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混凝土施工方案..(1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7477
2022-08-12
12頁
153.90KB
1、.1.編制依據1.1 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1.2 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8-2011)1.3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2011版)1.4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1.5 混凝土外加劑(GB8076-2008)1.6 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03)1.7 人防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34-2004)1.8 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2011)1.9 高層建筑筏形與箱形基礎技術規范(JGJ6-2011)2.0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JGJ/T10-22、011)2.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2.2 纖維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221-2010)2.3 本工程地下室結構、建筑施工圖、工程洽商記錄2.4 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2.工程概況宿馬現代產業園二期公租房工程,建設項目工程總建筑面積約為13 萬,其中地下室防水面積約為3.04 萬。1#12#樓,共計12 棟高層。地下室底板厚度為400mm、500mm、600mm、900mm,墻壁厚度為300mm,頂板為 300mm、380mm、400mm厚。按設計要求,本工程地下室防水等級為一級,基礎底板、外墻采用結構.自防水抗滲等級為C35 P6。3.作業前準備3.1.材料3、要求二期公租房工程地下車庫采用商品混凝土,基礎承臺、地下車庫底板及地下車庫墻體和頂板采用混凝土標號為C35 P6。3.1.1 對地下室砼(底板、墻板、頂板)配合比的特殊規定:(1)選用普通硅酸鹽P.042.5 水泥,在滿足砼強度的前提下,盡量要低標號、低細度、少用量。不得使用過期或受潮結塊的水泥,并不得將不同品種或強度等級的水泥混合使用,水泥的含堿量小于水泥質量的 6%。砼的最小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20kg/m 3,同時也不宜高于 450kg/m 3。(2)(2)選用級粉煤灰,摻量為膠凝材料總量的20%30%。(3)細骨料選用含泥量小于1%的級配良好的中砂。(4)粗骨料控制含泥量小于0.7%,進4、行人工級配優化。(5)砼的水膠比控制在0.4 左右,不宜過小。(6)砼外加劑應盡可能選擇后期收縮小的外加劑。由于本工程長度超限,為增強地下結構的抗滲、抗裂性能,現澆結構混凝土內摻入由高效膨脹劑、抗裂纖維、保水材料組成的復合外加劑(如Doublex高抗裂高抗復合材料),摻量為膠凝材料總量的68%,14 天水中限制膨脹率不小于 0.025%。混凝土塑性裂縫降低系數不小于80%,產品應提供省級以上系統的推廣證書或國內發明專利。3.2 對地下室砼(底板,墻板,頂板)施工時的特殊規定:3.2.1 設置后澆帶減少抗收縮等應力,設置多條后澆帶,后澆帶必.須在本層砼施工完畢60 天后再澆筑,要求澆筑時的溫度基5、本同澆筑時的溫度,溫差不得大于5 度。后澆帶應設置可靠支撐。3.2.2 控制砼的出機溫度及澆筑溫度,在滿足施工的條件下,砼的塌落度宜控制在 14cm 2cm,避免在大風降溫天氣澆筑砼。3.2.3 砼養護階段做好保溫保濕工作,墻板拆模時間不少于14 天;底板及頂板上表面在混凝土澆筑24 小時后覆蓋塑料薄膜或鋪稻草席、麻袋等,保濕養護14 天后再自然養護。3.3.主要機具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主要有砼運輸罐車,砼澆筑泵車、振搗器、溜槽、串桶,鐵板、鐵鍬、吊斗等。3.4.作業條件3.4.1 鋼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辦理完隱蔽驗收、預檢手續。3.4.2 施工前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根據施工方案,做好技術6、交底。3.4.3 材料需經檢驗,由實驗室適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適配的抗滲等級應設計要求。3.4.4、所有鋼筋模板拼縫嚴密,不漏漿、不變形,吸水性小,支承牢固。3.4.5 立模時,應預先留出穿墻管和預埋件的位置,準確牢固埋好穿墻止水套管和預埋件。拆模后做好防水處理。3.4.6 防水混凝土結構內部設置的鋼筋及綁扎鐵絲均不得接觸模板,固定外墻模板的螺栓不宜穿過防水混凝土以免造成引水通道,如必須穿過時,可采用工具式止水螺栓(見圖1)或螺栓加堵頭,螺栓上加焊圓形止水環措施。.3.4.7 及時清理模板內的雜物。3.4.8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間必須做好降水和排水工作。4.操作工藝4.1 施工工藝流程基礎梁7、底板綁扎鋼筋砼墻鋼筋綁扎基礎底板模板、鋼筋砼墻 500mm高模板安裝基礎底板及 500mm高鋼筋砼墻砼澆筑鋼筋砼墻剩余部位鋼筋綁扎鋼筋砼墻及頂梁板模板安裝地下室鋼筋砼墻及頂梁板砼澆筑鋼筋砼墻剩余部位砼澆筑模板拆除。4.2 操作要點:4.2.1 綁扎鋼筋時,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移位,雙向受力鋼筋不得跳扣綁扎,水平方向留設鋼筋保護層,必須以水泥砂漿制成墊塊,墊塊厚度按設計要求,將鋼筋墊起。4.2.2 鋼筋及鉛絲均不得接觸模板,采用鋼筋馬凳架設上層鋼筋網,鋼筋馬凳間距為800 左右為宜,鋼筋馬凳支設在下層鋼筋籬子上,不準支設在墊層上,鋼筋馬凳高度必須計算準確。4.2.3 滿堂基礎外模采用木模,要求模8、板拼縫壓密不漏漿,并應有足夠的剛度、強度,可承受砼拌合物的側壓力和施工荷載,且應裝拆方便。4.2.4 固定鋼筋砼墻模板采用穿墻防水螺栓,中間焊直徑 80mm 的止水環與 12 穿墻螺栓必須滿焊壓密。(1)地下車庫鋼筋砼墻及框架柱全部采用木模板配12 整體式穿墻.螺栓,用48x3.0 雙鋼管縱橫進行加固。墻體外部用支柱支承在邊坡上,墻體內部在地板上預留鋼筋,支柱支承在預留鋼筋上。(2)為保證鋼筋砼墻位置及斷面尺寸正確,支模前,應在離基礎頂面 50mm-80mm處嚴格按砼外墻位置先焊16 鋼筋頂棍(頂棍長和相應砼外墻厚相同)頂棍間距600mm,以控制模板位置并防止模板位移。支模過程中,每隔 1509、0mm在墻水平鋼筋上設置 16 鋼筋頂棍(可臨時用鉛絲綁扎固定),以保證墻體厚度。(3)施工方法:安裝好底部鋼筋頂棍后,即可進行模板拼裝,先安一面模板,相鄰模板每個孔要用U 型卡卡緊,然后安裝斜支撐及穿墻螺栓。清掃干凈墻內雜物,放置鋼筋頂棍,安裝另一側模板。安裝完畢后,安裝縱橫龍骨,先安橫向(先用鉛絲臨時固定),后安縱向,同時用穿墻螺栓外墊蝶形卡,兩端雙螺母固定,調整斜撐并擰緊穿墻螺栓螺母,必須保證模板牢固可靠。4.2.5 在管道穿過防水砼結構頂預埋套管,套管上加焊止水環,止水環與套管滿焊嚴密,安裝穿墻套管時,先將套管按圖將位置標高找準,予以臨時固定,內部填水泥袋。4.2.6 砼運輸(1)混凝10、土運輸道路必須保持平整、暢通,盡量減少運輸的中轉環節,以防止混凝土拌合物產生分層、離析及水泥漿流失等現象。(2)混凝土拌合物運至澆筑地點后,如出現分層、離析現象,必須加入適量的原水灰比得水泥漿進行二次拌合,均勻后方可適用,不得直接加水拌合。(3)注意塌落度損失,澆灌前塌落度每小時損失值不大于30mm,.塌落度總損失值不應大于60mm。(4)混凝土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并在底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上一層混凝土澆筑完畢。當底層混凝土初凝后澆筑上一層混凝土時,應按施工技術方中對施工縫的要求進行處理。4.2.7 砼澆筑(1)在澆筑前對標高、軸線復核11、無誤后并對鋼筋,模板檢查符合要求方可澆筑砼。基礎澆筑振搗連續施工,并特別注意柱插筋位置,防止澆筑及振搗傾斜移位,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要求振搗密實。(2)當混凝土入模自落高度大于2m 時應采用串筒、溜槽、溜管等工具進行澆灌,以防止混凝土拌合物分層離析。(3)混凝土應分層連續澆筑,分層厚度為振動棒有效作用長度(實測)1.25 倍,一般50 振動棒作用長度為350385mm,分層厚度為 400 480mm。(4)分層澆筑時,第二層防水混凝土澆筑應為第一次澆筑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振搗垂直插入到下一層混凝土中50mm,插入要迅速,拔出要緩慢,振搗時間以混凝土表面漿出齊、不冒泡、不下沉為宜,嚴防過振、漏振12、和欠振而導致混凝土離析或振搗不透。(5)防水混凝土必須采用機械振搗,以保證混凝土密實,一般墻體、厚板采用插入式和附著式制動器,薄板采用平板振動器。對于摻加氣劑和引氣劑的防水混凝土應采用調頻振搗器振搗,可以有效地排除大氣泡,使小氣泡分部更均勻,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強度和抗滲性。(6)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宜不留或少留施工縫。除滿足設計要.求留設施工縫外,當必須留設施工縫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施工縫的留設墻體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剪力底板,不應留在施工縫最大處或者底板與側墻的交接處,應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墻體上。拱(板)結合的水平施工縫,宜留在拱(板)墻接縫以下150mm 300mm處。墻13、體有預留空洞時,施工縫距孔洞邊緣不應小于300mm。垂直施工縫應避開地下水和裂隙水較多的地段,并宜與變形縫相結合。2)施工縫防水的構造形式施工縫應為平縫,按照設計要求處理。3)施工縫新舊混凝土接縫處理水平施工縫澆筑混凝土前,應清楚表面浮漿和雜物,先鋪一道凈漿,在鋪設 30mm 50mm 厚的 1:1 水泥砂漿或涂刷界面處理劑或涂刷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等,并及時澆筑混凝土。垂直施工縫澆筑混凝土前,應將其表面清理干凈,先鋪一道水泥凈漿或涂刷界面處理劑或涂刷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等,并及時澆筑混凝土。施工縫采用遇水膨脹止水條時,止水條應牢固的安裝在接縫表面或者預留槽內,遇水膨脹止水條應具有緩脹14、性能,7d 膨脹率不應大于最終膨脹率的 60%。采用中埋式止水帶時,應確保位置準確,牢固牢靠,嚴防混凝土施工時錯位。.4.2.8 養護防水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必須及時養護,并在一定溫度和濕度條件下進行。混凝土初凝后應立即在其表面覆蓋草袋、塑料薄膜或噴涂混凝土養護劑進行養護,炎熱季節或刮風天氣應隨澆筑隨覆蓋,但要保護表面不被壓壞。澆搗后 46h 即澆水或蓄水養護,3d 內每天澆水 46 次,3d 后每天澆水 23 次,養護時間不得小于14d。墻體混凝土澆灌3d 后,可采取撬松側模,在側模與混凝土表面縫隙中澆水養護的作法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4.2.9 拆模(1)防水混凝土拆模時間一律以同條件養護試塊15、強度為依據,不宜過早拆除模板,宜在混凝土強度達到或超過設計強度等級的75%時拆模。(2)拆模時結構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周圍環境溫度差不得小于15。(3)炎熱季節拆模時間以早、晚間為宜,應避開中午或溫度最高的時段。5 質量標準5.1 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混凝土質量及預埋件質量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及 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8-2011),并設專人進行檢查。5.2 混凝土拌制和澆筑過程中應符合下列規定:5.2.1 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種、規格和用量,每工作班檢查不少于兩次,每盤混凝土各組成材料計量結果的偏差應符合規定。.5.2.2 混凝16、土在澆灌地點的塌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檢查兩次。混凝土的塌落度使用應符合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的規定。混凝土實測的塌落度與要求塌落度之間偏差應符合下表規定。混凝土塌落度允許偏差表要求塌落度(mm)允許偏差(mm)40 10 50-90 15 100 20 5.3 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能力應采用標準條件下養護的混凝土抗滲試件的試驗結果來評定。試件應在澆灌地點即混凝土入模處取樣制作,抗滲試塊留置組數可視工程的規模和要求而定。連續澆灌混凝土每500m3 應留置一組抗滲試件(一組為 6 塊抗滲試件),且每項工程不得少于兩組。5.4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檢驗數量,應按混凝土外露面積每100m3,抽查 117、 處(每 100m3),且不少于 3 處,細部構造應按全數檢查。5.5 主控項目:5.5.1 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換算后的用量和實測塌落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5.5.2 防水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抗滲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5.5.3 防水混凝土的變形縫、施工縫、后澆帶、穿墻管道、埋設件等設置和構造,均須符合設計要求,嚴禁有滲漏。5.6 一般項目:.5.6.1 防水混凝土結構應堅實、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窩等缺陷,埋設件位置應正確。5.6.2 防水混凝土結構表面的裂縫寬度不應大于0.2mm,并不得貫通。5.6.3 防水混凝土結構厚度不應小于250mm,其允許偏差為+15mm,-10mm,迎水面鋼筋18、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其允許偏差為10mm。6 成品保護6.1 保護鋼筋、模板的位置正確,不得踩踏鋼筋和改動模板。6.2 在拆模或吊運物件時,不得碰壞施工縫及撞壞止水帶。6.3 在支模、綁扎鋼筋、澆灌混凝土等整個施工過程中注意保護后澆帶部位的清潔,不得任意將建筑垃圾拋在后澆帶內。6.4 保護好穿墻管、電線管、電門盒及埋件的位置,防止振搗時擠偏或將預埋件凹進混凝土內。7 質量通病及防治7.1 蜂窩、麻面:造成原因是不分層澆混凝土或一次混凝土過厚,振搗間距過大或振搗時間不夠、脫模早、模板干燥、模板表面清理不干凈、隔離層涂刷不均勻、模板接縫不嚴密造成跑漿。7.2 空洞:造成主要原因是漏振、欠振19、管道密集。埋件和鋼筋稠密處澆灌混凝土有困難時,應采用相同抗滲等級細石混凝土澆灌。大管徑套管或面積較大的預埋鋼板處應開設澆灌振搗孔,以便澆灌、振搗、排氣。空洞補救辦法是將松散的石子剔除,并用水沖刷干凈,泅濕無明水,接槎面澆水泥素漿后立即和模,并比洞口支高100-200mm,.用比原混凝土等級提高一級并加防水劑、膨脹劑的豆石混凝土從澆搗灌如,仔細搗實,2h 后輕輕剔去多澆的砼,澆水養護至少7d。7.3 滲水漏水:7.3.1 防水混凝土施工質量不良:1)防水混凝土配制不準確,施工時隨意加水。2)混凝土拌合物中砂石含泥量大或混入雜物,混凝土密實性差,出現蜂窩、麻面、空洞等。3)混凝土養護不良,早期嚴20、重失水或受凍。7.3.2 施工縫、變形縫、穿墻管等西部構造留設不當:1)施工縫內未處理干凈,新舊混凝土接槎部位未嚴格進行處理。2)變形縫止水帶定位方法不當,位置不準確或澆灌混凝土時被擠偏、扭曲未及時糾正以及止水帶施工時受到破損,導致止水帶完全失去作用。3)穿墻管道施工不符合要求:a 未預先留設空洞,施工偶鑿眼打洞,導致防水層被破壞,且未及時認真修復。穿墻管道未設置套管,或設置了套管未作認真密封處理,套管內未設置擋圈,外未設置止水法蘭盤等方式措施。4)螺栓孔眼未及時有效封堵。5)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夠。6)成品保護不善,施工不慎造成破損,且未及時修補而造成滲漏。7.3.4 穿越墻體的管道應埋設套管21、,混凝土一次澆灌完成,不宜留洞二次澆灌。7.3.5 地下工程在施工期間對工程周圍的地表水,應采取有效的截水、排水擋水和防洪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工程或基坑內。7.3.6 施工期間地下水位應將至工程底部最低高程500mm以下,降水作業應持續至回填完畢。8 安全事項.8.1 現場施工人員必須帶安全帽,振搗人員必須穿絕緣水鞋,戴絕緣手套。8.2 各種施工設備,施工前必須經操作人員、安全員、機械設備管理員檢驗合格,嚴防機械傷人。8.3 臨時照明、振動棒等所有電線注意穿管保護,嚴禁搭設在腳手架等物品上。8.4 施工用電采用 TN-S 供電方式,三級配電兩級保護,開關箱中必須設置漏電保護器。8.5 用簡易梯子作為人員上下基坑的通道。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3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