前需要拆除邊跨合攏吊架及邊跨現澆段支架 , 并拆除 #、54#墩支架,保證連續梁在體系轉換時不受約束處于自由狀態。中跨合攏段施工采用掛籃底模及兩側箱梁外模。施工時首先將一側掛籃主桁后移 , 拆除其底模與內、 側模及滑道。 另一側掛籃主桁前移、 錨固 , 將底側模懸掛于箱梁混凝土上 , 前移側模滑道 , 錨于兩個相鄰節段混凝土箱梁上 , 放松底側模落于側模滑道上 , 采用倒鏈拖移底、側模前移就位 , 提升底模橫梁使其與梁體密貼,外側模也通過提升滑28、道使密貼于梁體表面。綁扎箱梁底板及橫梁鋼筋 , 搭設內模支架 , 安裝箱梁內側模及橫梁側模板 , 并用對拉拉桿進行加固。安裝預應力管道,穿臨時索鋼絞線。在一天就是最低溫度時焊接合攏鎖定型鋼支撐,并臨時張拉預應力束 2Z7 及 2T13,單根鋼束張拉力 00kN選擇當天最低溫度,灌注合攏段混凝土 , 與邊跨合攏段施工步驟相同 , 但在中跨合攏砼灌注過程中 , 同步排放配重水箱里得水, 保證砼得灌注重量等于水得排放重量 , 中跨合段砼灌注結束時配重完全拆除 . 待合攏段達到設計強度后按順序張拉中跨各預應力束 , 最后拆除臨時鎖定裝置與吊架。( )體系轉換邊跨體系轉換:當邊跨合攏段混凝土灌注完畢,強29、度達到設計要求時, 對稱張拉合攏鋼束至設計張拉力 , 并復張拉臨時束至設計噸位 , 拆除邊墩臨時鎖定與邊跨現澆段支架 , 形成單跨懸臂結構 .中跨體系轉換 :中跨合攏段施工前需要拆除 54、 5#墩臨時支座,保證連續梁在體系轉換時不受約束處于自由狀態 . 當中跨合攏段混凝土灌注完畢 , 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得 0%后,解除支座上下墊板得縱向約束 , 讓其自由滑動。對稱張拉預應力鋼束至設計噸位 , 并張拉臨時束 . 活動支座位置受張拉壓縮及收縮徐變作用, 逐步移向墩理論中心。 最后拆除中墩臨時鎖定與合攏吊架,結構體系由兩個單跨靜定懸臂轉換為一個三跨超靜定連續梁 , 完成結構體系轉換。(5 )合攏段施30、工時需注意得問題調度部門及時掌握合攏期間得氣溫預報情況 , 并迅速反饋給各施工班組 , 選擇日氣溫較小、溫度變化幅度較小時進行臨時鎖定裝置得安裝。 臨時鎖定裝置安裝快速、 對稱進行 , 先將剛性支撐一端與梁端部預埋鐵件焊接 , 再將剛性支撐另一端與梁連接、 臨時預應力束也應隨之快速張拉。在合攏段鎖定后 , 立即釋放一側得固定約束 , 讓梁一端在合攏段鎖定得連接下 , 能沿支座自由收縮。為了減小混凝土灌注時懸臂端混凝土與合攏段混凝土溫差引起得沿梁縱向得軸向力 , 合攏段混凝土灌注時選擇當天溫度最低得時間但合攏溫度最佳溫度在20。C 之間,且應與鎖定時溫度相同。合攏前將現澆段與懸臂灌注梁段上得雜物清理干凈, 此時除加壓等物體外應將施工機具等全部清除或移至塊頂部,保證應力狀態與設計相符。合攏前,精確測量合攏段兩側兩個梁段得頂面高程并進行對比,如果其高差10mm則按照計算使用配重,將水箱放置在梁上得指定位置,再進行合攏施工。待合攏段混凝土強度達到90%強度后 , 張拉頂底板縱、橫向鋼索與豎向預應力筋并壓漿。合攏束張拉順序為彎起束一頂板束一底板束,先長束后短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