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丁嶺水庫排洪渠工程頂管施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4072
2022-08-12
11頁
98.50KB
1、海南清水灣濱海度假區加丁嶺水庫排洪渠工程頂管施工方案中山市三龍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目 錄一、工程概況1二、施工部署11、人員安排12、設備安排23、材料安排24、施工進度安排2三、施工方法21、施工順序22、后背墻、側墻33、工作坑34、導軌35、千斤頂36、吊車47、下管就位48、管前挖土與頂進49、測量410、校正511、工作坑拆除5四、安全措施51、通風52、圍蔽錯誤!未定義書簽。3、施工標志54、人員安排65、施工安全技術措施6五、 質量保證措施61、質量目標62、質量保證措施6六、施工監測61、監測依據72、監測方法73、監測結果的反饋74、對監測結果的應對措施7一2、工程概況:本工程為加丁嶺水庫排洪管過主路一段頂管工程,頂管部分的土質主要為淤泥土壤且地下水較豐富,頂管總長95米,由兩段頂管組成,其分別位于距清水灣大道(K2+220)段已建成箱涵左右兩側各3.6米處。根據現場地形情況頂管工作坑施工地點處于河道中,綜合現場地質和現場情況分析,不適合直接放坡開挖的條件,為了加快施工進度,保證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我司建議此段頂管基坑開挖支護采用鋼板樁支護,由于地理條件的問題,工作坑施工需采用泵送商品砼施工。且為保證頂管后坐力的要求,頂管工作坑四面墻緊靠鋼板樁施工,后背墻墻后需回填土來滿足頂管后坐力的要求。頂管出口位于北高爾夫球場14#洞假山景觀處,此假山景觀后背有3、一堵高約7米,厚約6.5米的毛石擋土墻,在頂管施工之前需將頂管出口處的毛石擋土墻拆除頂管施工才能進行。從現場實際情況來看頂管出口處的毛石擋土墻結構很松散,宜對其進行結構處理后(具體見專項方案)才能采取人工拆除的方法對頂管出口處的毛石擋土墻進行拆除。二、施工部署1、人員安排本分部工程部分采用以下專業施工班組進行施工:(1) 人工挖掘班組2組 52=10人(2) 管道安裝班組 2人(3) 汽車吊機 2人(4) 挖掘機 1人(5) 電工 1人(6) 管理人員 2人2、設備安排(1)發電機(50kW):1臺(2)汽車吊機(25t):1臺(3)電焊機(11kW):1臺(4)挖掘機(PC200長臂):1臺4、(5)空氣壓縮機(1m3):1臺(6)千斤頂(320t):2只(7)液壓油站:2個(8)斗車:4輛(9)監測設備:全站儀1臺,水準儀1臺3、材料安排(1)DN1200鋼筋混凝土管:在頂管開工前采購到位。(2)其他材料:就近采購,在開工前進場。4、施工進度安排在良好的施工環境及無惡劣天氣因素等的影響,我司計劃在一個月內完成頂管工作坑及管道頂進工作。三、施工方法1、施工順序頂管施工順序見圖所示。2、后背墻、側墻鋼板樁支護施工完畢后立即進行基坑開挖至原土地基(滿足設計要求承載力),將工作坑內需換填的淤泥全部清運出場后即可開始后背墻及側墻施工。后背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墻厚為80cm,鋼筋采用雙向雙層25、0150,混凝土標號采用C30商品混凝土。側墻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墻厚為60cm,鋼筋采用雙向單層16150,混凝土標號采用C30商品混凝土(施工尺寸詳見后附圖紙),后背鋼筋與側墻鋼筋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35d。利用鋼板樁支護與后背墻回填土及后背墻鋼筋砼框架結構受力體,可以滿足頂管后座力的要求。工作坑基坑四周墻面施工完畢后便開始基坑回填土至底板石渣墊層(回填土約2.5m深),然后開始工作坑底板結構層的施工,工作坑40cm厚C30鋼筋混凝土底板施工完成后便可進行導軌的安裝。3、工作坑1#工作坑底板采用結構層為鋪筑30cm厚石渣石屑找平基層;C15商品砼墊層,厚度為10cm; C30鋼筋混凝土基礎6、,厚度為40cm。工作坑凈空寬度為5.5m,長度為6.5m,鋼筋采用雙向雙層16150。工作坑內設50cm50cm明溝,配置一臺D100mm清水泵抽明溝內的地下水。具體工作坑的結構及平面布置請見附圖。本頂管工程的工作坑基礎與導軌的施工按設計要求,采用相同的縱向坡度。4、導軌導軌主要作用是控制頂管走向使導軌嚴格按照設計坡度頂進。本工程導軌橫向采用100mm槽鋼,縱向采用160mm槽鋼布置,導軌安裝時必須先調平至管道的縱坡前進方向一致,采用相同的坡度,導軌底及靠近墻壁兩側用鋼板作墊塊進行調平。在準備開始頂管施工時應將頂管孔洞處的鋼板樁拔除之后才可開始管道頂進工作。5、千斤頂根據實際經驗,采用兩臺37、20t千斤頂進行頂進,即可滿足總推力的要求。6、吊車本工程的下管設備采用1輛25t汽車吊機進行。7、下管就位(1)下管前應對鋼筋混凝土管進行外觀檢查,主要檢查鋼筋混凝土管由于長途運輸有無裂紋、露筋、蜂窩麻面;直徑及壁厚,以及管道接口處套環是否符合設計要求。(2)本工程的鋼筋混凝土管每條長2m,結合現場實際狀況,采用一輛25t汽車吊機進行作業。吊裝前先檢查起重設備、試吊,確認安全可靠方可下管;下管時工作坑內嚴禁站人;當距導軌小于50cm時,操作人員方可進行扶正工作。(3)第一節管下到導軌上,測量管中心及前端和后端的管底高程,確認安裝合格后方可頂進;第一節管為工具管,頂進方向與高程的準確,是保證整8、段頂管質量的關鍵。8、管前挖土與頂進(1)根據頂管附近表層土樣觀察,該段土質主要為砂土,因此,為確保安全,嚴禁采用超挖的施工方法。必須保持管壁與土基表面吻合,采用頂進切土、人工開挖的方式進行,減少對地面的影響。(2)千斤頂的推力中心線高程,位于砼管總高度的1/4左右處,在平面方面位于管壁中心線上,兩呈對稱形狀。(3)在頂進過程中,頂鐵上方及側面均不得站人,并隨時注意觀察頂鐵有無扭曲現象,并及時采取措施,防止崩離。9、測量(1)測量次數,在頂第一節管時,及在校正偏差過程中,每頂進20至30cm,即對中心線及高程測量一次,在正常頂進中,每頂進50至100cm測量一次。(2)中心線測量,在工作坑的千9、斤頂之間設中心樁,并以此掛設中心線,利用平水尺及特制的中心尺測量頭一節管前端的中心偏差。(3)高程測量,使用水準儀和特制的高程尺,除測頭一節管前端管底高程,以檢查與設計高程偏差外,還測量頭一節管后端管底高程,以掌握頭一節管子的走向(坡度方向);工作井內設置固定的水準點2個,以便測量高程時互相閉合。(4)當全部管頂進后,重新測量一次管道的中心線和高程,每個接口測一點,有錯口時測二點。(5)本工程中采用激光全站儀進行過程控制,除按上述要求采用測量控制外,為確保測量的可操作及及時性,操作人員可通過激光經緯儀打出的紅點隨時檢測頂進管道的偏差情況,以便更及時地進行調整。10、校正當前進的軸向偏差大于5m10、m時,采用側邊超挖的方法進行校正。11、頂管出口處擋土墻拆除施工待頂管出口處擋土墻高壓灌漿處理完成且結構強度滿足要求后,再進行人工拆除擋土墻,擋土墻拆除規格為長2.0米*高2.0米*厚6.5米每處。12、工作坑拆除正式管安裝完成后,為防止基坑對附近基礎產生影響,也為了要恢復原地貌,需將基坑內后背墻、側墻、底板拆除,完成工作坑拆除工作后即進行鋼板樁的拔除,同時回填工作基坑。四、安全措施本工程的安全目標為:無重傷以上的安全責任事故1、通風在地面上設1臺大功率的空氣壓縮機,直接將井外的空氣壓入管道內進行強制換氣。在每班開工、焊接完成或遇到有淤泥層時,必須加強通風及抽排風,并配備空氣檢測器,確保管道內11、施工的人員安全。2、施工標志在施工期間,所有進出場地口及工作井的邊角位,白天設紅旗,在夜間均要設置警示燈、有夜光功能的交通警示標志,并派出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值班。3、人員安排施工班組的班組長為兼職安全員,負責對班組成員的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工作,并受專職安全員的安全管理。4、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工作坑周邊設安全圍欄,只留下出土平臺處的開口,在開口處也設置活動的安全護欄,以備工人下班或暫停作業時,作必要的圍護。所有卷揚機的鋼絲繩在工作一段時間或移機后,均需進行檢查,確保鋼絲繩的截面達到所需的安全系數。斗車裝泥時,不能裝得過滿,一般情況下裝到斗車的一半位置。保持井內有足夠的新鮮空氣,不斷用鼓風機和輸風管12、向井內送風。 棄土和其它建筑材料在工作坑垂直運輸時,采取必要措施,確保工作坑內操作人員的安全,在工作坑旁設置安全區,以防物體墮落傷人。 掘進工作必須連續進行,交接班的時間盡量縮短,使未經支護的土體減少在空氣中或水中的暴露時間,以防坍塌。 每天掘進的深度不得大于1m。管道內使用行燈的電壓為12V,按地下潮濕環境的標準進行安全臨時用電的設置。五、 質量保證措施1、質量目標本工程的質量目標為:優良2、質量保證措施嚴把進貨檢驗關,確保鋼管及焊條的質量合格。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管道頂進時的水平位置及縱向位置偏移,并及時進行調整,以確保頂管的標高及軸線符合設計及施工驗收規范的要求。嚴格控制焊縫質量,嚴格13、按焊接規程進行管材的焊接,對已完成的焊口按規定進行檢測。六、施工監測1、監測依據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及廣東省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定。2、監測方法必須做好基坑開挖各階段的基坑監測,為基坑施工安全提供信息反饋。基坑監測項目及設備等見下表所示:監測項目及措施一覽表序號監測項目測點布設設備監測頻率1沿線道路沉降在沿線的路面上設點精密水準儀開挖時一天一次,主體施工時酌減2周圍土體沉降變形在地表埋點精密水準儀開挖時一天一次,主體施工時酌減3、監測結果的反饋本基坑安全等級為級,基坑圍護結構水平位移為50mm,周圍地表最大沉降量為0.15%H。監測結果應及時進行整理分析,并與規范要求的控制值進行對比14、,決定是否可正常施工,是否需要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施工時安全狀態的判定準見下表。基坑安全狀態的判定標準測量位移值與允許值施工狀態U0UN/3正常狀態,照常施工UN/3U02UN/3應關注狀態,加密觀測U02UN/3報警狀態,應加強支護或采取緊急措施注:U0為實測累計位移值。 UN為基坑安全等級規定的最大允許位移值。4、對監測結果的應對措施 當監測結果表明已出現危險狀態時,首先應立即會知監理與設計人,共同研究措施,對各種監測結果的應對措施如下表所示。基坑報警狀態應對措施表監測項目報警狀態應對措施沿線道路沉降20mm立即停止開挖,會知監理及設計人,研究處理措施周圍土體沉降20mm應停止施工核對土體位移,核對地下水位,如地下水位下降,采取回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