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不銹鋼管道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9065
2022-08-15
10頁
188KB
1、給水薄壁不銹鋼管道安裝施工作業指導書一、系統概況1、給水系統樓內給水由室外管網直接供給,由地下室主干管供往各配水點(衛生間、廚房、空調機房)。1.1、給水管道采用薄壁不銹鋼管(管道及管件材質均為316L即00Cr17Ni14Mo2),DN100采用卡壓式不銹鋼管件鏈接,DN100采用不銹鋼溝槽式卡箍鏈接;密封圈采用氯化丁基橡膠圈(CIIR)。埋墻或埋地的給水支管采用包覆管。卡箍材質為304。不銹鋼管道及管件執行國標GB/T127712008,GB/T19228.1,GB/T19228。2,GB/T19228.3。不銹鋼管道及管件執行系列,管道壁厚見下表:公稱管徑DNDN15DN20DN25DN2、32DN40管道規格181.0221.2281.2351.5421.5公稱管徑DNDN50DN70DN80DN100DN150管道規格541.5762.088.92.01082.01592.51.2、給水管道上關斷閥DN50采用J16GB03MR型內螺紋不銹鋼截止閥(壓力等級1.6MPa)DN50采用Z16MFMB03MR型法蘭連接不銹鋼閘閥(壓力等級1.6MPa)。倒流防止器DN50采用YQDFQ4TX16P型法蘭連接不銹鋼倒流防止器,DN50采用YQDFQG2TX-16P型螺紋連接不銹鋼倒流防止器(帶過濾器,壓力等級1.6MPa)。閥門材質為304。止回閥采用YQH42AX16p型止回閥。3、浮球閥采用YQ9800316Q型過濾活塞式遙控浮球閥。水表采用遠傳水表。1.3、給水管道應進行水壓試驗,工作壓力按0.60MPa計,具體操作按GB50242-2002執行。直埋壓力管段,在埋前應進行水壓試驗。2、熱水系統2.1、熱水系統由兩臺在換熱間的,型號為SF3/6-65/10-S型熱交換器換熱,熱源冬季由渭河熱電廠提供120-70高溫熱水,夏季由一期的原有鍋爐房提供。指廊和連接樓衛生間熱水由熱水器就地加熱制備60水直接供應,主樓經地下室主干管供往各配水點(衛生間、廚房)。2.2、熱水管道管材,管件以及閥門同給水管道。熱水管道的補償器采用SHJR型波紋金屬軟管,金屬軟管長度如下:管徑DN14、50DN100DN80DN70DN50長度(mm)15501300120011001000并按設計要求設置導向支架。金屬軟管的安裝尺寸為原長度減去50mm。2.3、熱水管道應進行水壓試驗,工作壓力按0.60MPa計。具體操作按GB502422002執行。直埋壓力管段,在埋前應進行水壓試驗。二、施工流程三、施工準備1、材料:薄壁不銹鋼管材和管件、薄壁不銹鋼包覆管、O型密封圈。2、主要機具:電動液壓分離式卡壓機、手動液壓分離式卡壓器、電動切管機、手動切管器、電動壓槽機。3、按施工具體情況安排相應的人工。4、管道在施工前,必須熟悉設計施工圖、有關技術資料與施工驗收規范的技術要求。制定材料供應、機具配5、備與勞動力需求計劃,確保工程順利開工。5、根據各專業施工圖紙進行管線綜合排布,對管線的標高、走向進行優化,并上報相關部門進行審核批準。待相關部門批準后結合施工進度安排繪制現場安裝草圖,對各段管線的長度進行現場測量并進行詳細標注,已方便后期管道材料預制過程中的綜合下料,減少材料浪費。6、給水系統管道施工時,先地下管道后地上管道,先垂直總(干)管安裝,然后再進行水平總、支管安裝。7、管道安裝前,所有的管材和管件均應具有材質證明書或產品出廠合格證,并對其外觀進行嚴格的檢查,外觀無重皮、裂紋、銹斑等現象,表面與內壁均應光潔、無疵孔、裂縫、結疤、尾裂或氣孔,且接口承插手感松緊適當,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管牌6、號、機械性能和化學成份均與設計相符,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得安裝。四、施工操作及質量要求1、管道支架制作安裝1.1、根據管線綜合排布圖,現場放線確定管道支架的安裝形式以及加工數量,并根據實際情況繪制制作安裝草圖,同時在安裝草圖上對管線和支架進行統一編號,便于后期的預制和安裝。1.2、薄壁不銹鋼管環壓支架間距應符合下表的有關規定。薄壁不銹鋼管支架安裝最大間距公稱通徑(DN)1520253240506580100水平管(m)1.01.51.82.02.22.53.03.03.0立管(m)1.52.02.22.52.83.03.53.53.51.3、由于不銹鋼材料與異種金屬之間,會引起電化學腐蝕,因此7、管道與支架接觸部位用橡膠板隔開,卡環和吊卡同樣采用套橡膠管的方法將之與管道隔開。1.4、薄壁不銹鋼環壓管道固定支架的設置在水平管段上間距為12m,在立管上在每一樓層設置。其根部必須支承在地面、混凝土柱(梁)、墻面上,及穿越承重墻、樓板的兩側,不能生根與非承重墻和多孔磚上。熱水管道設置滑動支架,并按圖紙設計在相應位置設置固定支架(每隔50米設置一組)。1.5、支架的布置在符合表1.3-1的基礎上,盡量安裝與管道接頭的附近,尤其在彎管、變徑接頭、三通的附近。1.6、在各用水設備以及配水點處加裝支架予以固定,距離為100mm。2、管道安裝2.1、根據施工圖并結合現場施工環境、運輸路徑等綜合考慮,將管8、線分割成地下室主干管;管井部分及衛生間、廚房、空調機房配水點三大部分,分部施工,分段預制,逐一進行編號。2.2、薄壁不銹鋼管道的切割應采用專用手動或電動切管器進行切割,切割過程中應確保切口與軸心線的垂直,防止插入量不足。2.3、薄壁不銹鋼管道切斷后使用不銹鋼專用銼刀去除內外去毛刺,以避免安裝時管材插入管件割傷橡膠O型密封圈,造成環壓后滲漏。2.4、薄壁不銹鋼管道環壓2.4.1、首先根據下表確定薄壁不銹鋼管道插入管件的深度。薄壁不銹鋼管插入管件深度表公稱通徑(DN)1520253240506580100插入深度(mm)2124243947525360752.4.2、根據上表所示尺寸,在管道上采用9、記號筆進行標記。2.4.3、將標記后的管道筆直插入管件中,確保標記到管件端面在2.0mm以內。如管件和插入管材配合過緊,可用清潔水濕潤管材和管件,不得使用油脂類潤滑,以避免油脂使橡膠圈變形,造成環壓失敗而漏水。2.4.4、將環壓鉗口套于待壓管件處,并按下表所示壓力進行環壓。薄壁不銹鋼管徑與環壓壓力對照表公稱通徑(DN)1525325065100環壓壓力(MPa)405060注:對公稱通徑為DN65-DN100的管道與配件連接時,當環壓壓力達到2.0MPa時,應卸載壓力,調整那個環壓鉗口位置,而后再次加壓到位,以防止環壓過程中密封O型膠圈跑位變形。環壓作業時將專用環壓工具鉗口的凹槽與管件環形凸部10、緊密結合,工具的鉗口必須與管材呈垂直狀,確認無誤后開始作業,直至鉗口凹槽部咬緊管件、壓至上下鉗口貼合,即可完成環壓連接。一端為承口的螺紋轉換接頭應先鎖緊螺紋再進行環壓,否則環壓處容易松脫,而造成泄漏。2.4.5、環壓完成后應使用專用量規進行測量,檢查環壓后尺寸到位,確保施工質量。2.5、干管安裝2.5.1、將預制好管段,按編號放置于支架上,就位后檢查管道、閥門、管件等的位置、朝向是否正確,待確認無誤后從引入口開始逐一進行環壓連接,并將管道固定于支架上。2.5.2、管道在穿越樓板或墻面處加裝套管,套管規格為大于管道管徑兩個規格。套管采用鋼管。若管道穿越有防火要求的區域時,在套管與管道間隙處填充不11、燃材料進行封堵。2.6、立管安裝2.6.1、立管安裝前應對所需安裝位置進行吊線定位,確保預留孔洞中心線自上而下保持垂直。當存在偏差時,應通過調整支架距離,確保管道中心線的一致。2.6.2、將預制好的管段按編號自下至上逐一安裝,待確定預留口高度位置準確無誤后進行環壓連接,并將管道固定于支架上。2.6.3、立管安裝應確保管皮距建筑裝飾面距離參照下表所示,以確保檢修時的拆卸方便。立管管皮與建筑裝飾面最小間距公稱直徑(DN)小于32325065100間距(mm)2530502.7、支管安裝2.7.1明敷支管安裝(1)根據不同用水器具的安裝高度,對明敷支管安裝高度規定如下:a、管道檢修井內大便器角閥配水12、點安裝高度為+1.25m;b、拖布池、污水池龍頭配水點安裝高度為+1.00m。(2)根據土建移交標高線,在需施工墻面進行統一放線,并根據支架布置方案,安裝好固定管卡。(3)將預制好管段由主干管閥門處逐一連接完成,并進行固定。施工中在管道穿墻、板時加設套管。2.7.2、暗敷支管安裝(1)根據不同用水器具的安裝高度,對支管安裝高度進行統一策劃,并經有關方認可,確保在墻面開槽過程中損壞其它成品或半成品。暗敷支管安裝高度為:a、洗臉盆熱水配水支管由+550mm下翻至+450mm留配水接口;b、洗臉盆冷水配水支管由+350mm上翻至+450mm留配水接口,并保證熱水管在冷水管左側安裝;c、小便斗沖洗閥配13、水點安裝高度為+1.25m。(2)根據確定方案,在施工墻面上進行統一放線,并進行墻面開槽,開槽深度等于管道外徑+20mm,寬度等于外徑+40mm。(3)管槽內部應平整,不得有尖角等突出物。(4)將預制好管段由主干管閥門處逐一連接完成,并在薄壁不銹鋼表面進行覆膜處理,防止水泥對管道的腐蝕,待完成后采用勾釘進行固定。(5)管道壓力試驗合格后,方可采用水泥砂漿對其進行隱蔽處理,在隱蔽處理過程中,為防止用水器具預留口位置偏移,應安排專人進行跟蹤,避免后期與用水器具連接時歪斜現象發生。五、試壓驗收1、管道試壓1.1、管道試壓前應對待試系統進行全面檢查,對需封堵管口進行逐一編號,安排專人進行逐個封堵。并在系統最高點設置排氣閥,最低點設置泄水閥。1.2、試驗用壓力表應校驗合格,其精度不小于1.5級,最大壓力值為試驗壓力的1.5-2.0倍。1.3、壓力表和試壓泵應設置在系統最低點。1.4、試壓步驟1.4.1、在向試壓系統注水的同時,應充分利用高點排氣閥將管道內空氣排盡。1.4.2、待系統注水完成后,對系統進行全面檢查,無滲漏后,可對系統進行緩慢升壓。1.4.3、待壓力升至工作壓力(即0.6MPa)后,停止升壓,對系統二次進行檢查,無滲漏后,可繼續升至試驗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