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砼管吊裝施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6827
2022-08-12
11頁
208.50KB
1、卡 博 特 FMO 擴 建 項 目鋼筋砼管吊裝施工方案江西省建設施工有限公司2011年2月目 錄目錄.1一、編制依據2二、工程概況2三、施工準備2四、起重機施工要求3五、起重機參數表及鋼絲繩承載力的計算5六、吊裝人員配備表7七、應急預案7附圖1.9附圖210一、編制依據1.1江西FMO項目道路、地下管網、基礎施工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江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規程、江西省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標準1.2 汽車式起重機租賃公司提供的出廠檢測報告、產品說明書二、工程概況工 程 名 稱卡博特FMO擴建項目基礎工程工 程 地 址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九江星火工業園區內卡博特藍星化工(江西)有限公司業 主 單 2、位卡博特藍星化工(江西)有限公司設 計 單 位上海寰球石油化學工程有限公司監 理 單 位上海申峰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總 包 單 位上海寰球石油化學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單位江西建設施工有限公司工程概述將新進場的鋼筋砼水泥管從汽車上卸下至新裝置區水泥管臨時堆放點。具體吊裝及放置位置見附圖1、附圖2。質量目標合格三、施工準備 3.1汽車式起重機的型號、數量起重機品牌型號數量進場時間備注海虹牌XZJ562JQZ121、2.273.2人員準備起重機品牌司機指揮員司索工備注海虹(12T)1113.3施工機械使用前的準備1、起重機進場前,必須向項目部提供起重機的出廠檢測報告、年檢報告、產品說明書。2、起重機司機3、信號工、司索工必須持證上崗,身體健康。3、起重機租賃公司與項目部簽訂租賃合同和安全生產協議書。3.4技術準備1、由項目部技術組制定汽車式起重機施工方案,安全員負責對起重機司機、信號工、司索工進行安全交底。2、安全員、施工員、機械員負責起重機日常的安全檢查工作,每周由安全組組織一次全面的安全文明施工檢查。四、起重機施工要求1、司機必須與指揮人員(起重工)密切配合,嚴格按照指揮人員發出的信號(旗號或手勢)進行操作;操作前必須鳴號(鈴或喇叭)示意;如發現指揮信號不清或錯誤,有權拒絕執行,并采取措施防止發生事故;操作時,對其他人員發出的危險信號,司機也應采取制止措施,以避免發生事故。2、施工中,如遇4、有大雨、大雪、大霧和六級以上的風影響施工安全時,應停止起重工作,并將臂桿降低到安全位置。3、起重機在吊裝過程中,現場安全員必須負責現場的安全管理。4、新到、修復和新安裝的起重機械設備,應遵照建筑機械技術試驗規程中的有關規定進行試驗和試吊,并經過主管機務人員、操作人員和項目部安全部門共同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不準載荷行駛或不放下支腿就起重。在不平整的場地工作前,應先平整場地,支腿伸出應在吊臂起升之前完成,支腿的收入應在吊臂放睛擱穩之后進行。支腿下要墊硬木塊,在支點不平的情況上,應加厚墊木調低,以保持機身水平。操作前應檢查距尾部回轉范圍50cm內無障礙物。5、動臂式起重機起重時,臂桿的最大仰角不得5、超過原廠規定,無資料可查時最大不超過78;如需超過78,須與有關人員研究,訂出安全措施,經技術負責人批準后,方可起吊。6、不同型號和不同規格的起重機械設備,按其出廠具體規定裝設的高度限位器、變幅指示器、幅度限位器、轉向限位器等安全保護裝置都應齊全可靠。7、起重機機械設備嚴禁超載。8、嚴禁用各種起重機械進行斜吊、拉吊;嚴禁起吊地下的埋設物件及其它不明重量的物件,以免機械載荷過大,而造成事故。9、嚴禁各種起重機吊運人員或用手抓吊鉤升降,以防起重系統突然失靈而發生事故。10、在起吊和落吊的過程中,吊件下方禁止人員停留或通過,以防物件墜落而發生事故。11、起吊的構件應綁扎牢固,并禁止在構件上堆放或懸掛6、零星物件,如起吊零星物件,必須用吊籠或鋼絲繩捆綁牢固;構件吊起后轉向時,其底部應高出所有障礙物的0.5米以上。12、吊運的構件放置時,要注意地面的平整,防止歪斜傾倒。13、起吊構件時,吊鉤中心應直通過構件重心,構件吊起離地面2050cm時必須停車檢查:1)起重機的穩定性;2)制動器的可靠性;3)構件的平穩性;4)綁扎的牢固性。14、起吊構件必須拉好溜繩,構件起落、轉向速度應均勻,動作要平穩,不準緊急制動;轉向時,未停穩前不得做反向動作;注視吊鉤的上升高度,防止升到頂點,因限位器失靈而造成事故。15、風雪天氣工作,為了防止制動器受潮失效,應先經過試吊,證明制動器可靠后,方可進行工作。16、起重機7、在運行中,如遇緊急危險情況,應立即拉離緊急開關停車;在降落重物過程中,卷揚機制動器突然失靈,應采取緊急措施(即將重物稍微上升后再降落,再稍微上升,再降落,這樣多次反復,將重物最后安全降落)。17、起重機在停工、休息或中途停電時,應將重物卸下,不得懸在空中。18、必須經常檢查鋼絲繩接頭和鋼絲繩與軋頭結合處的牢固情況。軋頭有螺帽和壓板的一面應在靠鋼絲繩長的一端,以免松動、脫落;確定軋頭的規格、數量和間距,并根據鋼絲繩的直徑按標準排列;機械運行中禁止用手觸摸鋼絲繩和滑輪,以防發生事故;通過滑輪的鋼絲繩不準有接頭,以防通過時被卡住。19、鋼絲繩的規格、強度必須符合該起重機的規定要求。鋼絲繩在卷筒上應排8、列整齊,放出鋼絲繩時,應在卷筒上保留三圈以上,以防鋼絲繩末端松脫;鋼絲繩的磨損或腐蝕,如超過平均直徑10和在一個節距內的斷絲根數多于規定時,應更換新繩。20、起重工作完畢后,在行駛之前,必須將穩定器松開,四個支腿返回原位。起重臂靠在托架上時需墊50mm厚的橡膠塊。吊鉤掛在汽車前端時鋼絲繩不要收得太緊。21、工作中如遇故障,應按規定順序查清原因予以排除。如本人不能排除應及時報修。22、吊鉤除正確使用外,應有防止脫鉤的保險裝置,吊索具必須使用合格產品,卡環在使用時,應保證銷軸和環底受力。23、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守起重機械“十不吊”的原則即(1)信號指揮不明不準吊; (2)斜牽斜掛不準吊; (3)吊物9、重量不明或超負荷不準吊; (4)散物捆扎不牢或物料裝放過滿不準吊; (5)吊物上有人不準吊; (6)埋在地下物不準吊; (7)安全裝置失靈或帶病不準吊; (8)現場光線陰暗看不清吊物起落點不準吊; (9)棱刃物與鋼絲繩直接接觸無保護措施不準吊; (10)五級以上強風不準吊。五、起重機參數表及鋼絲繩承載力的計算1、起重機參數表幅度19 m最大起重量12 t臂長21 m海虹QY12起重特性表:見附表2、鋼絲繩承載力廠家提供鋼絲繩為619+1,直徑15mm,鋼絲繩長6m,額定起重重量為4t,考慮鋼絲繩捻制使每根鋼絲受力不均勻,整根鋼絲繩的破斷拉力應按下式計算: 知Si=40KN SP=Si 式中SP10、 鋼絲繩的破斷拉力,kN; Si鋼絲絲繩規格表中提供的鋼絲破斷拉力的總和,kN; 鋼絲捻制不均折減系數,對619繩,=0.85;對637繩,=0.82;對661繩,=0.80。 (二)鋼絲繩的安全系數 為了保證起重作業的安全,鋼絲繩許用拉力只是其破斷拉力的幾分之一。破斷拉力與許用拉力之比為安全系數。下表列出了不同用途鋼絲繩的安全系數。鋼絲繩安全系數表 :使用情況 安全系數k纜風繩及拖拉繩用 3.5 用于手動起重設備 4.5 用于機動起重設備 5-6用于吊索有繞曲 6-8 用于綁扎吊索 8-10 用于載人升降機 14 (三)鋼絲繩的許用拉力 P = SP/K鋼絲繩的許用拉力,N; SP鋼絲繩的破11、斷拉力,N; K鋼絲繩的安全系數。經計算SP=0.8540=34KN,故鋼絲繩破斷拉力34000N,安全系數取5.0鋼絲繩的實際拉力F1、F2,因為F1和F2是一根鋼絲繩,所以F1=F2,而且因為水泥管是對稱吊裝,列力的平衡方程F1sina+F2sinb =G+g (設F=F1=F2)Fsina+Fsinb=G+g(G為水泥管重量,g為吊具重量)本次吊裝兩種水泥管(規格長2m與1m的水泥管),G1=300Kg,G2=100Kg;g=20Kg (具體見下受力圖)則F=(G1+g)/ 2sin60 F=(G1+g)/ 2sin78.5 =(3000+200)/(20.866) =(1000+20012、)/(20.98) =1847.6N =612.2NP=SP/K=34000/5=6800N1847.6N612.2N FP,故鋼絲繩安全。吊裝受力示意圖起重機支腳示意圖吊裝時,起重機的四支腳必須墊在寬240mm的方木上,同時之間還要放置一400400的鋼板墊層保持支腳的穩定,6m長的繩子直接從水泥管內穿入形成一個等腰三角形,且鋼絲繩上綁上膠皮以保護好水泥管被拉破。進入現場長1m、2m規格的水泥管通過計算結果表明鋼絲繩滿足吊裝的基本要求。六、吊裝人員配備表總指揮:胡海長司機:萬永平司索工:胡永和指揮員:胡永和溜繩工::曾令旺七、應急預案為加強對起重機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時做好安全事故發生后的救援13、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和工作秩序,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要求,結合本項目部實際,特制定本項目部起重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預案的適用范圍本預案所稱安全事故,是指在本項目部起重機使用中發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財物損失的事故,事故類別包括:(1)因檢查維修出現問題而造成事故。 (2)操作不當;違章違紀蠻干,不良操作習慣;判斷操作失誤,指揮信號不明確;安全意識差和操作技能低下等引發的事故。(3)超過安全極限或衛生標準的不良環境,比如在高粉塵、高溫、高濕、低溫、高噪聲、大風天、照明不良等環境下從事起重作業,將分散注意力,直接影響作業人員的反應能力、技術發揮的穩定性,失誤操作、違章作業的機會增多,導致的事故。2、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成立起重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救援指揮部)。總指揮由項目經理曹明主擔任;副總指揮由安全經理陳玉根擔任;現場安全員及管理人員為指揮部成員,參與現場搶險救援工作。3、緊急救援程序及措施 (1)接到事故發生報告后,救援人員應立即趕赴現場展開救援。現場人員立即關閉事故起重機電源。救援人員赴現場后應了解現場情況,穩定現場人員情緒。(2)有人員受傷的,同時拔“120”急救中心請求增援。(3)及時向總指揮報告,總指揮根據有關法規及時、如實地向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其他有關部門報告。附圖1附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