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背回填試驗段施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6328
2022-08-12
10頁
160.50KB
1、目錄一、試驗目的2二、試驗段選擇2三、施工范圍2四、回填材料3五、施工機械4六、檢測方法、施工組織與工藝流程4 6.2、施工組織4 6.3、工藝流程5 6.4、試驗數據分析總結6 6.5、施工注意事項6 6.6、質量保證體系及措施7七、文明施工、環境及水土保護主要措施9 7.1文明施工措施9 7.2環境保護措施10 7.3水土保護措施10涵、臺背回填及路基過渡段試驗段施工方案根據招標文件、(技術規范)的要求及結合云桂鐵路項目經理部一分部涵、臺背回填的實際情況,涵、臺背回填試驗段選擇在D2K686+258.5、D2K686+368.5、D2K686+468.5框架涵,并得到監理工程師的認可。現將2、試驗段情況簡要敘述如下: 一、試驗目的涵、臺背回填試驗路段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確定要達到無明顯沉降所需用的壓實方法、碾壓遍數等。試驗結果合格后,用以指導合同段內其它涵背回填及路基過渡段的施工。二、試驗段選擇本合同段共有框架涵和蓋板涵31道,目前D2K686+268.5、D2K686+378.5、D2K686+468.5框架涵已經完工,我們選擇該3個涵作為涵、臺背回填及路基過渡段試驗段,積累技術參數,指導以后合同段其它涵、臺背回填及路基過渡段的施工。三、施工范圍涵洞回填長度每側不小于2(H-h)+2m,橫向結構物頂部及兩側20m范圍內基床表層采用級配碎石摻5%的水泥填筑,基床表層以下倒梯形部分采用摻3、3%的水泥級配碎石填筑,涵洞兩側過渡段范圍的基坑采用碎石、灰土回填。D2K686+268.5、D2K686+378.5、D2K686+468.5框架涵均為正交涵洞,且頂部填土大于1米,應符合下圖施工。四、回填材料采用路基工程設計專用圖第二冊要求,用級配碎石進行橋涵臺背及路基過渡段的施工,級配碎石采用攪拌站集中拌制,施工前由試驗室選定混合料的配合比,按初選的攤鋪和碾壓機械及試生產的填料,在現場選取試驗段進行攤鋪壓實工藝試驗,確定工藝參數,并報監理單位確認,級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徑、級配及材料性能應符合鐵道部現行高速鐵路路基基層表層級配碎石暫行技術條件的規定。要確保篩選并按比例混合組成的級配碎石混合4、料的粒徑、級配及品質指標符合規定的要求,填料每2000方抽樣檢驗一次進行室內試驗,并在現場填筑過程中目測檢查級配有無明顯變化。 碎石級配范圍級配編號通過篩孔(mm)質量百分比(%)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2510-302-10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3-10095-100-50-8030-6520-5010-302-10注:顆粒中針狀、片狀碎石含量不大于20%,質軟、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過10%。五、施工機械序號機械設備名稱規格及型號數量技術狀況進場日期備注1挖掘機CA5、T3005良好2推土機TY2203良好3碾壓機CA303良好4裝載機ZL503良好5自卸汽車斯太爾8良好6平地機PY1802良好7灑水汽車SC15140G1良好8沖擊平板夯Wz1102良好9插入式振搗器Z504良好10發電機組120GF2良好六、檢測方法、施工組織與工藝流程6.1 檢測方法:壓實系數、動態變形模量和地基系數K30進行試驗。6.2 施工組織6.2.1、現場管理人員現場施工負責人:大張偉工程技術人員:王地龍、彭紅光、張六年試驗人員:羽雙軍機械司機:4人現場指揮:耶小二現場工人:4人6.2.2、勞動力組織推土機司機壓路機司機自卸車司機管理技術人員1人1人2人6人6.3 工藝流程6.36、.1 、排水:對需回填的基坑用抽水機進行排水。6.3.2、分層填筑:涵背回填采取分層填筑。在涵背用紅油漆畫線控制每層的松鋪厚度。分層填筑每層級配碎石厚度規范要求不超過30cm,不宜小于15,在實際施工中我們松鋪厚度按30cm控制。6.3.3、攤鋪整平:利用自卸汽車運輸隧道洞碴到施工工作面,按30cm松鋪后用推土機進行粗平,人工精平,中間稍高,以形成壓實后的橫坡,利于排水。6.3.4、機械碾壓:用18t振動式光輪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時先靜壓一遍,再振壓。原則是:先靜壓后振壓,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強振,由外側向內側,縱向進退式進行。橫向輪跡重疊不少于1/3輪跡,死角或壓路機無法施工地段采用沖擊夯夯實7、,做到無漏壓、無死角,確保碾壓均勻。碾壓2遍后,在壓實后的回填表面用油漆或其他醒目標記標出測點,用水準儀測量測點高程,記錄碾壓2遍后的沉降值。然后再用18t振動式光輪壓路機再壓2遍,檢測碾壓后各測點高程,直到碾壓第八遍后前后碾壓兩遍沉降差為1mm,表面無輪跡、無松散。做好達到這種沉降差的碾壓原始記錄 (填料的松鋪厚度、平整度、碾壓遍數及其它參數),然后采用壓實度和地基系數K30試驗。試驗段施工工藝流程見下圖碾壓和夯實攤鋪填料運輸級配碎石拌和布控制樁/定分層線測量試驗準備室內試驗清除浮土/平整試驗設備進場地基或基底處理試驗設備調試材料進場檢測測量6.4 試驗數據分析總結采用以下配套機具:黃河228、0推土機、三一重工18T壓路機、HCD70型沖擊夯,用壓實度和地基系數K30試驗檢測,根據以上的現場試驗所得的數據,最后推算出涵臺背及路基過渡段工后沉降。根據以上所得試驗數據,最后確定分層填筑厚度,壓實變數,碾壓搭接寬度等基本數據以指導下涵臺背及路基過渡段施工。 6.5 施工注意事項6.5.1臺背填土必須在涵底鋪砌及蓋板安裝且砂漿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時,方可進行回填。6.5.2 回填在兩個涵臺同時、對稱及基本相同標高上進行,防止對結構物形成單側壓力。6.5.3 填筑應分層進行,每層松鋪厚度不超過300mm。6.6 質量保證體系及措施6.6.1質量保證體系橋涵臺背回填過渡段施工必須按照設計9、及規范、驗標要求,認真組織施工,確保工程質量。項目部成立了組織機構,負責對回填過渡段施工的全面管理和監控。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建立層層負責的質量崗位責任制,項目經理、副經理、總工程師、質檢工程師、試驗工程師、現場技術人員、施工作業隊隊長及各工班長按相應職責、管理權限簽訂質量終身責任狀,對工程的質量終身負責。實行項目部、施工隊、班組長三級管理體系,責任人分別為項目經理、施工隊長、工班長。層層報檢,經現場監理工程師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作用。6.6.2質量保證措施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方針,針對本工程高標準、高質量、高要求的特點,找準關鍵控制點、關鍵因素、環節和工序,在各個層次、10、各個階段、各個環節努力實現質量控制目標。制定完善的工程質量管理制度,建立質量保證組織機構,完善質量保證體系,靈活應用組織保證、技術保證、工作保證等各種質量保證手段,對各管理部門的質量工作進行分解,在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工序上嚴格把關,對工程質量的管理進行系統的、全方位的、全過程的控制,從根本上保證工程質量目標的實現。6.6.2.1、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施工工藝符合驗標及技術規程的要求,施工前必須進行技術交底。6.6.2.2、加強測量工作,嚴格執行測量復核制度,保證測量結果準確無誤。6.6.2.3、嚴格按照技術規程進行填料試驗,確保填料符合設計要求,對每層填筑均采用壓實度和地基系數K30雙控指11、標進行檢測控制。6.6.2.4、每個橋涵均有現場技術人員專人負責,建立管理臺帳,實施動態管理,確保填筑質量具有可追溯性,明確責任。6.6.2.5、原材料按技術質量標準和規定的采購程序由專人采購與管理,并對采購的材料與設備要通過科學的檢、試驗手段進行復檢與驗收,核查相關的資料,采購人員與管庫人員之間對各種原材料認真做好交接記錄。具體步驟如下:材料進場后,對原材料的品種、規格、數量以及質量證明書等進行驗收核查,并按有關標準的規定取樣和復驗。根據檢驗結果對材料進行分別存放和標識,檢驗合格的材料方可進入生產工藝流程;檢驗不合格的材料,按訂貨合同和材料管理規定進行退貨并做其他處理,堅決不能進入生產工序過12、程。6.6.2.6、對進廠(場)的合格材料,及時建立“材料管理臺賬”,內容包括材料名稱、品種、規格、數量、生產單位、供貨單位、“質量證明書”編號、“復試檢驗報告”編號、檢驗結果以及進貨日期等。“原材料管理臺賬”應填寫正確、真實、齊全。6.6.2.7、材料的發放和使用要嚴格按照材料管理規定進行管理,材料使用要明確使用計劃、要有審批手續、要經過技術部門的確認和材料主管的審批。建立材料使用臺帳,對材料使用的工號、地點、部位;材料的名稱、規格、數量;申領人、發放人。做到發放準確、及時。6.6.2.8、水泥、礦物摻和料等采用密閉散料倉分別存儲。袋裝粉狀材料在運輸和存放期間采用專用庫房存放、通風良好,摻量13、較小的,一次進貨量不能太大,不得露天堆放,且特別注意防潮。 6.6.2.9、環境保護和保證職工健康;在拌合時要嚴格控制其摻量,并做好記錄。應認真做好各種材料的采購、倉儲、供應計劃。6.6.2.10、粗、細骨料或不同粒徑的粗骨料要按技術標準要求分別采購、分別運輸、分別堆放、分別計量。6.6.2.11、對骨料堆放場地進行硬化處理,并設置必要的排水條件。建立符合工廠化生產的堆放標識標準。材料堆放要標明名稱、粒徑、生產廠家、和進廠(場)日期。粗、細骨料或不同粒徑的粗骨料應分區(倉)堆放并標識,以免誤用和混用。七、文明施工、環境及水土保護主要措施7.1 文明施工措施施工場地做到文明施工,減少粉塵。車輛運14、輸便道定期灑水養護,減少塵土飛揚。各種施工廢棄物集中存放,能回收利用的交物資回收部門,其它不可回收的廢棄物作深埋處理或指定地點棄運。對當地居民有影響的躁音污染應加以避免,夜間施工時,燈光照明限在工地范圍內。在施工場地出入口處,設置工程標志牌。為施工現場營造一種“規范、文明、高效、優質、安全”的施工氛圍。加強施工現場的封閉管理,嚴禁周圍居民或閑雜人員進入施工區域內,確保工程不受外界干擾。施工人員統一著服,并佩帶好胸牌及上崗證。施工機械的醒目位置上統一用白油漆寫上單位名稱,并統一編號,規范管理。并且進入施工場地的機械應性能完好,帶病車輛、機械嚴禁上路進場。樹立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的指導思想,定期對職15、工進行安全教育,對機械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規程教育,加強干部職工的安全文明意識教育。臨時場地布置,材料堆放有統一規劃,做到井井有條,布局合理。協調好與當地群眾關系,不擾民,不污染環境。參加施工人員應嚴以律已,禮貌待人,團結同志,共創文明。7.2 環境保護措施加強環保教育,貫徹環保法規。加強職工隊伍素質建設,組織職工、民工學習環保知識和法規,加強環保意識。認真貫徹各級政府的有關水土保護、環境保護方針、政策、法令。 強化環保管理,定期組織進行環境檢查,及時處理違章事宜,并主動聯系環保機構,向其咨詢相關法律、法規,請示匯報環保工作。請他們對工地的環境工作進行監督。做到措施得當,監管得力。施工挖起來的16、土或其它建筑垃圾及時安排集中堆放,運至指定的棄土場或垃圾場。運輸垃圾的出口處設沉砂池,以便洗凈車輪上的泥土。對運輸道路定期灑水消塵。施工完畢,施工車輛的車輪及底盤及時沖洗,場內備用土堆土地采用蓬布覆蓋,防止大風揚起灰塵。工程運輸車輛不允許滿載溢灑土料等,通過城鎮道路或公路時,適當采取覆蓋措施。噪音大的項目安排在白天施工。高噪聲的作業嚴禁在夜間施工。7.3 水土保護措施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設計圖施工,實施環保設計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少占耕地、湖塘,維持既有水系的自然狀況。對成林樹木采取保護、移栽方案。施工機械、堆料不得壓苗圃、莊稼。工程用材料及建筑垃圾不得隨意排放、棄置,以防對土地、水資源造成污染。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