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廣高速路基工程A5標環保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0796
2022-08-15
10頁
153KB
1、環保專項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國家和部頒的有關施工、設計規范、規程和標準及江西地方政府及業主頒布的有關法規性文件。2、江西省贛南公路勘察設計院對大慶至廣州高速公路江西龍南里仁至楊村段(K25+000K30+385.966)設計圖紙。3、大慶至廣州高速公路江西龍南里仁至楊村段(K25+000K30+385.966)招標文件。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5、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 041-20006、我項目部組織的現場勘察。二、工程概況本項目路線起于江西省龍南縣里仁鎮,與已建成的大慶至廣州高速公路江西贛州至定南段相接,止于龍南縣楊村(贛粵界),接廣東省擬建的連平(2、贛粵界)至從化高速公路,全長61.432公里。沿線經過龍南縣里仁鎮,經正桂、程龍止于楊村(贛粵界)。本合同段起點起于龍南縣程龍鎮程龍村,沿線經過龍南縣程龍鎮大水龍村、楊梅村,終于硯水村。本合同段起至樁號為K25+000K30+385.966,全長5.386km。具體如下:1、 橋梁3座,其中大橋2座、中橋1座;2、 涵洞通道17道;3、 路基土方79.8萬m3、石方52.5萬m3。4、 施工道路:我們將充分利用程龍鎮學院路、現有程龍村、楊梅村、硯水村等鄉村道路,臨時修建主線便道作為連接基地、攪拌站和各作業面的道路,修建臨時路的修建寬度為5m。便道作為主線拉通前的主要交通渠道,對施工進度等產生巨3、大的影響,我部高度重視,現將便道具體情況安排如下1、第一條便道:由程龍鎮進入到楊梅村,便道寬4.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路況一般,可作為大水龍中橋、楊梅高架橋施工設備及材料運輸便道。并經主線便道供應K25+387、K25+780、K26+078、K26+510、K26+736、K27+125、K27+167、及K27+730涵洞施工設備及材料進場便道。2、第二條便道:由S327省道旁進入至楊梅新村,便道寬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路況較好,可作為路基挖掘機、推土機及運輸車輛進場便道。3、第三條便道:由S327省道旁進入至硯水村,便道寬3.4米,路況較差,可作為硯水大橋施工設備及材料運輸臨時便道。并經4、主線便道供應K29+643、K29+874、K30+040、K30+330涵洞及該路段路基土方設備臨時便道。設計單位:江西省贛南公路勘察設計院監理單位:江西交通工程監理公司施工單位:北京城建道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合同開工日期:2010年8月8日合同竣工日期:2012年4月8日三、環保目標:遵守國家、地方政府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嚴格執行GB/T2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實施環境保護目標,合理組織施工活動,不因施工活動使項目施工區及周圍環境質量明顯降低,保護施工區域環境空氣質量、聲環境和區域人群健康。保護生態、綠化環境、改善施工環境。四、環保組織機構及管理體系:1、組織機構5、為了搞好本工程的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等各項工作,我方項目經理部成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組長: 項目經理副組長:總工程師成員:安質環保部部長、工程技術部部長、物資機械部部長、綜合業務部部長、計劃財務部部長、環保工程師、各分部經理。 領導小組職責:負責領導和組織本工程施工的環境保護工作;制定環境管理目標和管理措施;檢查和督促措施的實施;協調各部門的關系,保證物資及機具的供給。安質環保部負責日常管理工作。2、環保保證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組織結構圖保證體系圖如下3、環保程序環境管理的程序及監察計劃按以下流程圖進行:環境管理的程序及監察計劃流程圖五、工程環保分析:1、本工程可能對環境有影響的因素分析1.1投入施6、工的各種車輛、工具;1.2臨時設施的修建;1.3臨時設施的生活廢氣、污水、垃圾等;1.4打孔、運輸作業時的塵埃;1.5各種施工過程中的剩余材料、廢棄材料及隧道棄碴。1.6工地用餐的生活垃圾;1.7工程完工后臨時設施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1.8隧道施工工程中產生的噪音。1.9施工過程中產生廢水。1.10施工工作中可能產生不良地質及腐蝕性水質等。2、環境保護管理計劃2.1項目部通過對本工程中可能影響環境的因素的具體分析,制定應對措施,制定環境保護管理方法和實施細則,編制環境管理計劃,經業主審批后付諸實施。2.2項目部在工程施工中貫徹執行環境管理計劃,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環保措施,定期、不定期進7、行環境監察,執行階段性環保檢查評審,并持續改進,確保符合國家、交通部以及建設方有關環境保護法規及條例的要求;將施工中對環境的影響減至最小,保護生態環境,為沿線居民保持良好的生活環境。環保控制管理內容如下:2.2.1環保培訓2.2.2配置環保設備2.2.3施工工藝改進2.2.4工程中的環境控制,包括:施工現場的環境控制和臨時駐地的環境控制;2.2.5定期、不定期環境監察;2.2.6階段性的環境保護檢查評審及持續改進;2.2.7環保文件、資料及環境監察記錄管理。六、環保措施:1、人員環保培訓及意識教育項目部堅持貫徹國家環境保護法、土地法及交通部、項目辦及地方省市有關環境保護的法規,制定環境保護管理8、辦法和實施細則,并建立獎懲制度,將環保的具體措施落實到人頭。現場安質環保部長在項目經理、副經理和總工程師指導下,組織編制環境保護管理手冊,經業主審核批準后印制成冊,所有施工人員人手一冊。并制定環保培訓計劃,對職工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學習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使職工明白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了解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自覺的遵守國家及呼和項目辦有關環境保護的法規。組織全體職工中深入開展“我為綠化獻愛心”活動、愛護環境、保護綠化,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環保培訓計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1.1環境保護法及國家和交通部有關環境保護的法規的學習;1.2本工程中可能對環境有影響的因素分析及對策;1.3本項目的環9、境管理方案,環境保護職責及相應的獎懲制度的發布;1.4具體環保措施的落實;1.5環保監察計劃的實施及環保控制記錄的管理;1.6環保檢查評審方案的發布。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2.1棄土(渣)場的處理:工程設計中對棄土(渣)場采取修筑擋土墻和漿砌石排水溝的工程措施來防護。在棄渣過程中應該先把表層土(3Ocm )清理暫存以備棄渣完畢后回填綠化之用。需要強調的是,必須加強和落實填方路段的防護措施。同時確保施工人員不在規劃的棄土場以外的場所隨意取棄土。2.2排水工程:邊坡的崩塌、滑坡等現象主要是由于雨水滲透和涌水所致。所以邊坡保護工程,可以說是一項水的治理工程,因此,凡是大面積切割山坡,應在其上方2m以外10、設截水溝,避免暴雨來臨時流水從坡頂一些土體的節理和裂隙滲蝕而引起滑坡及泥石流,從而保證路面兩側區域排水的暢通和快捷。洞內做好排水工作,反坡開挖的須設集水坑,再統一抽排出隧道。洞內外排水系統相連,便于排水,靜止洞外水流入洞內。3、空氣污染防治措施3.1本工程所處地區為林區,砂石料若采取外購,則要注意在汽車運輸過程中,實行密閉措施,防止砂石料粉塵對環境空氣造成明顯不良影響。若采取就地利用洞挖材料作為施工道路的材料,則需在石料加工點實行嚴格的管理,對加工點采取定期灑水、封閉作業等有效防塵措施,破碎施工點要遠離居民點、學校和農田,以防噪聲和粉塵對居民的嚴重干擾和影響以及粉塵對農田農作物的影響。3.2拌11、合場設置應遠離居民生活區,周圍500m范圍內、特別是下風向區域內不能有居民生活區。設計中拌合場選址要符合要求。施工中要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不能隨意更改施工地點。3.3據施工現場的實測結果,施工路段使用灑水車灑水,可使揚塵減少70左右。在道路施工期要灑水作業,尤其是灰土攪拌站和道路挖掘與路基填充時更是如此,要灑水以壓實材料,在材料壓實后,將定期灑水,以防起塵。對汽油等易揮發品的存放要密閉,并盡量縮短開啟時間。4、降低噪音、防止擾民措施4.1施工期主要設備噪聲源應符合GB12523-90 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 中的有關標準,防止建筑工人受噪聲侵害,靠近強聲源的工人將戴上耳塞和頭盔,并限制工作時間。12、4.2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盡量降低夜間車輛出入頻率,夜間施工避免使用噪音很大的機械,盡量避免機械過于集中形成噪音疊加。150m內有居民區的施工場所,嘈雜的施工工作不能在夜間(22:00-6:00)進行4.3加強對機械和車輛的維修以使它們保持較低的噪聲,車輛運輸中盡量避免鳴笛,減輕對居民的影響和干擾。機械車輛途經居住場所時減速慢行,不鳴喇叭。在比較固定的機械設備附近,修建臨時隔音屏障,減少噪音傳播。鄰近居民點夜間施工時,燈光照明限在工地范圍內。5、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措施5.1為保護林地免受破壞,不允許在林地取土、堆放材料和建臨時營地。公路臨時用地大多為旱地和荒地,為使對生態系統和農業的影響最小13、,對于臨時用地施工結束后應該采取必要的復墾措施,表層耕作土(30cm)應妥善堆放,并在施工完成后回填。5.2棄土場在棄土前應清除種植土,推在一邊妥善集中堆放,待棄土后,對棄土場進行平整,再將種植土返回,保持原有的土地肥力。5.3拌和場在施工結束后剩余的石料需清理干凈,短期內恢復種植條件,復耕或植樹種草。5.4及時在公路兩側和臨時道路及被占林地附近補種樹苗和草皮,盡快恢復植被,減輕環境影響。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植樹、種草等綠化。5.5施工車輛應走臨時便道以免損壞農田、林地等。6、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施工廢水、泥漿、垃圾處理措施6.1加強施工材料的管理,嚴禁石料、油料等堆放在河流、溝槽邊。以避免堵塞河床引起對水質的不利影響。6.2拌合場應設置圍墻,避免筑路材料被雨水沖刷流失,必須防止材料隨地表徑流流入河流、保成河及沿線小溪流。臨時營地生活區,應設室外干廁。防止施工中產生的污水直接進入河道和灌溉水渠。垃圾應收集在固定場所的垃圾箱內并定期統一清運。6.3施工廢水,生活污水采用沉淀池、化糞池等生化辦法處理,未經檢測合格不得直接排放到河流、溝渠中。施工污染清洗集料或含有油污的廢水采用集油池的方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