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首件級配砂礫墊層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0792
2022-08-15
9頁
31KB
1、首件級配砂礫墊層施工方案一、 編制依據 1、共玉高速公路項目招標文件、補遺(答疑公示)書、工程量清單、設計圖紙等及現場考察所獲得的有關地形、水文、地質、交通、電力等資料; 2、國家、交通部、省頒布的有關公路工程的技術規范、技術標準和規程; 3、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05327)JTG F80/1-2004 第一冊(土建工程); 4、共和至玉樹公路建設標準化管理指南; 5、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0431)JTJ 034-2000; 6、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二、 工程簡況 青海省共和至玉樹(結古)公路GYI-SGB1合同段(瑪多黃河大橋至巴顏喀拉山K2、490+000-K550+000段),起自瑪多縣黃河大橋南岸K490+000,向西南方經小綿沙嶺、大野馬嶺、野馬灘、小野馬嶺,至野牛溝K550+000,全長60KM;設計速度80km/h,單幅路基寬度10m,橋涵設計汽車荷載等級為公路-I級。20砂礫墊層685740, 合同工期為2011 年5 月1 日和2013 年7 月30 日。 三、 試驗目的 1、確定墊層級配砂礫料的級配和比例; 2、確定最佳松鋪厚度、松鋪系數,以及碾壓遍數、碾壓方式與壓實度的關系; 3、確定最佳含水量及施工偏差; 4、選擇最佳施工方案,優化人員及機械設備組合; 5、掌握墊層施工工藝和檢測手段; 6、為確保本標段墊層高效3、優質完成,選擇首件試驗段先期施工,積累施工參數和經驗來指導全線底基層施工。 四、 試驗段的選取 根據現場路基填筑情況及結合本標段的特點,選定 K525+000-K526+000 段1000m作為本合同段底基層的首件試驗段。該段為一般10m寬路基、干燥狀態段,墊層設計厚度為20cm,邊坡率 1:2,采用級配砂礫料填筑,壓實度98%,設計填筑集料2600m3 。五、 施工資源配置 5.1 組織結構 項目部成立以常務副經理為組長、總工、工程技術、質檢、測量、試驗人員組成的級配砂礫底基層首件工藝試驗小組:總體負責人:仁青才讓,技術負責人:陳國華,施工負責人:韓小強,試驗負責人:王立強,質量負責人:宋4、志明,測量負責人:馬育龍,物資設備負責人:馬城; 安全負責人:張旭紅;主要施工設備配置: PY18平地機 1臺,25T振動平碾 XG6224M 2臺,柳工 CLG855裝載機3臺,CA10B灑水車2輛,自卸車8輛;TCR402power 套 1/1全站儀2臺,蘇光 DSZ2水準儀1臺,50m鋼尺1把,AGT-10電子秤1套,150mm灌砂筒1 套。六、施工布置及施工準備 6.1 施工準備 6.1.1 技術準備 1)在墊層正式開工之前,首先對路基頂進行驗收,其各項技術指標均需符合公路工程質量驗收評定標準要求,重點復核路基頂設計高程與實測高程是否在允許誤差范圍之內,彎沉值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熟悉并審5、核圖紙,熟悉底基層填料性能和要求等; 2)掌握施工場地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編制墊層的施工方案、工藝等; 3)向現場施工人員進行技術、操作、安全、環保交底,滿足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JTJ076-95 的相關規定,確保施工過程的質量和人身安全; 4)對料場取樣試驗,進行含水量、級配、液塑限、相對密度、和重型擊實試驗,確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砂礫墊層所用砂料技術及級配要求應符合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34-2000)。級配砂礫墊層的級配宜接近圓滑曲線,液限小于28%,塑性小于6%,級配組成滿足設計要求。做好技術和質量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施工日志記錄詳實,工程質量驗評和工程試6、驗等各項資料齊全完整,工程竣工之時,向業主提交完整的資料。 6.1.2 作業條件 1)對進場設備、機具進行保養、調試檢查和試運轉,確保機械正常工作,配備足夠的備件; 2)引好樁位控制線和高程的控制點并妥善保護,施工中要常復測; 3)正式施工前,實行首件工程認可制。對首件施工進行總結,通過首件試驗段獲得技術數據和施工經驗,檢查所選擇的機具設備及施工工藝是否適宜于本標墊層施工。 七、 施工工藝、方法與質量檢驗 7.1 施工工藝流程 準備下承層料場備料施工放樣運輸和攤鋪整平碾壓橫縫處理檢查驗收。 7.2 施工工藝 準備下承層 對已交驗的路基用壓路機碾壓1-2 遍,如發現土過干、表層松散,則適當灑水;7、如土過濕有“彈簧”、開裂等現象挖開晾曬或換土等措施處理,如換填面積較大則應重新檢測交工。 7.2.2 施工放樣 恢復中樁、邊樁,按 20m 設一樁;放出底基層邊線,并做好指示樁,以便控制底基層的寬度和高度。在中樁和邊線指示樁上用明顯標記標出級配砂礫的松鋪標高并掛線。 運輸和攤鋪集料 根據每車料的方量和松鋪厚度在路床上打出網格,網格橫向間距相等,縱向根據厚度和方量調整。供料時,由遠到近將料卸于網格內。 集料在下承層上的堆置時間不宜過長,運送集料與攤鋪集料工序應緊湊銜接。本試驗段采用平地機攤鋪砂礫料,松鋪系數約為 1.251.35,暫取上限值1.35,則松鋪厚度按201.35= 27cm控制。大面8、積施工時的松鋪系數和松鋪厚度,通過本試驗段確定。 用推土機將集料均勻地攤鋪在預定的網格上,表面應力求平整,并按照規定預留路拱。檢查松鋪材料層的厚度是否符合松鋪厚度要求,必要時,進行減料或補料工作。推土機初平后試驗員檢查含水量,此時含水量要大于最佳含水量 3 個百分點,否則要根據方量推算出需要補水的數量,現場安排灑水。 整平 用推土機粗平,粗平完成后現場測量員檢查標高,標高符合要求后通知平地機進行精平。精平時由外側向內側進行刮平,然后技術員采用掛線法及時檢查松鋪高程及松鋪厚度,符合要求后通知壓路機碾壓。壓路機在已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壓一遍,以暴露潛在的不平部分。壓路機初壓一遍后,再用平地機按規定的9、路拱進行整平和整形。在整形過程中,嚴禁任何車輛通行。 碾壓 整形后,當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不大于3 個百分點)時,立即用25t 以上振動壓路機靜壓一遍,然后進行振動碾壓,震動3 遍(往返一次為一遍)后進行壓實度檢查,直至壓實度滿足要求后停止震動碾壓。根據類似工程經驗,一般振壓34 遍可滿足要求,最后用22t壓路機靜壓一遍。 本試驗段為直線段,由兩側路肩開始向路中心碾壓;碾壓時,應重疊1/3 輪寬,碾壓一直進行到要求的密實度為止,然后用壓路機壓到表面無明顯輪跡。壓路機的壓實速度,頭兩邊采用1.51.7km/h 為宜,以后用2.02.5km/h;靜壓時采用5km/h。路面兩側應多10、壓12 遍,以保證邊緣壓實度。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壓的路面段上調頭或急剎車,以保證墊層不受破壞。 接縫處理 兩作業段的銜接處,按搭接碾壓處理。第一段鋪筑后,留58m不進行碾壓,第二段施工時,前段留下未壓部分與第二段一起整平后進行碾壓。 墊層填筑、碾壓驗收合格后,放出頂面的中線、邊線,然后人工沿著邊線以1:2 的邊坡率向下修整底基層邊坡。 7.3 注意事項 1)按工序劃分段落。 2)施工過程中具體要求:對主線單幅路面墊層,每一攤鋪、碾壓的作業段長度控制在100 范圍內。 3)各工作區要插標識牌,橫向灑白灰區分。碾壓區要求由低到高,與水車配合施工。 4)現場試驗員填寫表格必需為正式用表,寫11、完后監理簽字認證。 5)整修邊坡和邊線時必須畫線,保證邊坡的平直度。 6)壓實的墊層上禁止行車,封閉管理。 7.4 質量標準 7. 4.1 過程控制 墊層在施工過程中應檢測含水量、級配、塑性指數、承載比(CBR60%)等要符合施工規范和設計圖紙要求。 7. 4.2 結果控制 1)壓實后底基層表面應平整無輪跡、無隆起現象。 2)在施工結束后檢測其壓實度、彎沉值、平整度、縱段高程、寬度、厚度和橫坡,要符合圖紙設計要求及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基本要求 1.選用質地堅韌、無雜質砂礫料,級配應符合要求。 2.試驗數據必須準確,塑性指數必需符合規定。 3.攤鋪均勻,無明顯12、離析現象。 4.碾壓應遵循先輕后重的原則,灑水碾壓至要求的密實度。 實測項目 級配砂礫底基層實測項目1 壓實度 代表值 97 按附錄B 檢查,每200m每車道2 處 極值 93 2 彎沉值(0.01mm) 符合設計要求 按附錄I 檢查 3 平整度(mm)3m直尺:每200m測2 處 10 尺 4 縱段高程(mm) +5,-15 水準儀:每200m測4 個斷面 5 寬度(mm) 符合設計要求 尺量:每200m測4 個斷面 6 厚度(mm) 代表值 -10 按附錄H 檢查,每200m每車道1 處 合格值 -25 7 橫坡(%) 0.3 水準儀:每200m測4 個斷面 外觀鑒定:表面平整密實,邊線整13、齊,無松散。 八、 質量保證措施 1)施工技術人員跟班作業,勤交底、勤檢查,嚴格技術交底復核制度,并深入工班檢查指導,與工班技術員、質檢員一起保證各工序質量。 2)施工過程控制:嚴格執行“三檢制”,實施工序質量檢驗程序,特別重視施工過程中的控制、質量監察。工序交接必須有班組間的交接檢查,上道工序不合格,不準進入下道工序。 3)糾正預防措施:施工過程中發現不合格項,應立即采取糾正措施,針對工程質量通病要制訂預防措施,確保每一道工序質量合格。 4)堅持自檢程序,以過程質量確保工程質量。 5)加強過程控制,實施程序化、規范化質量管理,使整個質量體系要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同時做好質量記錄,確保工程質量的14、可追溯性。6)加大監控力度,嚴格要求,規范施工,認真執行規范、標準及相關技術文件要求。九、安全生產保證措施試驗段施工前,做好安全措施落實工作,做到施工技術措施與施工安全同步。施工過程中,自始自終地開展安全教育工作,技術交底的同時進行安全交底,施工安排的同時進行安全生產安排,施工檢查的同時進行安全檢查。 為確保本試驗段的安全生產,項目經理部成立以常務副經理為組長的現場安全文明施工領導小組以指導現場安全生產施工: 組長: 馬小軍; 副組長:仁青才讓、陳國華; 成員:韓小強、彭延龍、李爾榮、王立強、宋志明、馬城、馬玉龍、李效良。 十、 文明施工保證措施 1)科學化、規范化施工,講究工藝質量和成本節約15、,促進工程質量的提高和降低消耗。 2)在施工現場周圍設置醒目的文明施工標語。 3)保證施工現場及工地沿線居民和單位原出入通道暢通,并做到要施工中無無重大工傷事故。施工現場設備、機具、材料施工總體情況統一布局,做到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4)保持施工便道路面的干凈、整潔,并做好養護工作。 5)施工垃圾應及時清理,杜絕在施工現場隨意堆放垃圾。 6)現場按施工總平面布置,材料堆放整齊,清潔有序,搞好現場的衛生工作。 7)現場配備專職安全人員值班,作好進入施工現場人員的登記手續,防止外來人員隨便進行施工現場。施工現場車輛在場內要服從現場人員的調度安排。 十一、環境保護措施 1)合理規劃施工用地,最大限度16、地減少施工用地。 2)現場堆渣過多時用自卸汽車運往棄土場統一處理。 3)定期會同當地環境機構對施工中的環保工作進行檢查。 4)施工便道和路基經常灑水,防止揚塵對周圍環境的污染。5)做到工完場清,對施工現場進行全面清理。 6)標準化管理圖表要齊全、清晰、實用、漂亮。 7)注意搞好施工場區環保工作,自覺維護場區衛生。 8)對于來自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的施工噪聲,合理安排工作人員輪流操作筑路機械,減少接觸高噪音的時間,或穿插安排高噪音的工作。對強噪音源較近的施工人員,除取得防護耳塞或頭盔等有效措施外,還應當縮短其勞動時間。同時要注意對機械的經常性保養,盡量使其噪聲降低到最低水平。 9)施工完成后,對施工便道兩側的施工遺棄物進行清理,平整便道兩側的地面,盡量恢復地面的天然狀態。 十二、 附件 (1)試驗段質量保證體系框圖;(2)試驗段安全生產保證體系框圖; (3)原材料試驗檢測報告。青海省興利公路橋梁工程公司共玉公路B1標項目部 2012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