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結構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8584
2022-08-12
12頁
166.50KB
1、二次結構施工方案 材料及要求 (1) 砌塊: BM內隔墻砌塊,主規格以及所配套的半塊、U型塊等輔塊和加氣混凝土砌塊,施工時所用砌塊的產品齡期不應小于28d。嚴禁使用斷裂砌塊。 (2) 砌筑砂漿:砌筑砂漿采用預拌砂漿(又稱商品砂漿),地面以上砌筑砂漿強度為M5混合砂漿,地面以下及衛生間采用專用砌筑粘接劑。 (3) 混凝土:構造柱、系梁、抱框柱、過梁和芯柱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為C20。 (4) 根據施工期間的工程量、施工進度,確定材料的數量及進場時間,有專人負責,確保材料按時進場,并妥善保管。 (5)進場材料必須有產品質量認證書、出廠合格證、材質證明書、性能檢測報告及砌體材料的備案書。材料進場后按要2、求抽樣做復試,經試驗室檢驗合格,報監理認可后方可施工。施工機具 主要施工機具:砂漿攪拌機、翻斗車、手推車、大鏟、手鋸、托線板、線墜、鋼卷尺、灰槽、小水桶、笤帚、2m靠尺等。 作業條件1) 放好砌體墻身位置線、門窗口等位置線和建筑50線,經驗線合格后方可施工。 2) 立皮數桿:宜采用3040木料制作,皮桿數上注明門窗洞口、拉結筋、圈梁等尺寸標高。皮數桿宜在門窗和砌體轉角處設立,一般距墻皮或墻角50毫米為宜。皮數桿應垂直、牢固、標高一致,經復核,辦理預檢手續。 3) 植筋已按設計、施工方案要求并經拉拔試驗合格后植筋完成,并經過隱蔽驗收。 4) 根據最下面一皮磚的標高,拉通線檢查,樓板結構或室內地坪3、出現偏差時應預先用1:2水泥砂漿找平,如水平灰縫厚度超過20毫米,用C20細石混凝土找平。 BM輕集料混凝土砌塊施工1、施工工藝基層處理放線排磚排塊擱底砌筑墻體芯柱、水平系梁施工面層清理2砌筑前準備工作2.1浮塵等雜物清掃、剔鑿,按設計圖紙放出墻體控制線以及芯柱、水平系梁等控制線。2.1排磚砌塊墻體砌筑應根據砌筑皮數、灰縫厚度、塊型及豎向構造的變化部位等對墻面進行預排。2.2芯柱、水平系梁、過梁布置及配筋 1)芯柱布置 A 門窗洞口兩側,墻厚200mm,212;墻厚200mm,112 B 墻長超過5m時,墻厚200mm,212;墻厚200mm,112,且芯柱與框架柱、芯柱與芯柱之間的距離不宜大4、于4m。C 轉角、丁字墻、十字墻交接墻端部位,設芯柱,墻厚200mm,212;墻厚200L1200墻厚X15021021221261501200L2100墻厚X200210214214820021003200墻厚X3002143163168150(5) 拉結筋布置: 后砌填充墻與主體或剪力墻連接時,填充墻應沿高度每500mm(2皮砌塊高度)設26拉筋。 2) 構造柱、抱框立柱、過梁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均為C20。 3) 砌塊墻體與構造柱、抱框立柱的連接處應砌成馬牙槎,砌馬牙槎應先退后進,以保證構造柱、抱框立柱腳為大斷面。每一個馬牙槎的高度不宜超過300mm,馬牙槎凸槎長度不小于60mm。 4) 5、構造柱、抱框立柱、過梁施工要點: (1) 鋼筋工程: 鋼筋采用HPB235鋼筋,鋼筋綁扎前必須做除銹、調直處理。HPB235級鋼筋末端應作180彎鉤。 受力鋼筋接長采用綁扎搭接接頭,同一截面鋼筋接頭百分率為50%。當植筋與新增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時,其搭接接頭應相互錯開。一級鋼搭接長度為27d,三級鋼搭接長度為41d。(2) 模板工程: 構造柱、抱框立柱、圈梁、過梁模板采用15mm厚多層板,主龍骨采用50100mm木方,構造柱、抱框立柱采用雙鋼管加固,鋼管間400-500mm,在墻體隔斷一面采用14對拉螺栓穿過墻體灰縫拉結固定。圈梁、過梁模板上口采用定型倒U口支架加固。 模板必須與所在墻的兩側嚴密6、貼緊,模板與墻體接縫處采用海綿條貼緊,支撐牢固,防止模板縫漏漿。 在逐層安裝模板之前,必須根據構造柱、抱框立柱軸線校正豎向鋼筋位置和垂直度。箍筋間距應準確,并分別與構造柱、抱框立柱的豎筋和圈梁的縱筋相垂直,綁扎牢靠。 支模時還應注意在構造柱、抱框立柱的底部應留出孔洞,以便清理模板內的雜物,清除后封閉。 (3)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澆筑前,必須將馬牙槎部位和模板澆水濕潤,并將模板內的砂漿(混凝土)殘塊、磚渣等雜物清理干凈。 構造柱、抱框立柱的混凝土澆筑可以分段進行,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m。在施工條件較好,并能確保澆搗密實時,也可每一樓層一次澆筑。 澆搗混凝土時,宜用插入式振動器,分層搗實。振搗棒隨7、振隨拔,每次振搗層的厚度一般為200mm左右。振搗棒應避免直接觸碰鋼筋和磚墻,嚴禁通過砌塊墻體傳振,以免砌塊墻體鼓肚和灰縫開裂。 新老混凝土接槎處,須先用水沖洗、濕潤,再鋪1020mm厚的水泥砂漿(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石子),方可繼續澆筑混凝土。 在砌完一層墻后和澆筑該層構造柱、抱框立柱混凝土前,應及時對已砌好的獨立墻體加穩定支撐,必須在該層構造柱混凝土澆搗完畢后,才能進行上一層的施工。 施工注意事項:當墻與梁錯位時做法見下圖頂部采用d101000膨脹螺栓 (應避開梁板鋼筋),膨脹螺栓端部留出150mm,用26鋼筋與錨栓綁扎在一起,最后用混凝土澆筑,頂部用干硬性砂漿捻實。材料與質量控制 砌塊 8、主控項目 1) 使用的砌塊和原材料,其技術性能、強度、品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有出廠合格證,規定試驗項目必須符合標準。 抽檢數量:每一生產廠家,每1萬塊砌塊至少應抽檢一組,不足10000塊按一批計算;每批從尺寸偏差和外觀質量檢驗合格的砌塊中隨機抽取抗壓強度試樣一組,共5塊。 2) 砂漿的品種、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砌筑砂漿的驗收批,同一類型、強度等級的砂漿試塊應不小于3組;同一驗收批砂漿試塊抗壓強度平均值必須大于或等于設計強度等級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同一驗收批砂漿試塊抗壓強度的最小一組平均值必須大于或等于設計強度;同一驗收批少于3組試塊,每組試塊抗壓強度的平均值必須大于或等于所對應的立方體抗9、壓強度。 一般項目 1)砌筑砂漿應密實飽滿。2)砌塊砌筑時采用的規格、品種應符合設計要求。3)砌塊墻轉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咬槎緊密。如需間斷應留斜槎。4)芯柱砼施工前孔內砂漿必須消理干凈。芯柱頂部,模板支成漏斗型,砼細心搗實。6)砌筑腳手架不得擱、靠在砌塊墻上。7)砌筑墻立向通縫不大于2皮磚。2) 填充墻砌體的一般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表5.1-2的規定。 表5.1-2 填充墻砌體一般尺寸允許偏差 項次 項 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1 軸線位移 10 用尺檢查 垂直度 小于或等于3m 5 用2m托線板或吊線、尺檢查 大于3m 10 2 表面平整度 4用2m靠尺或楔形塞尺檢查 3 10、門窗洞口高(后塞口) 5 用尺檢查 4 外墻上、下窗口偏移 20 用經緯儀或吊線檢查 5) 填充墻砌體留置的拉結鋼筋的位置應與塊體皮數相符合。拉結鋼筋應置于灰縫中,埋置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豎向位置偏差不應超過一皮高度。 6) 填充墻砌筑時應錯縫搭砌,加氣混凝土砌塊搭砌長度不應小于砌塊長度的1/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搭砌長度不應小于90mm;豎向通縫不應大于2皮。 7) 填充墻砌至接近梁、板底時,應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墻砌筑完并應至少間隔7d后,再將其補砌擠緊。 質量保證措施 1) 嚴格執行“三檢”制度,加強自檢、互檢、交接檢程序,在上道工序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 2) 嚴格執行樣板引路制度11、,在大面施工前,先做樣板,待樣板驗收合格后方可按樣板標準進行大面積施工。 3) 預埋在墻、柱內的拉結筋任意彎折、切斷:應注意保護,不允許任意彎折或切斷。 4)墻體植筋:墻體植筋的位置、規格、數量、間距均應按設計要求留置,不應錯放、漏放。 5) 構造柱做法:凡設有構造柱的工程,在砌磚前,先根據設計圖紙將構造柱位置進行彈線,并把構造柱插筋處理順直。砌磚墻時,與構造柱連接處砌成馬牙槎。每一個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為300mm,突出槎為60mm。馬牙槎應先退后進。 成品保護1) 墻體拉結筋、構造柱、抱框柱鋼筋、芯柱等,均應注意保護,不得拆改、彎折或損壞。 2) 手推車應平穩行駛,防止碰撞砌筑好的墻體。12、墻體被撞動時,應重新鋪砌。 3) 在砌體砌塊上,不得搭放腳手板或其它施工臨時設施、支撐的支承點,防止發生事故。 4) 砂漿稠度適宜,砌筑過程中要及時清理,防止砂漿濺臟墻面。 5) 運到現場的砌塊,應分規格分等級堆放,堆垛上應設標志,堆放現場必須平整,并做好排水。砌塊堆放時,注意堆放高度不宜超過1.6m,堆垛之間應保持不小于1.5m寬的通道。 6) 裝卸砌塊時,嚴禁傾卸丟擲,并應堆放整齊。 7) 水電和室內設備安裝時,應注意保護墻體,不得隨意鑿洞。設備洞、槽應在砌筑同時留設,漏埋或未預留時,應使用切割機切槽,埋設完畢后用C15混凝土灌實。 8) 腳手架拆除時,應注意保護墻體及門窗口角。 9) 在砌塊墻上支模、綁扎鋼筋時,應防止將砌塊碰松動。模板支設應保證鋼筋不受擾動。 10) 澆筑混凝土時,防止漏漿掉灰污染墻面。 11)當澆筑構造柱混凝土時,振搗棒應避免直接碰觸砌塊墻體,并不得碰動鋼筋、埋件,防止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