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DOC)(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39978
2022-08-15
9頁
38.50KB
1、*大橋主墩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交底一、工程概況 *大橋主跨主墩為78+145+78米的三向預應力連續剛構箱梁結構,兩個主墩分別為雙肢空心薄壁墩;高墩基礎為24根Q200樁基礎,樁基礎上為左右連體式承臺,承臺長X寬X高為26.4X15.4X4.5米,承臺砼方量子1830立方,分兩次澆筑,每次砼澆筑量915立方。二、施工籌備工作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要求比較高,特別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熱引起的溫度差產生溫度應力裂縫。因此需要從材料選擇上、技巧措施等有關環節做好充分的籌備工作,才能保證承臺大體積混凝土順利施工。同時,提前準備承臺砼內的墩身預埋鋼筋、模板、預埋的降溫管及測溫管、預埋在承臺2、內的塔吊預埋件、安裝電梯基礎預埋件、掛藍預壓張拉鋼絞線等。1、材料選擇(1)水泥:考慮普通水泥水化熱較高,特別是利用到大體積混凝土中,大批水泥水化熱不易散發,在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與混凝土表面產生較大的溫度差,便混凝土內部產生壓應力,表面產生拉應力。當表面拉應力超過早期混凝土抗拉強度時就會產生溫度裂縫,因此斷定采用水化熱比較低的礦渣硅酸鹽水泥,標號為425#,通過摻加合適的外加劑可以改良混凝土的性能,進步混凝土的抗滲能力。圖紙設計應使用存放期超過三個月以上的水泥。(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徑5-25mm,含泥量不大于1.選用粒徑較大、級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較好,抗壓強度較高,同時可3、以減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從而使水泥水化熱減少,降低混凝土溫升。(3)細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徑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4)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澆筑方法為泵送,為了改良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慮摻加適量的粉煤灰。按照規范請求,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大體積粉煤灰混凝土時,其粉煤灰代替水泥的最大限量為25%.粉煤灰對水化熱、改良混凝土和易性有利。2、混凝土配合比:按已批的配合比執行;3、現場籌備工作(1)基礎底板鋼筋、樁頭鋼筋,并進行隱蔽工程驗收。(2)基礎采用組合鋼模板。(3)基礎底板上表面標高并作明顯標記,供澆筑混凝土時找平用。(4)澆筑混凝土時預埋的測溫管及保溫隨需的塑料薄膜、草袋4、等應提前籌備好。(5)承臺砼內的預埋件等提前準備,(6)管理人員、施工人員、后勤人員、守衛人員等晝夜排班,堅守崗位,各負其責,保證混凝土持續澆灌的順利進行。三、立模、綁扎鋼筋 模板采用大塊鋼模,用鋼管連接支撐。立模前要做5cm的砂漿墊層,然后放樣。在基坑四角集中排水。(1)支撐采用雙排鋼管支架,加木斜撐。支架搭設前處理好基礎,防止下沉。(2)模板安裝承臺模板在安裝前,對模板表面進行清潔、校正、涂脫膜劑,安裝時用建筑雙面膠帶堵塞板縫,保證澆注砼時無漏漿。模板與支架緊密相連,一塊模板縱向至少與兩道架管相連。也可采用對拉桿固定模板及支撐加固牢靠后,對平面位置進行檢查,符合規范要求報監理工程師簽證后綁5、扎鋼筋。(3)鋼筋綁扎 鋼筋綁扎前,對基坑進行清掃,對樁頭清洗,樁基鋼筋嵌入承臺部分按設計要求做成喇叭型,底層、頂層及四周鋼筋要進行點焊,加強骨架的穩定,鋼筋間距、搭接長度均要符合規范要求,鋼筋綁扎完后經監理工程師檢查簽證,方可進行澆注。按設計圖紙要求的鋼筋進行安裝;做好空心墩鋼筋預埋。1、鋼筋加工尺寸、安裝間距固定,鋼筋連續符合要求;2、底板防裂鋼筋網伸入樁頭的鋼筋不得截斷處理;3、N3鋼筋與N1、N2鋼筋焊接符合要求;4、承臺頂面,四周布設在保護層內的帶肋防裂網片要固定牢固;6、底板雙層主筋、頂板單層主筋位置固定牢靠不動;四、承臺澆注砼 砼澆注采用集中場拌、砼罐車運輸,溜槽或串筒放模施工,6、也可有用泵送入模。澆注前充分做好準備,清除基坑中的雜物,平整清理場地。砼澆注要分層進行,每層厚度不超過75cm,振動時移動間距不應超過震動器作用半徑的1.5倍,防止漏搗,振動棒插入下層約5cm,振動棒與側模應保持510cm的距離,避免振動棒碰撞模板、鋼筋及其他預埋件。主墩承臺分兩次澆注,分別按2.25米進行,其間間歇712天,砼澆注時按設計要求埋設冷卻水管對砼進行降溫,防止砼裂紋。承臺砼施工按大體積砼施工要求施工。混凝土澆注完成后,對混凝土裸露面及時進行修整、抹平,待定漿后再抹第二便并壓光或拉毛。收漿后灑水覆蓋養生不少于14天,每天撒水的次數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經常處于濕潤狀態為度,派專人上水養7、生。混凝土達到規定強度后拆除模板,確保拆除時不損傷表面及棱角。模板拆除后,應將模板表面灰漿、污垢清理干凈,并維修整理,在模板上涂抹脫模劑,等待下次使用。五、關于冷卻水管法降溫 埋設冷卻水管對混凝土進行冷卻,是減少混凝土內外溫差,避免產生溫度裂縫的一項有效措施。(1) 冷卻水管的布設冷卻水管在高度范圍內設置,管距承臺面層0.50m,采用50mm鋼管,距承臺邊的距離為0.85m。最終以圖紙要求的布置形式進行。(2) 冷卻水管的安裝冷卻水管切割成416.6m不等長節段,然后兩端車絲。在綁扎承臺鋼筋網的同時放置冷卻管,各段配好彎頭及套管。在承臺鋼筋綁扎完前需用鐵絲固定好冷卻水管位置。進水口留在承臺頂面8、,出水口留在承臺側面。(3) 通水冷卻 承臺開始澆注前,冷卻水管就應通水循環,以免阻塞,影響冷卻效果。平臺上放置水箱,通過潛水泵吸取河水向水箱連續供清水,內外溫差控制在25度以內,通水冷卻時間不小于10d。通水過程中專人值班,對水管流量,進出水口溫度,測溫口溫度,每隔1小時記錄一次。(4) 冷卻水管施工注意事項在混凝土開始澆注前就通水,若混凝土溫升達到最高值再進行冷卻,就只能加速散熱降溫效果,不能減小內外最大溫差,對降低溫度應力的作用就會減小。保持水箱與冷卻水管的暢通,不能讓一些污物阻塞冷卻管,以防止冷卻水管不能在混凝土內部循環。六、 大體積砼溫控措施1、溫控目標通過對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及應力的9、計算并結合以往施工經驗,提出以下溫控標準:1)混凝土的內表溫差應小于25;2)分層澆筑的混凝土的上下層溫差應小于183)混凝土的澆筑溫度應小于T+4(T為澆筑期旬平均氣溫),混凝土最高溫升不超過25。2、大體積混凝土溫控措施原則大體積混凝土溫控措施在滿足混凝土溫控目標的前提下,所采取的溫控措施必須滿足以下原則:1)盡量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骨料灑水降溫、晚間澆筑、2)對混凝土表面進行養護,以降低混凝土的內外溫差。3)對混凝土內部進行降溫處理,以降低混凝土的內外溫差。4)盡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溫升,以來減小混凝土的內外溫差。5)選擇合理的澆注時間。3、大體積混凝土溫控措施1) 在滿足混凝土設計強10、度的前提下,盡量優化配合比,減少水泥用量,確保水化熱絕熱溫升不超過規定的溫控標準。2)盡可能應選用低熱水泥,摻用粉煤灰,采用緩解水化熱效果好的外加劑,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溫升。3)改善骨料級配 在現場條件許可和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選擇較大粒徑的骨料。4)調整施工時間 應盡量選擇氣溫較低的日子施工(寒冷季節施工時,應保證澆筑溫度在5以上),同時安排每一澆筑層的中下部混凝土在夜間和早上澆筑,表面在白天澆筑。5)降低入倉溫度,使混凝土的澆筑溫度小于澆筑期的旬平均氣溫+4。水泥提前6天入罐,讓其自然冷卻,確保拌和前的水泥溫度不高于50。加快運輸和入倉速度,減少混凝土在運輸和澆筑過程中的溫度回升。當白天氣溫11、較高時,在混凝土輸送管上覆蓋保溫布,并灑水降溫,夜間必須再揭開保溫布散熱。6)采用冷卻水管在混凝土內部布設冷卻水管。單根水管長度以設計長度為宜。水管內通水流量為1620 L/min。冷卻水的進水口水溫以10C20C為宜。冷卻通水從水管被混凝土覆蓋后開始,覆蓋一層通水冷卻一層,至510天結束,具體結束時間視混凝土溫升、溫降情況而定。冷卻水管應采用導熱性能好的金屬管,管內徑宜大于30mm,水管安裝應保證質量,安裝后應通水檢查,防止管道漏水或阻塞。7)對承臺混凝土采取合理分層澆筑。8)分層澆筑時,應控制混凝土層間的澆筑間歇期,間歇期以小于15天為宜。9)表面保溫與養護 混凝土澆注完畢待初凝后立即在上12、表面進行養護和保溫。利用保溫材料(土工布或塑料薄膜加草袋)覆蓋混凝土表面或模板,進行保溫養護。拆模之后,若遇溫度驟降,還應在拆模后加掛保溫材料。混凝土表面應加強灑水保濕養護,使其始終保持濕潤狀態。4、混凝土測溫(1)混凝土澆筑時應設專人配合預埋測溫管。(2)配備專職測溫人員,按兩班考慮。對測溫人員要進行培訓和技術交底。測溫人員要認真負責,按時按孔測溫,不得遺漏或弄虛作假。測溫記載要填寫明確、整潔,換班時要進行交底。(3)測溫工作應持續進行,每測一次,持續測溫及混凝土強度達到時間,七、應急措施 1.電力故障。承臺施工時提前與當地供電部門取得溝通,確保電力供應的正常;同時做好備用發電設備的檢修及柴13、油等材料的儲備。 2.機械設備故障。對拌和輸送設備進行檢修,混凝土罐車、吊車等隨時待命,以保證混凝土的連續澆筑。 3.異常氣候。對氣象預報進行跟蹤;預防下雨措施。 4.設置應急小組。 八、施工期間,主要是砼澆筑期間的安全措施1、拌和站砼拌和、運輸時必須要有專人負責管理、確保拌和站、運輸的機械安全。2、主墩承臺所處的地方道路應設專人交通管制,設卡放行、堵絕地方車輛與施工車輛的交叉行駛安全隱患。3、施工用電現場對結路,閘具等檢查,防止露電傷人事件發生;4、晚間施工照明措施必須到位;5、防止雨季,大暴雨天氣遭成安全災害;6、施工人員,安全帽,防滑鞋必須配備;九、塔吊、電梯、預埋鋼絞線的幾何尺寸與圖紙。1、支架、掛藍預壓鋼絞線預埋;左右兩側,雙肢墩前后與墩中間均要預埋。2、施工塔吊與施工電梯基礎預埋件;與9號墩相同;3、墩身鋼筋預埋;4、擋墻預拉鋼絞線預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