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配碎石工藝性施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3944
2022-08-12
10頁
134KB
1、一、試驗段工程概況1、編制依據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12-2005 經規標準2005110號; 漢宜鐵路設計圖紙、相關設計技術交底;2、試驗段位置及工程概況試驗段選在DK173+620173+720段,級配碎石底層為管樁C35樁帽及C25樁帽間回填砼,樁帽和樁帽間回填砼強度滿足要求之后進行級配碎石填筑。樁帽頂鋪一層0.1m中粗砂,中間鋪一層經編土工膜,中粗砂上鋪一層0.4m級配碎石墊層,中間鋪一層土工格柵。之后再鋪一層0.6m基床表層級配碎石二、試驗目的及計劃安排1、試驗目的試驗段的目的是為了驗證混合料的質量和2、穩定性,檢驗施工采用的機械能否滿足備料、拌合、運輸、攤鋪和壓實的要求和工作效率,以及施工組織和施工工藝的合理性和適應性。 試驗路段確認的壓實方法,壓實機械類型、工序、壓實系數、碾壓遍數和壓實厚度、孔隙率等均作為今后施工現場控制的依據。此項試驗應在監理工程師監督下進行,如果試驗路段經監理工程師批準驗收,可作為永久工程的一部分,施工之前完工的路基始終保持合格的狀態。 2、試驗檢測檢驗數量:每層檢測孔隙率(n)6點,其中距路基兩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1.5m處左、右各2點,路基中部2點;每填高約30cm檢驗動態變形模量(Evd)6點,路基兩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1.5m處左、右各2點,路基中部2點;每填高約3、50cm檢測地基系數(K30)4點,其中距路基兩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1.5m處1點,路基中部2點。檢驗方法: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規定的試驗方法檢驗。3、計劃安排試驗段選在DK173+620173+720段,時間安排:2012年4月6日-2012年4月8日。施工準備:路基架子隊伍落實人員、機械,場地平整;試驗室現場料源取樣作試驗;測量班放線確定邊線及標高。2012年4月6日-4月8日按設計要求進行填筑。三、填筑工藝及相關試驗(一)、施工控制要點及工藝1、施工準備:施工前,按設計做好縱向和橫向排水,避免水從結合部滲入路基造成病害,樁帽施工和樁帽間回填混凝土強度滿足要求,且經現場監4、理工程師對基底經隱蔽工程檢查合格后方可填筑施工。2、材料的選擇:選用各項指標均滿足施工規范及設計要求的級配碎石,顆粒中細長及扁平顆粒含量不應超過20%,黏土團及有機物含量不超過2% ;粒徑小于0.5mm的細集料的液限應小于25,塑性指數應小于6。3、清理基坑及壓實:基坑偏小時按要求尺寸進行整理,清理樁帽頂浮土、雜物。4、級配碎石的拌合:級配碎石在級配碎石儲料場場拌,按照試驗室提供的級配范圍,混合料級配符合規定后,加水進行試拌,測定含水量,并達到設計要求。根據氣溫及運距,提高含水量12%,以補充混合料在運輸和攤鋪過程中的水分散失。然后用自卸車運輸至施工場地進行攤鋪。5、攤鋪及壓實:級配碎石填料進5、入施工段落之后采用裝載機粗平,平地機精平。攤鋪厚度及碾壓遍數按試驗后的施工參數進行控制,在結構物附近使用大型機械碾壓有困難時,可用小型機械順著結構物方向充分壓實,但每層填料的松鋪厚度不大于30cm,并攤鋪均勻,整平后,則采用500700Kg的手推式振動夯壓實至沒有明顯碾壓痕跡。大型機械碾壓與小型機械碾壓結合部必須使用大型機械重新碾壓。對于邊角部位,采用電動夯加強夯實,確保填筑段壓實質量達到設計及規范要求?;滋幚砘踊靥罴皺z測級配碎石生產及檢測分層填筑厚度、寬度檢查整 平碾 壓地基系數k30、孔隙率n自檢及報驗灑水養護整 修下一道工序圖3-1 施工工藝框圖6、檢測:碾壓后,對壓實質量進行檢測,6、第一層、第二層(樁頂級配碎石)填筑壓實標準滿足地基系數(K30)不小于150MPa/m、孔隙率(n)小于28%和Evd不小于50MPa的要求。第三層、第四層(表層級配碎石)填筑壓實標準滿足地基系數(K30)不小于190Mpa/m、孔隙率(n)小于18%和Evd不小于55Mpa的要求。7、整修:填筑過程中,隨時檢查路基中心線和標高以及路基寬度和邊坡度,路基基本成型檢查完后進行路基整修工作。路基表面應平整密實、邊緣順適,曲線圓順、邊坡穩定、邊溝順暢,達到本合同規范要求。路基整修完畢后,清除路基范圍內的廢棄雜物等。8、施工工藝框圖如圖3-1所示(二)、填筑試驗方案1、碾壓工藝試驗采用22T壓路機進行7、進行碾壓工藝試驗,結構物2米范圍內的壓實采用小型手推式振動夯壓實。壓實方向順著結構物壓實,壓實程序按先靜壓后弱振再強振進行。確保縱向和橫向排水坡面的平整,使平整度嚴格控制在驗標允許范圍內。通過現場檢測孔隙率n、K30、Evd,以確定在相同松鋪厚度條件下,確定最佳碾壓工藝及碾壓遍數各分區在碾壓檢測過程中,先檢測孔隙率n,當樁頂級配碎石孔隙率n28%滿足要求(現場估算)時,再檢測K30、Evd。檢驗數量為:檢測孔隙率6點,其中:距路基兩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1.5m處左、右各2點,中間2點;檢測K30每填高50cm測4點,其中:距路基兩側填筑級配碎石邊線1.5m處1點,中間2點;檢測Evd6點,其左、8、右距路肩邊線1.5m處各2點,路基中部2點;當表層級配碎石孔隙率n18%滿足要求(現場估算)時,再檢測K30、Evd。檢測頻率同樁頂級配碎石檢測頻率。對第一輪碾壓后還達不到壓實質量控制標準的區段進行補壓,直至各項檢測指標均達到基床底層標準或不再增長為止。、采用高程測量的方法測量各區段平均壓實厚度。2、攤鋪工藝試驗通過檢測孔隙率n、K30和Evd,以確定在同種填料、相同碾壓工藝和相同碾壓遍數條件下,通過試驗確定同類型壓路機合理攤鋪厚度。 22T壓路機碾壓工藝參數:松鋪25cm,壓實厚度約20cm,采用碾壓流程:靜壓2遍,弱振1遍。再靜壓2遍,弱振1遍,最后靜壓2遍。松鋪25cm,壓實厚度約20c9、m,采用碾壓流程:靜壓4遍,弱振2遍。最后靜壓2遍。 小型手推式振動夯碾壓工藝參數:松鋪25cm,壓實厚度約20cm,采用碾壓流程:靜壓2遍,弱振1遍。再靜壓2遍,弱振1遍,最后靜壓2遍。松鋪25cm,壓實厚度約20cm,采用碾壓流程:靜壓4遍,弱振2遍。最后靜壓2遍。各分區在碾壓檢測過程中,先檢測孔隙率n,(樁頂級配碎石)當孔隙率n28%滿足要求(現場估算)時,再檢測K30、Evd。檢驗數量為:檢測孔隙率6點,其中:左、右距路肩邊線1.5m處各2點,路基中部2點;檢測Evd6 點,其中:距路基邊線1.5m處左、右各2點,路基中部2點。(表層級配碎石)當孔隙率n18%滿足要求(現場估算)時,再10、檢測K30、Evd。在專用表格中詳細記錄各種檢測數據。對第一輪碾壓后還達不到壓實質量控制標準的區段進行補壓,直至各項檢測指標均達到基床底層標準或不再增長為止。 采用高程測量的方法測量各區段平均壓實厚度。四、投入人員及設備1、投入人員序號姓名職務職稱責任1吳世紅工 區 長高級工程師負責施工管理工作2楊景總工程師工程師全面負責技術工作3楊勤智副工區長工程師負責技術工作4葉東明工程部長工程師負責技術工作5楊寧安質部長工程師負責安全、質檢工作6楊耀全測量工程師工程師負責試驗段測量工作7任曉飛試驗主任工程師負責試驗段試驗工作2、投入機械設備序號機械及儀器名稱型號額定功率/容量/噸位單位數量1壓路機山推211、2T22T臺12平地機PY180132kw臺13裝載機520F154kw臺14手推式振動夯臺25灑水車SZQ517099kw臺16全站儀日本索佳/SET2B臺17水準儀鐘光/DS3-DZ臺18K30平板載荷測定儀K30臺19動態模量測定儀LFG-K臺110灌水筒150套211電子稱BS系列臺112電子天平JY1002臺1五、質量控制及檢驗 1、質量控制(1)基底應清除干凈,驗收合格。(2)在填筑壓實過程中,應保證橫向結構物穩定、無損傷。(3)橫向結構物兩端的填筑必須對稱進行,靠近橫向結構物的部位,應平行于橫向結構物進行橫向碾壓。大型壓路機碾壓時,不得影響結構物的穩定。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的部位應12、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進行碾壓。2、檢測基床表層采用級配碎石,碎石級配范圍應符合下表的要求: 3、基床表層級配碎石表面高程、中線至路肩邊緣距離、寬度、平整度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符合下表要求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施工單位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中線高程1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點水準儀測2路肩高程1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點水準儀測3中線至路肩邊緣距離0,+2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處尺量4寬度不小于設計值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處尺量5橫坡0.5%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個斷面坡度尺量6平整度不大于1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10點2.5m長13、直尺量六、安全環??刂拼胧┌踩WC措施。1、場內交通及水電設施臨時道路通過既有公路及其它機動車道時,經有關部門批準,并設置路標及防護措施,另派專人負責指揮。臨時道路、通道在狹窄、陡坡、急彎、穿越電力通訊地段設置交通標志,大型施工機械及特種車輛通過時設有專人負責指揮。工地施工用水和飲用水在施工前對水質進行化驗鑒定,并采取相應的處理和防護措施。生活用水必須符合中國衛生組織對飲用水的要求,PH值介于7.5至7.8之間。工地內合理布置排水溝。排水溝不得妨礙工地內的交通。2、安全標志在施工區內設置標準的安全標志,以引起職工對現場不安全因素的注意,對威脅安全與健康的物體和環境作出快速反應。以紅色安全色為主14、,提示內容有禁止標志、停止標志、交通禁令標志、消防和危險標志。如禁止入內、禁止火種、禁止通行、禁止停留、禁止起動、禁止攀登等。各種安全標志按國家標準GB2894-82安全標志要求的尺寸、顏色、幾何圖形、圖形符號及補充標志等制作。3、施工現場施工現場常設一名經過培訓具有擔任安全工作資格的專職安全員,負責制定事故預防措施和個人檢查,查看所有安全規則和條例的實施情況。駐地管理人員一律佩證上崗,佩證內容有姓名、職務和本人照片,安全員的佩證為紅色以示醒目。所有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必須按規定佩戴安全帽和其它防護用品,遵章守紀,聽從指揮。夜間作業必須有足夠的照明強度,危險區要懸掛警告標志,作業人員上下崗前集合15、整隊,經工班長或安全員檢查后上下崗。任何人員未經批準,不得擅自進入作業現場。施工期間,及時掌握當地氣象情況,妥善安排施工計劃,施工作業區和施工營地準備必要的物資設備和防護措施,設置雷電予警裝置和避雷電設施;做好防風、防凍、防雷暴等預防工作。 環保、水保措施1、水污染防治。施工營地設置應遠離水體邊緣,含有害物質的施工物料不得堆放在河流、溝渠等水體附近。生活污水要設置污水沉淀池,沉淀處理后用于施工降塵或綠化。2、固體廢棄物管理。施工中產生的廢棄機具、配件、包裝物及各類固態浸油廢物等應集中收集、封裝,運至垃圾場進行處理或回收利用;生活垃圾應統一分類收集,及時清運至環保部門指定地點處理。3、大氣污染防16、治。施工場地、道路應定時灑水,防止施工揚塵對地表植被和農作物產生不利影響;運輸易產生揚塵的建筑材料或土石方時,車輛應裝料適中,并采用篷布覆蓋嚴密。4、噪聲污染防治。嚴格控制機械作業噪聲,并盡量安排在白天作業。有特殊情況的在征得地方主管部門的許可,方可進行夜間施工,并做好周邊居民的公告、宣傳和溝通工作。七、試驗成果總結根據試驗段施工總結出的技術參數有最優含水量的控制、松鋪厚度、松鋪系數,單位面積卸料質量、碾壓遍數等技術參數。下面說明各項參數的確定:最優含水量的控制:含水率為4,在施工時拌合料含水量應控制在含水量的12范圍以內,當含水量偏低時,適當灑水,含水量一般以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為宜。施工17、配合比:根據各級管理人員及施工隊技術人員在現場反復試驗得出施工最佳配合比為05mm:摻50,516mm摻30,1631.5mm摻20松鋪厚度:根據試驗段施工方案要求,按25cm攤鋪,用水準儀測標高,兩側打木樁、掛控制線,控制松鋪厚度。松鋪系數:根據試驗段施工總結出來的松鋪系數為:松鋪25cm,壓實厚度20.1cm,松鋪系數為1.25。碾壓遍數:虛鋪25cm時,靜壓2遍弱振1遍靜壓2遍弱振1遍+靜壓2遍收光,空隙率為 16 。具體檢測數據詳見試驗檢測報告。根據以上試驗數據結果,從達到基床表層驗收標準和提高機械效率出發,以后施工采用標準表層段)57 1-2.5m虛鋪25cm時,壓實遍數為8遍,靜壓18、2遍弱振1遍靜壓2遍弱振1遍+靜壓2遍收光,空隙率為 。八 級配碎石施工注意事項1、施工時級配碎石拌合料含水量應控制在測定含水量的12范圍以內,當含水量偏低時,適當灑水,含水量一般以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為宜。現場另選取兩組含水量作為驗證參數,進行比較驗證。2、級配碎石施工時,每層壓實面設置為三角形路拱,由中心線向兩側作4的橫坡且平整,無積水。為此應在卸料時進行控制卸料間距。3、級配碎石整形可以用裝載機粗平,然后用輕型壓路機再穩壓一遍,最后用平地機整形。4、級配碎石碾壓時,各碾壓區段交接處應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小于2m,縱向行與行間的輪跡重疊壓實不小于0.5m,橫向同層接頭處重疊壓實不小于1m,上下層填筑接頭應錯開不小于3m。碾壓后的壓實層面不得有明顯的輪跡,并不得有松散、起皮現象。5、級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及時進行灑水養護。6、進行第二層級配碎石施工前,必須對第一層級配碎石進行澆水濕潤,使上下兩層緊密粘結。7、施工完成地段宜禁止車輛通行,尤其是大型車輛。無法禁止時必須限速。附件:試驗檢測資料匯總表 檢測試驗報告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1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