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大高速ZT13標便道施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6484
2022-08-12
11頁
140KB
1、鶴大高速公路靖宇至通化段ZT13標段便道施工方案編制單位: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駐 地 辦:河南中原公路工程監理有限公司總 監 辦:吉林省公路工程監理有限責任公司二0一四年三月二十五目 錄1、工程概況32、便道設計32.1、便道路線布置42.2、便道設計承載力52.3、便道結構53、施工總體部署54、主要施工材料65、施工工藝流程及要點66、機械設備選型及人員配置87、質量保證措施98、安全文明施工99、環境保護措施1110、森林防火措施11ZT13標段便道施工方案1、工程概況靖宇至通化段高速公路為鶴大高速公路吉林省境內的一部分,分為A、B兩個合同段,A合同段起點樁號K266+263.924,終2、點樁號K314+197.140,A合同全長49.07Km,設計時速80Km/h,路基寬度24.5m;由我單位施工承建的鶴大高速A1-2標段,位于白山市江源區境內,起點里程K283+950,終點里程K294+830,標段全長12.018公里,主要施工內容為標段范圍內路基、路基排水與防護、路面、橋涵等。為便于工程施工,滿足施工要求,路基臨時便道全線貫通,主線長12020m(里程為K283+950K294+830,含短鏈86.235m,長鏈1226.045m)。橋梁施工便道長度2500m(七座橋長2209m),橫向便道共需要5處,利用部分原有林場2處、村道路3處(長度3990m)。先進行橫向便道施工3、,目的是打通橋梁施工便道。遇狹窄路段、坡度較大地段進行改造修整。便道施工中視地形條件和視距要求,不大于300米設置1處錯車道。錯車道路基寬度7m,路面寬度6.5m。工程施工期間為不影響當地居民們出行,及時修筑臨時道路通行,確保工程順利進行。2、便道設計本工程便道類型主要分為:普通便道、過溝渠便道。如下列圖:2.1便道路線布置臨時便道的修建根據當地地形地貌、結合工程施工需要綜合考慮,橋梁段考慮所需的工作面和施工期間工程車輛、機械設備的施工等使用要求,按照以下原則進行臨時便道干線用地的征用:樁基鉆機和路基段大型運輸車輛錯車等要求,按以下原則進行臨時便道干線用地征用:1 路基、橋梁段便道干線在紅線以4、內,靠近路基邊坡坡腳;2 橋梁段便道干線原則上需要貫通,遇溝渠時埋設管涵。3 路基段便道干線原則上貫通,但必須與外界既有干道連通。臨時便道干線總體平面布置:沿路基右側坡腳修施工便道,路基便道與橋梁便道聯合交錯使用,過溝渠段采取架設圓管涵的方式通過,最大限度的滿足施工要求。具體路線布置見附圖。2.2便道設計承載力橋梁段施工便道設計承載力按50t混凝土罐車活載考慮,路基施工便道主干道設計承載力按100t前四后八輪汽車活載考慮。路基施工便道輔道設計承載力按50t混凝土罐車活載考慮。2.3便道結構考慮地形、地貌特點及施工方便,施工便道設置單面坡排水方式;便道基礎采用天然土質基礎加20cm片石。其中,片5、石上采用5cm 級配碎石填筑,(具體見便道結構斷面圖)。3、便道施工總體部署3.1工期目標便道計劃于2014年4月1日開工,2014年4月30日結束。3.2質量目標確保工程質量,符合便道使用要求。3.3安全目標無工程安全事故,無人員傷亡事故。3.4文明施工目標爭創文明工地。4、主要施工材料序號名稱規格單位數量1片石m3120202級配碎石m327053挖土方m32163642.0m砼管11.5m545、施工工藝流程及要點5.1施工工藝流程5.2主要施工方法5.2.1測量及施工準備(1)便道施工前,根據紅線用地圖實地查勘便道的平面布置,進一步優化便道平面布置。(2)施工測量放線前,必須完成導線網6、水準網的復測和加密,并完成路線中樁和紅線邊樁的測量及布設。對紅線邊樁做好明顯標記,并做好保護。根據便道平面布置圖,計算便道臨時征地的邊界,并進行測量和布樁(與紅線邊樁區分開)。(3)在便道施工前,必須探明臨用地范圍內的地下管線的埋設位置及其走線。結合初步設計資料,通過咨詢當地政府部門和居民的辦法獲得地下管線埋設的初步資料,并聯系物探單位對管線進行進一步查探 。在地下管線埋設位置設置標識牌和圍三角旗做上明顯標記。如果需要進行設計變更的盡早將資料提報設計院。(4)測放便道另一側邊線,沿便道兩側拉線布設三角旗。復測便道范圍內的原地面標高,根據原地面標高完善便道縱斷面設計。(5)施工前,完成對參與施7、工的全部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安全交底,明確人員崗位及各個崗位的職責和安全生產責任。對進場機械設備進行全面檢修和保養,保證機械設備滿足施工要求。5.2.2 5cm級配碎石層填筑施工前,測放便道頂面邊線,自卸車運料,推土機初平,平地機精平,20T壓路機碾壓成型。5.2.3圓管涵施工先按普通便道標準土質路基壓實,在面層施工前開挖埋設圓管涵,并重新回填。施工前,在便道外側3m以外填素土擋水,然后排水。若溝渠底部淤泥較厚時,采用磚渣適當換填(換填深度為到新鮮硬土為止)。淤泥不厚時直接填片石擠淤;若管頂填土厚度不足50cm,則適當降低溝底標高(若造成管口部分埋在泥面下,應將管口3m范圍內的溝底適當降低)。管8、涵下口標高應預留足沉降量(暫按泥面以上300mm,具體根據試驗確定),防止日后管口沉陷于泥面下而失去通水作用。圓管涵采用挖掘機進行安裝,管節間需嵌套密實、順直。管外填土采用石灰土或普通土,采用挖掘機夯實。雙(多)管涵的兩管之間的下層填土需在管節安裝前預先填筑,上層土可與管頂填土同時施工。管頂以上200mm的填土采用素土或碎石土,不得直接填筑山皮土。之上填土按普通便道標準實施。管涵施工完成后盡快開挖兩側擋土恢復通水。管涵上方便道面層施工前,需檢查管口情況,若管口陷于泥面下1/4孔徑以上需挖出管涵重新埋管、填土。6、機械設備選型及人員配置項目部成立便道施工小組,便道施工小組下轄二個機械施工隊,配足9、配齊相應的施工機械及施工人員(機械配備見下表)工程進度、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由項目部統一安排部署,各施工隊認真執行。6.1設備配置表序號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單位主要施工任務1振動壓路機YZ21臺2便道施工2推土機T140臺2便道施工3挖掘機CAT320B臺1便道施工4自卸車40T臺10便道施工5汽車吊16T臺1埋設管涵6平板車輛1埋設管涵6.2人員配置表序號工種人數備注1技術員22測量33試驗員14安全員25作業隊30合計387、質量保證措施7.1組織措施本著“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嚴格執行管理、技術、質檢和施工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執行施工人員登記制度,實現工程質量可辨識、可追溯。同時建立內部質10、檢驗收制度,加強質量監督。各施工作業隊設置專職和兼職質檢員,歸屬質安部領導。負責本施工隊施工質量的檢驗,做好每天的施工質量記錄。7.2技術措施測量組組織放樣,測出邊樁、高程,人工掛線的方式。采用合格材料進行填筑,不合格材料不允許使用,級配碎石級配合理,規格滿足施工要求。杜絕使用不合格材料。8、安全文明施工8.1安全措施8.1.1路基便道施工在臨時便道起點設立警示牌、路線指向牌、便道口懸掛彩旗,設警示紅燈,并在改線的原路段設置路障、施工警示牌等。嚴格按照各規章制度的規定進行施工。利用各種宣傳工具,采用多種形式,使全體職工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斷強化安全意識,使安全管理制度化,教育經常化。在便11、道兩側的邊坡處設置反光標識,并在便道進口、出口處設照明燈。在便道進出口設路線導向牌。施工現場設有安全標志,在陡坎、溝、槽、坑、井等危險部位設防護設施和安全標志。施工機械不得在坡道上、國道上停放或檢修、當必須要時需做好防護。從事特殊作業的人員必須具備有國家相關部門頒發的有效專業上崗證件。8.2文明施工所有施工設施符合國家環保法規定,對于污染嚴重的設備不得投入使用。施工、生活垃圾、廢料集中堆放,嚴禁隨意倒到便道兩側,嚴禁倒入河中。施工現場合理布置材料、半成品。材料、半成品擺放整齊,做好防雨、防潮、防火的措施。施工機械進場要求機況良好、外觀清潔、停放整齊。施工現場要平整方便施工活動,不準有水洼、溝、12、陡坡。施工人員上班時要衣服整潔,穿戴好防護用品,施工現場不準兒童、老弱病人和與施工無關的人進入。施工現場的警示牌、標示牌要設置整齊,并經常保持清潔。嚴格遵守國家、地方的法律、法規及其他對文明施工的有關規定。 9、環境保護措施91、施工環境 貫徹執行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法規,并教育職工自覺遵守環保、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做文明職工。 切實落實門前“三包”環境保潔責任制,嚴禁在隨地堆放材料余泥垃圾等。地面沖洗物包括水泥、淤泥和其它懸浮或溶解物質,應引入工地污水處理廠處理,以防止未經控制的排放。對所有燃料、油和顏料等可能污染環境的材料應保持在合適的容器中,并放在指定地點以免意外泄露。 92、噪聲控制措施 13、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標準GB112523-90和當地政府有關噪聲的要求、規定執行。必須采取各種措施,限制和降低施工過程中的噪聲。 施工場地的動力機械設備合理分布,應盡量避免集中在一個地方運行。對無法避免的噪聲應專項申請噪聲許可證,方可施工。 93、粉塵減少措施 經常使用的場內施工道路要定期灑水。在材料搬運過程中,可能產生粉塵的材料應加以適當處理,并設置防塵灑水管線,在裝卸前先行潤濕多塵的物料。 運輸的敞蓬車配備兩側和尾部擋板,可能產生粉塵的物料或棄土不能裝得高于兩側和尾部擋板至少300mm,以減少揚塵。 94、生態保護措施 對現場周邊樹木、草地綠化要妥善保護,未經綠化主管部門批準,不準亂14、砍亂伐移植樹木或破壞草地。 10、森林防火措施加強教育,不斷增強全民防火意識。搞好森林防火,清楚明了的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大力加強森林防火的宣傳教育,提高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員工生態安全意識。組織各施工隊伍對防火道路,進行全面整平和修復,確保防火通道互聯互通。加強防范,嚴格野外火源管理。一是完善了應急撲火預案。針對森林防火工作的實際情況,從人員到設備,制定可操作性強的撲火應急預案,確保應急預案符合實際,能用得上;同時,加強森林防火預警體系建設,搞好森林火險等級的預測預報,為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提供及時、準確、科學的預警信息。二是在防火期內實行全勤上崗,輪流就餐,充分發揮安全員高山了望和地面巡邏的作用,對林區進行“全方位、全天候、全時段”監測,確保及時發現火情,加強值班、確保信息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