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地下管道施工方案終版(1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0783
2022-08-15
13頁
209.20KB
1、澀寧蘭輸氣管道復線工程第六標段民和段穿越地下管道施工方案編制人:李鵬審核人:曹樹文審定人:陳賀增編制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第四工程分公司澀寧蘭復線項目部編制日期:2009年 5 月 5 日目錄一、編制依據.2 二、工程概況.2 三、組織機構及職責.3 四、施工準備.6 五、施工方法.6 六、人員、設備配備情況.9 七、質量和安全保證措施.10 穿越地下管道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1油氣長輸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369-2006)1.2油氣管道管理與維護規程(Q/SY GD 0008-2008)1.3 澀寧蘭輸氣管道復線工程線路施工技術要求(線-L893/H)1.4 澀寧蘭輸氣管2、道復線工程穿越地下管道通用圖(線-L973/H)1.5穿越地下電(光)纜通用圖(線-L974)1.6管溝斷面通用圖(線-L975)二、工程概況澀寧蘭輸氣管道復線工程第六標段民和段起始于老鴉峽墳灘彎處,終點是紅古城,在該處穿越新莊湟水河到達甘肅段,線路水平長度約為42.5km。管道所用鋼管規格為 660,設計壓力位 6.3MPa,輸送介質為天然氣,全線管材采用三層PE 高溫型加強級防腐,熱煨彎管采用雙層熔結環氧粉末防腐層。本段管線主要依托G109國道和澀寧蘭一線進行敷設,本標段共交叉穿越一線管道16 次,且大部分位于濕陷性黃土地段,為切實保證在役道及伴行光纜運行的安全,特制訂交叉穿越施工方案。我3、單位根據澀寧蘭輸氣管道復線工程第六標段民和段設計圖紙和用雷迪探測儀進行的實際探測確認該標段新建管道穿越地下管道的具體位置,詳細可參見在役管道交叉穿越定位成果表在役管道交叉穿越定位成果表序號復線里程位置(km+m)一線里程位置(km+m)兩側閥室或站場計劃開工日期計劃完工日期備注1 0+970(AK008+41.3m)828+600 27#閥室 民和分輸站2009-05-09 2009-05-15 2 5+241(AK039+20.7m)834+100 27#閥室 民和分輸站2009-05-20 2009-05-25 3 5+505(AK040-63.5m)835+0 27#閥室 民和分輸站204、09-05-26 2009-05-30 4 7+195(AK046-35m)836+0 27#閥室 民和分輸站2009-06-03 2009-06-07 5 7+630(AK049-22.5m)836-020 27#閥室 民和分輸站2009-06-10 2009-06-16 6 10+690(AK065+1+93.1m)841+015 27#閥室 民和分輸站2009-06-17 2009-06-21 序號復線里程位置(km+m)一線里程位置(km+m)兩側閥室或站場計劃開工日期計劃完工日期備注7 12+760(AK085+44.8m)842+033 27#閥室 民和分輸站2009-06-23 5、2009-06-27 8 14+077(AK089+53.5m)842+633 27#閥室 民和分輸站2009-06-26 2009-06-30 9 22+918(AK136+24.6m)857+20 民和分輸站 28#閥室2009-06-25 2009-06-29 10 23+764(AK140+35m)858+30 民和分輸站 28#閥室2009-07-02 2009-07-06 11 24+460(AK145+38m)858+60 民和分輸站 28#閥室2009-07-06 2009-07-10 12 26+662(AK156+156m)860+300 民和分輸站 28#閥室2009-06、7-10 2009-07-15 13 27+483(AK159+30m)860+400 民和分輸站 28#閥室2009-07-15 2009-07-19 14 27+776(AK161+59m)861+200 民和分輸站 28#閥室2009-07-18 2009-07-22 15 31+965(AK178+15.5m)867-100 民和分輸站 28#閥室2009-07-25 2009-07-29 16 34+705(AK190+109m)867+600 民和分輸站 28#閥室2009-07-27 2009-07-31 三、組織機構及職責3.1 組織機構現場設置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以保7、證穿越在役管道的安全。組長:陳賀增現場應急指揮:甄文選工程施工組:曹樹文、吳兵、李鵬搶救組:楊震、王寧、劉東、李連成、劉相如通信聯絡組:宗曉雷、張偉交通運輸組:趙亮、李克偉、王玉柱警衛組:周繼兵醫務組:王瑞、蔣威后勤組:岳鵬程、賈夢林善后處理組:蔣學程、周楊、郭志英3.2 人員職責1)組長:a.負責對緊急情況作出反應,突發災害或事故發生后,要立即組織各方面力量迅速開展救災工作,安排好員工生活,盡快恢復施工,保持穩定。b.為應急計劃配備足夠的人、財、物等資源。c.召集、指揮應急小組成員開展應急工作。2)現場應急指揮a.協助組長開展應急指揮,保證應急計劃的實施;b.負責現場的人員、物資的組織、調配8、,控制險情的發展;c.負責時刻向應急中心指揮匯報現場情況,保護好事故現場,并按照應急中心指揮的指令組織現場應急工作。d.第一時間通知在役管道運營方采取必要措施。e.處理緊急事宜和臨時任務。f.參與善后工作和事故調查。3)工程施工組a.對工程施工的全程進行監控,落實方案執行情況。b.處理現場施工中的突發事件,及時做出方案的調整,并保證其可行性。c.對工程施工中的人員、設備進行配置,保證穿越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4)搶救組:a.緊急趕到事故現場,協助指揮組處理處理事故,組織進行人員、設備、物資的搶救工作。b.接受對事故原因的調查,如實把調查結果上報主管領導。5)通信聯絡組:a.負責應急中心和現場、醫9、院、公安消防部門等外部救援部門的通信,保證聯絡暢通。b.負責事故現場各組與現場指揮的通訊聯絡;c.保證指揮組與相關方(運行方、業主、監理、EPC等)的聯系;6)交通運輸組:負責保證各類應急物資、人員的運送工作。7)警衛組:負責現場周邊的警戒保衛工作,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8)醫務組:a.負責應急過程中受傷人員的緊急救治和處理,對傷員進行現場分類和急救處理,并及時撥打救護電話,對重傷員送醫院搶救。b.對現場救援人員進行醫院監護,保證救治藥品和救護器材的供應。9)后勤組:負責現場的后勤服務,如救援物資、設施等,保證現場應急人員的后勤供應。10)善后處理組:a.負責對死難、受傷家屬的安撫、慰問工作。10、b.做好職工、群眾的思想穩定工作。c.妥善處理善后事宜,消除各種不穩定因素。若應急組長不在事故現場,有HSE負責人或在現場的行政職務最高的管理人員,暫時擔任現場指揮,或項目經理授權人員擔任指揮。3.3 人員電話號碼表序號部門/崗位姓名電話號碼備注1 組長陳賀增15095390190 2 現場應急指揮甄文選15095390232 3 工程施工組曹樹文15095390198 4 吳兵15109795800 5 李鵬15095390191 6 搶 救 組楊震15109795872 7 王寧15095390208 8 劉東15109795801 9 李連成15109795802 10 劉相如1510911、795808 11 通信聯絡組宗曉雷15095390250 12 張偉15095390228 13 交通運輸組趙亮15095390216 14 李克偉15095390259 15 王玉柱15095390225 16 警 衛 組周繼兵15095390223 17 醫 務 組王瑞15095390252 18 蔣威15095390206 19 后 勤 組岳鵬程15095390218 序號部門/崗位姓名電話號碼備注20 賈夢林15101277668 21 善后處理組蔣學程15095390196 22 周楊15101236920 23 郭志英15101282540 四、施工準備4.1 工程開工前,對參建12、員工進行技術交底,明確原有在役管線運行及伴行光纜的重要性。開展施工人員的技術培訓和HSE 培訓。4.2 認真審查施工設計圖、閱讀相關設計文件和相關規范,了解在役管道和地下光纜的交叉點情況,熟悉穿越地下管道和光纜的施工要求。4.3 在施工前對設計確定的地下障礙物派專人復核,采取調研、走訪、調查、探測等手段確認無誤后,對實際位置做好標記,將障礙物的類型、深度、走向詳細記錄。4.4 施工前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將地下障礙物暴露出來,專人看護,特殊情況如地下管道、光纜等重要設施及時通知主管部門現場監護。暴露出來的障礙物要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4.5 穿越段的預制,在主體管道組裝焊接的同時將穿地下管道、光纜等13、設施的管段預制出來,一般情況下預制管段長度比電纜與新建管道走向交叉段長20m。其施工方法與檢驗標準均與主體管道相同。五、施工方法5.1 一般技術要求5.1.1施工前,施工單位須在新管道交叉點上下游各1015m處做出標記。并標記清楚已建管道在作業帶內的具體位置。5.1.2準備好交叉段對已建管道保護需要的施工臨時設施,如鋼制過橋等。4.1.3在交叉穿越點施工前,在穿越點設置警戒區及警戒警示標志,非施工人員不得入內。5.1.4交叉穿越時距離在役管道凈間距5m 內必須人工開挖管溝,新建管道須從一線管道下方通過,穿越時保證新建管道與一線管道交叉處垂直距離不小于0.6m,并保證兩條管道的交角不小于 60。14、5.1.5 在兩條管道的交叉點處放置一個長2m、寬 2m 的絕緣板,以加強兩條管道間的絕緣。在交叉點處不允許有焊口,新建管道的焊口距在役管道邊緣的最小距離應大于2m。5.1.6 交叉段施工作業時,應采用連續施工的作業方式,同時應及時回填,減小對已建管線的影響。5.1.7 交叉段新建管道焊接前,必須先對作業場地進行可燃氣體檢測,且焊接點與原管道中心距離不得小于 3 米。5.2 施工工藝流程5.3 主要施工技術要求5.3.1測量放線根據設計給定的控制樁位,用全站儀放出穿越中心軸線,并定穿越中心樁,施工帶邊線樁,撒上白灰線。放出管溝開挖的邊線。5.3.2穿越管段的預制穿越管段在溝上組裝焊接,焊接方法15、同主管線焊接方法相同。管道補口、補傷等工序的施工和線路施工要求相同。穿越管段的清管、試壓等各工序的施工和主線路一并進行。5.3.3管溝開挖首先根據管道探測儀測出在役管道和光纜的大致位置,由人工沿垂直于在役管道走向挖條形探坑,找到管道和光纜的準確位置。條形探坑寬約1m,長度及深度直至挖到管線和光纜為止。操作時用鐵锨采取平鏟法挖土,邊挖邊清理散土,挖溝人員要時刻注意土層的變化,如果在堅硬的土層中出現軟土或沙土層,很可能就是管道及光纜周圍的軟土層,挖土時就要格外的小心,將管道及光纜周圍5m之內的管溝全部挖出。施工準備測量放線探測在役管道主管組對焊接焊縫無損檢驗人工開挖確認在役管道位置電火花檢漏對在役16、管道、光纜進行保護新建管道穿越拆除保護設施新建、在役管道檢漏分層回填、夯實恢復地貌檢查驗收管道補口、補傷合格5.3.4在役管道的保護在役管道被挖出后,如果露空段長度大于3m時,需要對露空管道采取臨時支撐保護。如有管道伴行光纜可臨時將光纜與在役管道綁在一起,回填時再將其恢復原位。穿越管道伴行光纜按穿越地下電(光)纜通用圖。見示意圖。5.3.5管道穿越用 2 臺設備將預制管段放入在役管道一側的管溝內,向前移動,讓管段首端從在役管道下方通過;穿越一段距離后,因吊點的影響,會使鋼管與電纜或管道的距離較近,需要移動吊點位置,最后將穿越管段按要求吊裝到位。新建管道距原有管道間距不小于0.6m。按要求吊裝到17、位后立即進行管線連頭。在穿越過程中施工設備在在役管道上通過時,為保護在役管道的安全,在其管道上方修建臨時通道(寬5m,長 12m,高 0.5m,見臨時通道示意圖),確保施工設備通過時地下管道不受傷害。5.3.6管道交叉樁的埋設在役管道、光纜防護示意圖200 200 600 道木導鏈紅磚層護纜角鋼伴行光纜尼龍吊帶在役管道新建管道自然地面橫擔光纜在役管道10mm 厚鋼板固定樁0.5m 6m 3m 3m 臨時通道示意圖測試樁位于管道的正上方,基礎距地面0.7m,電纜與新建管道連接采用銅焊,焊接前應將管子絕緣層除去,用刮刀或銼使預焊處有足夠大小的金屬光亮表面,電纜應除去絕緣層,芯線應伸出50mm,電纜18、必須清潔,干燥,無由和無油脂,焊點至少離管道焊縫大于 100mm。電纜與電纜的連接采用銅管鉗接,電纜端應除去絕緣層,芯線應伸出50mm,兩端電纜各深入銅管 25mm 進行壓接,繞后涂上熱熔膠,再用電纜專用熱收縮套進行加熱、收縮密封防腐。5.3.6補口補傷對于在役管道開挖裸露段在回填前,用電火花檢漏儀(15kv)進行檢漏,發現漏點,按照管道補口補傷技術要求進行修補,確認無漏點后,即可進行回填。5.3.7竣工測量測量穿越段管線及在役管道交叉點處的管頂標高、坐標以及數字化管道要求需要采集的數據。5.3.8管溝回填首先回填新建管道與在役管道交叉段的管溝。用人工回填,濕陷性黃土地區管道交叉周圍 2m范圍19、內用 2:8 水泥土進行回填,并進行人工夯實。回填土不得正對管道砸擊,要從側面用人工推入,并且夯實,等管道下方回填并夯實后,再回填管道兩側的管溝。恢復地貌,在交叉點處安裝標志樁或警示牌。六、人員、設備配備情況6.1 施工人員配備序號工種人數備注1 機組長1 2 技術員1 3 質檢員1 4 安全員1 5 電焊工6 6 管工2 7 司機3 8 機手5 9 普工20 10 合計40 6.2 施工設備配備序號名稱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 挖掘機220 臺3 2 移動電站臺3 3 內對口器660臺1 4 外對口器660臺1 5 環形火焰加熱器660臺1 6 越野車臺1 指揮用7 依維柯17 座臺1 8 雙排車20、1.5T 臺1 9 全站儀TC600 臺1 10 空壓機8m3/min 臺1 11 噴砂除銹裝置套1 12 電火花檢漏儀DC-30 臺1 七、質量和安全保證措施7.1 質量保證措施7.1.1主管焊接要嚴格按照有關施工規范進行。7.1.2接受現場監理的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7.1.3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嚴禁無證操作。7.1.4防腐補口每一道口,每一道工序要嚴格執行規范,要求詳細的施工數據,施工記錄,并搞好防腐檢漏工作,把缺陷全部消除。7.1.5嚴格按照 EPC、監理及輸氣公司的要求進行交叉穿越施工。7.1.6 認真貫徹三檢制度,實行班組自檢、互檢與專業檢查相結合的檢查制度,并做好各項檢查21、記錄。7.2 安全保證措施7.2.1 對于與在役管道交叉段開挖作業,按照中國石油管道公司動土安全管理規定(試行),在進行動土作業 5 天之前,向生產單位現場負責人申請動土作業許可證(動土作業許可證見附表一),由生產單位現場負責人對安全作業條件進行審查,在動土作業許可證得到審批,各項要求都落實到位的情況下進行動土作業,作業許可證張貼在作業現場或由現場監護人隨身攜帶。7.2.2 在申請作業許可證前施工單位許可證申請人以及現場監護人,就許可證中的內容以及中國石油管道公司動土安全管理規定(試行)和本方案規定中的要求與生產單位現場負責人進行充分的溝通。7.2.3 在作業開始之前,現場監護人組織所有參與作22、業的人員召開班前會,以確保其了解作業許可證中的內容以及本方案規定中的要求。7.2.4 現場監護人應當對整個作業過程進行監控,以確保作業人員的作業行為符合作業許可證以及本安全管理規定中的要求。7.2.5 穿越施工前應組織參建員工進行應急預案的演練工作,將急救電話等標示設置于明處。7.2.6 宣傳貫徹 HSE管理體系,要求做到“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防止溝下施工意外情況的發生。7.2.7 強調被穿越或一線管道和光(電)纜正常運行的重要性,施工中應指派HSE監督員全程對被穿越物體的監察巡視工作。7.2.8溝下作業時先對管溝進行安全檢查,對于有塌方隱患的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如打樁、砌筑、壘土袋子或其它方23、式,施工時非工作需要,任何人不得在溝內滯留。7.2.9 溝下焊接作業時必須放置逃生梯(30 米內不少于 2 個梯子)或設置安全通道(間隔不大于 8 米一處),對焊接的管道進行固定,防止管道滾動擠壓員工,可采取50 米打一道土墻或土袋子掩護等。7.2.10交叉段焊接前,先對作業場地進行可燃氣體檢測,保證焊接點與原管道中心距離不小于 3 米,并采用連續作業方式,減少對已建管線的影響。7.2.11如非工作需要,任何人都不得在溝槽內滯留。7.2.12防腐作業前先對管溝進行安全檢查,確認無塌方隱患時下溝。7.2.13穿越場地周圍用警戒帶及警示標示圍護,非施工人員不得入內,以免發生意外情況。7.2.14 24、管道下溝應由起重工、機械手、測量工、質量員、HSE監督員、警戒人員、清理人員、防腐工共同配合完成,且應由專人統一指揮。嚴禁單機作業。下溝前應對吊管機進行安全檢查,確保使用安全。7.2.15吊具宜使用尼龍吊管帶,嚴禁直接使用鋼絲繩。使用前,應對吊具進行吊裝安全測試。管道下溝時,應注意避免與溝壁刮碰,必要時應在溝壁墊上木板或草袋,以防擦傷防腐層。起吊點距管道環焊縫距離不應小于2m,起吊高度以 1m為宜。7.2.16起重作業人員必須經過特殊工種培訓,并取得崗位資質方可上崗。7.2.17工作前要認真檢查,并維護好工具設備,不合格的起重工具設備,嚴禁使用。7.2.18各種設備在工作中必須有專人指揮,明確25、規定,并熟悉指揮信號,嚴禁多人指揮和無人指揮。7.2.19起吊前,必須檢查周圍環境,如有障礙物要及時清除。起吊中,工作物上、吊臂下,不許站人,也不許有人通過或停留。7.2.20機械操作人員必須經過考試合格,持有操作證,實行定機定人,不準擅自換崗。7.2.21酒后不準駕駛和操作機械設備。7.2.22應急物資清單及HSE 保障設施序號物資名稱用途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警示標牌安全警示個50 2警示燈安全警示米200 3警示帶安全警示米50 每處穿越4對講機山區通信部6 5槽鋼支護200/400 米100 6鋼板過路防護10 m2200 7防護網防墜落m250 8梯子溝下逃生個5 9枕木防設備滑坡塊30 10鋼絲防護輔助KG 10 11木樁/鋼樁防塌防墜100200 個50 12紡織袋防塌方個200 13彩條布保護環境m2500 14急救醫療箱個1 15氧氣袋2L 個1 16擔架個2 17滅火器4L 個4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3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