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表面缺陷處理施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4768
2022-08-12
10頁
38KB
1、榮和山水美地A地塊四組團二期2、3#、4#樓工程混凝土表面缺陷處理施工方案編制:審核:審批:單位:中建三局第二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時間:二六年九月 一、概況混凝土工程是建筑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往往是建筑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往往是建筑物承受荷載的主要部位,其質量好壞,常直接關系到整個建筑物的安危和壽命,因此,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質量必須特別重視,保證不出現任何足以影響混凝土結構性能的缺陷。二、混凝土表面缺陷的類型及處理方法常見的混凝土表面缺陷有麻面、露筋、蜂窩、酥松脫落、缺楞掉角、松頂等。(一)麻面1現象混凝土表面出現缺漿和許多小凹坑與麻點,形成粗糙面,影響外表美觀,但無鋼筋外露現象。2原因分析(2、1)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有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干凈,或清理不徹底,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2) 木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混凝土構件表面的水分被水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而出現麻面。(3) 模板拼縫不嚴,局部漏漿,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縫位置出現麻面。(4) 模板隔離劑涂刷不勻,或局部漏刷或隔離劑變質失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5) 混凝土未振搗密實,氣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6) 拆模過早,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漿粘在模板上,也會產生麻面。3.預防措施(1) 模板表面應清理干凈,不得粘有硬水泥砂漿等雜物。(2) 澆筑混凝土前,模板應澆水充分濕潤,并清掃干凈。(3) 3、模板拼縫應嚴密,如有縫隙,應用油氈紙、塑料條、纖維板或膩子堵嚴。(4) 模板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涂刷要均勻,并防止漏刷。(5) 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嚴防漏振,每層混凝土均應振搗至排除氣泡為止。(6) 拆模不應過早。4.治理方法(1) 表面尚需作裝飾抹灰的,可不作處理。(2) 表面不再作裝飾的,應在麻面部分澆水充分濕潤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使顏色一致。修補完后,應用草簾或草袋進行保護濕養護。(二)露筋1.現象鋼筋混凝土結構內部的主筋、負筋或箍筋等到裸露在表面,沒有被混凝土包裹。2.原因分析(1) 澆筑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移,或墊塊太少甚至漏放,致使鋼筋下4、墜或外移緊貼模板面外露。(2) 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過密,石子卡在鋼筋上,使水泥砂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造成露筋。(3) 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產生離析,靠模板部位缺漿或模板嚴重漏漿。(4) 混凝土保護層太小或保護層處混凝土漏振,或振搗棒撞擊鋼筋或踩踏鋼筋,使鋼筋位移,造成露筋。(5) 木模板未澆水濕潤,吸水粘結或脫模過早,拆模時缺棱、掉角、導致露筋。3.預防措施(1) 澆筑混凝土,應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正確,并加強檢查,發現偏差,及時糾正。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按結構施工圖設計總說明的要求執行。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樁、護壁、樁帽50mm;室內:板15 mm,梁25 mm,柱30mm。露天,5、與水、土接觸面:板20 mm,梁30 mm,柱30mm。(2)鋼筋密集時,應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石子最大顆粒尺才不得超過結構截面最小尺才的1/4,同時不得大于鋼筋凈距的3/4。截面較小鋼筋較密的部位,宜用細石混凝土澆筑。(3)混凝土應保證配合比準確和良好的和易性。(4)澆筑高度超過2m,應用串筒或溜槽下料,以止離析。(5)模板應充分濕潤并認真堵好縫隙。(6)混凝土振搗嚴禁撞擊鋼筋,在鋼筋密集處,可采用直徑較小或帶刀片的振動棒進行振搗;保護層處混凝土要仔細振搗密實;避免踩踏鋼筋,如有踩踏實或脫扣等應及時調直糾正。(7)拆模時間要根據試塊試壓結果正確掌握,防止過早拆模,損壞棱角。4治理方法(1)對6、表面露筋,刷洗干凈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將露筋部位抹壓平整,并認真養護。(2)如露筋較深,應將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顆粒鑿去,洗刷干凈后,用比原來高一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并認真養護。三、蜂窩1現象混凝土結構局部酥松,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出現類似蜂窩狀的大量空隙、窟窿,使結構受力截面受到削弱,強度和耐久性降低。2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或砂、石子、水泥材料計量錯誤,加水量不準確,造成砂漿少、石子多。(2)混凝土攪拌時間不足,未攪均勻,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3)混凝土下料不當,一次下料過多或過高,未設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與砂漿離析。(4)混凝土未分段分層下料,振搗7、不實或靠近模板處漏振,或使用干硬性混凝土,振搗時間不夠;或下料與振搗未很好配合,未及時振搗就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窩。(5)模板縫隙未堵嚴,振搗時水泥漿大量流失;或模板未支牢,振搗混凝土時模板松動或位移,或振搗過度造成嚴得漏漿。(6)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較密,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混凝土被卡住,造成振搗不實。3預防措施(1)認真設計并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強檢查,保證材料計理準確性確。(2)混凝土應拌合均勻,控制好攪拌延續時間,保證適宜的坍落度。(3)澆筑應分層下料,分層搗固,控制好澆筑層的厚度,并防止漏振。(4)混凝土澆筑宜采用帶漿下料法或趕漿搗固法。(5)混凝土每點的振搗時間,根8、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振搗有效作用半徑,可參考下表采用。合適的振搗時間一般是:當振搗到混凝土不再顯著下沉出現氣泡和混凝土表面出漿成水平狀態,并將模板邊角填滿密實即可。混凝土振搗時間與混凝土坍落度、振搗有效作用半徑的關系 坍落度(mm)030407080120130170180200200以上振搗時間(s)222817221317101371057振搗有效作用半徑(cm)2525302530303535403540(6) 模板縫應堵塞嚴密。澆筑混凝土過程中,要經常檢查模板、支架、拼縫等情況,發現模板變形、走動或漏漿,應及時修復。4.治理方法(1)對小蜂窩,用水洗刷干凈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9、壓實抹平。(2)對較大蜂窩,先鑿去蜂窩處薄弱松散的混凝土或突出的顆粒,刷洗干凈后支模,用高一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仔細強力填塞搗實,并認真養護。(3)對較深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和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支模灌混凝土封閉后,進行水泥壓漿處理。四、酥松脫落1現象混凝土結構構件澆筑脫模后,表面出現酥松、脫落等現象,表面強度比內部要低很多。2原因分析(1)木模板未澆水濕透,或濕潤不夠,混凝土表層水泥水化的水份被吸去,造成混凝土脫水酥松、脫落。(2)炎熱刮風天澆筑混凝土,脫模后未適當護蓋澆水養護,造成混凝土表層快速脫水產生酥松。(3)冬期低溫澆筑混凝土,澆灌溫度低,未采取保溫措施,結構混凝土表面受凍,造10、成酥松、脫落。3、防治措施(1)表面較淺的酥松脫落,可將酥松部分鑿去,洗刷干凈充分濕潤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2)較深的酥松脫落,可將酥松和突出顆粒鑿去,洗刷干凈充分濕潤后支模,用比結構高一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澆筑,強力搗實,并加強養護。五、缺楞掉角1現象結構構件邊角處或洞口直角邊處,混凝土局部脫落,造成截面不規則,棱角缺損。2.原因分析(1)木模板在澆筑混凝土前未充分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混凝土澆筑后養護不好,棱角處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造成混凝土脫水,強度降低,或模板吸水膨脹將邊角拉裂,拆模時棱角被粘掉。(2)冬期低溫下施工,過早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或混凝土邊角受凍11、,造成拆模時掉角。(3)拆模時,邊角受外力或重物撞擊,或保護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離劑,或涂刷不均。3預防措施(1)木模板在澆筑混凝土前應充分濕潤,混凝土澆筑后應認真澆水養護。(2)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時,混凝土應有1.2MPa以上強度。(3)拆模時注意保護棱角,避免用力過猛、過急;吊運模板時,防止撞擊棱角。(4)冬期混凝土澆筑完畢,應做好覆蓋保溫工作,防止受凍。 4治理方法 (1)較小缺棱掉角,可將該處松散顆粒鑿除,用鋼絲刷刷干凈,清水沖洗并充分濕潤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漿抹補齊整。 (2)對較大的缺棱掉角,可將不實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顆粒鑿除,用水沖刷干凈濕透,然后支模,12、用原混凝土高一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填灌搗實,并認真養護。六、松頂1現象混凝土柱、墻、基礎澆筑后,在距頂面50100mm高度內出現粗糙、松散,有明顯的顏色變化,內部呈多孔性,基本上是砂漿,無石子分布其中,強度較下部為低,影響結構受力性能和耐久性,經不起外力沖擊和磨損。2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砂率不合適,水灰比過大,混凝土澆搗后石子下沉,造成上部松頂。(2)振搗時間過長,造成離析,并使氣體浮于頂部。(3)混凝土的泌水沒有排除,使頂部形成一層含水量大的砂漿層。3預防措施(1)設計的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不要過大,以減少泌水性,同時應使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保水性。(2)在混凝土中摻加加氣劑或減水劑,減少用水量,提高和易性。(3)混凝土振搗時間不宜過長,應控制在20秒以內,不使產生離析;混凝土澆至頂層時應排除泌水,并進行二次振搗和二次抹面。(4)連續澆筑高度較大的混凝土結構時,隨著澆筑高度的上升,分層減水。4治理方法將松頂部分砂漿層鑿去,洗刷干凈充分濕潤后,用高一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填筑密實,并認真養護。三、總結 對混凝土表面缺陷我司堅持預防為主,在提高技術素質和管理水平的基礎上,在施工中根據工程特點、設計要求、材料供應等情況制訂有效的保證混凝土質量的技術措施,按設計和施工驗收規范要求認真進行施工,以求最大限度消除施工中常見的質量通病和缺陷,確保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