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孔樁施工技術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6133
2022-08-12
11頁
66.50KB
1、通遼市勝利大橋建設項目鉆孔灌注樁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編制復核批準通遼市交通工程局勝利大橋項目部二八年五月十六日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方案1、 準備工作 (1)做好施工現場的“路通、水通、電通”工作。在橋位下游架設臨時輸電線路及下游設引水系統,設泥漿池,泥漿池和護筒相連,泥漿池頂面高于護筒頂面,為了防滲,泥漿池四周必須用粘土封閉好。(2)鉆具選擇200型反循環鉆機,多臺鉆機同步進行施工。(3)筑島時按護筒頂高于河內長水位200的原則,填土筑島,筑島前應清除地表雜物,整平夯實。筑島場地應滿足鉆孔順序和鉆機移動要求,還應滿足鋼筋籠骨架運輸吊裝及混凝土運輸、水電路線、配套設施的工作存放的要求。(4)護筒的制2、作a、護筒制作:采用=3mm鋼板自行焊制,直徑較樁徑大30cm,高度為210cm。b、護筒埋設:埋設護筒待筑島完成后進行,護筒頂高出筑島高度的20cm即可,具體方法如下:按測量人員所放樁位開挖護筒坑,坑底尺寸直徑比護筒大120cm,護筒底腳以下填入60cm粘土,分三層夯實。將樁位用十字線垂至坑底,把護筒落入坑內,然后筒底對中,筒壁垂直,再把護筒四周120cm范圍內填入粘土,分層夯實。每層土夯實不超過30cm。 c、護筒檢驗:護筒埋置完成后,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傾斜度小于1%。(5)泥漿的調制和使用技術要求 a、護筒埋置工作完成后,把筒內注滿水,鉆孔過程中護筒內水頭位置應保持不低于筒頂303、cm。b、設泥漿池,泥漿的調制和使用技術要求滿足下表要求 泥漿性能指標鉆孔方法反循環地層情況易塌地層相對密度1.061.10粘度(Pas)1828含砂率(%)4膠體率(%)95失水率(ml/30min)20泥皮厚(/30min)3靜切力(Pa)12.5酸堿度(pH)810 2、鉆孔(1)安設鉆機首先是搭設鉆架,移動鉆機并就位。其次是水、電等配套設備接送就位。最后是檢查鉆機機座是否平穩牢固,然后對中孔位。 (2)鉆孔鉆孔過程中每隔5m、地質有變化或每工作班檢查一次泥漿和鉆渣。在鉆孔過程中及結束時,鉆錐最大直徑位置標高不得低于成孔孔底標高10厘米。當鉆渣與設計不符時及時向監理工程師匯報,做好變更設4、計工作及時進行調整。 (3) 清孔鉆孔到設計標高后要求后,首次清孔抽渣,抽渣結束后停置2小時,再測孔深,沉淀土厚度,沉淀土厚度超30厘米再清,最終使沉淀土厚度控制在30厘米以內。清孔后泥漿要達到下列標準:相對密度粘 度含砂率膠體率1.061.101828Pas4%95%上述指標由試驗人員檢查,是從樁孔的頂、中、底部分別取樣,每個部位取三次,檢驗結果為三個部位的平均值。測沉淀土厚度滿足要求,進行驗孔。(4)驗孔鉆深達到設計要求并經清孔后,立即進行驗孔。驗孔項目包括:孔深、孔徑、孔位偏差、樁傾斜度及沉淀土厚度。驗孔器驗孔。驗孔過程用一個與設計孔徑相同直徑的長9m(引橋中墩)或6m(橋臺)或7m(主5、橋中墩)的鋼筋樁驗孔器每隔10米檢查一次樁位,檢查結果符合鉆孔灌注樁實測項目表。 3、樁基鋼筋籠的加工及安裝(1)樁基鋼筋籠的加工制作:鋼筋籠加工由加工場地集中制作,加工時應滿足如下要求:a、鋼筋籠骨必須整體成型,而后根據施工需要截成三節,注意相互對應關系。b、骨架每2m設撐筋一道,設計主墩用25鋼筋,長度424cm彎成半徑為65.4cm的圓后,搭接13cm,雙面焊接,每根樁用21根。交叉墩用25鋼筋,長度424cm彎成半徑為65.4cm的圓后,搭接13cm,雙面焊接,每根樁用20根。引橋中墩用25鋼筋,長度517cm彎成半徑為80.3cm的圓后,搭接13cm,雙面焊接,每根樁用19根。橋臺樁6、基也是由22鋼筋,長度為329.6cm每根彎成半徑為50.7cm的圓,搭接11cm,雙面焊接,每根樁用19根。撐筋焊接于主筋內側。此外,為保證鋼筋籠整體剛度,預計撐筋每隔4m設十字形主筋內撐,用同直徑主筋制成。c、鋼筋籠主筋采用25和22鋼筋,對于中墩鋼筋,長4067cm的13根,長3067cm的13根,均勻分布在撐筋四周。主筋接頭在加工時全部采用雙面焊接并保證焊縫長度不少于5d,對于橋臺鋼筋,長3908cm的12根,長2908cm的12根,接頭加工時全部采用雙面焊接并保證焊縫長度不少于5d。d、鋼筋籠伸入承臺(系梁)內的部分在基樁施工時可不彎成喇叭形待承臺(系梁)施工時再彎折。e、各分節的骨7、架主筋在每兩節接頭處要注意相鄰鋼筋的錯位搭接,錯位相差最少距離應保證35d以上。f、骨架主筋排列好后,再在骨架外端繞螺旋筋,螺旋筋采用10鋼筋,每兩圈間距主橋樁基為20cm;引橋中墩樁基為10cm;引橋橋臺樁基為15cm。g、依骨架長度、直徑在骨架最頂端,設4根16鋼筋加工的吊環,吊環要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h、為了對成品樁進行超聲波無破損檢測,在鋼筋骨架內側呈等腰三角形焊接3根長度為樁長加1米、內徑63.53.5的鋼管,鋼管頂面標高比樁頂標高高1米。然后按下表檢查鋼筋籠各項指標:鉆孔灌注樁鋼筋安裝實測項目 編號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1受力鋼筋間距(mm)灌注樁20尺量:每構件8、檢查2個斷面2箍筋間距mm10尺量:每構件檢查5-10個間距3骨架尺寸(mm)長10尺量:按骨架總數30%抽查直徑55保護層厚度(mm)10尺量:每構件沿摩板周邊檢查8處 (2)鋼筋籠骨架的運輸骨架運輸時應保持骨架的形狀不變,用圓弧形架子車或鋼筋平車運輸。(3)鋼筋籠骨架的吊裝a、鋼筋籠安裝:鋼筋籠分三節吊裝,在安裝過程中始終保證鋼筋籠垂直,節與節之間的軸線重合,徐徐放入孔內,盡可能的不碰孔壁。節與節之間的焊接和綁扎一定要用最短的時間。因骨架分節吊裝入孔,用25噸吊車將骨架起吊,為了使骨架不觸及孔壁在每節架底口設一箍筋,并在孔周圍布置4根直徑為4cm,長度為12m長的導向鋼管,導向鋼管均勻分布9、在孔四周,并固定于護筒頂端。b、在骨架起吊過程中,為加強剛度和保持骨架不變形,在吊點上方自加工扁擔梁,梁長大于樁徑,吊點長等于樁徑,以保證骨架不變形。c、骨架入孔時要保證骨架對準孔中心,當前節骨架入孔后,將其固定于鉆孔平臺上并將骨架上端外露1.5m左右,再起吊后節對中焊接,焊接方法:幫條焊(焊接質量必須符合標準)。最后一節鋼筋籠骨架按其頂標高固定于鉆孔平臺頂端。鋼筋籠安裝完成后,立即測孔內沉淀土,超標準進行第二次清孔,二次清孔方法視孔內沉淀土厚度而定,若沉淀土厚度不超1米,采用空壓機噴射法清孔。沉淀土厚度在13米內采用反循環鉆機抽漿法清孔。用反循環鉆機抽取沉淀土,用小鉆頭從鋼筋籠內抽取,反循環10、鉆機設兩個泥漿池,循環水道要超過10米,泥漿池水面不得高于護筒頂30厘米,為使水中的泥砂充分沉淀,用清水沖泥漿泵出水口。檢查沉淀土厚度和泥漿指標,合格后下導管。如沉淀土超過3米,將鋼筋骨架提出,重新鉆孔。(4) 鋼筋原材料及半成品檢驗要求鋼筋進場必須具有出廠質量證明書和試驗報告單。鋼筋進場前,抽取試樣做力學性能試驗,合格后進場,并按不同鋼種、等級、牌號、規格及生產廠家分批驗收,分別堆放。焊接接頭清渣后逐個進行目測、量測。焊縫表面要平整,焊點處熔化金屬均勻,不得有較大凹陷、焊瘤,接頭處不得有裂紋。4、 灌注水下混凝土(1)導管安設水下混凝土用剛性導管進行灌注,導管制作采用外購的螺旋式導管,即=511、mm的鋼管每3m一節(每套導管可做1節1m和1節2m的調整節管)內徑275mm,吊裝導管時應做好如下工作:a、導管底口距孔底高度控制在4060cm之間。b、導管吊裝用吊車分節吊裝接頭入孔。導管接口處要嚴密、不漏水、不透氣。c、導管全部安設完成后將其頂口固定于灌注平臺頂且高于護筒頂50cm左右。(2)安設漏斗及儲料斗a、儲料斗確定:儲料斗的容積應依首批混凝土數量而定,根據樁長、樁徑及導管長度、直徑計算,即能滿足首批混凝土潛入后導管初次埋置深度(不少于1m)和填充導管底部間隙需要的混凝土數量。首批混凝土使用的儲料斗也可以用大容量的攪拌運輸車替代。本項目采用7m3的混凝土運輸車作為首批混凝土灌入導管12、,滿足初次埋置深度(不少于1m)和填充導管底部間隙需要的混凝土數量。b、活塞球制作,為保證灌注混凝土過程中,導管不進水,必須設活塞球。活塞球采用充氣皮球。c、安裝順序:將混凝土運輸車的輸送帶置于導管頂端,緊貼導管口,將充氣皮球用8-12#鐵線吊放在導管內水面上方使其與水隔開。(3)水下混凝土的配制及運輸a、水下混凝土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為18-20cm,無離析泌水現象。b、混凝土的拌合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運輸采用混凝土運輸車運送。c、水泥混凝土原材料及成品檢驗要求進場的水泥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必須附有制造廠的水泥品質試驗合格的報告。水泥進場后按品種、強度、證明文件及出廠時間等情況分批13、進行檢查驗收,并對所用水泥進行復查試驗。細骨料選用級配良好、質地堅硬、顆粒潔凈、粒徑小于5mm的中粗砂。粗骨料選用級配良好、質地堅硬的碎石。粗、細骨料的試驗按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G E422005)執行。樁基混凝土抗壓試件,每樁做3組。并對成品樁逐根進行超聲波無破損檢測。(4)水下混凝土灌注混凝土開始拌和前檢測沉淀厚度,符合要求后,方可拌和混凝土。首批混凝土灌注前,測沉淀土厚度,如超標再次清孔,小于30cm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首批混凝土到達灌注現場的坍落度應接近20cm,正常灌注過程中保證1820cm。水下混凝土灌注前應重新測其沉淀土厚度,如大于規定,再次排渣清孔,合格后方可灌注水下混14、凝土,具體操作要求如下:a、首批混凝土灌注:灌注首批混凝土時先將儲料斗、漏斗及導管內活塞球以上的空間用混凝土儲滿,然后再將運輸車儲備一定量的混凝土,放開活塞球,混凝土連續灌入孔內。首批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檢查導管埋置深度是否滿足要求,符合要求后,連續灌注混凝土,為防止首批混凝土初凝,必須在首批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樁基的灌注。b、灌注混凝土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孔內混凝土面的位置及導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導管在孔內混凝土埋深一般為26m。如導管埋置過深,就暫停灌注,提升并撤除一部分導管(1節)之后再繼續灌注混凝土。c、為防止鋼筋骨架上浮,當孔內混凝土面接近或進入鋼筋籠骨架時,宜放慢施工速度以減少混凝土的沖擊力15、,當混凝土進入骨架一定深度后,適當提升導管,使骨架在導管下口有一定埋深(約2米)。d、水下混凝土灌注應連續進行,并盡可能壓縮導管提升、拆卸的時間。e、灌注到混凝土的頂標高時要稍加一定高度,一般要高出樁頂5080cm預加高度即可,在灌注結束時掏出或基礎開挖后鑿除。f、混凝土灌注完成且初凝后,拔出護筒,重復使用。同時按下表檢查成品樁。 鉆孔灌注樁實測項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權值1混凝土強度(MPa)在合格標準內按附錄D檢查32樁位()群樁100全站儀:每樁檢查2排架樁允許50極值1003孔深(m)不小于設計測繩測:每樁檢查34孔徑()不小于設計探孔器:每樁檢查35鉆孔傾斜度(16、)1%樁長,且不大于500用測壁(斜)儀或鉆桿垂線法:每樁檢查16沉淀厚度()摩擦樁符合設計規定,設計未規定時按施工規范要求沉淀盒或標準測錘:每樁檢查27鋼筋骨架低面高成程()50水準儀:測每樁骨架頂面高程后反算1 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框圖筑島平整場地樁位放樣制作護筒供水埋設護筒泥漿池漿鉆孔灌注清水或泥漿鉆進鉆機就位鉆機進場測量鉆孔深度泥漿池沉淀清孔掏渣、卸土、焊鉆頭檢測孔深、傾斜度、直徑設立清孔設備鉆孔完成時移走鉆架合格檢測沉淀土厚度運輸鋼筋骨架設立鋼筋骨架驗孔制作鋼筋骨架 合格試拼、檢驗導管制備導管到位設立導管設置隔水栓混凝土檢驗再次檢測沉淀土厚度設置漏斗制備儲料斗合格測量混凝土面高度灌注水下砼凝土制備混凝土砼運輸拔除護筒混凝土備料設立拌和站破樁頭樁位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