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路口施工專項安全方案終稿(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4988
2022-08-12
13頁
529.50KB
1、濟東四標交叉路口施工安全方案一、工程概況濟南至東營高速公路是山東省“五縱、四橫、一環、八連”高速公路網中“連六”的組成部分,也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戰略布局中與濟南都市圈聯系的重要通道。路線選線范圍涉及濟南、濱州、東營等市區。本合同段起訖樁號K30+980-K43+175,合同段全長12.195公里,施工內容包括合同段主線范圍內所有路基、路面、橋梁、防護、安全設施及預埋管線等工程,主線含中橋8座,涵洞33道,分離立交2座,服務區1處、通道14處,其中橋墩柱直徑為1.0m。二、指導思想為保證本工程的施工安全進行,切實做好交叉路口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本著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確保道路安全暢通2、的原則,特編制了交叉路口安全施工方案。方案要保證施工過程中交通車輛能夠安全暢通行駛,避免發生交通事故,保證施工區的安全有效性,無人員傷亡。三、安全目標 無人身傷害事故,無安全責任事故,無交通事故,確保施工期間,交叉路口安全暢通。四、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2、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JTG H30-20153、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2009);4、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JTG D82-2009;5、山東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條例;6、本合同設計圖紙以及招投標文件;五、交叉路口交通概況我項目部主要有兩處交叉路口分別為K31+480分離立交交叉路口和K39+324分離立交3、交叉路口。K31+480分離立交所跨公路為三教鄉村道,K39+324分離立交所跨公路為縣道207。以上道路均為鄉村公路,交通量小,以本地村鎮車輛往來為主,交通特點為平時交通量較低,在節日、農忙時節交通量有所增加。六、交叉路口施工安全領導小組為了交叉路口施工能夠安全順利進行,項目部已建立健全立安全生產保證體系,成立了交叉路口施工領導小組。交叉路口施工領導小組成員結構如下:組 長: 宋建江副組長: 商國峰 趙蘭平 成云峰組 員: 孫衛平 李東利 丁印棟 劉福州 劉成貴 劉成亮 周成建 朱 棟 李吉慶 鄭若飛 陳奉泉交叉路口施工領導小組的職責:負責施工過程中的安全評估、檢查、管理、整改。負責本單位或4、項目“預案”的制定和修訂;組建應急救援隊伍,組織實施;檢查督促做好安全生產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組織和實施救援行動;組織事故調查和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的經驗教訓。七、交通管控保證體系根據國家頒發的“建設工程安全管理條理”,我單位將建立健全以項目經理為首的施工安全保證體系,并在項目經理部設立安全管理領導小組。項目經理任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組長,成員由各工程隊主要領導組成;并在項目部和各施工隊設置專職安全員,與項目部交通管控小組共同負責本工程交叉路口施工的交通管控和施工安全工作安全管理組織機構框圖八、交叉路口施工安全器材準備我部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JTG5、 H30-2015等有關法規、規范,制作了符合國家標準的交通標志標牌等交通工程設施設備。具體設備及圖示見下表:交通安全設備及圖示表(表1、表2)序號名 稱內 容數量1標志、標牌解除602標志、標牌限速403標志、標牌限速604標志、標牌左道變窄5標志、標牌右道變窄6標志、標牌向左改道7標志、標牌向右改道8標志、標牌左側繞行9標志、標牌前方施工禁止通行10標志、標牌前方施工減速慢行11標志、標牌左單導向12標志、標牌右單導向13標志、標牌禁止駛入14路欄15防撞桶16安全錐17彩旗九、交叉路口施工安全措施交通安全組織作為整個交叉路口施工安全組織的重中之重,通過同相關單位討論研究,在不影響車輛正常6、通行的基本原則下,采取梁板吊裝時,臨時改道通行或者暫時封閉交通,等施工完成,立即回復交通。(一)、交叉路口施工安全措施1、在施工路口的上下游方向,按照要求及時設置安全標志標牌,標牌設置要求醒目,易于觀察。2、夜間施工,施工區域應有足夠的照明,施工路口及時設置安全警示燈和爆閃燈。3、與交警部門保持聯系,必要時由交警和交通部門中斷交通,確保交叉路口施工安全。4、場地道路允許的情況下,在交叉路口施工前,及時修通臨時改道,在施工時,引導交通由改道通行。5、如果場地、道路情況不允許,在施工時,將采取臨時中斷交通,等梁板吊裝完畢,確保安全后,方可開放交通的方案。6、項目部配備交叉路口施工專職安全員,對施工7、進行全過程安全管理。7、梁板吊裝作業,必須由專人指揮。(二)、封閉區域設置在施工前先按公路養護技術規范及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的規定和要求設置警示區、上游過渡區、緩沖區、工作區、下游過渡區及終止區。警示區長度2km,且警示牌為4塊;車道封閉上游過渡區的長度為100m;緩沖區長度為100m;工作區長度根據養護具體作業要求和現場情況確定;下游過渡區長度為50m;終止區最小長度為30m。錐形桶擺設原則為工作區及下游過渡區內擺設間距為5m,上游過渡區內布設間距為2m,上游緩沖區內布設間距為2m。(三)、封閉區域內人員設置及職責每一封閉區域內設置一名交通管制隊長,負責本區域內安全錐、標志標牌的巡視,出現事8、故時的上報工作以及發現安全隱患時的處理上報工作。每500M安排一名看護人員專門進行反光錐看護工作,在發現倒伏及缺損時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及時扶起或補充。看護人員必須使用青壯年工人。在扶起及補充作業時,要注意觀察雙向通行區域內的車輛,待雙向無車時迅速到位并扶起及補充。標志、標牌殘缺不能使用時及時更換,出現破損時及時維修,版面模糊不易識別時更換版面。安全錐如果破損則及時更換,反光膜出現破損或污染,反光面積小于1/2更換套皮,如果塵土遮蓋嚴重時及時擦干凈,保證安全錐的反光效果。封閉區兩頭的緩沖區內各設置二人進行安全設施看護及交通疏導,發現有堵車跡象及有交通事故時迅速報告并組織交通疏導。施工現場安全員佩9、戴安全員袖章,施工人員穿著工作服及反光服。(四)、與交警、路政監管部門聯勤聯動 路警聯勤,加強合作。與濟陽路政部門、交警支隊采取“路警聯勤聯動”方式,為施工創建良好的外部環境。施工路段交通事故引發交通堵塞時,施工單位在第一時間通知濟陽縣交警支隊高交大隊和濟陽縣高速路政中隊趕赴現場迅速搶救傷者,保護財產,實行交通管制,立即采取臨時通行、變道通行、車輛分流等疏導措施,路政、交警部門迅速勘驗現場、牽引排障,清理現場,盡快恢復道路交通。同時向上級部門報告事故現場情況。 十、應急預案(一)、編制依據 1、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產安全法 (2)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加強安全生產事故應10、急預案監督管理的通知 (3)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定制和修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框架指南; (4)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2、相關的應急預案 (1)交通部交通建設工程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試行) (2)建設部建設工程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3)山東魯東路橋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濟東高速第四標段交叉路口施工的各類安全事故。(三)、編制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在應急工作中要首先保障施工工作人員及行人行車的生命財產安全,以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2、居安思危,預防為主建設工程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以預防為主做好應對施工過程中安11、全事故的各項準備工作。平時加強培訓和演練,采用科學的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提高應急處理水平。3.快速反應,協調應對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應快速反應,運轉高效。項目部要與屬地交警、路政部門密切協作,建立聯動協調機制。充分發揮施工隊和社會公眾在應急處置中的重要支持作用。 4、加強宣傳,提高意識施工隊要加強對施工人員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宣傳和培訓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員自救、呼救和應對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綜合素質,實現本工程安全生產的形式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四)、危險源評估1、事故類型高速路路面維修工程項目在其生產過程中存在著事故風險,其類型主要有:1)交通事故、交通擁堵、中斷交通2)車輛事故、機械傷害;12、3)人員意外傷害;4)觸電事故;火災事故;5)環境污染事故;2、危險源(點) 結合本工程特點,根據項目存在的事故風險類型、重大危險源辨識結果、使用、貯存危險性質以及可能引起事故的特點,確定相應的危險場所(設備)為事故危險源(點)。 下列場所作為危險源的主要考察對象:1、交通管制區段2、施工車輛、機械管理3、施工人員安全管理4、機械設備、物體打擊(五)、應急組織機構指揮中心是項目部各類重大事故的最高指揮機構,由項目經理、分管安全副經理、安全環境部、工程部、機料部、財務部等部門負責人組成。項目部應急救援機構組成如下:組 長: 宋建江副組長: 商國峰 趙蘭平 成云峰組 員: 孫衛平 李東利 丁印棟 13、劉福州 劉成貴 劉成亮 周成建 朱 棟 李吉慶 鄭若飛指揮領導小組的職責:負責本單位或項目“預案”的制定和修訂;組建應急救援隊伍,組織實施;檢查督促做好安全生產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組織和實施救援行動;組織事故調查和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的經驗教訓。指揮領導小組下設指揮協調、交通疏導、安全設施維護、應急搶險、后勤保障五個小組。(1)、信息協調小組組 長:成云峰 成 員:吳玉鋒發生意外事故時,由現場的信息員吳玉鋒第一時間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概況、道路擁堵情況報告給成云峰,由成云峰通上報應急救援總指揮宋建江,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評估事故等級,決定是否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通知濟陽路政14、大隊和高速路交警趕往現場進行事故處理和交通管制,并協助交警和路政做好相關工作。(2)、交通管控小組組 長:孫衛平 成 員:牛鳳馳 負責突發意外事故時,及時評估事故情況,如果是一般事故,能夠短時間內恢復通行,采取開啟應急車道,疏導車輛。(3)應急救援保障小組組 長:趙蘭平成 員:杜曙光在交警勘察完現場后,協助交警部門清理路障,恢復交通。負責事故現場的設備、物資、人員的救援工作,發生人員傷亡、火災事故時,及時聯系醫療、火警部門進行救援,對現場傷員進行急救及簡單包扎處理。負責應急救援物資、車輛、機械保障。(六)、突發天氣應急處置1)大霧天氣大霧彌漫在大氣中使視野不清,難以正確判斷路上施工標志、標線或15、其他信號,能見度減弱,影響車輛行駛速度和安全,容易造成交通堵塞,甚至發生事故。為盡可能避免上述危害,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大霧天氣停止施工。應急措施:、停止施工,無關人員撤離現場;、無關施工車輛撤離現場;、設備停放區域用安全錐防護;、在關鍵路段設置警示燈,提醒車輛注意安全;、加強看護管理,在保證人員安全的情況下,及時扶起倒地的安全錐。2)、大雨天氣大雨天氣使視野不清,路面較滑,司機難以正確判斷路上施工標志、標線或其他信號,能見度減弱,影響車輛行駛速度和安全,容易造成交通堵塞。雨天的應急措施:、停止施工,無關人員撤離現場;、無關施工車輛撤離現場;、設備停放區域用安全錐防護;、加強看護管理,及時扶16、起倒地的安全錐。3)、大風天氣、停止施工、無關人員撤離管控現場;、對標志牌用沙袋或石塊固定;、對設備的頂棚等加固處理;、對看護人員的帳篷加固處理;、對風口處的安全錐采用兩個(或更多)疊放,以增加抗風能力。(七)、 緊急救援當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時,應立即啟動緊急救援系統,緊急救援任務包括:通過觀察、巡邏、通訊等手段迅速發現突發事件,并確認事故類型、位置等信息;協調相關部門采取救援行動;依據事故類型,提供緊急服務,包括消防、救護、特種物品處理、故障車輛牽引、現場事故快速處理等。對于未發生人員傷亡的一般事故,可采取就近停放或迅速轉移事故車輛等處理措施。若發生人員傷亡等重大事故,救援車輛需迅速到達事故現17、場。對于半幅封閉半幅雙向通行施工段,救援車輛可利用對向封閉的半幅通行。對于封閉半幅某側車道,另半幅正常通行施工段,救援車輛可利用硬路肩通行或在交通中斷方向上逆向通行。當救援車輛到達事故現場后,應迅速實施救援,然后根據就近原則,轉移至臨近服務區或利用互通離開高速公路。事故處理完畢后迅速恢復交通。(八)、事故報告工地發生安全事故后,項目部除立交組織搶救傷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快打保護事故現場,做好善后工作外,還應按下列規定報告有關部門:輕傷事故:由項目部在24小時內報告項目部經理和公司安全部;重傷事故:公司在接到項目部報告后2小時內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會組織。重傷三人以上或死亡18、一至二人的事故:公司在接到項目部報告后2小時內報告上級主管單位、安全監督部門、公會組織和人民監察機關,填報事故快報表,工程部負責安全生產的領導接到項目部報告后2小時應到達現場;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特別重大事故:企業應立即報告當地市級人民政府,同時報告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工會組織、人民監察機關和監督部門、企業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或委托人)應在接到項目部報告后2小時內到達現場;急性中毒、中暑事故:應同時報告當地衛生部門;易爆物品爆炸和火災事故:應同時報告當地公安部門。安全事故后,積極做好配合調查工作,要根據“四不放過”原則(即在調查處理事故時,必須堅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部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受到嚴肅處理不放過;沒有采取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過的原則),堅持“三同時”(勞動安全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原則,認真查明事故原因,分清責任,吸取教訓,防止類似事故的重復發生。 濟東高速第四標段項目經理部 二一五年六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