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站防滲堵漏施工專項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0094
2022-08-15
13頁
559.50KB
1、廣州市軌道交通三號線北延段土建施工12標段【龍歸站】土建工程防滲堵漏施工專項方案編制: 審核: 審批: 中鐵十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軌道交通三號線北延段施工12標項目經理部二00八年九月目 錄一、編制目的1二、工程概況1三、地質水文情況13.1地質條件1地形地貌1場地的地層巖性特征13.2水文特征4四、施工準備工作4五、防漏領導小組機構5六、施工投入計劃76.1材料投入計劃76.2設備投入計劃76.3人力投入計劃8七、堵漏施工方案87.1漏水可能原因分析8、樁體垂直度8、樁底以下透水夾層97.2堵漏施工方法9樁體垂直度外偏(側偏)而造成的漏水10由于透水夾層而造成的漏水107.3漏點的監控102、八、安全注意事項11廣州市軌道交通三號線北延段施工12標【龍歸站】土建工程防滲堵漏施工專項方案一、編制目的根據以往車站施工經驗,雖然各階段施工嚴格控制施工質量,但總是有些位置因為種種原因而漏水,若不能及時阻止漏水,既會對土方開挖和下步主體施工進度帶來影響,嚴重的還會使周邊道路和建筑物產生沉降,給整個基坑施工帶來安全隱患。為了在開挖過程中及時堵住漏水,特編制此方案。二、工程概況龍歸站有效站臺中心里程:YDK-17-946.000,車站為地下兩層島式站臺車站,有效站臺長120m,線間距為11m。本站采用明挖順作鋼筋混凝土箱形框架結構,整個基坑的開挖深度為17.7m,結構總寬度為18.5m。車站南端3、設停車線,為單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層高為7.58m,停車線起點里程YDK-17-575.600,總長236.6m。車站為兩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負一層層高為6.0m,負二層層高為7.01m, 車站起點里程:YDK-17-820.200,車站終點里程:YDK-18-023.800,總長203.6m,南北兩端均為盾構吊出井。本站圍護樁為直徑12001350沖孔樁。樁間采用600雙重旋噴樁止水,根據設計要求穿過透水砂層不少于1m。三、地質水文情況3.1地質條件3.1.1地形地貌本站地處廣花沖積盆地,地形較為平坦,地表為公路、農田、耕地、水渠等。3.1.2場地的地層巖性特征龍歸站地層屬第四系包括全新4、統(Q )和上更新統(Q ),其下缺失中更新統和下更新統。全新統由人工填土(Q ),沖積洪積砂層、土層(Q )、河湖相沉積淤泥質土層(Q )及殘積土層(Q )組成。第四系主要為沖積的砂層及粘性土,殘積土層;基巖主要為第三系莘莊村組地層,是由礫巖、砂礫巖,含礫砂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與泥灰巖、泥巖、鈣質粉砂巖等組成的下粗上細的紅色地層。主要地層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層(Q )沿線人工填土層主要為雜填土和素填土,部分地段地表為耕植土,顏色較雜,主要為灰黃色、灰紅色、灰褐色、褐紅色等,素填土組成物主要為人工堆填的粉質粘土、中粗砂、碎石等,雜填土則含有磚塊、砼塊或生活垃圾,大部分欠壓實5、稍壓實,耕植土一般呈可塑狀,含植物根,標貫擊數為913擊,平均9擊。本層分布廣泛,平均厚度2.32m,本層的層序號為。該層為級松土,機械能全部直接鏟挖滿載。2)海陸交互相沉積層(Q )本層缺失。3)沖積-洪積粉細砂層(Q )呈淺黃色、土黃色、灰白色等,組成物為粉砂、細砂,含粘粒,級配較差,飽和,主要呈松散稍密,局部中密狀。標貫擊數為327擊,平均11擊。本層分布較廣泛,層厚0.6012.20m,平均厚度2.84m。本層的層序號為。該層為級松土,機械能全部直接鏟挖滿載。4)沖積-洪積中粗砂層(Q )呈灰白色、灰黃色、灰色等,組成物主要為中砂、粗砂、礫砂,含少量粘粒。局部為圓礫、卵石,呈稍密中密狀6、,局部為松散狀或密實狀,標貫擊數242擊,平均16擊。本層分布較廣泛,且厚度較大,平均厚度3.19m。本層的層序號為。該層為級松土,機械能全部直接鏟挖滿載。5)沖積-洪積礫砂層(Q )呈灰白色、灰黃色、灰色等,組成物主要為礫砂,含少量粘粒。局部為圓礫、卵石,呈稍密中密狀,局部為松散狀或密實狀,標貫擊數544擊,平均16擊。本層分布較廣泛,且厚度較大,平均厚度3.65m。本層的層序號為。該層為級松土,機械能全部直接鏟挖滿載。6)沖積-洪積土層(Q )呈褐黃色、青灰色、灰白色等,主要由粉質粘土、粘土、粉土組成,含少量砂粒,粘性土呈可塑狀,局部軟塑狀或硬塑狀;粉土呈稍密狀,局部中密狀或密實狀。標貫擊7、數229擊,平均擊數為11擊。本層分布廣泛,平均層厚3.15m。本層的層序號為。該層為級松土,機械需部分刨松方能鏟挖滿載,或可直接鏟挖但不能滿載。7)河湖相沉積淤泥質土層(Q )呈灰色、青灰色,組成物主要為粘粒,含有機質,局部含粉細砂,飽和,流塑狀,標貫擊數23擊,平均2擊。本層零星分布,厚度較薄,平均層厚2.60m。本層的層序號為。該層為級松土,機械能全部直接鏟挖滿載。8)殘積土層(Q )根據殘積土層的塑性狀態和密實度分二個亞層,現將兩類殘積土層分述如下:(1)可塑狀碎屑巖殘積土層本層為主要為第三系莘莊村組(E1x)碎屑巖風化作用形成的粉質粘土、粘土,呈褐紅色、褐灰色、黃灰色等,呈可塑狀,組8、成物主要為粘粒、粉粒。標貫擊數811擊,平均10擊。本層零散分布,平均層厚1.79m。本層的層序號為。該層為級松土,機械需部分刨松方能鏟挖滿載,或可直接鏟挖但不能滿載。(2)硬塑或密實狀碎屑巖殘積土層本層為主要為第三系莘莊村組(E1x)碎屑巖風化作用形成的粉質粘土、粘土、粉土,呈褐紅色、褐灰色、黃灰色等,呈褐紅色、紫灰色、褐黃色等。主要由粉質粘土、粘土及粉土組成,粘性土呈硬塑狀,粉土呈密實狀,標貫擊數1329擊,平均擊數22擊。平均層厚1.93m。本層局部分布。本層的層序號為。該層為級松土,機械需部分刨松方能鏟挖滿載,或可直接鏟挖但不載。9)碎屑巖巖石全風化帶本層為第三系莘莊村組地層(E1x)9、,主要由泥質粉砂巖、粉砂巖、泥巖、頁巖、泥灰巖、鈣質泥巖等組成呈褐紅色、雜黑色、青灰色等,巖石組織結構已基本風化破壞,但尚可辨認,巖芯呈堅硬密實土狀,標貫擊數3049擊,平均擊數40擊。本層局部分布,平均層厚2.11m。本層的層序號為。該層為級松土,機械需部分刨松方能鏟挖滿載,或可直接鏟挖但不能滿載。10)巖石強風化帶本層為第三系下統莘莊村組地層,巖性主要為粉砂巖、泥質粉砂巖、泥巖、鈣質泥巖、粉砂質泥巖、細砂巖等,巖性較為復雜。顏色較雜,主要呈褐紅色、青灰色、灰黑色,巖石組織結構已大部分破壞,但尚可清晰辨認,礦物成分已顯著變化,風化裂隙,節理較發育,巖體較破碎,巖質軟,巖芯呈巖狀、碎塊狀。標貫10、擊數5181擊,平均擊數60擊。本層分布廣泛(全區有79個鉆孔揭露),層厚0.3028.10m,平均厚度2.78m。本層的層序號為。該層為級硬土,機械需普遍刨松或部分爆破方能鏟挖滿載。11)巖石中等風化帶本層為第三系下統莘莊組地層,巖性復雜,主要為泥巖、粉砂質泥巖、鈣質泥巖、泥灰巖、粉砂巖、粗砂巖、炭質頁巖及炭質粉砂巖等,呈褐紅色、青灰色、灰黑色等,陸源碎屑結構,薄層中厚層狀構造,巖石結構部分破壞,礦物成分基本未變化,風化裂隙、節理發育,泥質、鈣質膠結,巖芯呈短柱狀、塊狀,巖質較軟,本層分布廣泛,平均層厚3.52m。本層的層序號為。該層為級次堅石,用爆破方法開挖。12)巖石微風化帶本層為第三系11、莘莊組地層(E1x),巖性主要為泥巖、鈣質泥巖、泥灰巖、粉砂質泥巖、鈣質粉砂巖、粉砂巖、粗砂巖、礫石等。呈青灰色、褐紅色等,陸源碎屑結構,薄層中厚層狀構造,泥質、鈣質膠結,膠結較緊密,局部有風化裂隙,巖質較硬,巖芯呈短柱狀、長柱狀、塊狀,巖石質量指標RQD值一般6085%。本層分布廣泛,平均揭露厚度4.86m,本層的層序號為。該層為級次堅石,用爆破方法開挖。3.2水文特征本次勘察所揭露的地下水水位埋藏較淺,穩定水位埋深為2.158.50m,地下水位的變化與地下水的賦存、補給及排泄關系密切,每年510月為雨季,大氣降雨充沛,水位會明顯上升,而在冬季因降水減少,地下水位隨之下降。地下水按賦存方式分12、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層狀基巖裂隙水。(1)松散巖類孔隙水第四系海陸交互相沉積砂層和沖積-洪積砂層為主要含水層,根據抽水試驗,沖積-洪積砂層水量特別豐富,滲透強。沖積-洪積土層、殘積土層和巖石全風化帶,含水貧乏,透水性較差。(2)層狀基巖裂隙水層狀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在紅色碎屑巖的強風化帶和中等風化帶,由于巖石裂隙大部分被泥質充填,故其富水性不大,巖體大部分完整,地下水賦存條件較差。(3)地下水補給與排泄勘察范圍大氣降水(部分鉆孔受流溪河影響),排泄主要表現為大氣蒸發(受流溪河影響的鉆孔在流溪河退潮時向流溪河排泄),地下水位受季節的影響明顯。第四系砂層孔隙水的補給來源主要靠大氣降水同流溪河河水13、。四、施工準備工作1、組織專業人員對本工程堵漏方案進行專題研討,合理安排開挖方法。2、基坑開挖前,現場備足堵漏所需施工機械設備及材料。3、組織施工前由技術組對各工班做好技術交底,確保漏點能及時發現、及時封堵。五、防漏領導小組機構土方開挖過程中,當發現漏點時,必須及時做出反應,并有組織地按本堵漏方案進行防滲堵漏施工,最終達到預期的堵漏效果。故項目部組織成立“堵漏應急行動組”、“方案研討組”、“事件善后組”,并明確分工落實到個人及責任到個人。1、堵漏應急行動組組長:黃旭東副組長:寧廣武組員:李河燕 劉學雷 梁萬兵 何堯海 林耿強 譚任由具體詳見堵漏應急行動組織機構圖組長:黃旭東副組長:寧廣武材料物14、資部:何堯海設備機電部:梁萬兵安全監察部:劉學雷工程施工隊:李河燕應急搶險隊:譚任由監測小組:林耿強堵漏應急行動組織機構圖 2、方案研討組: 組長:康洪信副組長:林超輝組員:周云娥 何春路 賈曉旭 閆廣建 朱杏柏3、事件善后組:組長:徐亮副組長:黃旭東組員:梁文平 鄧志勇 朱達志 謝燕云 堵漏應急行動組職責:1、督促機構人員到位及完善準備工作;2、基坑開挖前做好詳細的分工及落實責任制;3、負責短時間內組織施工隊伍進行堵漏施工;4、負責堵漏施工的全過程指揮工作;5、按堵漏方案做好堵漏的準備工作;6、負責督促材料的準備情況,設備的駐場情況及施工人員的到位情況;7、負責后備資源的補給,確保資源不斷絕15、;8、基坑開挖前提前準備堵漏的施工設備;定時對設備進行保養;9、檢查設備的運轉狀況,確保設備處于良好狀態下候命;10、聯系專業檢修部,保證能在短時間內能夠對設備進行搶修;11、基坑開挖過程中設專人監控,及時發現漏點并采用應急措施;12、依據施工方案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堵漏施工;13、負責籌備所有相關的材料,保證堵漏施工過程中不因材料斷絕造成中途停工;14、妥善存放材料,根據各種材料不同的特性分類存放,并做好數量的統計工作15、做好對材料供應商的考察工作,確保材料的質量符合國家的相關標準;16、材料進場應具有相關的質量證件文件;17、基坑開挖及堵漏施工時,專職安全員場監護;18、根據漏點周邊的危16、險度進行人員疏散;19、堵漏施工時,施工現場進行臨時圍擋;20、測量、監測小組加強對周邊房屋、道路、水渠進行沉降觀測,并及時進行信息回報;21、應急搶險隊及時排除現場安全隱患;方案研討組職責:1、負責防滲堵漏施工的總體籌劃;2、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研討防滲堵漏施工方案;3、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結合堵漏專題研討會上定下的方案,編制基坑堵漏專項施工方案;4、基坑開挖前督促準備工作的落實情況及堵漏施工時監督方案的實情況;5、對堵漏施工過程提供全面技術的支持與指導;6、針對漏點大小的實際情況及時做出分析,并采取針對性措施;事件善后組職責:1、出現漏水險情后,及時向監理、業主、設計等有關領導部門匯報;2、及17、時向有關領導部門匯報過程中的狀況;3、加強與周邊房主進行溝通,并如實講述實際情況;4、堵漏完成后作出書面總結;六、施工投入計劃由于基坑漏水具有突發性,因此施工現場在土方開挖過程中需要常備堵漏設備,并要做好應急設備進場的前期工作,當常備設備不能滿足堵漏要求時,能夠及時增加設備,保證漏點及時封堵。6.1材料投入計劃施工現場應常備一些堵漏材料,當材料耗用時,及時給予補足,并提前聯系好大量堵漏材料進場的準備,一旦不足,保證可以立即進場。常備堵漏材料表序號材料名稱用途數量備注1稻草主要是用來阻擋沙土的流失15車常備2短方木用于打木樁固定及支承和堵塞樁間漏洞3001000根常備3砂包漏孔過大時用于反壓2018、02000個常備4水玻璃用于注漿止水15噸常備5水泥用于注漿止水1030噸常備6.2設備投入計劃基坑開挖過程中現場常備堵漏設備如下表:常備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用途數量備注1引孔鉆機引孔1臺狀態良好2旋噴樁機止水旋噴成樁施工1臺狀態良好3注漿泵用于高壓止水注漿1臺狀態良好4勾機輔助施工1臺狀態良好6.3人力投入計劃堵漏施工人力投入計劃如下表:堵漏施工人力投入計劃表序號工種人數序號工種人數1旋噴機操作工64電工22引孔機操作工25雜工103勾機操作工16七、堵漏施工方案7.1漏水可能原因分析工程設計圍護結構止水采用的是樁間旋噴樁止水(詳見旋噴樁與排樁關系圖)。從理論上分析每個樁間都為一個局部,出現漏19、水時只是局部的,較容易及時準確找出漏點位置所在。根據本工程止水樁旋噴樁的施工情況分析,施工參數控制嚴格,水泥用量充足,可能出現的漏點位置有以下幾種情況:7.1.1、樁體垂直度雖然鉆孔樁與旋噴樁單樁垂直度都控制在1.5%以內,但是偏差方向卻可能不同,且旋噴樁樁長有1115m,若在最不利情況下,在旋噴樁中下位置的透水層是很可能漏水的。a、旋噴樁外偏詳見“旋噴樁垂直度外偏示意圖”。造成旋噴樁與排樁之間出現兩條縱向縫隙,導致基坑出現漏水。b、旋噴樁側偏詳見“旋噴垂直度側偏示意圖”造成旋噴樁與排樁之間出現單條縫隙,導致基坑出現漏水。 旋噴樁垂直度外偏示意圖 旋噴樁垂直度側偏示意圖、樁底以下透水夾層詳見“20、旋噴樁底以下透水夾層示意圖”旋噴止水樁底以下出現透水夾層,導致基坑出現單點漏水。 旋噴樁底以下透水夾層示意圖7.2堵漏施工方法根據以上的分析情況,本工程可能存在的漏水狀況主要有兩種,樁體垂直度和樁底以下透水夾層,針對這兩種情況及本工程地質、水文特點,主要采取以下兩種堵漏方法:1、基坑外注漿采用旋噴樁機進行水泥漿單漿液注漿。2、基坑內注漿采用水泥漿加水玻璃雙漿液注漿。樁體垂直度外偏(側偏)而造成的漏水1、由于垂直度偏差而造成的漏水口,越往下挖漏水口就會越大,針對此情況,當發現漏點時應立刻進行回填,且蓋過漏點不少于1.5m。2、若開挖面為砂層時,砂土不得進行回填,應立即采用稻草及短木方將漏口臨時堵21、塞,避免砂土流失增加堵漏的難度,然后用木方及鋼管進行支頂和砂包反壓,然后迅速組織旋噴樁機施工,在鉆孔樁外進行注漿堵漏施工。3、土方開挖至下層時應留置部分泥土作為預防出現漏點時回填使用。4、根據漏口的出水量選擇從坑外旋噴注漿止水或進行坑內雙漿液注漿止水施工。由于透水夾層而造成的漏水當挖出漏點時及時采用稻草或紗布進行封堵,阻止砂土流出。水壓較大時采用木方或鋼管進行支頂,當封堵較為穩定后,進行坑內雙漿液注漿止水施工。確認漏點止水并控制穩定后方可拆除支頂。具體封堵及堵漏施工見“堵漏施工示意圖”。堵漏施工示意圖7.3漏點的監控1考慮到對漏點的有效控制,基坑必須分層開挖,且層厚不超過2m。2基坑開挖過程中必須設專職技術人員現場監控。3土方開挖過程中發現漏點時應立即進行回填,避免砂土流失而增加堵漏施工的難度,并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以便于及時采取措施。八、安全注意事項機械操作工必須按操作規程進施工,嚴禁違章操作而造成的損失或傷害。堵漏施工時,對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的特殊材料,應給施工作業人員配備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分層挖土時嚴格按照方案進行放坡開挖,以避免坡度過大造成土方坍塌,對機械或人員造成損傷。漏水口附近施工便道嚴禁行車,當出現明顯裂紋時應進行圍擋,并禁止人員進入,直至修復后方可解禁。當采用高壓注漿工藝時,應注意高壓氣管及高壓注漿管的防護,避免爆管造成人員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