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碼頭工程樁基專項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6287
2022-08-12
10頁
29.50KB
1、1、編制依據及原則1.1 編制依據(1)*碼頭工程施工圖紙;(2)工程地質勘查報告;(3)高樁碼頭設計與施工規范(JTS167-1-2010);(4)港口工程樁基規范(JTJ254-98);(5)港口工程樁基動力檢測規程(JTJ249-2001);(6)水運工程質量驗評定標準(JTS257-2008);(7)水運工程混凝土施工規范(JTS202-2011);(8)港口工程灌注樁設計與施工規程(JTJ248-2001);(9)水運工程測量規范(JTJ203-2001)(10)水運工程施工安全防護技術規范(JTS205-1-2008)(11) 水運工程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JTS 202-2-2012、1)1.2 編制原則(1)嚴格按設計要求及施工規范、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組織施工的原則。在編寫施工方法時,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嚴格執行施工技術規范和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精心組織、科學施工,堅持工程質量高標準。(2)采用先進施工設備和施工技術的原則。在編制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法時,采用先進的施工設備和施工技術,組織機械化和專業化施工,使工程質量和工期獲得可靠的保證。充分考慮各種不利的施工條件和影響質量的因素,針對本工程的施工特點、難點,著重考慮相應的施工方案和技術措施。2、工程概況2.1工程簡介*碼頭位于*河口南岸,上游(西側)擬建設碼頭,下游(東側)與在碼頭接鄰。碼頭承臺結構總長*m,寬度為*m,碼頭3、承臺通過2座引橋(1#、2#)與陸域連接,碼頭承臺及引橋均采用高樁梁板結構。碼頭承臺全部選用550550mm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方樁,兩個引橋部分選用800mm灌注樁和550550mm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方樁。每座引橋800mm灌注樁4排,每排3根,共*根,方樁2排,每排3根,共*根。上部結構為預制預應力梁和面板,各構件安裝好后均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接頭將其連接成整體。接岸結構采用現澆混凝土擋土墻結構,擋土墻下設兩排灌注樁,樁徑為800mm,共*根。2.2灌注樁工程量本次施工灌注樁共計*根,樁徑均為800mm。灌 注 樁 數 量 表名稱型號直徑(mm)單樁混凝土(m3)根數混凝土總量(m3)灌注樁ZH74、80016.924405.6灌注樁ZH880013.912167.1合計36572.72.3土層分布情況:場區土層根據時代特征、成因類型及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在鉆深范圍內分為六大層,1雜填土、2淤泥質粘土(吹填土)、1淤質粉質粘土、2淤泥、淤泥質粘土、1粉質粘土、2粉土、1粉質粘土、2粉土、粉砂。全場地統一描述如下:1雜填土(人工填土)表層人工填土,成分復雜。主要為粉質粘土、粉砂、塊石等夾有雜物。2淤泥質粘土為吹填土層,主要為粘性土及淤泥等,灰色,飽和,流塑軟塑狀態,高壓縮性,此層土成分復雜,物理力學性質差異較大。1淤質粉質粘土(Q42m)海相沉積土層,灰色,飽和,軟塑流塑狀態,主要為淤泥質粉5、質粘土與淤泥質粘土,為高壓縮性連續分布土層。2淤泥(Q42m)海相沉積土層,灰色,飽和,無層理,夾有粉團及少量碎貝殼,含有機質,流塑狀態,高壓縮性連續分布土層。淤泥質粘土(Q42m)海相沉積土層,灰色,飽和,無層理,下部見碎貝殼,流塑軟塑狀態,高壓縮性連續分布土層。1粉質粘土(Q41al)沼澤相沉積土層,灰黃色、灰白色與灰黑色,局部見泥炭土。可塑狀態,中壓縮性,平均標貫擊數8.01擊,連續分布土層,層頂部約1.0米含貝殼較多。2粉土(Q41al)不連續分布土層,灰色,夾有粉質粘土薄層,平均標貫擊數28.52擊,為中密密實狀態。1粉質粘土(Q3eal)不連續分布土層,黃褐色與灰黃色,見鈣核及銹斑6、,夾粉土薄層,可塑狀態,平均標貫擊數17.6擊。2粉土(Q3eal)陸相沉積土層,黃灰色,均勻粉土,夾有粉質粘土薄層,平均標貫擊數40.79擊,為密實狀態連續分布土層。土層底標高高差很大。粉砂(Q3dm)揭露標高-44.83米,灰色均勻粉砂,夾有粉土粉質粘土透鏡體,見粘脈,平均標貫擊數62.70擊,連續分布極密實狀態土層。3、工程特點分析灌注樁施工工期短,施工任務重。現場地質條件較差,增加了搭設鉆機平臺的難度。由于施工作業面較小,灌注樁施工須合理安排流水節拍。施工過程2中應加強與岸坡檢測單位溝通,及時獲知位移及沉降情況。沉降速率應小于等于10mm/d,位移速率應小于等于+4 mm/d,總位移值7、小于+30mm。超出警戒值應及時停工。4、施工方法4.1施工工藝流程4.2 樁位放樣在沉設護筒前測量人員根據施工坐標控制點用經緯儀放出樁位,樁位誤差控制在100mm。如出現超出規范要求誤差及時進行重新放樣。4.3鋼護筒加工 鋼護筒加工及出運方法灌注樁鋼護筒內徑為850mm,長度根據地勘報告和現場實際情況確定,壁厚為8mm。在鋼護筒的頂口與底口均加設加強箍(壁厚8mm,寬10cm),以免護筒沉設過程中卷邊。鋼護筒加工完后堆放在承載能力滿足并且基本平整的場地上,其堆放形式及層數應視場地承載能力而定(不超過3層),保證堆放后的鋼護筒一定要安全可靠,避免發生滾動和鋼護筒的縱向變形。4.4鋼護筒埋設根據8、現場施工情況及地勘資料,護筒采用非周轉性。考慮施工期最高潮位和波浪影響等因素,灌注樁鋼護筒頂高程控制在+4.75米左右,采用50t履帶吊機吊DZ-30振動錘振動沉放。采用兩組I45雙拼槽鋼作主梁,其上布設四根I16的短槽鋼做臨時限位,控制平面位置,用經緯儀控制一個方向的偏位,用鋼尺控制另一個方向的偏位,按每個排架逐一沉設。沉設過程中隨時觀察護筒的偏位,在垂直兩個方向用線墜控制護筒的垂直度,如樁位或垂直度偏差過大,立即停止沉設,進行位置及垂直度調整,調整合格后再繼續沉設。護筒置入不透水層的長度不小于1.0m,如發現地基較軟,要繼續沉設,至土質稍硬土層停止,保證鉆機能夠正常鉆孔施工,然后再將護筒頂9、面接長至要求標高。護筒埋設后進行標高、偏位、垂直度進行測量,在鉆進過程中注意監測護筒標高,保證鉆孔深度滿足要求。4.5平臺搭設灌注樁采用水上鉆孔、水下灌注施工工藝,水上搭設鋼貝雷架,貝雷架上搭設H36工字鋼形成作業面進作為施工平臺,平臺搭設完成后進行平整度的監測。平臺尺寸應能滿足鉆孔設備的布置、操作、移動、和混凝土澆筑的要求,平臺頂標高根據施工期間水位、潮位、波浪進行確定。鋼貝雷架工藝:使用50t履帶吊機吊鋼貝雷架放置于灌注樁樁位兩側,搭設到足夠的標高(不低于護筒頂標高),并與陸地相接,在貝雷架上鋪設H36型鋼,作為鉆機上平臺的通道。近岸灌注樁施工完成后前方繼續搭設貝雷架,鋪設型鋼,將施工平臺10、延伸至下一排架。4.6鋼護筒復測在每批灌注樁開鉆之前,對每個鋼護筒進行位置及垂直度的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鉆孔施工。復測之前,用圓鋼做一十字架,使十字交叉點位與鋼護筒頂中心點重合,將棱鏡放置在十字架交叉點上,直接用全站儀觀測鋼護筒偏位。垂直度用鉛錘、鋼尺檢測。4.7鉆機就位和成孔 根據樁長、樁徑及地質資料,選用QSZ150型鉆機進行成孔。鉆機就位時要安放平實、穩固,用水平尺調整鉆機垂直度,并使鉆頭垂直對中,保證孔位正位后,報請監理工程師檢查獲批準后,開動鉆機開始鉆孔。 鉆孔時應根據不同土層控制好鉆機鉆進速度。鋼護筒下4m左右范圍內鉆進應低速,而后按3060轉/分的速度鉆孔。根據地質情況,護壁泥漿11、采用水、粘土、添加劑配制,泥漿比重1.051.20,粘度1622s,含砂率84%,膠體率96%;嚴格控制鉆孔深度,在鉆進過程中應經常檢查鉆桿的垂直度和護筒內的水位變化,在鉆進時發現異常應立即停鉆,并進行處理。 鉆孔作業應分班連續施工,在土層變化處應注意觀察排出泥漿成分,判斷土層,并與地質剖面圖對照,作好詳細記錄。4.8泥漿處理鉆孔灌注樁施工時,采用鋼板做成的箱子作為泥漿池,設在灌注樁施工區域附近,待泥漿沉淀后,用泥漿車運至業主指定的棄泥場,避免泥漿對環境產生污染。4.9終孔、清孔及驗收 當成孔深度或標高達到設計要求,經監理工程師驗收確定終孔后,進行孔徑、孔深及垂直度測量,樁位偏差復測,符合設計12、標準后立即進行清孔。 采用正循環方法清孔。 正循環清孔時,將鉆頭提離孔底5080mm,持續進行泵吸正循環,清孔過程中應保持孔內水頭高出潮位1.52.0m,以防止塌孔。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進行泥漿各項指標的檢測,泥漿比重1.101.20,含砂率4%6%,粘度2022s,并檢查孔底的沉渣厚度,當超過規定時,應再次清孔。4.10鋼筋籠加工與安放鋼筋原材料進場后,按規范要求堆放,并應標識。鋼筋進廠后,首先進行原材料的見證取樣檢驗。對進廠鋼筋及時索取出廠材質證書或檢驗報告,按爐號、級別、直徑等分別進行見證取樣,送試驗室進行復檢,其抗拉強度、延伸率、冷彎等性能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原材料經復驗合格,報監理工13、程師審批。鋼筋籠在室外進行焊接,在白天氣溫較高時施工,雨雪天或施焊現場風速超過7.9m/s(四級風)焊接時,應采取遮蔽措施,焊接后冷卻的接頭應避免碰到雨雪。鋼筋搭接焊時,宜采用雙面焊,搭接長度5d。當不能進行雙面焊時,采用單面焊,搭接長度10d。搭接焊接頭的焊縫厚度不小于主筋直徑的0.3倍;焊縫寬度不小于主筋直徑的0.7倍。搭接焊時,焊接端鋼筋應預彎,使兩鋼筋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焊接時先兩點固定,定位焊縫與搭接端部的距離20mm,然后在形成的焊縫中引弧,在端頭收弧前填滿弧坑,使主焊縫與定位焊縫的始端和終端熔合。鋼筋負溫搭接焊時,第一層焊縫應具有足夠的熔深,主焊縫或定位焊縫應融合良好;平焊時,第一層焊縫應先從中間引弧,再向兩端運弧;立焊時,應先從中間向上方運弧,再從下端向中間運弧;在以后各層焊縫焊接時,應采取分層控溫施焊。鋼筋籠分節制作,將主筋焊接完成后放到鋼筋籠模具架子上,由于目前主筋采用搭接焊工藝,所以主筋垂直度的控制必須作為重點進行操作。由于主筋需通過雙面搭接焊進行接長,焊接前將搭接部分進行彎折,保證焊接后主筋軸心在同一條直線上,且接頭處彎折角不大于4,軸線偏移不大于2mm;將搭接好的主筋按設計圖紙要求進行鋼筋籠成型施工,主筋與加強箍筋焊接牢固,將箍筋與主筋點焊牢固,控制電流強度避免咬肉現象發生。制作好的鋼筋籠子堆放時應做好標識。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