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纖維地坪專項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6914
2022-08-12
15頁
8.31MB
1、鄭州物流園項目編號:鋼纖維地坪施工方案 編制人: 審核人: 審批人: XXXX2012年10月18日鋼纖維地坪施工方案1 、基土1.1地面應鋪設在均勻密實的基土上。基土均勻確實,填料的土質、干土質量密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1.2 填土可采用機構或人工方法分層壓實,土塊的粒徑不得大于50mm。每層夯實后的干容重應符合設計要求。表5-6每層應鋪土厚度和壓實通數壓實機具每層應鋪土厚度每層壓實通數平碾羊足碾蛙式打夯機人工打夯2003002003502002502006881634341.3地面下的填土,宜控制在最優含水量的情況下施工,過干的土在壓實前應加以濕潤,過濕的土應加以晾干。1.4如2、基土為非濕隱性的土層所填沙土可澆水至飽和和加以夯實或振實。每層虛鋪厚度一般不大于200mm.。1.5采用粒徑4060mm的碎石、卵石或碎磚等作基土表面加強,應將其鋪成一層,并用機具壓(夯)進適當濕潤的土中,其壓進深度不應小于40mm。所用碎石、卵石或碎磚等的粒徑為4060mm,不得在凍土上進行壓實工作。2 、灰土墊層施工工藝2.1適用范圍:灰土墊層是用一定比例的石灰與土,充分拌和,分層回填和壓夯實而成。其厚度不小于100 mm,灰土拌和料的體積比宜為3:7(熟化石灰:粘土),或按設計要求配料。2.2 材料準備: 2.2.1 采用就地挖出的粘性土及塑性指數大于4的粉土,不含有機雜質,土料應過篩,3、其粒徑不大于15mm; 2.2.2 應用級以上塊灰,含氧化鈣70%以上,使用前12d消解并過篩,其粒徑不應大于5mm。2.3施工機具:攪拌機、蛙式打夯機、手扶式振動壓路機、機動翻斗車、手推車、鐵鍬、鐵耙、人工夯、噴壺、環刀、橡皮錘、削土刀、水準儀、塔尺、鋼尺、量斗、篩子、木耙等。2.4工藝流程:基土清理基土驗收隱蔽灰土拌制灰土鋪設質量驗收2.4.1工程施工前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基本已整平或回填完畢,密實度符合設計要求,并辦理隱蔽驗收手續; 2)墻面、頂棚抹灰、上下水管道及地下埋設物已施工完成,門框均已安裝,并辦理中間交接驗收手續。 3)根據設計對墊層的厚度、干密度要求及現場土料情況、施工條4、件,進行了必要的壓實實驗,已選定了土料,確定了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圍、鋪土厚度、夯實或碾壓遍數等參數。 4)在室內墻面已彈好控制地面墊層標高和排水坡度的水平基準線或標志,室外道路已設置控制線和基準點。 5)施工機具設備已備齊,經維修試用,可滿足施工要求,水、電已接通。2.4.2 灰土拌制:灰土的配合比一般采用3:7或2:8(石灰:土,體積比),石灰和土料應計量,用人工翻拌,不少于三遍,使達到均勻、顏色一致。并適當控制含水量,現場以手握成團,兩指輕捏即散為宜,如土料水份過多或過少時,應晾干或撒水濕潤;2.4.3 灰土鋪設:灰土攤鋪虛鋪厚度一般為200250mm(夯實后約100150mm厚),墊層厚度5、超過150mm應由一端向另一端分段分層鋪設,分層夯實。各層厚度釘標樁控制,夯打采用蛙式打夯機或木夯,大面積宜采用小型手扶振動壓路機,夯打遍數一般不少于三遍,碾壓遍數一般不少于6遍,應根據設計要求大的干密度,在現場試驗確定;2.4.4 墊層接縫:灰土分段施工時,不得在地面受荷重較大的部位接縫,上下兩層灰土的接縫距離不得小于500mm。當灰土墊層標高不同時,應做成階梯形,接槎時應將槎口切齊;2.4.5 雨期施工:灰土應連續施工,盡快完成,施工中應有防雨排水措施,剛打完的或尚未夯實的灰土,如遭受雨淋浸泡,應將積水和松散灰土除去,并補填夯實;受浸泡的灰土應晾干后再夯打密實。2.4.6 冬期施工:不得在6、基土受凍的狀態下鋪設灰土,土料不得含有凍塊,應覆蓋保溫,當日拌和灰土,應當日鋪墊夯完,夯完灰土的表面應用塑料薄膜或草袋覆蓋保溫。氣溫在10以下不宜施工。2.4.7 質量控制:灰土應逐層檢查,用貫入儀檢驗,以達到控制壓實系數所對應的貫入度為合格,或用環刀取樣檢驗灰土的干密度,檢驗點數,對大面積每50100m2應不少于1個,房間每房間不少于1個。灰土最小干密度(t/m3):對粘土為1.45;粉質粘土1.50;粉土1.55。灰土夯實后,壓實系數一般為0.930.95。2.5 質量標準:2.5.1 主控項目:灰土的體積比符合設計規定的要求;2.5.2 一般項目: 1) 灰土材料的質量:熟化石灰顆粒粒徑7、不大于5mm,粘土(或粉質土、粉土)內不含有有機物質,顆粒粒徑不小于15mm。 2) 表面平整度:8mm,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3) 標高:10mm,用水準儀檢查;2.5.3 坡度:不大于房間相應尺寸的2/1000,3、 水泥粉煤灰穩定碎石底基層3.1工藝流程3.1 施工工藝流程:1)拌和工藝流程安裝調試配合比批復水水計量量出料拌和計量輸送備料原材料檢測計量水取樣試驗集 料1集 料 2集 料 3集 料 4粉煤灰水泥量2) 攤鋪、碾壓工藝流程運送混合料擺設方木 養護攤鋪初壓復壓終壓接縫處理壓實度檢測測 量 放 樣下承層準備3.2下承層準備: 開工前進一步對下承層標高進行自檢并將其表面的浮雜8、物清理干凈,如下承層有松散等現象,將其清理后用新的混合料填筑并碾壓到合格為止。3.3施工放樣每隔10m測設一中線樁,然后在兩側距底基層邊緣38cm對應處測設標線樁,打上帶套筒可上下調整的鋼筋樁,根據松鋪厚度20.8cm(松鋪系數1.3) 逐點進行高程控制測量。并放出基層方木擺放邊線。3.4拌和混合料采用WDB500廠拌設備集中拌和,施工前,按設計配合比對其進行調試,各集料及水泥劑量計量準確后開始拌制混合料。做到配料準確,拌和均勻,無粗細料離析現象,集料粒徑組成符合技術規范要求。含水量根據運輸路程遠近和天氣情況適當增加(1-2%),以確保碾壓時混合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混合料拌和過程中,按209、0噸檢測一次的頻率檢測水泥劑量和含水量。3.5運輸和攤鋪 運輸:采用15噸自卸汽車運輸,混合料運輸車輛采用蓬布或彩條布加以覆蓋,以減少水分蒸發和防止混合料受到污染。運輸汽車裝料時,每卸一次料移動一下汽車位置,以減少裝車過程中的混合料離析。3.5.2攤鋪:采用兩臺堆土機一前一后攤鋪混合料,兩臺堆土機相隔58m,中間不留縱向施工縫。攤鋪速度根據拌和機的生產能力和施工機械配套情況初步擬定為3m/min,堆土機后設專人消除粗細集料離析現象。3.6碾壓3.6.1攤鋪出的混合料及時進行碾壓,在攤鋪出一定長度后,用YZ20振動壓路機靜壓一遍,隨后采用振動壓路機強振兩遍、弱振一遍,這時開始檢測壓實度,如壓實度10、達到規范要求的97%,采用輪胎壓路機(TS650C)進行跑光;如壓實度達不到規范要求(97%),則用振動壓路機繼續碾壓,碾壓直到符合規范要求的壓實度(97%)標準為止。最后用膠輪壓路機(TS650C)進行跑光。3.6.2 壓路機碾壓時,遵循先輕后重、先慢后快、由底到高的原則在單幅全寬內進行碾壓,并及時調整、控制混合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值。碾壓過程中均勻行使,嚴禁在工作面上掉頭和急剎車。3.6.3碾壓過程中,表面保持濕潤,如表層水分蒸發較快,應及時補灑少量水,如有“彈簧”、松散、擁包等現象及時換填新混和料,使其達到質量要求。碾壓時后一輪跟前一輪重疊1/2輪寬,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急轉11、彎或急剎車,保持表面不受破壞,一進一退為一遍,一輪一行順次碾壓,嚴禁在一個碾壓行上完成所有碾壓遍數。3.6.4為保證底基層平整度,設專人在壓路機靜壓后用三米直尺檢測平整度,對不合格的地方及時處理,特別是接頭位置,必須用壓路機處理到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碾壓段的碾壓.3.7接頭處理及養生3.7.1 攤鋪碾壓完畢后,用人工將兩端接頭標高和平整度不合格部分拉線垂直切齊,并回填部分廢料以便水車通行和接縫的養生。3.7.2采用覆蓋土工布保濕法養生,養生期間禁止除水車外的所有車輛通行.3.8檢查驗收碾壓完成后,對水泥粉煤灰穩定碎石底基層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查驗收,標高、橫坡度、厚度、平整度、寬度及壓實度是否符合設12、計規范要求,水泥粉煤灰穩定碎石底基層的質量標準和檢驗方法如下表: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或頻率1壓實度(%)代表值97灌砂法:每200m每車道2處極 值932平整度(mm)123m直尺:每200m測2處,每處連續10尺3縱斷高程(mm)+5,-15水準儀:每20延米一個斷面,每個斷面3個點4厚度(mm)代表值-10按附錄H檢查:每200m 1極 值-256強度(Mpa)2.5MPa按JTJ071-98附錄G檢查3.9 養生碾壓完成并經檢驗合格后立即開始養生,采用覆蓋土工布灑水的養生方法,養生期為7天,每天灑水次數視天氣情況而定,以保持表面濕潤。養生期間,除灑水車外禁止其它車輛通行。13、4 、鋼纖維混凝土4.1概況地坪體系:180mm厚鋼纖維混凝土地基承載地坪。地坪面層:石英砂耐磨材料,坐騎式打磨收光機施工。地坪荷載:- 均布荷載 30KN/m2- 貨架支腿荷載 50KN/支座4.2 鋼纖維及其他材料11.4.1 鋼纖維型號:鋼纖維使用長度50-60mm,直徑0.75-0.9mm的冷拉鋼絲鋼纖維。11.4.2 鋼纖維摻量:15kg/m3 11.4.3 鋼纖維在混凝土中的填加需嚴格遵照鋼纖維生產廠家的建議。11.4.4 地坪上裂縫有可能出現的地方如:柱腳周邊、地坪陰角處、固定的結構周邊,應放置附加鋼筋,附加鋼筋的做法如詳圖所示。該附加鋼筋的作用是限制及控制裂縫的形成。11.4.14、5 專業地坪施工商需在施工圖紙上標注附加鋼筋的放置位置。附加鋼筋擺放位置的一些基本原則已在附件中給出。4.3 混凝土4.3.1 混凝土標號為C304.3.2 允許使用的水泥型號為:波特蘭水泥,標號為425, 425R, 525, 525R的普通波特蘭水泥。1)禁止使用的水泥為:礦渣波特蘭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2)水泥的最低用量為325kg/m3,最大用量為400kg/m34.3.3 水灰比:為了減少收縮,水灰比不得大于0.55。為達到塌落度要求,可使用減水劑,減水劑產生的混凝土中的空氣含量不得大于2%。4.3.4 混凝土須為有監管體系控制質量的攪拌站提供的商品混凝土(認證的混凝土)。該15、混凝土攪拌站須通過監理公司、項目經理及業主的認可。4.3.5 從事主體工作內容的施工商須進行混凝土的拌合實驗,以證明混凝土拌合過程的正確性。4.3.6 施工商提供混凝土的配合比需經過批準。該混凝土配合比應為專門針對鋼纖維混凝土所設計。混凝土中的骨料要求級配合理,級配曲線或顆粒級配曲線應連續。4.3.7 細小顆粒(125)含量應在400 及 415 kg/m3之間,以避免泌水及裂縫的風險。混凝土中砂的含量應為700 到800 kg/m之間。4.3.8 混凝土的塌落度在摻加減水劑前應在120 mm +/- 10 mm之間。4.3.9 混凝土的強度需通過抗壓試驗測定。檢測試塊需經28天養護。檢測試塊16、可采用圓柱形試塊或立方體試塊,圓柱形試塊直徑為150mm,高度為300mm;立方體試塊尺寸為邊長150mm。4.3.10 每一天澆注的混凝土需做6組試塊檢測,其中3組試塊需做7標養檢測,3組試塊做28天標養檢測。4.4 接縫4.4.1 施工縫 1) 每日接縫:混凝土澆筑后產生的接縫。2) 長條形突出結構間的接縫:換句話說就是作為某種施工方式使用的接縫。3)施工縫必須總是包括接縫釘(18300)。建議所有的施工縫都應使用鋼制筑路模板型閘板或網狀鋼筋來制作成形。 模板及傳力桿 隔離縫4.4.2 隔離縫1) 隔離縫的目的是將樓板獨立,且不受建筑其他部分的約束。樓板必須可以自由運動。在邊緣、柱和其他固17、體周圍都應該填充一種可壓縮彈性材料,該材料必須填滿整個混凝土地坪,且材料最小厚度為1cm。2) 樓板與柱基礎間的間隔應由10mm寬可壓縮彈性隔離材料填充,該材料應經過項目管理/業主確認。從樓板到基層頂部都應填滿隔離材料以確保整個樓板的完全隔離。外墻和外圍梁的隔離應通過從樓板下部到墻或外圍梁的表面連續覆蓋防滑膜實現。膜材料應在地坪施工完成后整齊切除。3) 所有接縫的水平公差不得超過+/- 1mm,在澆筑期間應對其重新檢查。所有的施工縫都應在保修期結束后使用回跳硬度不低于80的密封劑進行密封。4.4.3 伸縮縫1) 混凝土地坪干透后會發生收縮。當收縮受到阻礙,就會產生裂縫。2) 為了防止肆意裂縫的18、產生,必須對地坪進行切割,制造伸縮縫。3) 根據柱子的布局不同,縫間間隔為5m至12m不等。伸縮縫的切割深度應在混凝土地坪厚度的1/3至1/2間。4) 地坪施工單位應繪制伸縮縫位置草圖。4.5 施工環境4.5.1 除非另有約定,屋面和墻體的施工應在地坪施工開始前完成。4.5.2 在任何情況下,準備澆筑的地坪區域都應避免風、雨和陽光直射。屋面應進行防水處理,所有的排水管應相互連接。所有門窗的開洞上,直到永久性的門窗安裝前都應有覆蓋物。 建筑內墻應用1米高的塑料材料覆蓋,避免混凝土對其造成傷害。4.6 地坪施工4.6.1 施工單位應提交詳細的施工組織方案給監理/業主審批。方案應詳細描述澆筑和養護期19、間所有的工作和活動。施工單位應以檢測結果證明其有經驗完成地坪澆筑并滿足平滑度的標準。4.6.2 施工單位應為每一項澆筑作業提交計劃,計劃中應對施工過程中所有活動加以描述。4.6.3 鋪設隔水膜:澆注地坪混凝土之前,需在混凝土地坪下鋪設厚度為1200 gauge的塑料膜,接頭部位的搭接寬度為300mm,再用100mm的膠帶粘牢。4.6.4 完成地坪保護:應對相鄰的已完成的地坪邊緣進行保護,避免混凝土飛濺。4.6.5 振搗整平:地坪應為水平,并使用激光整平機進行整平及振搗。對于地坪邊角激光整平機無法觸及的地方,使用人工進行整平。根據項目管理/業主確認的澆筑工序圖紙內的詳細描述,地坪澆筑應在間隔內進20、行。 4.6.6 耐磨材料的施工:地坪應使用石英干撒式地面硬化劑(最少每平米5kg)。應使用Sikafloor 3 Quartz Top材料。顏色為水泥色。1) 應使用表面撒布機進行干撒作業,確保干撒材料的準確使用量,且撒布均勻。 2) 耐磨材料的鋪灑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撒三分之二,第二次撒三分之一。 3) 撒完耐磨材料后,使用單盤及雙盤打磨收光機對地坪面層進行打磨收光,使耐磨材料完全與基層結合。4.6.7 液態密封材料施工:在最后的打磨收光處理完后,使用一種丙烯酸材質的凝固、密封、硬化表層材料噴灑地面。1) 材料使用巴斯夫BAS品牌。2) 完成后,應去除相鄰底板上的水泥漬。并用警示帶將剛剛澆筑21、好的底板隔離至少7天,避免進入造成破壞。 4.6.8 灑水塑料薄膜養護:在液態密封材料施工結束后,應盡快灑水進行地坪養護,并在上面鋪設塑料薄膜。4.6.9 地坪切縫灌膠:在地坪混凝土澆筑完畢一個月后,使用聚氨酯材料對切縫進行灌膠處理。 4.7 表面勻整地面板施工的表面勻整度應在最終用戶/業主的規定范圍內。光滑度和平整度的檢查和檢測應在施工后7天內進行,檢測報告應提交項目管理/業主備案。(2m尺的公差為3mm)5 、混凝土道路面層5.1 混凝土澆筑混凝土由于用水量少,粘稠性大,振搗時宜采用高頻振搗器,且振點適當加密,每次振搗以達到表面泛漿,無氣泡排出為好,并要防止漏振或超振。做到“快插慢撥”。每22、一插點要掌握好振動時間,過短不易振實,過長可能引起砼的離析現象,一般每點振搗時間為2030秒。在澆筑砼道路施工中,大面積砼道路地坪用槽鋼分隔支模,分區應按地面分倉縫的間距設置,槽鋼的高度應和地坪的厚度相同,槽鋼安裝必須牢固,保持直線并防止下沉,并用水平儀控制槽鋼表面水平度,砼澆筑完后用4米或6米鋁合金尺桿找平、刮平,用機械磨光機磨光壓平。5.1.3 砼整體道路的水平度偏差不得超過規范標準規定5mm范圍,格縫平直不得超過3mm。5.1.4 砼道路表面不得有空鼓、麻面、起砂或裂紋。5.2 混凝土成型后保護 砼從澆筑時起至少7天內應避免在其上施工,機械振動、水污、污物及天氣影響。5.2.2 砼在達到23、野外養護的指定抗壓強度的85%以前不允許施加施工荷載。除非其抗壓強度能承受這樣的荷載。5.2.3 從砼澆筑起最少3天內不允許在其上行走。5.2.4 在供輕型車輛通行的砼表面上在其澆筑完后至少7天內不允許任何車輛通行,供重車輛通行的砼至少14天內不允許通行。在地坪混凝土施工中使用一種耐用的防水牛皮紙覆蓋以使完工后的道路或地坪砼板免受交通、泥沙、污物、嵌縫料、密封料、油漆、油料、油膩等的損害。5.3 混凝土的養護本工程混凝土采用覆蓋澆水養護,澆水養護應符合以下規定: 覆蓋澆水養護應在砼澆筑完畢后12小時內開始,炎夏時可縮短23h,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5.3.2 澆水次數應根據能保持砼處于濕潤狀態來24、決定。5.3.3 砼在養護過程中如發現遮蓋不好、澆水不足以致表面泛白或出現干縮細小裂縫時,要立即加以遮蓋,加強養護工作,充分澆水,并延長澆水日期,加以補救。5.4 接縫構筑 接縫是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難點,它的好壞直接影響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壽命及行車舒適性,因而,需特別認真加以對待。 接縫施工前,應根據設計的規定,熟悉接縫的種類、位置、構造等。 5.4.1脹縫 1) 脹縫按設計及規范設置,并盡量設在施工縫處。脹縫應與路面中心線垂直,縫壁必須垂直,縫隙寬度應一致,縫中不得連漿。縫隙上部應澆灌填縫料,下部應設置脹縫板。 2) 本工程路面為傳力桿型脹縫,其可動部分設長10cm小套子,這一側的傳力桿加5cm25、 范圍內需涂上瀝青與混凝土分開。為了保證傳力桿位置的正確(平行于板面及路面中心線,其誤差不得大于5mm),采用兩種固定方法:頂頭木模固定法和支架固定法。 A、頂頭木模固定法:采用適用于混凝土板一天施工終了時設置的脹縫。傳力桿長度的一半應穿過端頭擋板,固定于外側定位模板中。在混凝土拌合物澆筑前先檢查傳力桿位置,澆筑時,先攤鋪下層拌合物用插入式振搗器振實,并在校正傳力桿位置后,再澆筑上層拌合物。第二天澆筑鄰板前,拆去頂頭木模,并及時設置脹縫板、木制嵌條和傳力桿套管等。 B、支架固定法:適用于混凝土板連續澆筑過程中設置的脹縫。傳力桿的一半穿過脹縫板和端頭擋板,并用鋼筋支架固定就位。澆筑時先檢查傳力桿26、位置,再在脹縫兩側攤鋪混凝土拌合物至板面,振搗密實后,抽出端頭擋板,空隙部分填補混凝土拌合物,并用插入式振搗器振實,人工進行整平。 脹縫中嵌條的尺寸及拆除時間應把握好。嵌條尺寸應比設計接縫稍寬些,稍低些,做成上寬下窄的楔形,以便于拔出。嵌條拆除的時間以混凝土初凝前,泌水后為宜。拆除過早,混凝土產生流動變形,使接縫變窄,而且拆時還可能引起混凝土邊緣損壞;拆除太遲,與混凝土嵌成一體,難以拆除。嵌條取出后,再用抹縫瓦刀抹修縫槽,保證相鄰混凝土板的平整。 5.4.2 橫縮縫 1) 橫縮縫每隔米設一道,鄰近脹縫或路面自由端的三條縮縫在板后中央加設傳力桿,其余采用假縫形式,假縫采用在混凝土結硬后鋸切的方法27、施工。與壓入縫相比,切縫法做出的縮縫質量較好、接縫處平整,混凝土質量均勻。為防止切縫不及時可能出現的早期裂縫,每隔幾條縫應做一條壓入縫。 A、切縫 混凝土結硬后,要在盡早的時間內用金剛石或碳化硅刀具切縫。 切縫時間一定要控制好。切縫過早(混凝土抗壓強度10MPa,粗骨料容易從砂漿中脫落,不能切出正確的形狀;切得過遲,不但造成切割的困難,增加切割刀片的消耗,而且會出現不規則的早期裂縫。目前,我們用得較多的是采用“溫度一小時”法控制切縫的合適時間。“溫度一小時”即,混凝土澆筑時氣溫與切割開始的間隙小時的乘積。一般控制在250300“溫度一小時”左右,開始切縫,例如,混凝土是工后養護進大氣溫度為2028、,則鋸縫的控制時間為:250/20 300/20=12.515h,即混凝土澆筑完后的養護溫度20,1215小時后開始鋸縫。需要說明的是,最佳切縫時間除與施工溫度有關外,還與混凝土質量,特別是骨料質量,水灰比等因素有關,施工時應通過試切后最后確定。 切縫采取兩次成型法:先用薄鋸片進行深鋸切,再用厚鋸片作淺鋸切以加寬上部槽口,這種兩次鋸切成型的槽口工作性能較一次成型好。 B、壓縫 為防止出現早期裂縫,每隔34條縮縫間距做一條壓縫。壓縫的做法是,當混凝土拌合物做面后,立即用振動壓縫刀壓縫,當壓至規定深度時,提出壓縫刀,用原漿修平縫槽(嚴禁另外調漿),然后放入鐵制或木制嵌條,再次修平縫槽,待混凝土初凝29、前,泌水后,取出嵌條,便形成了縫槽,施工時應特別小心,盡量避免接縫兩邊的混凝土結構受到擾動,并應保證兩邊平整。 為增加美觀,使壓縫與其它切縫基本一致,壓縫最好再用切割機清一次縫。 C、傳力桿的安裝 傳力桿只在鄰近脹縫或路面自由端部的3 條縮縫、脹縫設置,其余位置不設傳力桿。縮縫傳力桿的安裝一般采用支架固定法,縫兩邊各設一鋼筋支架,保持其正確位置。傳力桿長度一半加5cm 范圍內涂上瀝青,保證其自由滑動。 5.4.3 施工縫 施工縫應盡可能與脹縫、縮縫設計位置吻合,并避免設在同一橫斷面上,施工縫要設傳力桿,傳力桿一半錨固于混凝土中,另一半應涂上瀝青,傳力桿必須平等板面且與縫壁垂直。 5.4.4 縱縫 1) 縱向縮縫 當一次鋪筑寬度大于4.5m時,需設置帶拉桿的縱向縮縫。拉桿16螺紋鋼筋,設在板厚中央,一般的作法是,下層混凝土攤鋪好后,按設計規定間距擺放拉桿,再攤鋪上層混凝土。縱縫的切縫或平縫,參見橫縮縫施工中有關內容。 2) 縱向施工縫 縱向施工縫一般作成平縫,并在板厚中央設置拉桿。 5.4.5 灌注嵌縫料 混凝土養護期滿后,縫槽應及時填縫,在填縫前必須保持縫內清潔,可用空氣壓縮機將溝內清掃干凈,并保持混凝土干燥,然后灌入聚氯乙烯填縫料。 為保持路面美觀,不使接縫的外部沾上嵌縫料,灌注填縫料之前,可沿縫石粉或鋪一條紙條加以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