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流及圍堰施工方案(1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0968
2022-08-15
15頁
1.31MB
1、目錄目錄一、一、工程概況工程概況.1二、二、編制依據編制依據.2三、三、導流及圍堰導流及圍堰施工施工.3四、四、圍堰施工方案圍堰施工方案.4五、五、圍堰監測方案圍堰監測方案.6六、六、圍堰的檢查與維護圍堰的檢查與維護.8七、七、圍堰的拆除圍堰的拆除.8八、八、施工機械及勞動力配置施工機械及勞動力配置.8九、九、質量保證措施質量保證措施.9十、十、工期保證措施工期保證措施.9十一、十一、安全保證措施安全保證措施.10十二、十二、環境保護措施環境保護措施.10十三、十三、雨季施工措施雨季施工措施.11十四、十四、防汛措施防汛措施.11十五、十五、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111導流及圍2、堰施工方案導流及圍堰施工方案一、一、工程概況工程概況1.11.1 工程總的概況工程總的概況廈門市石兜、蓮花、汀溪水庫水源連通工程(蓮花水庫至西山水廠段)第標段建設地點位于廈門市同安區蓮花水庫主壩左岸下游約 100 米處,西溪北岸。取水管部分,起于蓮花水庫主壩,止于蓮花取水泵站。從蓮花水庫主壩右岸取水蝶閥室預留引水管接出后沿西溪河灘敷設至左岸蓮花取水泵站。取水管設計管徑DN2600,長度約 0.26km。輸水管(蓮花泵站至營邊橋)部分,起于蓮花泵站,止于營邊橋三岔路口。蓮花泵站位置兩個輸水管道接口,分別銜接蓮花泵站至汀溪四林泵站輸水管道和蓮花泵站至西山水廠輸水管道,從蓮花泵站兩個輸水管道接口分別3、接出一根輸水管沿村道并排敷設至營邊橋三岔路口。輸水管道設計管徑 DN1800,至四林泵站輸水管道長約 143m,至西山水廠輸水管道長約 134m。輸水管(營邊橋至同安大道)部分,起于輸水管(蓮花泵站至營邊橋)部分往西山水廠方向輸水管道設計終點,止于同安大道。輸水管沿西溪東側果林敷設再橫穿西溪及新 206 省道,沿新 206 省道東側與西溪堤岸之間的植被緩沖帶敷設至同安大道。輸水管道設計管徑 DN1800,長度約 1.6km。1.21.2 導流及圍堰概況導流及圍堰概況根據設計圖紙施工圍堰平面布置圖,本工程共設計兩段施工臨時圍堰:取水管段(泵站蓮花水庫過河段)及營邊橋過河段(BK0+090BK0+4、281)。1.31.3 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1.3.1 地形地貌(1)泵站擬建場地原始地貌為全新統沖洪積一級階地,現狀主要開辟為農耕地,地勢較為平坦,地面標高 14.516.0m,泵站基坑開挖面標高為 10.15m,開挖深度約為 5.0m。(2)取水管部分場地原始地貌為全新統沖洪積一級階地,現狀主要開辟為農耕地或河漫灘,地勢較為平坦,地面標高7.515.0m。管道基槽開挖深度約為3.18.5m。(3)輸水管(蓮花泵站至營邊橋)部分場地原始地貌為全新統沖洪積一級階地,2現狀主要開辟為農耕地,地勢較為平坦,地面標高 14.416.0m,管道基槽開挖深度約為 3.75.7m。(4)輸5、水管(營邊橋至同安大道)部分場地原始地貌為全新統沖洪積一級階地,現狀地勢較為平坦,地面標高 10.514.5m,管道基槽開挖深度約為 3.19.8m。1.3.2 水文地質條件(1)泵站擬建場地地下水水位埋深較深,微承壓性,場地地下水類型屬潛水微承壓水,主要賦存于殘積土的孔隙與網狀裂隙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地表溪水的下滲和外圍地下水的側向補給,并總體隨原地形傾向由北側山體向西溪方向滲流排泄,地下水混合穩定水位高程為 10.210.4m。(2)取水管部分擬建場地地下水類型屬潛水微承壓水,主要賦存和運移于雜填土、卵石孔隙,以及下部殘積土、全砂礫狀強風化巖的孔隙與網狀裂隙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6、水,地表溪水的下滲和外圍地下水的側向補給,并總體隨原地形傾向西溪方向滲流排泄,地下水混合穩定水位高程為 612m。(3)輸水管(蓮花泵站至營邊橋)部分擬建場地地下水類型屬潛水微承壓水,主要賦存和運移于雜填土、卵石孔隙,以及下部殘積土、全砂礫狀強風化巖的孔隙與網狀裂隙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地表溪水的下滲和外圍地下水的側向補給,并總體隨原地形傾向西溪方向滲流排泄,地下水混合穩定水位高程為4.5m。(4)輸水管(營邊橋至同安大道)部分擬建場地地下水類型屬潛水微承壓水,主要賦存和運移于雜填土、卵石孔隙,以及下部殘積土、全砂礫狀強風化巖的孔隙與網狀裂隙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地表溪水的下滲和外7、圍地下水的側向補給,并總體隨原地形傾向西溪方向滲流排泄,地下水混合穩定水位高程為 25.0m。二、二、編制依據編制依據(1)防洪標準GB50201-2014(2)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L303-2004(3)水利計算手冊(4)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5)招標文件(6)施工設計圖(7)施工組織設計3三、三、導流明渠施工導流明渠施工3.13.1 設計概況設計概況根據設計圖紙要求,導流起點從西溪蓮花水庫現狀出水口處開始至溪水拐彎處(取水管跨河段)結束。導流明渠兩側采用土袋圍堰,內側采用 C20 砼護面(厚 20cm,內帶雙向鋼筋網8200200,護面坡度 1:18、)。施工圍堰采用編織袋裝土圍堰外包土工膜,頂寬 2.5m,高度 2.59m3.6m,坡度 1:1。圍堰護腳高度 1.0m,寬度 0.5m。導流明渠平面圖導流明渠平面圖導流明渠斷面圖導流明渠斷面圖施工圍堰橫斷面圖施工圍堰橫斷面圖43.23.2 施工方法施工方法3.2.1 工藝流程渠面平整壓實綁扎鋼筋網模板制作、安裝澆筑砼人工修坡灑水養護3.2.2 模板制作、安裝模板采用槽鋼制作,其背面加焊外伸 30cm 長14 鋼筋支撐和連接鋼管便于用鋼筋樁固定。模板支設前先測出控制模板坡度的高程線,用鋼筋樁對模板進行固定。模板支好后清除倉內的雜物,報監理工程師驗倉,簽發開倉令。3.2.3 砼澆筑砼用人工入倉面9、后,人工進行倉內攤鋪作業,攤平后用平板振動器自坡腳向坡頂方向進行振搗,砼振搗密實后,用滾筒碾壓提漿,并用真空吸水器吸水,使砼內部密實,振搗、滾筒碾壓時不能觸動模板,防止模板位移。倉面用滾筒碾壓整平后,用木槎子打抹,鐵抹子收光,砼終凝前進行壓光、成型。保證砼表面平整度達到設計要求。砼成型后 1224 小時覆蓋好草袋,灑水養護,養護不得少于 14 天。澆筑好上述板塊后,待砼達到拆模強度后,拆除模板,修補蜂窩麻面。在澆筑過程中每塊澆筑面間伸縮縫寬按 0.51cm 考慮,伸縮縫內設二氈三油。四、四、圍堰施工方案圍堰施工方案4.14.1 設計概況設計概況根據設計圖紙要求,過河段圍堰采取分兩期施工的方法進10、行導流。一期施工圍堰至河道中間,溪水從河道的右側導流至下游。待圍堰范圍內的取水管道施工完畢后,拆除臨時圍堰并將溪水導流至左側,再將右側進行圍堰及及臨時便道的修筑。分期施工圍堰平面圖5管道過河段圍堰剖面圖管道過河段圍堰剖面圖4 4.2 2 工藝流程工藝流程袋裝土圍堰填筑施工程序為:施工準備測量放線打設定位竹竿鋪設土工布土袋定位下沉檢查土袋形狀上一層土袋施工逐層土袋施工鋪設止水薄膜固定土工布堰腳迎水面土袋填筑土工膜蓋面臨時便道修筑完成圍堰。4 4.3 3 測量放線測量放線在圍堰砌筑前,用全站儀將圍堰的中心線及邊線放出,并在便于插彩旗的地方插上彩旗,以便控制圍堰砌筑方向,在砌筑過程中現場測量員要不斷11、的進行控制測量,以便及時糾正圍堰的砌筑方向。4.44.4 具體施工方法具體施工方法(1)河床淤泥挖除:截流完成保證施工段無明顯水流后再進行淤泥清理工作。河床底淤泥計劃采用泥漿泵抽除,并用專用泥漿運輸車運出并倒在指定的地方,不能隨意亂倒。泥漿抽除完后再用挖機將無法抽除干凈的淤泥進行開挖,保證基礎底完全無淤泥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2)截流后抽干基坑內積水安放底層土袋,采用直徑 50mm、長 6m 的鋼管沿著砂袋四周每隔 1 米插進河床里以定位土袋,防止土袋飄動。(3)圍堰土袋:采用編織袋人工裝土,裝至土袋容積 75%85%,填筑完每一層后進行測量觀測,看其是否沉降,如果沉降較大需等其沉降穩定后12、才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充填袋體在施工時應分層鋪設,堆疊整齊,上、下層交錯排列,不得留有通縫,袋體與袋體間不能留有空隙,如有發生則用袋裝土填補密實,以免形成灌涌通道。并特別注意每一層袋體的厚度基本一致,以保證下一層袋體的施工質量。(4)沉降穩定后進行上一層土袋堆放的施工,如此逐層圍堰直至設計標高。(5)為了確保圍堰的止水性能,圍堰迎水面滿鋪止水薄膜。利用枯水期,在圍6堰外側鋪設止水土工膜,薄膜用小土袋壓緊,間距為 1.5m 一處,小土袋尺寸為 503020cm。(6)土袋護坡外圍從堰底至堰頂采用土工布保護。土工布在堰頂滿鋪后方可修筑施工行車便道。(7)土袋圍堰成后,在堰腳迎水面填筑土袋壓住土工膜13、,防止水流沖刷造成圍堰坍塌。(8)圍堰護坡施工完畢后,堰頂采用土袋固定鋼管和防護網進行安全圍護,并設置安全警示標牌,預防臨邊墜落等發生安全事故。(9)圍堰結構施工完成后,進行過河段管道基槽開挖及管道安裝施工。五、五、圍堰監測方案圍堰監測方案5.15.1 水位監測水位監測水位觀測點的布設需遵循“牢固適用,便于觀察”的原則,監測點可采用在圍堰對岸灘地合適位置安裝水標尺的方式,測量班需用水準儀測出實時監測點水位的標高,再對照刻度安裝水標尺,標尺刻度應精確到毫米,并牢固耐用,監測點平面位置布置合理,圍堰內與圍堰外均應分別設置。5.25.2 土圍堰結構變形監測土圍堰結構變形監測土圍堰結構變形監測采取目測14、和儀器監測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目測主要檢查土圍堰是否有明顯裂痕,是否發生明顯塌方,涌土滲水等情況。土圍堰監測點的埋設選擇變形幅度大、變形速率快的部位,以能正確反應土圍堰的變形為原則進行布設。5.35.3 水平位移量測水平位移量測水平監測點采用測邊交會法進行觀測,監測點棱鏡安裝采用強制歸心裝置,以利提高精度。變形點相對于工作點的點位誤差控制在2.0mm,各監測點的水平位移量以兩次測量的數據差計算并得出,水平位移量計算至 mm,將測量數據做記錄。5.45.4 沉降測量沉降測量選用電子精密水準儀,變形點的垂直中誤差控制在0.5mm。為保證監測精度,各監測點的高程值由各工作水準基點組成一個閉合水準路線環15、,各監測點的沉降量是以兩次測得各監測點的高程差計算得出,沉降量計算至 mm,將測量數據做記錄。5.55.5 圍堰監測頻率圍堰監測頻率監測頻率需考慮實測數據的時效性和圍堰施工工期的計劃性,具體監測頻率情況7如下表,如若有重大險情,加強監測頻率,當監測值相對穩定時,適當降低監測頻率。圍堰施工監測頻率表圍堰施工監測頻率表序號監測項目監測頻率備注1西溪水位監測一般階段汛期階段抽水階段2圍堰內水位監測1 次/2d1 次/1d1 次/1d3土圍堰結構變形監測水平位移監測1 次/2d1 次/1d1 次/1d沉降監測1 次/2d1 次/1d1 次/1d5.65.6 監測報警及報警機制監測報警及報警機制監測異常16、應急處理機制監測異常應急處理機制監測報警值以監測項目的累積變化量和變化速率兩個值控制,其具體報警值參考基坑及支護結構監測報警值。在圍堰施工過程中,如監測的數據達到報警值,觀察員或測量員必須立即向工區長匯報,工區長立即向項目部領導和駐地監理工程師匯報。8工區長及相關人員、項目部領導及相關人員在接到報告后立即到達現場,會同現場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等分析異常原因、采取拯救措施。如有必要立即啟動相應應急方案。六、六、圍堰的檢查與維護圍堰的檢查與維護施工期間安排專人對圍堰進行檢查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施工期間圍堰的安全。圍堰施工完成以后也會出現滲漏的問題,因此,在施工中對施工細節特別重視,加強圍堰的17、壓實整形,出現滲漏問題時在臨水面筑入粘性土,形成防滲線。對受水流影響比較大的迎水面,在施工中要采取塊石護腳或土袋護腳防護措施,檢查水流沖刷。汛期必須對圍堰進行加固,隨時觀測圍堰的細微變化,遇有緊急情況立即采取果斷有效措施,確保施工圍堰安全。為預防堰體滲漏和潰壩,事先準備好土工編織袋以及灌裝好的袋土、木樁等,在汛期來臨前,組織人力、物力突擊,在原堰頂位置用袋土加高圍堰,確保圍堰高度滿足該水位下的設計要求。確保臨時道路通行安全是施工順利進行的可靠保證,為了防止雨水、內河沖刷的影響,圍堰填筑完成后,迎水面采用無紡土工布防護,土工布縫間用尼龍繩聯接,外側坡腳及坡頂采用裝土編織袋壓實防護。七、七、圍堰的18、拆除圍堰的拆除拆除前,提交圍堰的拆除時間報監理人批準。經監理人批準后拆除。擬采用挖掘機挖土,自卸汽車運土送棄土區堆放。為保證圍堰后期拆除,挖掘機有足夠的停機面,可采用先將圍堰與堤身間的凹處用粘土回填至圍堰頂面,再將挖掘機停立面圍堰頂上,逐步后退拆除。八、八、施工機械及勞動力配置施工機械及勞動力配置8.1 機械設備配備序號設備名稱單位數量1挖掘機臺12推土機臺13自卸車輛24壓路機臺198.2 勞動力配備序號工種數量備注1技術員2現場管理2挖掘機司機1機械作業3推土機司機1機械作業5自卸車司機2土方運輸6技工5土袋圍堰7普工5土袋圍堰九、九、質量保證措施質量保證措施9.1 加強材料檢驗,從源頭上19、杜絕不合格工程產生;嚴格實行“三檢”制度,上一道工序不驗收,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9.2 實行獎懲制度,做到獎懲分明;執行質量標準,不斷優化質量控制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十、十、工期保證措施工期保證措施為保證工程有組織,按計劃進行施工,要求各專業相互配合按進度計劃精心組織施工,特制訂如下工期保證措施。10.1 項目部統一調動施工人員、機械、材料和技術力量,充分保證圍堰施工的需要。10.2 材料采取 24 小時供料,確保施工正常進行,按工期如期完工,力爭提前竣工。10.3 選擇先進的施工工藝,提高勞動生產率。10.4 遇到下雨視雨的大小,如不影響工程質量和安全施工仍照常施工。10.5 在圍堰砌筑施工20、中,組織班組進行勞動競賽,對速度快、質量好的班組給予獎勵,反之給予批評和處罰,調動職工的積極性。10.6 及時與氣象、供水、供電部門聯系,提前做好各種準備并做好記錄。10.7 項目部每天晚上召開碰頭會議,解決當天施工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作業方案、計劃。10.8 定期檢查設備的運轉情況,排除故障隱患,保證機械正常運轉,確保工程順利施工。10十一、十一、安全保證措施安全保證措施11.1 施工現場建立健全安全組織機構,設專職安全員,各工種、各班組設立兼職安全員,項目組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制定該項目各級管理人員和各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制。11.2 施工現場要有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醒目的安全標志和護欄,進入21、工地戴好安全帽及其他勞防用品。11.3 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工人進入工地前必須認真學習本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未經安全知識教育和培訓,不得進入施工現場操作。11.4 建立門衛制度,外來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先登記,在獲準并領取安全帽后,方可進入;禁止閑人進入施工現場。11.5 機電設備必須專人操作,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特殊工種(如:電工、機修工、車輛駕駛員)必須持證上崗。11.6 現場電纜必須架空布設合理。照明充足,各種電器控制設立二級漏電保護裝置,用電設備實行“一機一閘一保護”。11.7 電器、線路修理時必須斷電,并掛上警示牌;電器控制系統必須有防御設施。11.8 車輛在場內移動22、,進出現場必須由專人指揮。11.9 現場施工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國家、行業,有關安全操作規定,加強教育工作,提高安全意識。11.10 保證現場道路平整、暢通、不積水,夜間作業區及現場施工道路均應設足夠照明。11.11 定期由安全員組織班組人員進行安全活動,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對指出的整改意見要限期整改。十二、十二、環境保護措施環境保護措施12.1 施工前會同業主單位、監理單位等有關部門召開現場協調會,接受上述單位對現場文明施工的監督和檢查。12.2 設置連續通暢的排水設施和其他應急措施。12.3 在運輸車輛的車廂上安置超高擋板,防止塵埃、泥土污染環境和在運輸過程中墜落傷人或扎壞其它車輛。12.4 23、采取工種措施,降低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噪聲,夜間盡可能的停止使用噪聲較11大的施工機具,并在爭取當地派出所,居委會、建設單位的幫助和配合下積極做好周圍居民工作,取得居民的諒解和支持。十三、十三、雨季施工措施雨季施工措施13.1 圍堰砌筑過程中遇雨天時,如雨的大小不影響工程的質量,可照常施工。如果大雨造成無法施工時,機械設備撤離到安全位置,圍堰頂用彩條布覆蓋,并做好排水措施。13.2 機電設備在雨季使用時,應加強檢查,防止漏電,觸電事故發生,同時做好防雷避雷措施。13.3 在基坑四周設置排水溝、積水井,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內。十四、十四、防汛措施防汛措施依據本工程的工期安排,目前施工期主24、要為春季汛期,需維護好施工圍堰,確保施工期的圍堰安全顯得尤為重要。項目部成立搶險領導小組,組建搶險突擊隊,落實安全措施。安排專人 24 小時對圍堰外的水位進行觀測以及對圍堰的檢查,并做好記錄,發現險情及時匯報,及時采取在圍堰頂施打子堰加高等應急措施,確保圍堰在意外情況下萬無一失。為防止雨水沖刷、水流對圍堰的影響,圍堰填筑完成后,備置充足的土工布、編織袋、木樁等物資,以應對出現的意外情況。十五、十五、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15.115.1 網絡應急報警機制網絡應急報警機制應急報警機制由應急上報機制、內部應急報警機制、外部應急報警機制和匯報四部分組成。它的形式為從下而上,由內到外,形25、成有序的網絡應急報警機制(見下圖)。12應急上報機制應急上報機制通過危險辯識體系獲取危險源突顯特征后,第一時間報告現場應急小組負責人(項目部),現場應急小組負責人(項目部)應立即向應急指揮部匯報,并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內部應急報警機制內部應急報警機制應急預案啟動后,現場應急小組應拉響反應警報,通過電話、手機通知相關人員以及事故現場的全體人員進入應急反應狀態,應急反應組織進入應急預案及應急計劃實施狀態。外部應急報警機制外部應急報警機制內部報警機制啟動的同時,按應急指揮部的部署,立即啟動外部應急報警機制,周邊已建立外部應急反應協作體系、社會公共救援機構報警。15.215.2 險情水毀應急與救援險情水26、毀應急與救援(1)當得知發生險情水毀或收到水災險情水毀呼救后,應急指揮部按照應急處理險情水毀的基本程序,迅速組織應急搶險救援工作。(2)險情水毀發生后,現場應急小組組長應當立即到現場組織救援工作。(3)到達現場后,各險情水毀應急救援處理工作組在現場應急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按照各自職能立即開展工作。15.315.3 險情水毀報告險情水毀報告險情水毀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1)發生險情水毀的時間、地點和路段。(2)發生險情水毀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水毀情況、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3)險情水毀原因、性質和初步判斷;(4)險情水毀搶修情況和采取的措施;(5)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險情水毀搶修和處理的有27、關事宜;(6)險情水毀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15.415.4 防洪防汛重點檢查監控內容防洪防汛重點檢查監控內容各現場應急小組要實行嚴格的汛前檢查、汛期監控、汛后復查的檢查監控制度。安排專人分工負責,對現場的臨建設施、基坑設施、施工用電等項目進行重點檢查和監控。13(1)臨建設施臨建設施包括:職工駐地、辦公用房、加工場地、庫房等。監控人的責任:全面檢查臨建設施的安全狀況,如有裂縫、傾斜、變形現象,及時采取加固、翻修,達不到要求的必須拆除重建;暴雨天氣必須安排專人進行不間斷巡查;隨時觀察風雨對臨建設施的影響、損害情況,及其基坑、腳手架、起重設備等可能對臨建造成的破壞,如有危險立即將臨建內人員28、轉移到安全地方。(2)河坎擋墻、河道清淤河坎擋墻、河道清淤包括:土方開挖、擋墻基礎、擋墻墻體砌筑、河道清淤等。監控人的責任:隨時觀察施工處有無出現裂縫、坍塌等現象,毗臨建筑物、結構物的變化情況;對毗鄰建筑物、臨建設施的基坑設施要重點檢查監護;如若出現重大安全隱患立即對危險區域進行封閉,撤離人員停止施工,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派專人值班,嚴禁無關人員接近危險區域,并立即上報;汛期過后對明渠、泵站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無安全隱患后,方可施工。(3)臨時用電臨時用電包括:施工用電、生活用電等。監控人的責任:全面檢查施工現場的各類臨時用電設施、配電線路,嚴格實行三相五線制,確保做到三級配電、兩級保護,各類配電29、設施的防雨設施防護完好;暴雨天氣應立即切斷總電源,并準備好應急照明器材。汛情過后,對配電系統進行全面的檢查驗收,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送電施工。15.515.5 應急預案實施終止后的恢復工作應急預案實施終止后的恢復工作對事故過程中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做收集統計、歸納,形成文件,為進一步處理事故的工作提供資料。對應急預案在事故發生實施的全過程,認真科學地作出總結,完善預案中的不足和缺陷,為今后的預案建立、制訂提供經驗和完善的依據。15.615.6 培訓和演練培訓和演練(1)項目部安全員負責主持、組織全機關每年進行一次按坍塌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30、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持。14(2)施工管理部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培訓。15.715.7 應急物資的準備、維護、保養應急物資的準備、維護、保養(1)應急物資的準備:簡易單架、跌打損傷藥品、包扎紗布。(2)各種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了并加強日常管理。15.815.8 預防措施預防措施開挖前準備足夠優質木樁和腳手板,裝土袋,以備護坡(打樁護坡法),為防止管涌、坡體滲水,準備 2 臺抽水泵,隨時應急。12.9 項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名單如下:組長:韓慶江電話:13920335698副組長:李淑萍電話:13752116890王鵬電話:18622952576申琨電話:13902079611劉濤電話:13820529689成員:張礱、寧培磊、郭云平、曹永勝、楊澤、姜俊、于洪濤、張博、李津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