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0高強砼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1168
2022-08-15
10頁
355KB
1、一、 C60高強砼:1、 梁、柱、墻標號不一致時澆筑方法:、不同強度等級的砼現(xiàn)澆相連時,接縫應設置在低強度等級構建中并離開高強度等級構件一定距離。當接縫兩側(cè)同強度等級不同且分先后施工時,可在接縫位置設置固定的篩網(wǎng)(孔徑55),先澆筑高強度等級砼,后澆筑低強度等級砼。、為保證梁、柱、墻核心區(qū)砼質(zhì)量,施工時利用高強砼的低流動性,先澆核心區(qū),深入梁板40后再澆筑梁、板C40砼,不同強度等級砼交接處可利用臨時側(cè)板支檔,柱子、梁板砼要循環(huán)澆,以使不同強度等級砼之間不留施工縫。2、 高強C60砼的配比要求:高強砼是通過摻入高效減水劑等化學外加劑和優(yōu)質(zhì)礦物摻合料,采用低水膠比配制而成,微觀結構致密,抗?jié)B性好2、體積穩(wěn)定,對水灰比及各種材料要求嚴格:、 低水膠比:水膠比宜控制在0.350.38、水泥:宜選用PO42.5以上強度等級的硅酸鹽或普通硅酸鹽優(yōu)質(zhì)水泥,細度高(35002/g以上),用0.080方孔篩、篩余量不大于2;水泥用量不大于450/m3 ,水泥與摻合料的膠結材料總量不大于550/m3。、通過與水泥的相容性試驗,摻入不含錄離子的高效減水劑,摻量為膠結材料總量的0.81.2、摻入含碳量低(燒失量小于2)、細度高(小于10的顆粒多于5,表面積大于水泥)的優(yōu)質(zhì)、及粉煤灰,摻量不大于膠結材料總量的30。、宜選用細度模數(shù)為2.63.0的中粗沙、含泥量不超過2,泥塊含量不大于0.5,砂率宜為35403、6、石子;宜采用1020、最大粒徑不超過25、級配良好的卵石,壓碎指標為57,針片狀顆粒含量不超過8,含泥量不超過0.8、泥塊含量不大于0.23、高強砼防裂措施:高強砼由于膠凝材料含量大,水膠比低,塑性收縮和自縮是裂縫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 澆筑過成盡早安排多道抹面,最好在30min內(nèi)抹光。、要十分注重和加強早期養(yǎng)護,澆筑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蓋。覆蓋時,使薄膜緊貼砼表面,初凝后掀開塑料薄膜,用木抹子搓平表面,至少搓兩遍。搓完后繼續(xù)覆蓋,待終凝后立即澆水養(yǎng)護。、對樓板等水平構件,可采用覆蓋草簾或麻袋濕養(yǎng)護,也可蓄水養(yǎng)護;對墻、柱等豎向構件,可在砼硬化后在表面固定草簾、麻袋,并在外表包裹薄膜,保持薄膜內(nèi)4、包裹物潮濕。、養(yǎng)護日期不少于7d,重要構建養(yǎng)護14d。二、基礎承臺大體積砼控制措施:基礎砼承臺斷面和厚度尺寸較大,最厚處達2.00m,為C40大體積砼。由于大體積砼內(nèi)聚集的水泥水化熱升溫很高,容易因內(nèi)外溫差過大產(chǎn)生溫度裂縫,從而影響基礎承載的整體性、抗?jié)B性和耐久性。因此,對裂縫的控制是承臺出大體積砼施工控制的重點,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控制:1、混凝土配合比控制:要求與商混廠協(xié)商,建議:采用中低發(fā)熱量的PO32.5硅酸鹽水泥中等粒度;使用大摻量級粉煤灰,取代量約占水泥量20。采用微膨脹減水緩凝EA-2型復合外加劑,摻加水泥量810;坍落度:160180mm?;炷恋某跄龝r間:8h2、混凝土澆筑與抹5、面:、在承臺處采用 “薄層澆筑,循序推進,逐層到頂”的方法進行澆搗。每層混凝土厚度控制在50cm以內(nèi),配備ZH-50 型高頻振動插入式振搗棒,功率1.1kW,振幅1.8mm,振動頻率200Hz。保證混凝土密實。、重復振搗:澆筑時,每隔半小時,在砼初凝時間內(nèi),對已澆筑砼進行一次重復振搗,以排除砼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砼與鋼筋之間的握裹力,增強密實度,提高抗裂性。、抹面: 澆筑成型后的砼表面水泥砂漿較厚,按設計標高用刮尺括平,在初凝前用木抹子抹平,壓實,以閉合收水裂縫,在初凝后終凝前,應再用木抹子搓一遍,以解決初凝后出現(xiàn)的細微裂縫。3、砼養(yǎng)護:砼養(yǎng)護方法要通過計算溫度、應6、力后設計和確定,根據(jù)本工程承臺大體積砼施工期的實際氣候狀況,養(yǎng)護方法可采用:澆筑完后3小時內(nèi),在砼上面先蓋一層塑料薄膜,再蓋草袋一層,或在表面蓋草袋二層淋水,側(cè)面蓋一層草袋,進行保濕保溫養(yǎng)護。根據(jù)測溫情況,必要時加蓋草墊護蓋養(yǎng)護,基礎施工完畢后,應抓緊基坑側(cè)面的回填土,以防止長期暴露。4、溫度檢測:、測溫布設:對砼內(nèi)溫度情況進行監(jiān)測,控制砼表面與內(nèi)部的溫度差不超過25,方法是在承臺角部、中部對稱布置測點組,每一測溫點組分別在承臺底部、中部、上部部長三個測溫點。測量時,用熱電阻傳感器或用砼溫度測定記錄儀進行施工全過程的跟蹤和監(jiān)測,以便隨時采取措施,保證工程質(zhì)量。、 測溫要求:、指定專人負責大體積7、混凝土澆筑后的養(yǎng)護、測溫工作,發(fā)現(xiàn)控制溫差值超過指標,及時反饋到項目技術部,并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溫升和溫降的梯度,降低混凝土中心溫度和表面混凝土溫度差,降低混凝土表面溫度和大氣環(huán)境溫度差。、混凝土終凝后即開始測溫,前7天每2小時一次,之后按每4小時測溫一次。14天后改為8小時一次。養(yǎng)護期15天,混凝土內(nèi)部最高溫度降至25左右,表面溫度降至20以下,大氣溫度818時,拆除養(yǎng)護措施。三、厚大墻體模板的加固措施:1、地下室墻體采用G70中型組合鋼模,其加固措施如下圖示:模板采用600mm寬系列與100寬打眼模板配合使用,次龍骨采用483.5但鋼管水平布置,間距500mm;主龍骨采用483.5雙鋼管8、,豎向設置,間距700mm;采用14對拉螺栓,間距500mm700mm2、模板加固:墻模采用G70中型組合鋼模,加固的重點在于:、主、次龍骨、對拉螺栓的設置要通過設計計算確定。、對拉螺栓為主、次龍骨的受力約束點,必須保證按設計值保證其截面尺寸和設置間距。、保證主、次龍骨的設置間距不超過設計標準值。、模板拼接接縫處的“U”形卡(或楔形銷)要滿布,不可間斷卡接。3、加固細部處理:模板亦可采用相同或不同寬度系列,不設打眼模板,其對拉加固如下圖示: 4、模板設計計算: 4.1、墻模板基本參數(shù)墻模面板采用G70組合鋼模內(nèi)楞采用圓鋼管483.5,每道1根鋼管,間距700mm。外楞采用圓鋼管483.5,每道9、2根鋼管,間距500mm。穿墻螺栓水平距離700mm,穿墻螺栓豎向距離500mm,直徑14mm。 墻模板組裝示意圖4.2、墻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cè)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cè)壓力。新澆混凝土側(cè)壓力為下兩式中的較小值: 其中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由于高強砼初凝時間較短取3.000h; V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2.500m/h; H 混凝土側(cè)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頂面總高度,取5.600m; 1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shù),取1.2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shù),取1.150。根據(jù)公式計算的新澆混凝土10、側(cè)壓力標準值 F1=34.560kN/m2實際計算中采用新澆混凝土側(cè)壓力標準值 F1=34.560kN/m2倒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荷載標準值 F2= 4.000kN/m2。4.3、墻模板內(nèi)外楞的計算、.內(nèi)楞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采用483.5圓鋼管,按照均布荷載的三跨連續(xù)梁計算。其截面慣性矩I和抵抗矩W分別為:W = 5.08cm3; I = 12.19cm4; 內(nèi)楞計算簡圖、內(nèi)楞抗彎強度計算 f = M/W f其中 f 內(nèi)楞抗彎強度計算值(N/mm2); M 內(nèi)楞的最大彎距(N.mm); W 內(nèi)楞的凈截面抵抗矩; f 內(nèi)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 M = ql2 / 10其中q = (111、.234.56+1.44.00)0.70=32.95kN/m; l 內(nèi)楞計算跨度(外楞間距),l = 500mm; 內(nèi)楞抗彎強度設計值f = 205.000N/mm2;經(jīng)計算得到,內(nèi)楞的抗彎強度計算值162.158N/mm2;內(nèi)楞的抗彎強度驗算 f,滿足要求!、內(nèi)楞的撓度計算 v = 0.677ql4 / 100EI v = l/400其中 E 內(nèi)楞的彈性模量,E = 210000.00N/mm2; 內(nèi)楞的最大允許撓度值,v = 1.250mm; 內(nèi)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400mm; 內(nèi)楞的撓度驗算 v v,滿足要求!、外楞承受內(nèi)楞傳遞的荷載,按照集中荷載下的三跨連續(xù)梁計算。其截面12、慣性矩I和抗矩W分別為: W = 5.08cm3; I = 12.19cm4; 外楞計算簡圖、外楞抗彎強度計算 f = M/W f M = 0.175Pl 其中 P = (1.234.56+1.44.00)0.700.50=16.48kN; l 外楞計算跨度(對拉螺栓水平間距),l = 700mm; 外楞抗彎強度設計值f = 205.000N/mm2; 經(jīng)計算得到,外楞的抗彎強度計算值198.643N/mm2; 外楞的抗彎強度驗算 f,滿足要求! 、外楞的撓度計算 v = 1.146Pl3 / 100EI v = l/400 其中 E 外楞的彈性模量,E = 210000.00N/mm2; 外13、楞的最大允許撓度值,v = 1.750mm; 外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929mm; 外楞的撓度驗算 v v,滿足要求!4.4、穿墻螺栓的計算計算公式: N N = fA其中 N 穿墻螺栓所受的拉力; A 穿墻螺栓有效面積 (mm2); f 穿墻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N/mm2;穿墻螺栓的直徑:14 mm;有效直徑:12 mm有效面積: A = 105.000 mm2;最大容許拉力值: N = 17.850 kN穿墻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 12.096 kN。 強度驗算滿足要求!四、后澆帶施工: 1、本工程后澆帶施工的構造措施。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和頂板、壁板均設有后澆帶。14、由于底板、墻板與頂扳均為雙層雙向鋼筋,后澆帶位置的鋼筋密集,且須設止水鋼板(或止水帶),因此對后澆帶的處理比較復雜。地下室底板采用厚度分別為60cm、 40cm的C40、P8抗?jié)B混凝土,壁板為厚度不等、最厚60cm的C60、P8抗?jié)B的混凝土,地下室頂板為15cm、25cm不同厚的C40、P8抗?jié)B的混凝土。平面形狀為“”,縱向長約73m,沿縱向設置了兩條曲折貫通的后澆帶;橫向?qū)捈s57m,沿橫向設置了一條曲折貫通的后澆帶。后澆帶寬均為800mm。2、后澆帶施工應注意的問題:后澆帶是現(xiàn)澆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期間為克服因溫度、收縮而可能產(chǎn)生的有害裂縫而設置的變形縫,經(jīng)一定時效后再進行后澆封閉,將結15、構連成整體。由于結構由后澆帶連成整體,因此后澆帶施工的質(zhì)量與結構質(zhì)量休戚相關。后澆帶處往往斷面大,鋼筋密集,模板支設難度大,特別是雜物垃圾容易落入,清理十分困難,若清理不徹底將會影響結構質(zhì)量。后澆帶要嚴格按施工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進行施工,處理不當極易造成質(zhì)量事故,輕則開裂滲漏,重則危及結構安全,施工中應高度重視。、接縫形式必須嚴格按圖施工,施工時應用堵頭板,根據(jù)接口形式在堵頭板上裝凸條。不能留成自然斜坡槎,使施工縫處混凝土澆搗困難,造成混凝土不密實,達不到設計強度等級。地下室底板還易產(chǎn)生滲水現(xiàn)象。 、后澆帶先澆混凝土完成后應進行防護,局部應覆蓋,四周用臨時欄桿圍護,防止施工過程中污染鋼筋,保證鋼筋16、不被踩踏。堅決避免后澆帶不設圍護,踩彎鋼筋、鋼筋雜亂、建筑垃圾較多,不易清理的現(xiàn)象。 、后澆帶澆注混凝土前必須將整個截面按照施工縫的要求進行處理,清除雜物、水泥薄膜、表面松動的砂石和軟弱混凝土層,并將兩側(cè)混凝土鑿毛,用水沖洗干凈,充分保持兩側(cè)混凝土濕潤,一般不少于24小時。在表面涂刷水泥凈漿或混凝土界面處理劑后,及時澆筑混凝土。若兩側(cè)混凝土不鑿毛就澆注,容易使新老混凝土的粘結強度難以保證,處理不好就會在后澆帶兩側(cè)造成兩條貫空裂縫,極易滲水。 、后澆帶后澆混凝土一定要用無收縮混凝土,摻用微膨脹劑,精心振搗密實,注意澆水養(yǎng)護。避免因后澆混凝土用量較少,在后澆帶旁人工拌制混凝土,隨拌隨澆,嚴重影響了17、工程質(zhì)量現(xiàn)象地發(fā)生。 、后澆帶跨內(nèi)的梁、板在后澆帶混凝土澆注前,兩側(cè)結構長期處于懸臂受力狀態(tài),施工期間,本跨內(nèi)的模板和支撐不能拆除,必須待后澆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值的75%以上后,方可按由上向下順序拆除。杜絕提前拆除后澆帶跨內(nèi)的模板和支撐,造成板邊開裂,使結構承載能力下降。 6、因后澆帶砼一次澆筑量小而采用現(xiàn)場攪拌砼時,砼應采用提高一個強度等級、早強、補償收縮的混凝土。施工前單獨申請混凝土配合比,施工中提前做好水泥、砂、石和外加劑及摻合料的進場檢驗和試驗工作,及時申請混凝土配合比。澆筑時認真計量,在混凝土澆筑時按規(guī)定留置標養(yǎng)試件和同條件養(yǎng)護試件,用以檢驗和證明后澆帶混凝土的強度?;炷翝仓?8、應重視其養(yǎng)護工作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和抗?jié)B性。 3、后澆帶施工的技術措施:、底板后澆帶構造措施、底板后澆帶摸板支撐:底板厚度為06m,后澆帶采用18鋼筋作骨架,在后澆帶設置鋼網(wǎng)作側(cè)模支護,綁扎在鋼筋骨架上。豎向立筋采用18600。為保證結構施工質(zhì)量,后澆帶鋼筋骨架不得焊于底板鋼筋上。由于后澆帶有一定的側(cè)壓力,模板固定可采用如下圖所示的固定方式,以抵抗混凝土的側(cè)壓力,保證模板位置和幾何尺寸的準確。、 底板后澆帶的臨時保護措施:后澆帶空置期間,為防止雜物、污水進入,可采取以下封閉措施:在底板后澆帶上側(cè)砌筑120mm寬、60mm高的磚帶,上部用膠合板或編織布全封閉。、混凝土墻的后澆帶的構造處理:、回填土前后澆帶的保護措施:由于該工程工期緊,建筑物周邊的施工回旋余地狹小,必須回填土方、平整場地及硬底化后方可進行后期施工,因此要對墻體后澆帶采取臨時保護措施。施工方案是在墻體后澆帶處采用如下圖所示的超前防水構造措施: 在后澆帶處用鋼筋砼預制板保護,在鋼筋砼預制板上作超前防水層,形成一個對混凝土墻后澆帶保護的設施,并做好臨邊的安全防護措施及排水措施。、墻體后澆帶內(nèi)側(cè)的保護墻體后澆帶采用膠合板加以全封閉,以防止雜物落入。三、頂板后澆帶構造措施該工程頂板為梁板結構,頂板后澆帶的構造措施可參照底板后澆帶的處理方式。后澆帶封閉前,后澆帶位置的頂板模板不得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