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與測量放線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8054
2022-08-12
10頁
70.50KB
1、相城第三實驗中學項目定位和測量放線編制人:審核人:審批人:蘇州第五建筑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4月13日第一章工程概況1第二章準備工作21、人員準備22、技術準備23、器具準備2第三章施工程序31、主要定位測量放線程序32、施工軸線及高程點的放樣程序3第四章施工方法41、定位測量控制網的搭建41.1定位控制點網絡的建設41.2、高程控制點網絡的建設42、定位測量放線52. 1、+0. 00以下結構定位測量放線52. 2、+0. 00以上結構定位測量放線5第五章相應措施61、質量保證措施62、人員、儀器管理措施6定位和測量放線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況1. 建設單位:蘇州市相城區教育局2. 代建單位:2、蘇州市相城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3. 監理單位:蘇州建龍工程建設咨詢有限公司4. 設計單位:上海天功建筑設計有限公司5. 勘察單位:蘇州華邦巖土工程有限公司6. 施工單位:蘇州第五建筑集團有限公司7. 合同工期:2018年3月15 ET2019年5月8日,420天8. 總造價:257881527. 36 元相城第三實驗中學位于蘇州市相城區沈思港路南、御苑路東;用地面積56601 m2, 總建筑而積65408. 51 m2,計容積率建筑面積44350.51 m2,不計容積率建筑而積21058 m2;本工程為框架結構,基礎形式為樁基礎;抗震等級(報告廳、實驗樓、食堂藝體綜 合樓、門衛為一級,3、教學樓、地下車庫為二級),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使用年限 50年;設計標高0.00 (教學樓、食堂藝體綜合樓、地下室相當于85國家高程4. 10m, 報告廳、實驗樓、門衛相當于85國家高程3.95m)各單位工程概況如下:單位工程占地面積(m2)總建筑面積(nV)計入容積率 的面積(m2)層數建筑高度(m)報告廳2081. 637097. 444707. 04地上3層地下2層17.40實驗樓3711.0713549.0212549. 5地上5層22.99教學樓5051.8319453.8617709. 78地上5層22.2食堂藝體綜合樓3144. 579298. 999298. 99地上4層24、1.521地下室18314. 405382 (人防區) 12932. 40 (非人防區)地下1層3.7(3. 9)門衛85.285.2地上1層3. 55第二章準備工作1、人員準備本工程設測量管理員2名負責本工程與測量有關的工作,測量員4名負責施工過程 中的測量放線工作。2、技術準備2. 1編制依據 、城市規劃部門測繪成果; 、工程勘察報告; 、施工設計圖紙和有關的變更文件; 、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 、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2、熟悉首層建筑平面圖、基礎平面圖、有關大樣圖、總平面圖及與定位測量有關 的技術資料。2.3、根據建筑圖與結構圖校核各部位的5、尺寸,了解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情況,主要軸 線,建筑物長、寬,結構特點及解建筑物的建筑坐標、設計高程,在總平面圖上的位置, 建筑物周圍主要建筑物的相互關系和軸線尺寸。2. 4、將所有擬建建筑基礎平面布置圖通過旋轉相應角度復制到建筑施工總平面圖相 應位置,方便施工時直接通過天正建筑拉取坐標,使定位工作更具靈活性。詳見基礎平 面布置總圖。3、器具準備序號名稱型號精度數量1.全站儀0TS-632N2mm+2ppm1臺2.經緯儀DSZ332臺3.垂準儀DZJ331臺4.水準儀DSZ3 3 mm2臺5.塔尺5m0. 5cm2把6.鋼卷尺長城50m土 2 mm2把7.鋼卷尺長城5m linin5把8.水平尺l6、m土 1mm1把9.墨斗2個10.線厘1kg1個第三章施工程序1、主要定位測量放線程序a)公司技術質量部派測量工程師參加建設單位組織的紅線樁、水準點的交接工作, 并將結果交于項目測量員。b)項目測量員對建設單位交樁點進行復測,確定無誤后引測出平面控制網及高程控 制網。c)平面控制網及高程控制網報監理單位驗收,對不合格的定位點及高程點及時予以 清除,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d)前期熟悉樁位圖、基坑平面布置圖、塔吊平面布置圖、基坑圍護圖及標準層平面 圖,建立宏觀的定位測量放線思路。e)后期熟悉各種圖紙及變更,避免一切因定位放線失誤造成對工程的影響。2、施工軸線及高程點的放樣程序慕礎階段:提供控制點一引7、測施工控制點、高程控制點一土方開挖放線一監理驗線一土方開挖 一基坑放線和標高引測一監理驗線一基礎施工主體階段:垂準儀投點一經緯儀打x、y方向兩條控制線一剪力墻(框架柱)放線、高程點引測f監理驗線f主體施工第四章施工方法1、定位測量控制網的搭建1.1定位控制點網絡的建設根據測繪院提供的定位點 XI (50573. 675, 51325. 727)、X2 (50576. 595, 51417. 930), 經過復測無誤后引至場地內臨時道路,場地道路在澆筑時預埋鋼釘AG共計7個定位點, 定位點的布設需有全局觀念,考慮實際施工時的需要及避開可能產生的影響(如:材料 堆場的遮擋,道路交通的影響),使其能8、最大程度的方便定位,具體分布見定位及高程 控制點分布圖。由于定位點布設在臨時道路上,隨著土方開挖,基坑邊坡的位移可能會影響到臨時 道路,考慮到施工的緊迫性,不可能每次定位前都進行定位點的復測,根據以往施工經 驗,采用以下方法,可高效精確的進行復核:a測站點和后視點在建完站后,通過全站儀自帶的測距功能,計算出兩點間的實際 距離和理論距離Z間的差,需在誤差范圍內。b通過周邊已建住宅樓的某個墻角和測站之前的夾角進行復核,需夾角和前期記錄 的夾角一致。如通過以上兩步:點與點的距離、點與點的夾角,進行復核,我們就能精確的復核 我們的定位網絡是否準確。1.2、高程控制點網絡的建設本場地較為平整開闊,基本呈9、四邊形,故高程控制點的布設考慮均勻分布于各臨時 圍墻上。通過對測繪院提供的高程點XI (黃海高程3. 255m)進行引測,在本工程臨吋圍 墻上設高程控制點7個,均為黃海高程4.1m,考慮臨時圍墻可能后期會有沉降,故高程 控制點在使用時需至少復核兩個以上不相鄰的高程控制點,數據一致時,方可使用,并 在高程點引測至建筑物上前,定期對7個高程控制點和XI進行復測,保證高程控制網絡 的精確性。具體詳見定位及高程控制點分布圖。2、定位測量放線2. 1、+0. 00以下結構定位測量放線1、基礎定位放線土方開挖前根據基坑圍護圖,利用天正建筑拉取開挖部位外邊坡線坐標,根據所打 的點撒白灰線,在土方開挖至設計基10、底標高時,可在基礎平面布置總圖上拉取軸線間的 交點坐標,利用全站儀定位至坑底,再用經緯儀打出軸線,方便開挖承臺、集水井、電 梯井等,也利于控制基礎邊坡底口位置。待驗槽合格后,由于之前的軸線樁挖土時多少 會被破壞或影響,故重新定點打軸線,支墊層模板,直至基礎出0. 00都可利用此方法 進行定位放線。注意點:軸線閉合校核無誤后,報請技術負責人、質檢員驗線,自檢合格后報請上 級主管部門驗線,合格后移交下道工序施工。由于本工程定位點布置在臨時道路上,土 方開挖后基坑邊坡位移可能會對道路有一定影響,為保證控制點的準確性,因經常和XI、 X2點進行復核,并在定位點使用前按照11屮a、b兩點進行復核。施工時11、一定要保證精 度,如有誤差要在允許范圍內平差。軸線投測完成,并經校核無誤。每次放線后請質檢 員、技術負責人和監理單位驗線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2、高程控制在標高引測時通過臨時圍墻上的高程控制點對槽底標高分兩次進行測設,第一次測 設至預定開挖標高以上30cni處,控制機械挖槽深度;第二次測設預定開挖標高,控制人 工清槽深度。嚴格控制標高不能超挖或欠挖,測量人員要隨時跟班作業,保證施工人員 在清槽過程中不出現少挖或多挖。2. 2、+0. 00以上結構定位測量放線從土0. 00開始放線均用垂準儀從下層結構通過200*200mm的預留孔往上投射,每 個區設置兩個預留洞,且主體封頂后進行封堵定位空12、洞,定位點用紅漆做好標注,并進 行遮蓋保護;投點完成后通過經緯儀架設在控制點上,通過瞄準長軸線x,轉動90 , 來得到短軸線y;通過x、y軸線放出框架柱外邊線及必要的軸線,放線完成后及時通 知質檢員驗線,自檢合格后通知監理人員再次復核。注意點:兩個定位孔所投影的點,在架設經緯儀前都要進行距離的測量,如有誤差,在可控范圍內,需進行調整;可控范圍外,需找岀為題所在,進行重新投點。第五章相應措施1、質量保證措施由業主提供的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校算校測合格,并辦理了交接手續后, 才能作為測量依據。加強現場內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鋼尺量距時,應做到“直、平、準、齊”測量應進13、行溫度改正。延長直線吋應采用正倒鏡挑直法,口前視長度不得大于后視長度的3倍,以降低或 消除方向差。標高豎向傳遞時應以首點向上傳遞,以防止誤差累計。2、人員、儀器管理措施Q測量人員測量儀器設備,必須經檢驗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標識保存完好。b)測量人員必須測量作業應按相關工程測量規程規范執行。C)測量人員應負責并檢查儀器的使用及保管情況。d)測量人員必須熟悉、掌握并嚴格遵守測量儀器操作規程。e)測量人員在使用儀器過程中必須堅守崗位,避免儀器受震、碰撞或傾倒,雨天或 陽光下測量應打傘。f)測量人員應隨時清點儀器的附件、工具,以防丟失。g)測量儀器必須由專人負責保管,并存放在通風、干燥常溫的室內,必要時14、將儀器 放入防潮、防盜的箱柜中。h)測量儀器必須由熟悉儀器性能和有實踐經驗的人員經常定期維護,按期檢校與鑒 定。i)測量儀器及工具應經常保持清潔,并及時擦拭。J)儀器使用過程屮,如發現誤差過大或受損壞時,應及時送往有關部門處理,不得 私自拆換。k)測量工作應做到步步有校核,以控制誤差超限,并防止出現粗差。l)質量管理職責:測量工作質量由專業責任工程師負責,測量作業人員作到100%自檢要求。m)不準在工作崗位上使用無鑒定合格證、印或超過鑒定周期以及經鑒定不合格的測量器具。n)凡新儀器使用前應仔細閱讀說明書,充分了解儀器的性能并進行檢定,校核合格 后方可使用。o)領用與歸還儀器時,使用與保管人員應當面進行檢查。P)各主管部門必須掌握、檢查、了解測量儀器的使用和保管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提 出。q)須報廢的測量器具鑒定后方可報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