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楊梅山隧道有害氣體監測施工方案-終稿(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9293
2022-08-15
11頁
95KB
1、嵩明(小鋪)至昆明高速公路楊梅山隧道有害氣體檢測專項施工方案中國交建云南嵩昆高速公路項目一公局分部第7標段2015年08月嵩明(小鋪)至昆明高速公路楊梅山隧道有害氣體檢測專項方案編制: 復核: 審核: 中國交建云南嵩昆高速公路項目一公局分部第7標段2015年08月目 錄1 工程概況 21.1工程簡介 21.2地形地貌 21.3地質構造 21.4氣象水文 22 編制依據 33 人員及檢測設備 33.1人員 33.2物資設備 34 檢測工藝、技術要點、目的及流程 44.1有害物質概述 54.2洞內有害物質檢測 54.3監測技術要點 74.4 檢測的目的、方法及工作流程 75 施工控制及應急預案 72、5.1有害氣體綜合防治措施 75.2 粉塵的綜合防治 95.3 施工過程安全控制措施 106 應急預案及處置措施 126.1應急領導機構和職責 126.2預防措施: 146.3有害氣體濃度超標、爆炸導致的隧道坍塌、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156.4保護措施程序 166.5信息發布 176.6培訓宣傳和演練 176.7應急結束 176.8后期處置 177 通風量檢算 187.1相關數據 187.2漏風系數確定 187.3 爆破需風量計算公式的確定 19楊梅山隧道有害氣體監測方案1 工程概況1.1工程簡介嵩明(小鋪)至昆明高速公路楊梅山隧道布設于大板橋街道辦事處曹家溝村與楊梅山采石場之間,起點距國道33、20約3.5公里,出口離西沖口村約2.0公里,均有便道與外部相連,交通較為便利。嵩明(小鋪)至昆明高速公路楊梅山隧道設計為雙線分離式小凈距隧道,左幅隧道ZK45+490ZK47+205,全長1715m,右幅隧道K45+445K47+245,全長1800m,為6、7合同段共同承建,其中本合同段施工左幅ZK46+300ZK47+205,共905m,右幅K46+300K47+245,共945m。該隧道為三車道大斷面隧道,圍巖結構較差,設計均為IV、V級圍巖。1.2地形地貌隧道穿越區屬侵蝕類地貌。地面高程2020m2170m,相對高差100150m,一般坡度1525,較陡峭,自然橫坡穩定性較好,地層呈4、帶狀出露,構造侵溶相間的坡地地形。出口段漸變為巖溶化山地,地形坡度較陡,除地表石芽、溶溝較發育外,一般巖溶不發育。1.3地質構造楊梅山隧道處于南北向構造(白邑村-龍潭菁斷層)與北東向構造(一朵云-大新冊斷層)之間。南北向構造屬于云南山字型構造脊柱部位,為控制性構造,其破裂面經改造具張裂性質。一朵云-大新冊斷層為壓性性質,局部轉換為張性。擬建隧道區新構造運動屬掀升微隆類型,下第三系地層受區域內東西向應力擠壓形成傾斜,屬較穩定區。據地質調查,隧道穿越地段褶皺、斷裂不發育。1.4氣象水文隧道區區域上位于云貴高原中東部,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溫濕氣候,年溫差較小、日溫差大,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氣溫1414.5、5,最冷為1月,平均9.3,最熱7月,平均20.2。風向以西南風化為主,風速2.32.8m/s。據昆明與嵩明縣氣象站資料,區內年降雨日數134138天,年降雨量885992.5mm,主要集中在7月。平均蒸發量1905mm。隧址區水系屬金沙江水系,沿線主要水系與山脈多呈南北向展布。隧址區無大型河流過境,以山澗溪流為主,多以水庫攔蓄徑流。區域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較大的高原湖泊,水資源較為豐富。區內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18901920m,為滇池盆地,較隧址區低70160m。2 編制依據1、本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文件。2、經批準的施工圖設計文件。3、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JTG F60-2009)。4、 國6、內類似隧道工程的成功經驗;5、煤礦安全規程、隧道工程試驗檢測技術、鐵路隧道施工技術安全規則、公路隧道施工規范等;6、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濃度測定方法(GB5748-85)及常規有害氣體測定方法;7、 楊梅山隧道設計資料。8、工程前期對現場的施工調查資料。9、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1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JTG F90-2015;3 人員及檢測設備計劃3.1人員計劃楊梅山隧道設專職安全員1人,有害氣體檢測人員1人。有害氣體檢測人員經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3.2物資設備計劃3.2.1 檢測設備有害氣體檢測設備:便攜式多氣體檢測報警器(型號KP826)1臺。該設備可檢測氣體項目: O2、7、CO、H2S、可燃性氣體(例如CH4等)。 針對楊梅山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現的有害氣體檢測需要,經實用性經濟技術比較,確保檢測準確的前提下,選用了有害氣體檢測儀器,其產地、型號、用途、主要技術指標如下圖:3.2.2 應急物資設備應急物資、設備序號名 稱數 量備注1滅火器24個每個臺車配備6個2便攜式氧氣瓶10瓶3便攜式防爆電筒10把4閃光燈10把5對講機10部6急救箱1個7發電機2臺300KW8應急燈26盞9挖掘機2臺10裝載機2臺11應急物資儲備箱2個內含水、干糧、手電筒、防護面罩等4 檢測工藝、技術要點、目的及流程嵩明(小鋪)至昆明高速公路楊梅山隧道單口施工900以上,近一公里。由于隧道開挖時8、地層中可能會釋放出CO、H2S、CH4等有害氣體;加之施工過程由于爆破開挖、噴射砼施工及裝渣無軌運輸車輛廢氣排放,洞內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和有害氣體,排除或降低有害氣體及粉塵濃度,改善勞動條件,保障施工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是安全生產的需要,是職業勞動保障中檢測控制的重要內容之一,而監測則是采取防治措施的依據。隧道內若有害氣體含量高、有突發危險,如不重視,不僅將影響施工人員身體健康,還可能給隧道工程造成毀滅性災害。因此有害氣體的防治是隧道施工的重點。采用常規施工方法的前提下,通過對隧道不同深度時有害氣體及粉塵濃度檢測,各施工工序有害氣體和粉塵的實際含量情況,對照檢驗標準查找原因,采取超前探測、排放、9、通風、防護等綜合處理的方法,有效地將有害氣體和粉塵含量減小到最低程度,保證施工人員的身心健康,工程的順利進行,并為以后類似工程施工提供經驗借鑒。4.1有害物質概述隧道洞內產生的有害物質大體上分為自然發生的和人為發生的兩大類。自然發生的如:天然瓦斯、缺氧空氣 ;人為產生的是在隧道爆破作業、噴射砼作業、無軌裝碴運輸作業及洞內其他內燃機械所排放的有害氣體、粉塵等,這些粉塵組合在一起成為復合粉塵,其中噴射砼產生的粉塵量最多,對人體有害的是游離硅酸,其粒徑小于7.07m。氣溫、濕度、風壓等因素雖然會使隧道災害發生率上升,危及施工人員的身心健康,降低作業效率,但影響較小。4.2洞內有害物質檢測4.2.1影10、響隧道洞內作業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1)鉆孔、爆破、裝碴及噴射砼作業產生的粉塵、有害氣體;(2)施工機械、運輸車輛的廢氣及煙塵;(3)有機溶劑產生的有害氣體;(4)天然發生的可燃性氣體、有害瓦斯及缺氧空氣;(5)高溫、高濕等。4.2.2 檢測的主要項目(1)可燃性氣體:甲烷(CH4)等;(2)有害氣體:一氧化碳(CO)、硫化氫(H2S);(3)吸入性粉塵、排煙;(4)缺氧空氣;(5)高溫、高濕。4.2.3 檢測的依據及執行標準 嚴格按照公路工程安全技術規范9.9條規定:(1)作業過程中,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不得低于19.5%,不得用純氧通風換氣。(2)空氣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濃11、度不得超過下表容許值。工作場所空氣中有毒物質容許濃度(mg/m3)序號中文名(CAS No.)MACTWASTEL1二氧化氮( NO2)5102二氧化硫(SO2)5103二氧化碳(CO2)9000180004一氧化氮(NO)15305一氧化碳(CO)非高原2030海拔20003000m20海拔大于3000m15(3)空氣中粉塵應符合下表工作場所空氣粉塵容許濃度(mg/m3)序號中文名(CAS No.)TWASTEL1白云石粉塵總塵810呼塵482沉淀SiO2(白炭黑)總塵5103大理石粉塵總塵810呼塵484電焊煙塵總塵465沸石粉塵總塵5106硅石粉塵總塵5107硅藻土粉塵游離SiO2含量小于10%總塵6108滑石粉塵(游離SiO2含量小于10%)總塵34呼塵129煤塵(游離SiO2含量小于10%)總塵46呼塵2.53.5隧道施工應采取綜合防塵措施,并應配備專用檢測設備及儀器,每月應至少取樣分析空氣成分一次、測定粉塵濃度一次。隧道作業人員應配備防塵口罩、耳塞等個人勞動保護用品,并應定期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