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架設施工專項及方案(1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1257
2022-08-15
15頁
119.02KB
1、.梁體架設專項施工方案第一章、編制依據及工程概況一、編制依據 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2、相關國家或部頒規范及標準;3、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管理指南;3、裝配式架橋機多用途使用手冊及架橋機相關規范;二、工程概述本合同段*高速公路第*合同段,位于光澤縣華橋鄉境內,起于光澤縣華橋鄉的茅坪自然村(樁號:YK58+800,ZK58+795),終于光澤縣華橋鄉鐵關村的龔家磜自然村(樁號:YK66+090,ZK66+078),路線總長 7.290 Km。本合同段橋梁共 3 座,分別為上元頭大橋、上元頭大橋、符家大橋。上元大橋上部結構左橋采用330+430m預應力砼連續T 梁,右2、橋采用 330+430m預應力砼連續 T 梁。30m跨度每孔 5 片 T 梁,梁高 2m,主梁間距2.463m,邊梁預制寬度2.05m,中梁預制寬度1.7m,翼板間分別留有0.763m現澆濕接縫,主梁腹板厚20cm,馬蹄寬 50cm,本橋 30mT梁共 70 片。上頭大橋上部結構左橋采用435m+3(335)m預應力砼連續-剛構 T 梁,右橋采用 435m+3(3 35)m預應力砼連續-剛構 T 梁。35m跨度每孔 5 片 T 梁,梁高 2.3m,主梁間距 2.4m,邊梁預制寬度2.05m,中梁預制寬度1.7m,翼板間分別留有 0.7m 現澆濕接縫,主梁腹板厚 20cm,馬蹄寬 60cm,本橋3、 35mT梁共 130片。.符家大橋上部結構左橋采用235m預應力砼連續T 梁+435m預應力砼連續剛構 T 梁+230 m預應力砼連續 T 梁,右橋采用 230m預應力砼連續 T 梁+435m預應力砼連續剛構T 梁+230 m預應力砼連續 T 梁。30m跨度每孔 5 片 T梁,梁高 2m,主梁間距 2.4m,邊梁寬度 2.05m,中梁預制寬度1.7m,翼板間分別留有 0.7m 現澆濕接縫,主梁腹板厚20cm,馬蹄寬 50cm。35m跨度每孔 5 片 T梁,梁高 2.3m,主梁間距 2.4m,邊梁預制寬度2.05m,中梁預制寬度 1.7m,翼板間分別留有 0.7m 現澆濕接縫,主梁腹板厚20c4、m,馬蹄 60cm寬。本橋 30mT梁共 30 片,35mT梁共 50 片。本合同段采用的架橋機型號:HDJH40/160II(A),最大梁重 T=105T 第二章、人員、機械設備配備情況一、T梁架設主要人員投入情況主要管理人員投入表崗位名稱數量姓名職責項目副經理1 人吳兵負責架梁施工,實施全過程的控制和管理總工1 人李坤負責架梁施工工程技術工作項目工程部長1 人曾根負責架梁施工質量控制和管理工作項目機料部長1 人歐固負責架梁施工的材料、機械進場組織工作橋梁架設施工負責人1 人呂華負責架梁施工安裝現場施工技術、質量管理工作質檢員1 人何勇進行架梁施工檢查、質量管理工作.二、T梁架設施工主要施工5、人員、機械投入情況主要施工人員表序號崗位單位備注1 架梁工人9 人2 起重作業司機2 人3 電焊工4 人4 運梁司機2 人正副運梁車各一人5 起重信號工2 人材料、機械設備一覽表:名稱規格數量單位架橋機HDJH40/160II(A)1 臺電焊機BX500A 4 臺手拉葫蘆國產 8T 8 個止剎擋塊國產4 個平車120 2 臺鋼軌60 m 枕木80 條第三章 T 梁架設方案一、T梁架設的總體思路架梁行走路線為先右幅橋梁,然后原路返回,架設左幅橋梁。第一階段:從符家大橋8#臺開始,先架設右幅橋梁,再原路返回,架設左幅橋梁。.第二階段:從上大橋13#臺開始,先架設右幅橋梁,再原路返回,架設左幅橋梁。6、第三階段:從上頭大橋7#臺開始,先架設右幅橋梁,再原路返回,架設左幅橋梁。預應力混凝土梁架設工藝流程二、T梁架設的工期安排架橋機從 7 月 10 日開始進場,8 月 5 日開始架設第一片梁,按計劃一天兩片的速度架設,左右幅轉場時間設置為3 天,不考慮其他不可預測的因素,預計符家邊大橋 9 月 12 日架設完畢,上元頭 2#大橋 11 月 22 日架設完畢,上元頭 1#大橋 12 月 30 日架設完畢。預應力梁運輸施工準備測量放線支座安裝預應力梁的架設軌道接長下個梁體架設預應力梁運輸架梁方案審批架橋機拼裝監理檢查驗收架橋機試運行安全檢查焊接橫隔板橋頭線路加固相關部門配合運輸軌道鋪設.三、架橋機簡7、介架橋機采用橫截面為三角形的桁架拼裝雙導梁架橋機,設計吊重為160 噸,主要由導梁、起吊平車、前后支腿和運梁平車等組成,主梁全長51 米,雙導梁中心距為 5 米,三角形桁架底部寬度為1.4 米,高度為 2.6 米。四、T梁架設過程之前期準備 1、橋臺臺背(前期準備)為了保證架橋機在橋頭的安全,T 梁架設之前必須將臺背回填施工完畢,密實度必須達到 96%以上,在設計軌枕的基礎上,每兩根軌枕中間插入一排木枕,一排木枕由兩根對接組成,同時在軌枕的兩側沿線路方向再布置兩至三排木枕,擴大承壓面積,防止架橋機通過時,產生局部下沉使架橋傾翻。為了使鋪設的鋼軌在橋臺胸墻處平齊、必須鋪設短軌,短軌的長度應大于68、.5m,短軌兩端要按 P-50kg/m 鉆孔,以便安裝夾板和車擋。2、施工測量(前期準備)2.1、根據設計橋梁布置,放出梁端線,支座十字線。2.2、測量各個橋墩臺墊石標高。2.3、復核各個橋墩的跨度和橋墩墊石預埋螺栓孔位置及深度。五、架橋機懸臂過孔架橋機拼裝好并檢查安全以后,將天車開到導梁的最尾端,當主梁過孔時,前導梁伸出,并攜帶前支腿和部分橫移梁軌道一次完成過孔,可以先無配重過孔,當過跨達到 22 米時,用兩臺天車將 35 米中梁一端吊起,另一端處于主運梁車上,架橋機可以平穩的過孔,當前支腿和前橫移軌道在前臺安裝完成后,前導梁回縮和主梁繼續同步跟進就位。支好前支腿下方枕木及橫向分配梁,千斤頂9、頂起前導梁,架橋機達到自我平衡狀態,過孔即已完成,隨即運梁車與天車繼續向前,直至 T 梁全部由天車吊起,即可進行下一步架橋程序。架橋機快要到位時,要減小架橋機的行走速度,中后臺車每側要安排2 個人,手持止輪器隨時準備停車,本合同段三座橋梁整體處于上坡,要隨時防止架橋機溜車。特別注意:要在過孔前,將伸縮縫相鄰的兩跨梁用木方填充縱向每兩片梁的縫隙;固結墩梁底鋼板焊接要保證焊接長度與焊接質量,避免在架梁時,出現梁體與墩頂脫離;架橋機橫移軌道與鋼支撐之間必須用木柜。.過孔是架橋機要將雙導梁整體調平,規范規定最大適應的坡度為1.25%。六、T 梁的喂送 T形梁的移梁利用制梁場的一對80t(單只)的龍門吊10、車進行。T 梁達到設計強度的 100%、管道壓漿強度必須達到25Mpa以上時可進行 T 梁移梁至存梁臺座上存放,并加設臨時支撐以保持穩定。由預制場龍門吊車將T 梁從存梁臺座起吊,吊裝至運梁小車上。搬運及吊裝時應保持梁身垂直,避免傾斜或損傷,采用兜底吊梁,吊點位置設計在靠梁端110cm處。運輸主梁時在移梁小車上設置臨時的斜撐,兩邊用8T 手拉葫蘆拉緊,防止 T 梁傾斜,保證運輸過程的穩定。在架橋機吊梁時,為了保護鋼絲繩發生直角折彎,防止拐點對鋼絲繩的破壞,我項目部制作四個弧型托板護板,確保吊裝安全。弧型托板護板圖梁的喂送順序為:1、最中間的中梁;2、架設次邊梁;3、架設反方向的次邊梁;4、架設最11、外邊梁;5、架設反方向的最外邊梁。七、支座安裝落梁就位安放支座符合下列規定:支座底面中心線應與墩臺支承墊石頂面畫出的十字線重合。梁縫應符合規定尺寸。支座固定端、活動端位置應符合規定。支座各組成部分之間,支座頂面與梁底之間以及支座底面與墩臺支承墊石頂面間應保持緊帖,不得有縫隙,支座安裝檢驗合格后要及時灌漿。支座安裝質量要求:A、支座安裝應保持上、下底板水平,不產生偏位。支座與支承墊石間的灌漿無空隙。支座四角高差不應大于2mm。.B、單向活動支座上、下座板橫向應對正,縱、橫向的錯動量應根據安裝支座時溫度與設計溫度差及未完成收縮、徐變量進行計算確定。其允許偏差應為3mm。C、雙向活動支座縱、橫向的錯12、動量應根據安裝支座時溫度與設計溫度及未完成的收縮、徐變量進行計算確定。其允許偏差應為3mm。D、支座安裝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中表20.2.5的規定。支座安裝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 查 項 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支座中心與主梁中線(mm)應重合,最大偏差 2 高程(mm)5 支座四角差(mm)承壓力 5000kN 1 承壓力 5000kN 2 支座順橋向偏位10 無收縮高強度灌注材料性能表抗壓強度(MPa)泌水性不泌水8h 20 流動度220mm 12h 25 溫度范圍+5+3524h 40 凝固時間初凝 30min,終凝 3h 28d 50 收縮率2%56和90d后強度不降低膨13、脹率0.1%八、架設 T 梁 1、梁縱移就位采用先起吊一端的形式進行起吊。將預制梁運至架橋機后跨,架橋機前行天車行至梁前端(以安裝前進方向為前進方向,與路線方向相反),安好吊帶,起吊,架橋機前行天車和后運輸平車同時前進,至合適位置(以架橋機后行車所處位置導梁不懸空為準),安好梁后端吊帶,后端起吊,架橋機前后行車同時前行,將預制梁縱移至安裝到位。2、梁橫移就位T梁橫梁采用架橋機整體橫移到指定位置。3、螺梁就位.3.1、梁體與支座十字線相對應垂直。3.2、一端先就位,后就位另一段。3.3、支撐(兩端)第一跨邊梁 16原木,必須用風纜索固定與中梁兩端橫隔板及時焊接,方能松吊具。4、安裝臨時支座臨時支14、座采用硫磺砂漿,其尺寸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5、焊接橫隔板T梁有 5 道橫隔板,在每一跨梁安裝好后,迅速把橫隔板鋼筋焊好,使整跨形成一個整體。將架橋機前后行車退至架橋機尾部,拆除前支架,把前支架及相關配套設備掛在前支腿上,把架橋機向前推移至下一跨,重復上述安裝程序進行下一跨的安裝。6、現澆連續橫梁(濕接縫)的施工考慮到梁板接長收縮和溫度應力的影響,濕接縫的澆注應在一天溫度最低時進行,一般采取“先兩側,后中間,隔跨施工”的原則,即從聯端向中間對稱施工。在一聯濕接頭砼澆注完成,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后,進行負彎矩預應力束的張拉注漿工作,在一聯的所有濕接縫施工完畢后,進行體系轉換,完成由簡支變連續的施工。15、第四章、架梁安全注意事項一、架梁安全要素當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嚴禁架梁:1、架橋機卷揚機和走行系統的制動設備、機身穩定設備失靈,或架橋機桿件、吊具及設備有損壞未徹底修復時。2、架梁人員未經培訓,或架梁人員之間分工不明確,指揮不統一、信號不一致時。3、氣候惡劣(大風、大霧、大雨、大雪等)妨礙眺望操作,或夜間照明不足,影響安全作業時。4、橋頭路基或線路未按本規程進行處理時。.5、架梁通過臨時性橋梁未經檢算又未采取措施,不能確保安全時。6、架設新型梁,或在特殊的墩臺、橋梁上架梁,無明確要求,又未經檢算時。7、在運輸,裝卸過程中,梁表面受到損傷又未整修好時。二、作業安全系數 1、捆梁:1.1、活動滑輪組16、下面是一條長2.2m 橫擔(T梁面寬為 1.9m)。1.2、b 在 1.0-0.8m 位置用直徑圍 43mm,37絲鋼絲繩雙條捆梁。1.3、在 T 梁底面兩邊安裝護角器,上翼緣加放木板防止起吊的鋼絲繩損壞梁的翼緣。2、吊梁過程:2.1、梁由運梁平車倒入架橋機內。2.2、移動前后天車到梁起吊位置(1.0-0.8m 位置)2.3、進行捆梁,起吊,前后天車向前行走到位,天車上面卷揚機座進行左右移動,精確對位后把梁垂直下放就位。3、下梁:3.1、前后兩臺天車吊緊梁沿主架前行到位。3.2、由天車上的卷揚機左右移動方向 3.3、把梁移動到所需要的位置。3.4、啟動卷揚機按鈕,緩慢下梁精確就位。3.5、吊梁17、時主架保持不動。4、架橋機懸臂走行:4.1、架橋機一共有三個支承點。前支承點-前腿中支承點-中腿,裝有四個帶剎車馬達。尾支承點-尾腿,裝有兩個帶剎車馬達。4.2、用兩臺壹佰噸的液壓千斤頂把主架頂起,拿開木墊。4.3、把主架放下,中尾腿馬達行走輪正好在1.435m鐵軌上行走。4.4、按下主架前進按扭,中尾腿馬達運轉,把主架運行到每跨。.三、線路加固 1、加固方式應符合下列規定。1.1、軌道加固:臨時增加鐵墊板、軌撐、軌距拉稈、道釘和護軌等。1.2、單穿加固:每個枕木空加穿枕木1 根。1.3、對穿加固:每個枕木空對穿枕木2 根。1.4、特別加固:可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下列一種方式,但所用人字枕木或扣軌18、等均應與橋臺尾搭接。2、選擇線路加固方式應符合下列規定:2.1、大軸重停留地段應采取對穿加固。2.2、軸重停留地段的重型或次重型線路,經過壓道已穩定時,道床厚在 30cm以上可免預加固,否則應采取單穿加固。2.3、經壓道后尚不能達到完全穩定的路基,可采用單穿加固,當使用懸臂式架橋機時應采取特別加固。2.4、跨過有水流浸潤或其他有可能塌陷的地段以及在橋臺尾與路基銜接地段,當施工時未分層夯實,又未砌筑錐體護坡時,應采取特別加固。2.5、為減少單梁式或雙梁式架橋機運行和啟動時的線路阻力,避免自行式架橋機的走行機械受到損傷,可在個別地段采取單穿或對穿加固。2.6、半填半挖地段路基軟硬不均,使用懸臂式架19、橋機時應采取特別加固。3、線路加固作業時應符合下列規定。3.1、加固枕木應在線路軌枕搗實后方可加穿。3.2、所有加固枕木應保持水平,與鋼軌間的間距應用小手錘輕敲木墊片填實。四、架梁基本作業安全注意事項 1、捆梁過程中不應發生下列事故 1.1、捆梁位置和方式不符合要求,起吊時使梁體受損或產生裂痕;卷揚機受力不正常,部分卷揚機超載。1.2、梁受擠壓發生局部破損或變形;鋼絲繩突然滑動、部分鋼絲被軋斷。1.3、拋落鋼絲繩或工具材料滑落時,打傷梁下工作人員。2、捆梁位置應符合對縱向限制的規定.捆梁鋼絲繩應采用6X(37)、6*37 型或 6*61 型交互捻制的鋼絲繩。安全系數不得小于10。為適應各種類型20、的梁,應備有幾種不同的鋼絲繩供選用。捆梁時應保持鋼絲繩每次均向同一方向彎折,避免受反復應力。千斤頂與梁底面轉角接觸處必須安放護梁鐵瓦。鋼絲繩與混凝土面接觸應墊木板防護。捆梁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a、鋼絲繩不應誤用。各股鋼絲繩應受力均勻,不應有絞花和兩股互壓現象。b、護梁鐵瓦及其他支墊物應在受力時進行調整,使其支墊牢實,不致中途脫落。c、鋼絲繩必須可靠地懸掛在吊鉤或鐵扁擔上,有保險銷時應插好。d、當發現鋼絲繩有扭結、變形、斷絲和銹蝕等異常現象時,應及時折減使用或報廢。e、受過超載的鋼絲繩,應通過破斷拉力試驗鑒定后放可降級使用,否則不應再度使用。f、吊梁應采用與梁型配套的專用吊具。3、吊梁過程中不應21、發生下列事故 3.1、卷揚系統制動失靈,梁向一端或一側不停下落或向下坡方向不停溜動。3.2、滑輪無防止跳槽裝置,鋼絲繩發生跳槽后梁仍繼續下落或提升;滑車組上升超過最大限度,導致部件被軋傷或鋼絲繩被絞斷。3.3、起落梁時左右側或前后端高差過大,造成梁體混凝土應力過大而出現裂縫;梁上配件或道碴下落;吊具或鐵扁擔被扭壞,并使各臺卷揚機受力不正常。3.4、鋼絲繩在卷筒上混纏,或鋼絲繩固定端突然松脫。3.5、第二片梁下落時撞傷或碰動第一片梁。3.6、兩端交替起吊時,梁的一端起落過猛引起另一端支墊失穩。4、吊梁應符合下列規定 4.1、保持左右兩側卷揚機升降速度一致,受力正常。同時應檢查鋼絲繩有無跳槽和護梁22、鐵瓦有無竄動脫落情況。4.2、梁體吊離支承面20-30mm時,應暫停起吊,對各重要受力部位和關鍵處所進行觀察,確認一切正常后方能繼續起吊。4.3、梁在起落過程中應保持水平。橫向傾斜最大不得超過2%;縱向傾斜亦.不宜過大。4.4、出梁時,梁的前后端下落落差不得大于500mm,嚴禁梁的尾端碰擦機臂。4.5、雙梁式架橋機偏吊時,應調節幾臺卷揚機的升降量,嚴禁出現只有部分卷揚機受力現象。4.6、起重鋼絲繩在起升過程中,梁被障礙物卡住或受其他外力猛烈沖擊時,必須立即停車檢查鋼絲繩有無異常。當有損壞,必須更換。4.7、落梁就位時嚴禁無約束地橫向頂、拉。5、架橋機上移梁應注意下列事項 5.1、移梁前應重新檢23、查零號柱和架橋機主機前支腿支墊情況,移梁時觀察墩頂支墊處變化情況。5.2、機上移梁不到位,需要少量斜拉時,宜選擇低位進行,斜拉距離不得超過 400mm,斜拉所用手拉葫蘆起質量不得小于5t。5.3、機上移梁就位前,應檢查捆梁鋼絲繩抽取難易程度。6、墩頂移梁禁止發生下列情況 6.1、梁在落梁或移動過程中翻倒。6.2、移梁設備破損,滑道下沉,引起梁傾斜或溜動。6.3、梁保護層及墩臺帽邊緣受壓破裂。6.4、移梁時方向掌握不好,造成就位困難等。第五章施工安全應急預案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為方針,堅持防御和救援相結合的原則,以危急事件的預測、預防為基礎,以對突發事件過程處理的快捷準確為重點,以全力保證24、人身和設備安全為核心,以建立危急事件的長效管理和應急處理機制為根本,提高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將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一、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方針,以關愛生命為前提,最大限度的減少.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建立快速、有效的應急反應機制,確保國家財產不受損失、人員的生命不受傷害,保證本項目施工順利開展。二、適用范圍預制梁吊裝。三、組織機構及職責 1、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1.1、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劉國副組長:李坤、吳兵、劉浩組員:曾根、吳志、鄧志、莫衛、李雄、李超 1.2領導小組職責及各成員職責:組長的職責:在平時要督促和檢查既有線施工防護方案和應急方案的實施情況,25、并監督應急措施及其設備設施的配置和有效性,組織應急小組和施工人員進行應急培訓學習以及應急演練和演習。在接到事故通報后,立即組織人員、物資和設備趕到事故現場參與搶救,并及時向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報告。組織人員對事故的調查取證和事故處理。副組長的職責:協助組長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落實應急方案的培訓、演練和演習。在接到事故通知后及時采取救護措施并向組長報告,聽從組長的統一指揮,安排提供救助人員、物資、設備,并參與事故搶救方案的研究和實施。組長不在工地時以就近原則代替組長職責。參與事故的調查和處理。組員的職責:學習并掌握既有線防護方案和應急方案,并為應急方案配備和提供人員、物資、設備,參與應急演練和演習。26、接到事故通知后及時向所在的副組長報告,并聽從組長、副組長指揮,組織人員和提供物資設備參與搶救,作好事故現場重要設備和記錄的工作。本預案的主管部門:項目部安協部當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的作業人員應迅速報告本預案的領導機構人員,并上報組長、副組長。由組長或副組長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1.3、應急通訊組長:劉國.副組長:李坤、吳兵、劉浩日常管理辦公室電話:181555909362 報警電話:110 火警電話:119 急救電話:120 四、應急救援物質、設備項目經理部綜合辦公室內存放臨時救援擔架一副,應急救援藥箱一個,箱內存有紅花油 5 瓶;生理鹽水一瓶;雙氧水一瓶;紅藥水一瓶;紫藥水一瓶;醫27、用繃帶 10 捆;消炎粉一包;醫用棉簽5 包;藥棉一包,醫用酒精一瓶。吊車1 臺、裝載機一臺、挖掘機 1 臺。鐵掀、鋼釬、鎬、鐵錘、扳手、手電筒、雨衣、草袋、竹框、扁擔等不少于30 套;氧氣乙炔割槍2 套、照明燈具 5 座、對講機 10 臺、電話機 2 臺、經理部綜合辦公室長期配備小面包車一部;救護擔架一副。五、應急響應與救援程序 1、一般創傷事故的應急響應與救援程序:1.1、若現場發生事故時,現場負責人應第一時間了解事故情況,向應急辦公室或直接向主管領導報告,并根據現場情況組織進行搶救,現場其他人員必須服從其指揮,以防事故的進一步蔓延和擴大。1.2、辦公室和領導接到報告后,立即安排設備、人員28、物資組織救援救護小組成員奔赴事發現場進行搶救,傷勢較嚴重的情況下,則立即撥打“120”急救中心,撥打電話時,要說明傷者的傷情、傷者的地點、單位名稱和聯系電話。若不能及時聯系上“120”急救中心或不能及時到達事故現場,則在最短的時間內用小車送往崇賢鎮或塘西鎮醫院進行搶救。2、高空墜落事故的應急響應與救援程序:在接到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報告后,凡在現場的應急指揮機構領導小組成員(包括組長、副組長、成員)必須立即奔赴事故現場組織搶救,做好現場保衛工作,保護好現場并負責調查事故。在現場采取積極措施保護傷員生命,減輕傷情,減少痛苦,并根據傷情需要,辦公室迅速聯系就進的醫院,進行搶救。3、觸電事故的應急響應29、與救援程序:3.1、當發生觸電事故時,現場負責人員應第一時間通知項目部辦公室及主.管領導,并了解事故情況,解救觸電人員,并對現場人員進行撤離,遠離事故發生地,保障人身安全。3.2、辦公室及領導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救援小組成員奔赴事故現場,了解事故發展情況,并對觸電人員進行現場救援,同時撥打“120”急救中心電話,撥打電話時,要說明傷者的傷情、傷者的地點、單位名稱和聯系電話。事故處理完后,立即召開事故原因分析會。按“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事故調查處理,根據現場情況、照相和相關人員的筆錄取證,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追究事故責任人的責任,總結事故教訓并在本項目進行安全教育。并將事故處理報告上級有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