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防汛施工方案(1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8253
2022-08-12
13頁
21.32KB
1、玉溪至楚雄高速公路勘察試驗段B5工區防洪防汛施工方案 編制人: 審核人: 批準人: 中鐵六局集團有限公司二一六年十一月目 錄一、編制依據1二、編制目的1三、基本原則1四、工程概況2五、組織安排及職責21、防洪防汛領導小組22、職責分工23、主要聯系方式3六、主要施工部位3七、技術保證措施4八、安全保證措施6九、預警系統的運行8十、事故的應急響應8十一、災害事故應急處置9十二、災害現場的恢復9十三、救災、救護人員的培訓和演練10防汛抗洪預案一、編制依據(1)玉溪至楚雄高速公路勘察試驗段子午試驗段B5工區兩階段施工圖設計;(2)現行的國家和交通部頒發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標準;(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2、技術規范(JTGF9-2015);(4)玉楚高速勘察試驗段B5工區施工組織設計;(5)當地以往天氣情況經驗匯總及當地天氣預報;(6)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地形及現場調查情況。二、編制目的云南地區6月至8月為雨季時期,降水量較大,根據我標段內山坡陡,地質、地形、地貌等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保證施工中人員及設備安全,加快玉楚高速公路的建設,防止在雨季施工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特制定防洪防汛施工方案。三、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避免和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及財產損失為核心,做好橋梁工程、路基工程、隧道工程防汛安全事故的預防和應對工作,努力維穩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的原3、則。堅持把防洪防汛各項工作落實到日常管理之中,全面做好預警預測及預警響應工作,努力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堅持以施工單位為主的原則。防洪防汛實行施工單位負責制,項目經理是防洪防汛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由施工單位對所轄項目及施工隊實施統一協調。建立施工單位、施工作業隊和施工班組三級聯防應急指揮機構,形成項目部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防洪防汛體系。四、工程概況本標段起點位于雙柏縣西北側李家村,起點里程K150+140,以隧道形式展開,經過秧田沖,楊家村、李家村、杜家村、段家村,終點止于陳家村,終點樁號為K153+300,線路全長3.16km。主要工程量包括隧道1座(左幅全4、長997m,右幅全長995m)、橋梁4座(單幅全長2071.58m)、涵洞和通道2座,路基挖方75.12萬方,填方1.1萬方。五、組織安排及職責1、防洪防汛領導小組組織安排是保證工程安全渡汛的重要手段,為此我項目經理部組建了由項目經理任組長,項目總工、書記、副經理為副組長的防汛領導小組,小組辦公室設在安全監察部,安全監察部部長武英兼主任,具體成員如下:組 長:吳敦彬副組長: 張建國、馮代林、王宗亮、董守斌、陳鵬飛、雷雪東成 員:馬超、武英、張虎、梁肖杰、黃立峰、賀禮強、楊華、婁玉廷、曹敬、史志鵬、劉國朋、郝上文、閆卓、李晉生、紀鵬飛、王淑婷、各作業隊負責人、班組長2、職責分工組長:負責事故的決5、策和全面指揮,調動各作業隊救援人員、設備、物資等資源。副組長:配合組長工作,負責事故現場的具體指揮,組織相關人員及時趕到事故現場,組織指揮救援工作。成員:人員分工具體細分至技術保障、后勤保障、醫療衛生救護、安全保衛、信息收集工作,主要負責指導協助事發工區搶救排險組和技術保障組等工作,負責項目部應急救援時的后勤保障及善后處理工作,負責聯系護送受傷人員到就近醫院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工作,負責現場警戒、維護秩序、疏散救援現場閑雜人員及疏導交通,引導救援人員、物資、車輛、設備進入救援現場,保護好現場,負責撥打醫療救助120或110、119等。負責現場施工各道工序、環節的具體監督檢查工作及隱患排查,督促施6、工作業隊落實項目部制定的各項雨季施工防洪防汛措施。3、主要聯系方式領導小組主要聯系方式姓名電話姓名電話吳敦彬馬超張建國武英馮代林張虎王宗亮梁肖杰董守斌黃立峰陳鵬飛賀禮強雷雪東楊華婁玉廷李晉生六、主要施工部位本標段施工部位有:1、橋梁工程:左幅K151+328橋、右幅K151+321橋、左幅K151+876橋、右幅K151+883橋、左幅K152+286橋、右幅K152+295橋下部結構、T梁預制、T梁架設施工。2、路基工程:路基土石方開挖、防排水施工。3、隧道工程:蠶豆田2號隧道洞門、開挖、仰拱、二襯施工。4、施工作業隊的生活及生產區(位于山區里)。七、技術保證措施1、雨季及洪水期間,與當地的7、氣象水文部門取得聯系,及時獲得氣象預報,掌握汛情,合理安排和指導旗,做好施工期間的防洪排澇工作。2、在雨季施工時,施工現場要及時排除積水,加強對支架、腳手架和土石方工程的檢查,防止傾倒和坍塌。對洪水可能是淹沒地帶的人員、機械設備、材料等做好隨時撤離的準備。長時間在雨季中施工的工程,搭設防雨棚。暴風雨天氣停止施工。3、施工現場防洪防汛措施(1)施工便道施工便道頂層采用砂礫鋪設,頂面設置2%的路拱,以利及時將雨水排出路面,避免下雨道路泥濘。施工便道兩側設排水溝,將雨水引至低洼地段。填方段便道做好邊坡防護,每隔20至30米留流水槽,雨季時使用便道積水能夠及時排除,在便道坡腳使用石塊;開挖段便道,經常8、巡查,發現危石、松動的石塊,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加固或清除硬質松散破碎處。雨季前加強臨時施工便道的維護及整修,確保路面平整、無坑洼、無積水。(2)生產、生活區生產、生活房屋應修建在地勢高、基礎穩固的地方,房屋屋后必須設排水溝,且溝溝相連。生活區、拌和站、存料場、鋼筋加工場、半成品加工場等地面要做硬化處理,且表面做好坡度,四周設排水溝;靠近山體修建時,頂部設截水溝。生產、生活區附近的大面積匯水區域要做好疏導管涵,以便及時將水流引、排入低洼地段。(3)主體工程橋涵工程基坑開挖盡量安排在晴天施工,開挖完后及時進行每道工序的施工,近快完成砼的澆筑,同時準備抽水機,以防下雨浸泡基底。路基工程路基施工不宜安排9、在雨季。路塹施工應先做好塹頂截水溝,塹底做好拱度。兩側挖好排水溝,保證排水暢通,以免浸泡基床,靠近山體一側在雨季來臨前做好山體防護,防止山體滑塌、掉塊。通過巖堆、危巖落石地段,應先對其進行治理,待加固后再進行路基施工。路基填筑做到隨挖、隨運、隨填、隨壓。每層填筑表面做成2%-4%的橫坡,并填平,雨前或工前將鋪填物碾壓密實,并在填筑前做好路基兩側排水。填筑期間,做好路基表面及邊坡的臨時排水措施,確保填筑表面不積水,不浸泡。雨季填筑躍進,不宜全面鋪開,應分段分片,集中力量,快速突擊,填層表面橫向排水坡度不應小于2%。路基施工應遵循“完成一段,防護一段”,路基主體完工后及時進行防護工程施工,以防止雨10、水沖刷邊坡。加強對深基坑、深路塹邊坡觀測及鄰近公路施工等雨季汛期安全巡查。現場中、小型設備按規定加防雨罩或雨棚,機電設備要安裝好接地安全裝置,機動電閘箱的漏電保護裝置確保安全可靠;施工電纜、電線埋入地下,外露的電桿、電線采用可靠的固定措施;雨前對現場設備做絕緣檢查。對停用的機械設備以及鋼材、水泥等材料采取避雨防潮措施,現場物資的存放臺等均墊高,防止雨水浸泡。雨季設專人在危險地段值班,重點加強對深基坑、深路塹、高填方路基邊坡的觀測,及跨河、跨路等施工的安全巡視,并派專人對施工區、生活區等排水系統進行檢查和清理,確保排水通暢。八、安全保證措施1、交通保證措施(1)場內交通主要靠道路連接,各洞口附近11、的坡面上殘留的危石應清除干凈,嚴禁在道路上亂堆亂放,確保道路安全暢通。(2)汛前應對道路靠山體內側的排水溝及橫貫道路的涵管、涵洞進行清理、疏通,針對已損壞的溝段或涵管、涵洞蓋板進行修補或重新填筑加固,保障排水暢通及交通安全。(3)對道路沿線破損的路面及路基側墻及時修補或填筑加固,確保交通安全。2、供電系統保證措施汛前應認真檢查本標段各施工變壓器及駐地變壓器的避雷設施是否完好,并定期采用手搖式電阻測試儀進行接地電阻測試,杜絕雷擊事故的發生。在汛前全面進行檢查供電設備的完好狀況,配備足夠的易損件和消防器材,同時檢查施工現場的線路是否埋順,電閘要有防雨措施,避免短路,處理好線路接頭,以免漏電。3、邊12、坡防護保證措施(1)沿線山體邊坡陡峻,大雨或暴雨天氣,受雨水沖刷容易發生垮塌或掉塊,將危及下方人員及設備的安全。因此,雨天應加強巡視檢查,對過往行人、施工人員采取引道措施或攔截禁止通行,并設置明顯安全標識,如“邊坡危險、禁止通行”等措施。(2)為避免邊坡上方的沖溝山洪暴發或危石懸石墜落導致事故發生,禁止在邊坡下雨天作業或逗留。(3)加強沿線邊坡的安全巡查工作,如發現事故隱患應及時報告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4)開挖或清理、疏通高邊坡截、排水溝,并保持過水暢通。4、施工道路保證措施施工便道的路基應碾壓堅實、硬化處理,開挖或清理、疏通排水溝,確保雨期道路循環通暢,不淹不沖、不陷不滑。施工場地排水坡度13、應不小于千分之三,并盡量防止四鄰地區的水流入。凡有可能積水的區域,應事先填筑平整。5、各項施工保證措施(1)清理疏通各施工現場排水溝及排水涵管,針對已損壞的溝段或涵管進行修補,保持排水暢通。(2)增加各項臨邊安全防護措施,消除邊坡落石、塌方造成人員傷害及設備損壞的安全事故隱患。(3)在隧道開挖過程中,按規范要求的安全步距及時跟進支護,對已支護的及時開展仰拱、二襯施工。(4)加強對已支護洞段的安全巡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部位及時整改和治理,確保萬無一失。(5)應加強對邊坡的巡視,發現危石、裂隙張開等情況應及時報告建管處及監理單位。并對裂隙進行封閉處理,防止地表水滲入順向坡、裂隙危及邊坡穩定。九、預14、警系統的運行1、事故預測監控項目部加強本標段工程排洪通道的監控,完善監控體系,開展風險分析評估,采取預防措施,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理。2、事故預警機制各工區建立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實施24小時不間斷的干部值班制度,按國家標準明確事故預警級別的原則、條件和信息發布程序及時發出警報的方法和方式。使所有人員明白正處于什么狀態。預警的信息應當及時、準確、全面。3、預警信息發布(1)信息溝通項目部加強同工區之間的聯系,項目部主管領導及工區主管人員的手機應24小時處于開機狀態,做到險情可以及時,準時上報防洪搶險有關部門,同時,也利于上級領導對下面防洪搶險工作的掌握。(2)事故報告發生洪水災害的工區,在第15、一時間內立即報告項目部領導,項目部領導接到報告后,根據災害的嚴重性,再向相關上級單位報告。十、事故的應急響應項目部防汛工作劃分為四個響應等級,響應后堅持24小時零報告制度,即災害發生后,每24小時必須上報一次災情,即使災情沒有變。也必須堅持上報情況,直至災害過程結束。四級響應等級各有標準:四級響應:日降雨量為10-25毫米。檢查和疏通工地和駐地的排水設施。三級響應:日降雨量25-50毫米。加固和增設排水設施二級響應:日降雨量50-100毫米 組織項目部防汛搶險人員對現場低矮地方擋上沙袋。重大財產加設進行防護,加固駐地臨時房屋。一級響應:日降雨量200毫米以上,達到危及到生命的洪水位,組織全體人16、員準備撤離危險地段。十一、災害事故應急處置1、根據災害事故的危害程度及災情實行分級管理,現場處置主要依靠作業隊自身應急處置力量,項目部密切配合協助。發生事故的作業隊應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措施,有效地實施先處置,全力控制事故發展勢態,防止事故擴大而引發第二次人員傷害。2、根據勢態發展和變化的實際情況,如果出現急劇惡化的特殊險情時,可依據應急救援的基本原則及時果斷地采取緊急處置措施。3、應急處置程序基本決策過程如下:項目部領導小組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緊急會商,分析災害的范圍、程度、影響及發展趨勢,并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1)在諸多問題中分清輕重緩急,選擇解決、處理最緊迫、最重要的、對全局最有影響的17、問題。控制災情險情,防止災情擴大。(2)具體布置有關部門及搶險救災隊伍的任務和措施。具體解決搶險救災所需的人、財、物資源等。(3)追蹤事故的發展及搶險救災措施貫徹落實的反饋信息,評估搶險救災措施的效果和質量、追蹤決策,修正決策。十二、災害現場的恢復現場的恢復也稱為緊急恢復,是指事故被控制住后所進行的短期恢復,從應急過程來說意味著應急救援工作的結束,進入到另一個工作階段,即將現場恢復到一個基本穩定的狀態。在該過程中實施的主體為各作業隊,項目部配合,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防洪搶險領導小組宣布救援工作結束。事故發生后各作業隊要逐步恢復正常施工作業狀態。2、在恢復施工的過程中,事故作業隊安排專人18、負責,對災害現場殘留有礙施工的雜物進行清理,同時對災害地段和受影響的區域進行連續檢測和監控,防止災害再次的發生。4、防洪搶險工作完成后,項目部對事故的隱患進行詳細統計災害損失,同時認真進行事故原因分析,總結教訓,進一步完善有關規章制度。十三、救災、救護人員的培訓和演練1、救助知識培訓:定時組織員工培訓有關安全、抗災救助知識,通過知識培訓,做到迅速、及時地判斷險情、人員機械及時撤離現場,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2、使用和器材維護技術培訓:對各類器材的使用,組織員工培訓、演練,教會員工人人會使用搶險救援器材。倉庫保管員定時對配置的各類救援器材維修保護,加強管理。搶險器材平時成績不得挪作他用,對各類防災器具應落實專人保管。3、每年對各作業隊及相關人員在雨季來臨前進行一次防汛知識、防汛器材使用培訓和演練,并做好演練記錄。4、加強宣傳教育,使全體施工人員了解防汛、自救常識。5、制定防汛值班表,如下防 汛 值 班 表 時間人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組長馬超張虎武英梁肖杰賀禮強黃立峰楊華成員史志鵬葛佳旺紀鵬飛高遠飛李霓萍徐劍王克祥總值班:武英 值班電話: 值班注意事項:1、實行24小時值班制;2、值班記錄依次下傳,并認真做好每日的記錄;3、交接班時間為每日早8時,值班人、作業隊主要領導必須24小時開機,保持通訊暢通;4、如發生重大安全隱患,應立刻向項目部主要領導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