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大體積砼冬季施工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1901
2022-08-15
13頁
239.50KB
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專項方案一、編制依據1、延邊園丁新村北區工程2#、5#樓施工組織設計。2、地下室底板施工圖紙。3、國家有關的規范、標準、規程、圖集。 序號名稱編號1規程規范標準法規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42002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2022002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50300200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 GB50496-2009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 GBJ107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 GB50119-2003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 (JGJ/T10-95)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程(JBJ462005)建筑機械安全技術規程(GBJ33862、)2其它本企業內部質量、安全、環境程序文件,企業標準及管理制度高層建筑施工手冊及其它參考文件資料二、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延吉市軍民路以北,光進街以西,場地交通便利,施工現場的 “三通一平”基本完成,施工現場交通條件便利,本工程基礎為筏板基礎,強度等級:地下室底板混凝土:C30,抗滲等級:P6;板厚1100,這種大體積混凝土底板施工具有水化熱高、收縮量大、容易開裂等特點,故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做為一個施工重點和難點認真對待。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重點主要是將溫度應力產生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小,防止和降低裂縫的產生和發展。三、工藝流程人員配備、物質檢驗、配合比申請技術交底、辦完工序交接手續過程控制成品保護質3、量評定質量記錄四、 監控要點1、配合比:包括原材料、坍落度、砂率、水灰比、外加劑2、大體積混凝土的整體性連續性:包括連續澆灌、接茬嚴密、自由傾高度不大于0.45m等。3、養護與測溫:施工時及時養護,確保內部與外部溫差小于25。避免產生裂縫。五、施工措施5.1技術準備底板混凝土澆筑日期在11月份,正值冬期施工,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要控制混凝土的中心溫度,防止混凝土出現溫度裂縫。混凝土的中心溫度通過兩方面的措施進行控制,一是降低混凝土的水化溫升,二是提高混凝土入模澆筑溫度,具體措施有以下幾條: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劑等必須符合施工規范各有關的規定。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計量、攪拌、4、養護和必須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3、砼試塊的取樣、制作、養護和試驗必須符合規范要求,其強度必須達到規范標準。4、對設計不允許有裂縫的結構,嚴禁出現裂縫5、確定采用階梯式遞進分層澆筑方法,每澆筑層50cm,緊接著施工第二層,每層施工寬度6米左右。6、為了加強混凝土施工質量,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7、施工中在混凝土二分之一厚度水平位置預盤PPR塑料管,間距1000mm一道,PPR塑料管兩端露出基礎外1000mm,當混凝土水化溫度超過規范允許范圍,將管內注水,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熱(詳見水管平面布置圖)。5.2優化配合比1、配合比要求為降低水化熱,水泥采用低水化熱的普通硅酸鹽水泥。為了降低混凝土內部溫升,5、在滿足混凝土強度、耐久性、抗滲性的條件下,把水泥用量降低,降低水化熱,同時摻入一定量粉煤灰,“分解”水化熱,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摻入粉煤灰,可保證設計強度不變的情況下,延長混凝土凝結時間,避免施工裂縫出現,摻入粉煤灰可降低混凝土徐變、干縮性和熱膨脹系數,提高抗泌水性和抗離析性,混凝土抗滲性能顯著增加,對抑制堿集料反映也有效果。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天的水化熱不宜大于240kJ/kg,7天的水化熱不宜大于270kJ/kg。當混凝土有抗滲指標要求時,所用水泥的鋁酸三鈣含量不宜大于8%;骨料的選擇,除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 52的有關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6、: 細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細度模數宜大于2.3,含泥量不大于3%; 粗骨料宜選用粒徑531.5mm,并連續級配,含泥量不大于1%; 應選用非堿活性的粗骨料;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除應符合現行國家現行標準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范JGJ 55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澆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于160mm。 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粉煤灰摻量不宜超過膠凝材料用量的40%.砂率宜為3842%。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3。在混凝土制備前,應進行常規配合比試驗,并應進行水化熱、泌水率、可泵性等對大體積混凝土控制裂縫所需的技術參數的試驗;必要時其配合比設計應當通過試泵送7、。在確定混凝土配合比時,應根據混凝土的絕熱溫升、溫控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備時粗細骨料和拌和用水及入模溫度控制的技術措施。3、外加劑、摻和料選用采用高效緩凝減水劑和MPC膨脹劑,調整混凝土凝結時間使其滿足施工要求,保證混凝土整體性澆筑,同時加長混凝土內部散熱過程,避免溫度裂縫。所有摻合料和外加劑等均選用綠色環保型產品,且無污染、無毒害、無氨類等,并經檢測合格產品。不同泵送高度入泵時混凝土坍落度選用表 表-1 泵送高度(m)30以下3060坍落度(mm)1001401401605.3 辦理好工序交接手續(1)做好模板尺寸、剛度檢驗,做好模板工程的預檢記錄。(2)進行鋼筋綁扎質量檢驗,做好8、隱檢記錄。(3)模內清理干凈,凈水沖洗,鋼筋避免油跡和灰跡污染。(4)模板支設模板采用多層板與木方組合模板,橫、豎背楞均采用木方。豎楞間距600mm,底部橫楞間距300mm,上部橫楞間距550mm。5.4混凝土溫度組成及計算1、底板混凝土溫差計算水泥水化熱引起的絕熱溫升與混凝土單位體積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種有關,并隨混凝土的齡期增長按指數關系增長,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多數發生在澆筑后的3-5天,一般在3-5天接近于最終絕熱溫升,在計算中取t=3根據底板要求選取計算模型為:坍落度160mm、混凝土入模溫度5、大氣平均溫度-5,其他相關數據依據相應的數表查得。本配合比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P.042.59、水泥,最終水化熱380KJ/kg。1、混凝土內部最終絕熱溫升Th計算公式為Th =(WQ/Cr)(1-e-mt)=(354+530.25)380/(0.962400) 1= 60.57 W水泥用量,含粉煤灰的有效量,折減系數取0.25(kg/m)Q水泥的水化熱380KJ/kgC混凝土的比熱0.96J/(kg.K)r混凝土的容重2400kg/mm與水泥品種、澆注時溫度有關的經驗系數,取0.295t齡期,d2、混凝土拌和物的澆注溫度根據延吉市地區氣候條件,混凝土澆注時大氣溫度按 -5計算。3、混凝土內部中心實際最高溫度()TmaxTmax=Tj+Thx=5.0+60.570.506=35.65Tj10、混凝土入模溫度,取5.0 x 不同底板厚度,不同齡期的降溫系數,取0.506(查表根據1.1M的板厚按內插法計算)4、混凝土的表面溫度Tb(t)=Tq+4h(H-h)DT(t)/HTq環境溫度取-5 DT(t) 混凝土內部與外界氣溫之差DT(3)=Tmax-Tq=35.65-(-5)=40.65H為底板計算厚度,底板以單面暴露于空氣中的平板看待,混凝土基礎底板實際厚度h=1.1m h混凝土結構虛厚度h=kl/bk為計算折減系數,取0.666;混凝土導熱系數l=2.33w/mk;b為保溫層的傳熱系數,b=1/(di/li)+1/bq),砼澆筑完后表覆蓋一層塑料布養護,di為各種保溫層的厚度,l為11、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l=0.0882,bq為空氣層的傳熱系數,取5.59 w/mk,則b=5.59w/mk 需要采取保溫保濕養護 ,表面覆蓋草苫,草苫上覆蓋塑料薄膜。經計算h=kl/b=0.666*2.33/5.59=0.28m則H=h+2h=1.6+2*0.28=2.16m所以:Tb(t)= Tq+4h(H-h)DT(t)/H=(-5)+40.28(2.16-0.28)40.65/2.16=13.355、混凝土結構實體內外溫差值混凝土內、表最大溫差DT1=35.65-13.35=22.3256、混凝土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差值DT2=13.35-(-5)=18.3520符合規范要求。5.4溫度控12、制措施、 混凝土溫度控制的要求(1) 混凝土養護要求為保證新澆筑的大體積混凝土有適宜的硬化條件,防止混凝土干縮產生裂縫,大體積混凝土應在澆筑完畢1218小時后及時養護,養護期間應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時間 表水 泥 品 種養護時間(d)普通硅酸鹽水泥14火山灰質水泥、礦渣水泥、21 (2)養護時溫差要求養護期間,混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的溫差應小于25 oc,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的溫差應小于20 oc。經計算結構有足夠抗裂能力時,不大于25 30 oc。、溫度控制的方法為了使混凝土內外溫差不超過2025 oc的允許界限,延緩收縮和后期緩慢地降溫,使混凝土獲得必要的強度抵抗溫13、度應力,采用散狀和層狀材料保溫法和循環水降溫法。(一)散狀和層狀材料保溫法(1)保溫材料選用保溫材料根本工程特點、氣溫、施工條件選用。a: 混凝土結構表面。氣溫在15oc以上時,采用層狀材料或濕砂、鋸末等散狀材料。低溫或冬季時,采用多種或多層層狀材料。b:混凝土結構四周模板采用木質材料,模板外側維護松散回填土。(二)內部循環水降溫法在混凝土內部預埋水管,通入冷卻水,降低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滿足基礎允許的溫差。(1)冷水管材料及制作安裝為了減少彎頭和接頭數目,冷水管按建筑物基礎長度,預先做成一定長度的直段,管與管之間的接頭用套管連接,使用前必須做接頭密封性通水試驗。(2) 冷卻管布設冷水水平管距14、基礎四周、基礎深度均55cm,按蛇形布置,水平管間距1.0m2m,交錯排列(3)冷卻水 PPR預埋水管矩形布置示意圖冷卻水采用天然河水或地下水,冷卻水與混凝土之間的溫差限制在22 oc以內,以防止引起管四周混凝土拉應力,導致裂縫。5.5施工現場準備5.5.1機具設備結構支模、鋼筋綁扎、機械連接、焊接以及混凝土拌制、運輸、澆筑等需要的機具設備,可根據不同工程對象按通常混凝土施工要求設置。但保證連續澆筑,不得出現冷縫。5.5.2測溫準備1、測溫設備溫度測定儀器溫度測定儀棒式玻璃制水銀溫度計。在埋設集成溫度傳感器前應對儀器進行環氧樹脂密封老化處理。溫度測定儀布置位置及編號見溫度測定儀平面布置圖。溫度15、測定儀平面位置示意圖2、用48的腳手架鋼管或其他無縫鋼管作為棒式玻璃制水銀溫度計的測溫管,管壁厚度以2mm為宜,內徑為3050mm,按所需長度量截取,其一端比鋼管外徑大10mm的圓鋼板焊牢密封,使其不能漏水。布置于綁扎好的鋼筋網架上,并焊牢。防止外界氣溫影響,管口用木塊塞好。管內灌水,深度為100150 mm。一個測溫管只反映一個測溫點的數據。測溫管布置于混凝土基礎二分之一厚度處。5.6 混凝土現場施工混凝土現場施工包括攪拌、運輸、入模、澆筑等過程,根據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在保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拌合溫度兩個指標要求條件下,在操作中要突出一個“快”字,以滿足結構整體連續澆筑。1、混凝土運16、輸(1)確保出混凝土量能保證工程一次連續澆搗完畢(2)運輸用商混車進行砼泵送; (3)混凝土出機到澆筑完畢之間的時間不能超規范允值。2、混凝土澆筑(1)為適應澆筑時合理安排施工程序,采用斜面分層澆筑方法,每層澆筑厚度控制在500mm內,且控制混凝土均勻上升,避免大高差,循序漸進、一次性到頂。與下層混凝土時間間隔不超過4h,以不出現冷縫為原則。(2)采用二次振搗工藝,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和抗拉強度,減少收縮,并有利于散熱。并嚴格控制振搗時間和插入深度,必須保證前后振搗能塑性閉合,否則不能進行第二次振搗,振搗區搭接范圍50100cm。1. 振搗中產生的泌水和浮漿及時排出。2. 對模板周邊的混凝土進行17、重復振搗,以保證拆模時不出現蜂窩。3.在澆至標高時,注意控制板上皮標高和平整度,在混凝土初凝后,終凝前,混凝土表面呈塑性時,用平板式振動器二次復振,再用木抹子壓實23遍。3、混凝土的測溫(1)砼澆筑后及時進行砼的測溫工作,全面了解混凝土在強度發展過程中內部的溫度狀況,并且根據溫度梯度變化情況可定性定量的指導施工,防止溫度裂縫出現。根據土建工程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和施工經驗,實測的內部中心與表面的溫差值宜控制在25以內。(2)、應按規范規定的時間間隔測溫,每次測溫后應立即匯總整理出混凝土內溫度場與溫差數值,提供給技術部門,以指導現場施工。4、混凝土養護(1)養護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的關鍵性工作,18、養護的目的是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及降溫速度,促進混凝土強度的正常發展和防止有害裂縫的產生。應根據氣候條件采取控溫措施,并按需要測定澆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內部溫度,將溫度控制在涉及要求的范圍以內。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溫差應控制在25的范圍內。保溫是為了保持混凝土表面溫度不至過快散失,減小混凝土表面的溫度梯度,防止產生表面裂縫,亦可充分發揮混凝土的潛力和材料的松弛性。使混凝土的平均總溫差所產生的拉應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防止產生貫穿裂縫。保溫的作用是使尚在混凝土強度發展階段,潮濕的條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脫水而產生干縮裂縫,亦可使水泥的水化順利進行,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強度。對大體19、積混凝土面,一般在混凝土表面抹平后應立即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對混凝土進行保濕養護,以防止水分蒸發過快產生干縮縫。根據溫度情況可在塑料薄膜上覆蓋麻袋片,進行保溫養護。溫差過小,或降溫不利時,可采用用水浸透保溫層,增大導熱系數的方法,控制溫差和降溫速度。砼養護時的溫度控制(1)常用的為保溫法:常用草袋、塑料布、蓄水法。正常施工(即氣溫在1630左右),一般采用鋪二層草簾并澆水,蓄水法為在砼達到終凝后在砼上表面蓄以一定高度的水進行養護。對于大體積砼來說養護時間一般不少于15天。5、混凝土試塊的留置現場按大體積混凝土一次性澆筑留置試塊(每200m留置一組標養,一組同條件試塊)6、混凝土的溫度監測(1)需20、要監測的溫度。需要監測的溫度包括大氣溫度、混凝土結構表面溫度、混凝土內溫度。(2)測溫制度。測溫應有專人負責。混凝土升溫階段每24小時測一次,溫度下降階段每8小時測一次。測溫延續時間為915天。5.5內部循環水降溫冷卻水管直徑d=25,縱橫排列間距1.5m,水溫度12oc,水的比熱Cs=4.2 k J k g.k,水重力密度s=1000m3, =3.15wm.k,冷水流量qs=0.9 m3h,導溫系數=0.115 m2d,每根管長L=29.5m,混凝土導熱系數=0.115 m2d 見基礎冷卻水循環管布置圖。 采用有關涉及圖表法計算混凝土中的最大溫度。冷水管冷卻范圍D=0.95m,logDd=l21、og95025=1.77。混凝土導溫折算系數:=log100log150025=0.11521.77=0.1 3。tD2=0.131.52=0.058t。3.6Cssqs=3.6 3.1529.54.21000 0.9=0.177查x3.6Cssqs 圖得冷水管散熱殘留比x值,見表-1 不同齡期冷卻水管散熱殘留比x 表-1t(d)0.51.52.53.54.55.5D20.0290.0870.1450.2030.2610.319x0.930.850.770.680.620.55齡期t(d)123456T(t)15.3526.6535.0541.2745.8849.3 混凝土的絕熱溫升表 表-222、表中T(t)= mc( 1e- mt )/c=361377(12.718- 0.3 t)0.962400查F0Ca2圖得表-3表,表中F0 =th2=0.115t1.52=0.05t 不同齡期的F0和 Ca2 表-3齡期t(d)0.51.52.53.54.55.5F00.0250.0750.1250.1750.2250.275Ca20.750.580.460.370.250.28表-4 考慮表面和冷卻水管同時散熱后的水化熱溫升計算從表中可知最高溫升發生在第三天,其混凝土最高溫度也同樣發生在第三天,則第三天的殘溫比:Ca1=0.18, Ca2=0.46, x=0.77, Ca1x=0.180.723、7=0.139Ca2x=0.460.77=0.357, (1Ca1x)=0.861(1x)Ca2=0.146。表面蓋一層草苫。T(t)=10oc Tb=T(t)+Tq m=10+20=30oc。平均最高溫度 : Tm=(TpTb) Ca2x(1Ca1)+(Tq Tb) Ca2(1Ca1)+ T(t) (1Ca1)+ Tb =(1830 )0.35(10.135)+(2030) 0.77(10.135)+16.8 (10.135)+30=34.5oc。表中平均最高溫度為(33.5+34+37+35+36+35+34.5+35.5+35)9=35 oc。計算與實測溫度接近,符合精度要求。混凝土內外24、溫差:35-30525oc。混凝土表面與大氣溫差30201020oc。符合溫控要求。基礎混凝土最大降溫收縮應力: = -EcT.S(t) R / (1c)=-31041.010-5 (-35+14)0.30.32/(1-0.2)=0.76 N/21.15。基礎不出現裂縫,符合要求。六、 質量驗收標準本方案應遵守以下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2002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普通砼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0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七、 25、安全文明施工7.1施工人員進入現場應戴安全帽,操作人員應精神集中,遵守有關安全規定。7.2使用振動棒時應穿膠鞋,濕手不得接觸開關,電源線不得有損。7.3各種設備處于完好狀態,機械設備運轉部位有安全防護裝置。7.4混凝土輸送泵的管道應連接支撐牢固,試送合格后才能正式輸送,檢修時必須卸壓。7.5臨電采用“三級配電,兩級保護”。7.6在基坑四周搭設防護欄桿,欄桿應搭設牢靠穩固,以防止倒塌傷人。八、 環保措施8.1混凝土漿液妥善處理,避免污染周圍環境。8.2施工現場機械噪音應符合噪音限制規定,白天不大于75dB,夜晚不大于55dB。否則在機械上加蔽音罩。8.3為防止施工現場塵土飛揚,施工道路應硬化,基地干土應撒水濕潤土。8.4水泥袋要及時收集堆放,不得散落。8.5辦公、生活區與施工現場隔離,生活垃圾要妥善處理,不要造成污染。九、 勞動組織每班配置管理人員4名,施工人員1530名。 人 員 配 置 表 人員組成人數職責項目經理1負責組織施工、協調現場技術員1負責施工技術工作質檢員1負責施工質量檢查驗收測溫員1負責溫度監測材料員1負責組織材料進場及管理安全員13負責現場安全工作養護工13負責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攪拌工2負責混凝土攪拌混凝土振搗工58負責混凝土澆筑振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