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隧道施工測量方案(1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0834
2022-08-15
13頁
781.91KB
1、目錄1、編制依據.12、編制原則.13、工程概況.14、測量組織與管理.14.1 儀器.24.2 人員組成 .34.3 測量準備與人員分工.34.4 測量工作管理 .34.5 測量儀器的管理 .45、控制測量.45.1 測量依據 .45.2 施工控制網技術要求.55.3 原始地形測量 .55.4 暗挖控制測量 .55.5 聯系測量 .66、暗挖施工測量.66.1 測量放樣的方法 .66.2 工程測量順序 .66.3 暗挖二襯測量 .96.4 施工監測 .96.5 貫通誤差測量 .106.6 貫通誤差限差 .106.7 地下控制測量成果的檢查與檢測.107、竣工測量及資料整編.117.1 竣工測2、量 .117.2 資料整編 .118、測量精度保證措施.111、編制依據(1)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GB50217-2007)(2)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GB50086-2001)(3)工測量規范(GB50026-2013)。(4)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12)(5)市政工程有關技術規程、規范(6)我單位在地下工程及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成熟施工測量技術及施工測量管理經驗。2、編制原則(1)采用成熟、可靠、先進、有效的科學測量方法,確保施工符合設計結構尺寸要求是本方案編制的首要考慮原則。(2)通過布點控制地面沉降、結構收斂等量測方法,保證建(構)筑物安全是本測量方案編制3、中的重要原則。(3)控制施工貫通精度是本施工測量方案編制中的重要內容。3、工程概況3.1 全線綜述為配合本工程電纜敷設,新建隧道設計起點接龍潭湖220kv 變電站東側偏南隧道甩口,沿變電站東墻向北至停車場后折向東,穿越左安門大街后,沿左安門內大街東紅線2.5m位置向北至龍潭路后向東,在沿龍潭路南紅線北側8.5m 位置(局部 2.5m)向東至龍潭東路,在沿龍潭東路西側向南約140m后折向東,依次下穿護城河及東二環主路后,終點接現狀電纜隧道下方,線路路徑長度約1386.5m,由設計終點分別向南北沿現狀隧道下方修建 30m直線隧道與現狀溝連通。本標段新建電力隧道工程為龍潭湖220 千伏輸電工程溝道(4、第四標段)電力隧道位于龍潭路向東至龍潭東路,沿龍潭東路西側向南約140m處穿越護城河及東二環主路后,由設計終點分別向南北方向各30m與現狀隧道相接。如圖:3.2 建設規模 (1)本標段電纜隧道路徑上,龍潭路、龍潭東路為現狀市政道路,電纜隧道沿線近鄰現狀市政管線,均采取淺埋暗挖法施工。本標段共設置豎井5 座,其中 3.0*4.0m 豎井 3 座,(豎井編號為 7#-9#),5.2m 豎井1 座,豎井編號為10#,11#為8.5m 三通豎井,11#三通井向南預留2m長,2.6*2.9m 暗挖電纜隧道甩口,暗三通井連接支1、2 線與現狀隧道接通。電纜隧道斷面為 2.6mx2.9m/2.0mx2.3m5、 單孔隧道,本標段隧道總長862m。其中 7#11#為 2.6*2.9m 單孔隧道,共 802m,樁號為 0+584.61+388,2.0*2.3單孔隧道共 60m,設計終點樁號為 1+388,支 1、2 線起點為 0+0000+030,支 1、2 線終點與現狀隧道連接.4、測量組織與管理4.1 儀器根據本工程特點及精度要求選用儀器設備,主要儀器設備見下表。工程中所用的測量儀器應按國家計量法第25 條的規定執行,定期送計量部門進行保養、校核、鑒定,不合格的儀器不在本工程中使用。施工現場主要測量儀器表類別指標數量備注全站儀2(22mm)(2+2ppmD)mm 1 臺多棱鏡單棱鏡各一個配腳架電子激6、光經緯儀2經緯儀1 臺經緯儀22 臺配腳架激光指向儀4 臺徐州產鋼卷尺50m 6 把5m尺若干精密水準儀0.5mm/km 2 臺ZEISS,配銦鋼尺1 對自動安平水準儀3mm/km 4 臺SOKKI 水準儀3mm/km 4 臺配塔尺投點儀1 臺萊卡對講機6 臺KENWOOD 鋁合金塔尺4 根5 米鋼尺3 把檢定后4.2 人員組成測量隊人員配備見下表:施工現場測量隊人員配備表職位主管測量工程師技術員資料員測量工人數1 1 1 6 職責負責測量工作的全面開展配合測量工程師的技術工作資料收集整理管理測量儀器操作4.3 測量準備與人員分工在施工測量時,測量工作人員在上班之前必須要準備以下測量工具,強光7、探照燈、測量儀器和其它的輔助工具。一般情況下,一組放樣人員需要4 人,即帶班一人,輔助 3 人。具體如:觀測一人、記錄一人、扶棱鏡一人、做點一人。4.4 測量工作管理全部工程測量工作實行分級管理,具體措施如下:(1)需經監理工程師復核的測量樁點,我單位首先進行測量放樣并達到規范精度要求后,向監理部報送施工測量報審表,監理工程師復測確認后方可使用。工程范圍內的平面控制網點、水準網點由我單位負責保護。(2)執行分級測量復核制度1)項目經理部成立精測組,負責控制測量并定期對測量組的測量成果進行復核。2)工班成立測量組,負責本作業區的日常施工測量及控制網點的防護。3)控制測量和施工測量的測量精度符合國8、家或省、部頒發有關測規的標準和要求。4)測量原始記錄、資料、計算、圖表真實完整,不得涂改,并由專人妥善保管。5)工程施工中,按設計圖紙進行中線、高程測量時,應確保中線、高程控制、準確無誤,成果控制在規范設計要求允許限差之內。工程完工后,及時與相鄰標段進行貫通測量,搭接閉合。6)認真貫徹執行測量復核制度,外業測量資料經過第二人復核,內業測量成果二人獨立計算,相互核對后交付使用,未經第二人計算復核并確認無誤的資料嚴禁使用。4.5 測量儀器的管理(1)測量儀器實行分級管理制度,精密測量儀器由項目經理部統一管理,一般測量儀器由測量組自行管理,建立保管、使用、維修制度。(2)各種測量儀器,做好日常保養工9、作,保證狀態良好,定期送計量部門進行保養、校核、鑒定、建立測量設備臺帳,準確記載檢定維修情況。(3)施工放樣的儀器定期的進行檢驗與校正。經緯儀的三軸誤差、指標差、水準儀的 i角、應該經常檢驗與校正。光電測距儀器要定期檢驗,如發現儀器有異常現象后受到劇烈震動,隨時進行校檢。(4)塔尺應定期檢查底面及結合處誤差,垂球應定期檢查垂球尖與吊線是否同軸。5、控制測量5.1 測量依據地面控制測量由北京市測繪第六分院提供平面控制點和高程控制點。經過復測,誤差符合規范要求。根據復測認定結果,作為起算數據,布設本工程施工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其精度不低于國家三級控制網的要求。采用混凝土對所有樁點進行保護,防止10、移動和損壞。5.2 施工控制網技術要求本工程導線控制網的等級擬布設三級附合導線導線測量技術要求如下表:等級導線長度(km)平均邊長(km)測角中誤差()測距對中誤差(mm)測回數方位角閉合差()相對閉合差DJ1DJ2DJ3三級1.2 0.1 12 15-1 2 1/5000 高程控制網的等級擬布設三等附合水準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下表:等級高差全中誤差(mm/km)路線長度(km)與已只點聯測次數符合或環線次數平地閉和差(mm)三等6 50 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見下表等級水準儀型號前后長度(M)前后視距較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基輔分劃讀數差(mm)基11、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三級DS3 75 2 5 0.3 2.0 3.0 5.3 原始地形測量施工前對原始地面進行原始現狀地面高程測量,測量方法具體如下:每20 米測設一斷面高程,每個斷面測設三個點位(中線點位高程,左邊線點位高程,右邊線點位高程)特殊的地形地段加密測設方格網。測設完畢后對現狀地面高程進行資料的整理,作為工程計量的依據。5.4 暗挖控制測量(1)暗挖施工對測量的精度要求很高,必須布設地面導線控制點位和高程控制點位,在地下建立一個與地面統一的高程系統,確保暗挖貫通精度。(2)地面高程控制采用往、返觀測或多次觀測進行檢核的水準測量方式,把每個洞24n12L口的水準點高程聯系起來,測點時應12、避開施工干擾、并設在穩定可靠的位置,以便利用它們進行檢測。5.5 聯系測量各標段暗挖結合處要求施測精度高,必須精心施測并進行成果整理。地下控制測量是以必要的精度按照與地面控制測量統一的坐標系統建立地下控制,作為暗涵中線及其襯砌放樣的依據,以保證隧道開挖的正確貫通。地下水準測量就是建立一個與地面統一的高程系統,作為設計圖紙施工放樣的依據,應以洞口水準點的高程作為起始數據,經過坡道傳遞到地下進行洞內水準測,放樣隧道的坡度。6、暗挖施工測量6.1 測量放樣的方法施工中的測量控制采用極坐標法進行施測。為了加強放樣點的檢核條件,用另外兩個已知導線點作起算數據,用同樣方法來檢測放樣點正確與否,或利用全站儀13、的坐標實測功能,用另兩個已知導線點來實測放樣點的坐標,放樣點理論坐標與檢測后的實測坐標X、Y 值相差均在 3mm以內,可用這些放樣點指導施工。也可用放線兩個點,用尺子量測兩點的距離進行復核,距離相差在2mm 以內,可用這些點指導施工。隧道施工測量,就是在地下精確的標定出工程的設計中線和高程位置,指導工程的開挖和襯砌,保證開挖隧道的準確貫通。6.2 工程測量順序(1)豎井放線1.1 根據豎井場外所做的導線控制網來定豎井的位置,計算出導線和豎井的坐標方位角及距離,進行放線。1.2 首先把儀器架已知導線點對中、整平后視另已知導線點,度盤置零,然后旋轉儀器放出豎井中心點,再放出豎井隧道中心一方向點,進14、行放出豎井十字線,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豎井進行開挖。(十字線簡圖)(2)鎖口測量2.1 根據豎井場外所做的閉合水準點及現場所放的十字線進行測量。2.2 把隧道中線反到鎖口方法:將經偉儀器架在十字線A 點上、對中、整平,后視隧豎井十字線:C點豎井十字線:A點豎井十字線:B點豎井十字線:D點隧道中線道中線 B 點,鎖定儀器,把地面的隧道中線,反到鎖口的側面。2.3 鎖口高程傳遞,將水準儀架到平坦的地方、整平,后視場外的高程點,在鎖口中心釘上方做好紅油漆標志,把高程測上,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計算出馬頭門拱架的高程與鎖口高程的關系。(開挖馬頭門簡圖)(3)井底中線、高程測量3.1 根據現場的已放的15、十字線進行把隧道中線投到豎井底部,第一種方法;把經緯儀架到 A 點后視 B 點,進行豎井投點,把C 點用射墻釘打在底板上,然后把儀器架到 B 點后視 A 點,把 D 點用射墻釘打在底板上,C 點與 D 點不能少于2m,必須比底板深幾公分,已防施工過程中破壞,用紅油漆做好標記,測量必須要準確,方向誤差不能1mm。注意:因為豎井比較深,得拿比較亮的手電。(投點簡圖)(4)高程傳遞根據上次所測的鎖口高程,把高程傳遞到豎井底部。水準儀架到豎井底部整平,把鋼尺零頭放到上次所測的鎖口高程上垂到豎井底部,拿儀器看讀數,在隧道拱頂上打一鋼筋頭(鋼釘),拿盒尺掛在鋼筋頭上,讓鋼筋帶上高程.用紅油漆做好標記,自檢16、復核,地面鎖口高程拱架上頂主筋B點A點地面鎖口高程拱架上頂主筋B點A點C 點D 點合格后做為永久的水準點.(傳遞高程簡圖)(5)隧道施工控制測量5.1 根據上次豎井底部投射的隧道中線C、D 點和隧道拱頂的水準點進行控制隧道開挖的進度。5.2 在隧道施工中為了方便、精確控制隧道開挖,必須才用按激光控制隧道中線、高程。5.3 提前在離馬頭門20cm50cm 處,在拱頂焊激光架,使激光牢固的固定在上面,按激光前,要把激光底座的中心用鋼鋸條(鋼釘)畫的明顯,然后把儀器架到隧道中線C點,后視 D 點,進行給激光底座對中,激光底座的中線與隧道中一致,把激光的中線和底座的中線對好,用螺旋上勁.激光鏡頭前用釘17、子在拱頂打一隧道中心線,把激光線對準小線,小線離激光鏡頭越遠越準。5.4 激光調坡,在豎井底部架上水準儀,后視隧道拱頂已做好的水準點,記錄要明確,量一下小線與鏡頭的距離,拿水準儀看一下鏡頭的讀數,看一下釘帽的讀數,計算出高差,進行調坡。5.5 計算出鏡頭的施測高程與設計拱頂內頂主筋的高差,就是從激光線到主筋的支拱數,按照支拱數與激光線進行施工,在施工中必須按時效驗激光。(激光簡圖)地面鎖口高程鋼尺盒尺地面激光 小線激光線(6)掌子面拱架定位后,還將對已立好的上一榀拱架及初支面進行復核測量,檢查施工班組是否按測量交底進行施工、分析初支的化情況,確保初支面滿足以下規范規定:初支施工允許偏差表序號項18、目名稱允許偏差(mm)測量方法1 拱架安裝橫向30 經緯儀測量2 縱向50 鋼尺測量3 高程30 水準儀測量4 垂直度5磁鐵垂球+直尺5 噴射砼拱頂30 水準儀測量6 邊墻30經緯儀測量7 底板30水準儀測量(7)隨著隧道工程施工的進展,在施工進洞30 米、60 米、90 米處 進行統一的全面復核測量。在地下復核設計中線和設計高程位置,指導工程的開挖和襯砌,保證開挖暗涵的準確貫通。6.3 暗挖二襯測量暗挖二襯及明挖結構尺寸、標高主要通過模板校核來實現。測量時首先測出初支面距二襯結構邊線的距離,根據測量結果進行模板施工,模板施工基本完畢后,再次對模板進行準確定位,并進行校核,控制偏差在規范允許范19、圍內后再進行施工。6.4 施工監測6.4.1 施工中必須把地面、拱頂、水平收斂下沉量測點布上,監控量測是保證施工質量的重要環節。6.4.2 項目量測頻率按下表實施變形速度(mm/d)量測斷面距開挖工作面的距離量測頻率10(01)B 12 次/d 105(12)B 1 次/d 51(25)B 1 次/2d 1 1 次/周B表示隧道開挖寬度。6.4.3 凈空水平收斂量測斷面間距10 米,拱頂下沉量測應與凈空水平收斂量測在同一量測斷面進行。6.4.4 工作面在開挖前進行一次觀測,當地層基本穩定無變化時沒天進行一次,對施工區段每天觀測一次。6.5 貫通誤差測量平面貫通測量:在隧道貫通面處采用坐標法從兩20、端測定貫通點坐標差,并分別投影到線路和線路的法線方向上,求得橫向誤差和縱向誤差進行評定。高程貫通測量:用水準儀從貫通面兩端測定貫通點的高程,其誤差即為豎向貫通誤差。6.6 貫通誤差限差平面貫通測量,貫通面處采用坐標法從兩端測定貫通點坐標差,并歸算到預留的斷面和中線上,求得橫向貫通誤差和縱向貫通誤差。平面與高程貫通誤差限差如下表:平面與高程貫通誤差限差表地面控制測量聯系測量地下控制測量總貫通中誤差橫向貫通中誤差25mm 25mm 35mm 50mm 縱向貫通中誤差L/40000 L/40000 L/40000 L/12000 豎向貫通中誤差16mm 12mm 15mm 25mm 貫通后,當地下導21、線閉合差不超過限差規定時,進行平差計算。按導線點平差后的坐標值調整線路中線點,改點后再進行中線點檢測,直線夾角不符值6,曲線上折角互差 7,高程也用平差后成果。將平差后成果作為凈空測量的起始數據,凈空斷面測量采用解析法。6.7 地下控制測量成果的檢查與檢測為確保側洞正確貫通和滿足凈空限界,建立嚴格的檢查和檢測制度,檢測按規定的同等級精度作業要求進行:地上、地下導線的坐標互差12mm,20mm;地上、地下高程點的高程互差 3mm,5mm;地下導線基線邊方位角互差6;相鄰高程點的高程互差 3mm;導線邊的邊長互差 8mm;隧道結構中線點坐標的互差16mm。7、竣工測量及資料整編7.1 竣工測量隨著22、施工的進程,按照竣工測量的要求,逐漸積累竣工資料。對于需要竣工測量的部位,應該事先與設計、施工管理單位協商、確定測量項目,防止漏測。7.2 資料整編開挖放樣使用的圖紙,記錄手簿,放樣數據計算資料,工程量計算成果等在單項工程結束后應該分類整理歸檔。對所有觀測數據應該隨測隨記,嚴禁轉抄、偽造、文字與數字應力求清晰、整齊、美觀。對取用的已知數據、資料均應有兩人獨立進行百分之百的檢查、核對,確信無誤后可提供實用。對所有觀測記錄手簿,必須保持完整,不得任意撕頁,記錄中間也不得無故留下空頁。施工測量放線成果(觀測記錄薄、放樣單、放樣記載手簿),圖表(地形圖、竣工斷面圖、控制網計算資料)應予統一編號,妥善保23、管,分類歸檔。8、測量精度保證措施為保證施工質量,使工程結構中線及標高的測量誤差均在規范要求的限差之內,我們制定如下技術措施:施工放樣前將測量方案報監理審批。內容包括施測方法、操作規程、儀器設備的配置和測量專業人員的配備。建立專業測量組,固定專用測量儀器,專人觀測和成果整理。建立測量復核制度,按照“三級復核制”的原則進行施測。加強對所有控制點的保護,防止移動或損壞,一旦發生移動和損壞,應立即報告監理,并與監理協商補救措施。用于本工程的測量儀器和設備,應按照規定的日期、方法送到具有檢定資格的部門檢定和校準,合格后方可使用。用于測量的圖紙資料,測量技術人員必須認真核對,必要時應到現場核對,確認無誤24、后,方可使用,如發現疑問做好記錄并及時逐級上報,待得到答復后,才能按圖進行測量放樣。原始觀測值和記事項目,應在現場用鋼筆或鉛筆記錄在規定格式的外業手簿中。測量技術人員要認真整理內業資料,保證所有測量資料的完整。資料必須一人計算,一人復核,抄錄資料,亦需認真核對。外業前,測量技術人員對內業資料進行檢查,所采用的測量方法、測量所用的樁點以及需要達到的目的向測工進行交底,做到人人明白;外業中,中線和高程測量要形成校核條件,滿足條件要求的測量才能成為合格成果,否則返工重測。經常觀測有變形地方附近的導線點、水準點,隨時掌握控制點的變形情況,關注量測信息,對測量控制點發生變化的隨時進行更正。嚴格遵守各項制25、度和工作程序,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外業后,應檢查外業記錄是否齊全、清晰正確,由另一個人復核結果無誤后,向技術人員交底。測量所用的導線點、水準點、軸線點(或中線點)要設置在工程施工影響范圍之外,堅固、穩定、不易受破壞且通視良好的地方,測量樁點旁設明顯持久的標記或說明。外業前,列出所用的測量儀器和工具,檢查是否完好。在運輸和使用測量儀器的過程中,應注意保護,如發現儀器有異常,應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檢,并對上次測量結果重新作出評定。測量過程中,必須消除干擾,須停工的要停工,以保證測量精度。各種建筑物放樣時應和施工人員密切配合,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偏差。積極和測量監理工程師進行聯系、溝通和配合,滿足測量監理工程師提出的測量要求和意見,并把測量結果和資料及時上報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