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橋頂進施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5333
2022-08-12
11頁
54KB
1、框架橋頂進施工方案論文摘要 :在站場改造施工中,線路不停止運行的情況下,進行橋的頂 進施工,不僅風險大而且頂橋的精確度不容易控制,造成工程中 的難題,通過長時間的摸索,我們總結了一定的經驗。在框架橋 預制時,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控制:基坑開挖完成后,制作后背 梁, 后背梁與頂進段一側面層表面平整, 保證頂進過程中的直線。 滑板對頂進施工重關重要,滑板位于墊層與主體橋底板之間,在 滑板的底部縱橫向設置地錨梁,與滑板連成整體防止滑板在頂進 過程中隨主體橋移動。同時船頭坡刃角相當規模于框架主體的懸 挑部位,其斜度控制是難點。同時導向墩的布置、隔離層的平整 潤滑、測量放線的精確度也同樣是工程的質量關鍵點2、。在框架橋 頂進的期間,注意頂進方向,保證橋體的直線運行。關鍵詞:頂橋 后背梁 滑板 隔離層 頂鎬 船頭坡目 錄第一章 后背梁 3 1.1 后背梁制作 3 1.2后背梁控制點 3 第 二章 滑板 3 2.1滑板制作 3 2.2滑板施工控制點 4 第 三章 導向 墩 4 3.1 導向墩選材 4 3.2導向墩布置 5 第四章 隔離層 6 4.1隔離層的制作 6 4.2隔離層控制點 6 第 五章 船頭 坡 6 5.1船頭坡的制作 6 5.2船頭坡控制點 7 第 六章 刃角 8 6.1刃角制作 8 6.2刃角控制點 9 第 七章 測量 放線 9 7.1軸線測量 9 7.2高程測量 10 第八章 框架橋3、頂進 10 第九章 總結 10塘沽站旅客地道改建工程位于天津市塘沽區火車站內,由鐵 路第三勘察設計院設計,該工程既有正線下為頂進施工,新建線 下為現澆施工, 地道中心里程 K178+992.0, 凈寬 8.2m , 凈高 3.7m , 主體軸線長為 61.9m ; 。頂進段鋼筋混凝土體積為 325.6m3,重量 為 1222.0噸。該工程工期緊,任務重,工作量、風險性大,項目部成員壓 力大,為了保證塘沽站改建工程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期到必成, 保證頂橋的精度,從以下幾點進行控制:一、 后背梁(一后背梁制作:1、基坑開挖完成后,制作后背梁,后背梁施采用鋼筋混凝土 澆筑,根據主體橋的重量與具體尺寸,4、設計后背梁。后背梁與頂 進段一側面層表面平整,保證頂進過程中的直線。2、本工程后背梁為 1.5米2.0米12.0米,其軸線與橋體 軸線同地道中心里程一致,以墊層面為準,在墊層面下 700mm , 墊層以上 1300mm ,混凝土強度與主體橋強度相當,保證在頂進 時后背梁混凝土不疏松。(二后背梁控制點:1、后背梁混凝土強度同橋主體強度,標號相同,采用商品混 凝土進行澆筑,澆筑過程中混凝土振搗必須到位,阻止發生質量 通病的幾率,影響混凝土強度從而影響橋體頂進的質量。2、 后背梁鋼筋綁扎時在靠近頂級段一側設置加強筋, 增加與 頂鎬接觸面的強度。二、滑板:(一滑板制作1、滑板位 于墊層與主 體橋底板之5、間 ,本工程中滑 板厚度為200mm , 采用鋼筋混凝土制作, 在滑板的底部縱橫向設置地錨梁, 與滑板連成整體防止滑板在頂進過程中隨主體橋移動。2、滑板坡度按 3進行施工,從頂進段方向往上坡,防止在 橋體頂進時扎頭。(二滑板施工控制點:1、 滑板混凝土與地錨梁混凝土同時進行澆筑, 地錨梁通過墊 層伸入墊層下土層 200mm 厚,形成井字型結構。2、控制滑板坡度,最適宜坡度為 3,坡度過大容易引起頂 橋啟動困難,坡度過小容易引起框構扎頭。3、 滑板側模安裝完畢后, 在模板內側進行彈墨線至澆筑混凝 土的位置, 控制澆筑混凝土的高度。 同時對墨線的高度進行復測, 確保墨線符合坡度要求。控制滑板坡度及6、厚度。三、導向墩(一導線墩選材:導向墩用鋼筋混凝土制作是比較好的方 法, 導向墩距離框構外側宜為 10cm , 每個導向墩之間中心間距為 5米,導向塊形狀為凸型,如下圖: 導向墩在滑板上的截面為 400400mm ,滑板下的截面為 700700mm ,導向墩也與滑板及墊層混凝土連接在一起,形成整體, 共同承擔橋體的壓力與頂進過程啟動產生的摩擦力。(二導向墩布置:1、 導向墩為控制頂橋過程中橋體位置的附件, 起著舉足輕重 的作用。導向墩的個數依據橋體的自身重量與滑板跟橋體之間的 摩擦力進行設計,在施工滑板的同時放出導向墩的具體位置線, 預留導向墩位置, 導向墩的鋼筋不與滑板鋼筋相連, 獨立成整體7、。 2、導向墩平行橋體兩側對稱布置,個數相等,位置相同。導 向墩的重量是控制的關鍵,如何控制導向墩的重量?在導向墩澆 筑混凝土前嚴格驗收導向墩模板尺寸,檢查導向墩配筋,是否符 合規范要求,通過鋼筋、混凝土來控制導向墩的重量,防止橋體在頂進過程中發生偏移。四、隔離層 ;(一隔離層的制作:1、滑板制作完成后,在其上面做砂漿隔離層。隔離層厚度為2cm ,用 M10砂漿抹平,平整度力求最佳,但由于本工程工期緊, 任務重,為了使工期提前且保證施工質量,項目部決定將砂漿隔 離層用 C30細石混凝土代替。2、 隔離層澆筑完成混凝土后, 在其上面撒滑石粉或噴涂 2mm 厚的石蠟,或是抹機油進行潤滑,然后在上面8、鋪一層塑料布,繼 續撒滑石粉,然后再鋪一層塑料布,將混凝土面隔離,較小頂進 阻力。(二隔離層控制點:1、控制隔離層的厚度,在已經完成的滑板面上,技術員對滑 板進行抄平看滑板是否符合設計及施工要求,坡度是否合適。根 據滑板面積確定隔離層的控制點個數。2、 在滑板上技術員找若干點放出控制點的標高, 然后在標高 點位置釘以鋼釘確定隔離層的厚度及隔離層坡度。3、檢查潤滑層的做法,是否按交底施工,潤滑材料是否能滿 足頂進啟動要求。五、船頭坡:(一船頭坡的制作:1、在隔離層的前端,即橋體刃角部位,做 2000mm 200mm 的船頭坡,船頭坡用 1:3的干硬性砂漿制作,以手捏成團落地即 散為宜。2、船頭坡9、位于兩層塑料布之間,在做潤滑層時同時制作。床 頭坡簡圖如下:(二船頭坡控制點:船頭坡位于刃角前端,起向上進土防止橋體扎頭作用。控制船頭 坡的關鍵點在于控制原材料的固結程度及高度與長度比例。坡度 控制不好,直接影響頂進效果,原材料固結控制不好影響橋體頂 進啟動困難。在頂進過程中,船頭坡最終被推下滑板,還可以保 證橋體在下滑板時形成緩坡。1、坡度控制:在刃角底板斷面處向橋體內側用鋼尺量出 2米距離,彈墨線保證 此線與頂進方向垂直。計算砂子與水泥用量,將砂子與水泥在場 外攪拌完成后,用鐵鍬將其鏟至船頭坡部位,抹成斜坡狀,如圖 示,比刃角底板頂高 200mm , 。2、原材料控制砂子選用中粗砂,水泥用10、 32.5普通硅酸鹽水泥,以 1:3進行加 水拌合,拌合過程中通過觀察、手捏來保證船頭坡質量,手捏成 團落地即散為宜。六、刃角:刃角為框架橋前端刃土部分,為方便橋體頂進減小頂進阻力及防 止扎頭現象而設計。刃角分為鋼刃角與鋼筋混凝土刃角兩種 ,鋼 刃角為壓型鋼板,與框構通過高強螺栓連接在一起,框架橋頂進 完成后進行拆除。鋼筋混凝土刃角與主體施工同時進行,刃角鋼 筋與主體鋼筋連接在一起,且刃角由于在框構最前端,控制著整 個橋體頂進過程中的方向及阻力,故在刃角部分鋼筋需要加強。 刃角鋼筋成單排在刃角上方布置。刃角混凝土與主體混凝土同時 澆筑,與主體結構連接成整體。刃角如下圖:框架橋頂進就位后, 處理11、刃角有兩中方法, 補齊刃角與鑿除刃角。 (一刃角制作:1、 本工程選用的刃角為鋼筋混凝土刃角, 與主體橋連接成整 體,保證刃角與主體的整體型。刃角混凝土采用與主體同標號混 凝土,保證在頂進過程中刃角不會發生斷裂現象。2、 刃角模板應優先選用定型鋼模板, 保證刃角的外觀效果及 刃角的精確尺寸。刃角綁扎鋼筋時在側墻上設置預留鋼筋,在補刃角時作為施工縫來處理,在刃角前端的邊側墻體中間設置止水 帶,澆筑混凝土時一半留在混凝土中一半外露,與刃角修補混凝 土相連。(二刃角控制點:刃角施工主要控制刃角的鋼筋、混凝土。刃角相當于框架橋主體 的懸挑部位, 鋼筋在頂板的上側布置, 刃角鋼筋均采用焊接連接, 且采用12、同框架橋主筋相同型號的鋼筋進行施工。刃角混凝土與主 體橋混凝土標號相同。七、測量放線(一軸線測量1、頂橋開始前,利用全站儀或經緯儀根據設計給定的軸線 點復測頂進段、現澆段兩側中心樁位置。根據中心樁將中心點引 到框構頂,用紅油漆做好標記。且在頂進段的中線與框構橋邊的 交點處用紅漆做好刻度, 控制頂進過程中橋體的偏移量。 如圖示:2、 根據設計圖紙, 在頂進段橋體上用紅漆畫出頂進就位控制 線,即橋體就位后距線路中心線的距離。頂橋過程中,將經緯儀或全站儀架在頂進段南側中心樁位置,棱 鏡對準現澆段北側中心樁,整個過程全程觀測。若發生偏移,利 用頂鎬及時調整方向。控 制 中 線 樁 控 制 中 線 樁北13、頂 進 方 向 - -4 -現 澆 段 頂 進 段(二高程測量:1、 頂橋前一天, 用設計給定的高程點將高程引測到頂進段及 現澆段框構四角,設置沉降觀測點,用紅漆做好標記。觀測一次 標高,由頂橋負責人記錄數據,建立測量檔案。頂進過程中全程 觀測沉降點的沉降量,控制頂橋質量。如有扎頭現象發生,現場 及時處理。2、頂橋完成后,繼續觀測兩橋體的沉降量,直到橋體沉降穩 定為止后兩星期。八、框架橋頂進:通過計算框架橋的鋼筋、混凝土重量來確定鎬的布置數量。本工 程中橋體重量為 1222.0噸,每個頂鎬的頂重為 320噸,決定用 6臺頂鎬進行橋體頂進施工。將頂鎬放置在主體框架橋底板施工預留的鎬窩中, 頂鎬對14、稱布置, 每邊各三臺。在后背梁側面及頂鎬前端的混凝土面層上加墊鋼墊 板,保證與頂鎬接觸的面不會產生混凝土疏松。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后,行框構的頂進。頂進過程中,全程觀測標 高、軸線,是否有扎頭現象發生等問題,一經發現,及時處理。 九、總結:通過應用上述方法控制頂橋施工全過程, 使得頂橋工程順利進行, 頂進過程中未見橋體偏移現象,未見橋體扎頭顯現,未見橋體錯 臺現象等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經過這次頂橋施工,我們掌握了頂橋工程的關鍵過程控制程序, 學到了一定的經驗,在下個頂橋工程中,我們有信心干的更好!框架橋頂進施工方案 主要參考文獻: 1 鐵 路 橋 涵 施 工 規 范 2 鐵 路 混 凝 土 與 砌 體 工 程 施 工 規 范 3 鐵 路 混 凝 土 與 砌 體 工 程 施 工 質 量 驗 收 標 準 4 鐵 路 橋 涵 工 程 施 工 質 量 驗 收 標 準 。 5 鐵 路 混 凝 土 工 程 施 工 質 量 驗 收 標 準 6工 程 測 量 規 范 7塘 沽 站 橋 涵 施 工 圖 8塘 沽 站 水 紋 地 質 勘 察 報 告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