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06省道頂管穿越施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0807
2022-08-15
11頁
33KB
1、南信天然氣管道工程桐柏分輸站-桐柏信陽界線路工程S206省道頂管穿越施工方案編制人:審核人:審批人:中石化工南信天然氣管道工程項目部二0一三年十一月第I部分 項目管理機構一、項目管理機構項目管理機構見下圖:二、項目管理人員聯系電話姓名職務聯系電話備注李雨靜經理186*余紹基執行經理187*徐元松項目副經理158*劉濤項目副經理152*李勇項目總工程師135*第部分 S206省道頂管穿越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河南省南信天然氣管道工程桐柏分輸站-桐柏信陽界線路工程,起點為南陽桐柏縣城郊鄉,起點樁號TB200,起點里程K=0+000;終點為南陽桐柏縣毛集鎮與平橋區王崗鄉交界處附近,終點樁號TB200,2、終點里程K=31+470.7。本工程管道經過地區為二級地區,設計壓力為6.3MPA;選用螺旋縫雙面埋弧焊鋼管和直縫雙面埋弧焊鋼管,材質為L415M(X60M);工程管道全線采用加強級三層PE結構外防腐涂層。公路穿越套管采用符合頂進施工法用鋼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1996標準規定標準。混凝土套管規格DRC 12002000 G A JC/T 640,混凝土套管接口為鋼承口.砼出廠強度45MPa。鋼承口環材料為16Mn鋼,環氧富鋅底漆和環氧富鋅漆作防腐處理兩遍。插口環材料為A3鋼。頂管套管接縫處采用1:2水泥砂漿密封。套管內積水排干凈后,套管內用細土填充,兩端不封堵。二、總體思路1、管道施工3、人力、物力等資源的配置以確保安全為第一目標。2、按照工程量,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資源,滿足工期的要求3、根據具體的工程施工,合理分配投入的資源。加大對關鍵、主要的施工工序投入,保證施工質量。4、與其他和工程相關的單位作好協作,保證工程的順利完成。5、注重施工效率,保證工程施工的高速、優質、安全。6、特別注意施工周圍環境的保護,不破壞自然環境,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三、編制依據1、S206頂管穿越工程現場勘察資料及S206頂管穿越施工圖。2、設計依據1)南信天然氣管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2)南信天然氣管道工程初步設計(中南市政總院,2011.10) ;3)桐柏分輸站至桐柏信陽界巖土工程勘察報告4、(河南省地礦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2012.08) 。3、國家和地方現行法令、法規建設項目(工程)勞動安全衛生監察規定石油天然氣工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 SY/T6276-1997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3095-1996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HZB1-1999地下水質量標準 GB/T14848-93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 GB3096-93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 GB12523-90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GB15618-1995水土保護綜合治理 GB/T16453-19964、技術標準、規范1)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50251-20032)油氣輸送管道穿越工程設計規范GB50423-200735、)管線鋼管規范API SPEC 5L:20074)鋼制彎管SY/T5257-20125)油氣輸送管道線路工程抗震技術規范GB50470-20086)涂裝前鋼材表面預處理規范SY/T0407-20127)埋地鋼質管道聚乙烯防腐層GB/T23257-20098)輻射交聯聚乙烯熱收縮帶(套)SY/T4054-20039)管道干線標記設置技術規定SY/T6064-20115、施工及驗收標準1)油氣長輸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T50369-20062)油氣輸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規范GB50424-20073)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36-20114)石油天然氣金屬管道焊接工6、藝評定SY/T0452-20025)管道防腐層補口絕緣密封性實驗方法標準SY/T0074-936)鋼制管道焊接及驗收SY/T4103-20067)石油天然氣鋼質管道無損檢測SY/T4109-20058)管道防腐層檢漏試驗方法SY/T 0063-19999)頂進施工法用鋼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1996四、施工部署1、指導思想以人為本 績效管理 干一流工程 創一流業績2、管理目標2.1 項目部分工明確,職責明晰,管理有序,考核有據。2.2 工程質量達到優良:頂管穿越一次合格率100%;2.3 無重大安全事故,HSE管理符合要求。2.4 技術先進,方案可靠。 2.5 設備完好率95%以上,利用7、率90%以上。五、施工方案1、施工工藝施工采取“分節多次頂入法”頂管,采用DK1500頂管主油缸,主頂油泵為動力源,最大頂力為600t。在一端操作坑內安裝頂管設備,放入穿越套管,利用液壓千斤頂頂進力頂推套管,每頂進一定距離,采用機械、人工相結合掏土,土用吊裝設備提出操作坑,循環作業完成頂管施工,最后進行主管穿越。2、 施工程序砼管封堵地貌恢復施工程序圖2.1 施工準備2.1.1 向有關部門了解穿越段附近是否有光纜、電纜、管道等地下設施,作好標記。2.1.2 檢查頂管設備,配套設備及各種機具材料是否齊全、完好。2.2 測量放線2.2.1 測量工根據設計要求用經緯儀、水位儀定出中線樁、高程樁并用白8、灰撒出定位線。2.2.2 根據平面布置圖定出施工區域邊界線,其面積不小于45m70m。2.3 場地平整、便道修筑2.3.1施工現場措施:進行作業區的平整,采用鋪30cm厚毛渣及碎石分層碾壓做場地硬化處理,施工完畢后清理外運恢復,同時四周設置施工圍欄。2.3.2 根據現場情況,在穿越點頂管作業一側修一條便道,以便于車輛及材料進入,修筑進場便道110m。2.3.3進場便道修筑的要求為:道路路基寬度為5.0m,路面寬度為4.0m,兩側路肩各0.5m。路面行車道橫坡設計為1.5,路肩橫坡度設計為2,填方路基邊坡為1:1.5。2.3.4施工進場便道最底層將素土夯實,路基填土采用卵石進行鋪墊,必須分層碾壓9、,路基壓實采用重型壓實標準。填方路基的填料最大粒徑應小于150mm。面層采用碎石土進行鋪墊。2.4操作井、接收井砌筑2.4.1操作井及接收井:施工根據現場地質情況,為保證施工安全采用磚砌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采用沉井方式。2.4.3沉井采取在基坑中制作,以減少下沉深度,降低施工作業面。開挖深度為2.5m,基坑比沉井寬2米,四周挖排水溝,集水井,使地下水位降至比基坑底面低0.5m,挖土采用挖掘機進行,配合人工修坡和平整坑底,挖出的土方放至棄土場堆放。在開挖的同時用防水塑料布對邊坡進行覆蓋,以防下雨塌方。作業坑成型后在坑下制作沉井,以減少工作量,加快施工進度。2.4.4沉井直接在確定的井位制作,沉井10、內部尺寸工作井為:直徑5m、高6m,接收井為:直徑5m、高7m。2.4.5沉井制作技術要求如下: A)基坑開挖完畢,在基坑中放出沉井制作基準線,采用用MU100 24011553 mm粘土紅磚和1:1水泥砂漿砌筑24磚墻,每砌筑300mm高,在圓形砌體內放置8#鐵絲兩圈,以增強砌體剛度及穩定性,砌筑過程中,沉井底部設置集水坑,用潛水泵抽排滲入井內的積水。B) 沉井砌筑完畢后,進行砼封底:當沉井到位各項技術指標合格后,立即開始做砼封底工作,封底前用23根長1米,600的砼管,放在井內代集水井,然后將井內的水抽干,開始澆筑素砼,素砼的厚度為200mm厚。當素砼澆筑完成后開始綁扎底板鋼筋,底板鋼筋為11、兩層,級鋼筋HRB335,14200,鋼筋綁扎完成經驗收合格后立即澆筑底板砼,底板砼厚度500mm,砼強度等級為C30,封底工序要一次完成,不得間斷。 C)砼的養護采用人工養護,砼表面用草袋覆蓋,砼澆灌完10-20 小時開始澆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7d。D)為保證沉井的穩固及操作中的安全,沿沉井的四周用挖掘機加設油管排樁,間距為100mm,油管樁長6m,規格768mm。油管排規格為6m0.32m。2.4.6靠背墻制作:靠背墻的尺寸為:500030002000mm,高度3000mm,鋼筋采用兩層,級鋼筋HRB335,18150,鋼筋綁扎完畢,支模、澆筑砼。養護采用人工養護,砼表面用草袋覆蓋,砼澆12、灌完10-20 小時開始澆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7d。2.4.7頂管出洞止水技術措施1) 洞口封堵本工程套管外徑為1.50米,預留孔直徑為1.5米,在沉井下沉前為防止水土流入井內,先將洞口用磚進行封堵,但本次洞口封堵方法是;在鋼筋綁扎完成后,用標準磚在預留的洞口內進行封堵,然后支模、澆筑砼,待砼凝固時能與與磚的外壁連成整體,能確保沉井下沉時洞口封堵不變形、不滲水。2) 安裝洞門止水裝置沉井下沉后在頂管頂進前,在洞口外1米的范圍內進行注漿,具體注漿作法是:在洞口外1米的范圍內插入6根32的注漿管,注漿管沿井壁方向布置,注漿高度和寬度大于洞口外1米。頂管過程中,管子與洞口之間必須留有一定的間隙。洞口止水圈的構造由穿墻套管、預埋螺栓、鋼壓環及橡膠圈組成。橡膠的具體要求是:20預埋螺栓、10mm橡膠板,10mm鋼板。2.5 軌道設備就位2.5.1 軌道機架安裝:先對縱管排粗找平,安裝滑軌后,細找平并在軌道4個角打鋼樁(鋼管764、L=1.5米)穩固。2.5.2 頂進設備安裝:后靠背座、主頂油缸、頂鐵、滑塊座為一體,安裝在滑軌上與活動滑塊進行滑塊對中、測試。連接主頂油缸,主頂油泵、液壓管路。接通電源(120KVA發電機組),并試機操作。2.6 頂進管就位混凝土套管用鋼絲繩捆綁中部一點吊裝就位,切忌吊兩端,以防損壞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