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測量工程施工方案2(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2051
2022-08-15
11頁
333.50KB
1、第十一章 測量工程施工方案第一節 人員組織及設備配置一、人員組織為了圓滿地完成成都中衡智能信息港工程的測量工作,我公司準備組織技術精湛的項目測放部,以滿足業主及監理的施工要求,具體名單見下表項目崗位職稱任 務測放部經理工程師日常測量工作的安排與管理測量責任師工程師測量方案的編制、技術資料的整理測 量 工技師日常測量工作測 量 工技師日常測量工作二、儀器設備儀器配備情況如下表:編號設備名稱精度指標數量用 途1Topcon-701全站儀2mm+2ppm1臺工程定位、曲線放樣2Zeiss Dini10電子水準儀0.01mm1臺高程控制網的建立及沉降觀測3J2經緯儀21臺施工放樣4S3水準儀2mm2臺2、標高的傳遞與測量550m鋼尺1mm1把施工放樣65m鋼卷尺1mm4把施工放樣7對講機-4部通訊聯絡第二節 平面控制測量一、 測量控制網的建立在成都中衡智能信息港工程擬建場區內選擇通視條件良好的位置均勻埋設3個半永久性導線點(D1-D3),待其穩定后依據成都市規劃局提供的距該建筑物最近的城市網點坐標(至少三個點位),布設一條一級附合導線(D1-D3為該導線上的3個點)作為該工程的測量控制網。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運用Topcon-701全站儀對該導線網進行往返測,經全站儀自動計算、平差測得D1-D3的點位坐標,以此作為該工程建筑物定位以及場區紅線定位的依據,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保護。導線網的主要技術指3、標如下表。等級導線長度(km)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方位角閉合差()一級1/700051/400001/2000010二、平面方格網的建立待施工場區三通一平后,首先根據總平面圖中紅線交點與建筑物軸線的位置關系,計算出建筑物某一軸線的兩點A和B的大地坐標(A、B兩點的距離足夠長),然后根據A、B及D1-D3的大地坐標進行坐標反算,運用Topcon-701全站儀進行極坐標放樣,現場定出點A和點B。為了便于計算及放樣,建立與建筑物縱橫軸線相平行的建筑坐標系,最后依據已定軸線AB及樓層平面圖,運用Topcon-701全站儀,采用極坐標法、方向線法、直角坐標法相結合,依次放樣各主4、控軸線,組成該工程的平面方格網。平面方格網的精度指標如下表。等級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適用范圍二級121/15000框架、高層、連續程度一般的建筑第三節 高程控制網的建立根據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在施工現場外預先合理埋設三個半永久性高程基準點BM2BM4(埋設方法如附圖2),待其穩定后根據成都規劃局提供的城市水準點BM0、BM1,用Zeiss Dini10電子水準儀,測設一條二等附合水準路線(BM2-BM4為該路線的水準點),經電子水準儀自動計算、平差,最終測得BM2BM4的高程。BM2BM4組成了該工程的高程控制網,無論是沉降觀測還是施工過程中的標高控制都應以其為基準。在以后的工作中應5、定期對其進行聯測。精度指標如下表。等級相臨基準點高差中誤差(mm)每站高差中誤差(mm)往返較差、附合閉合差(mm)檢測已測高差較差(mm)使用儀器、觀測方法及要求二等1.00.30.60.8DS05或DS1準型儀器,宜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附圖2: 高程基準點埋設示意圖第四節 土方開挖測量一、 開挖線放樣依據土方開挖圖、地下室平面圖以及平面方格網依次計算開挖上口線角點在建筑坐標系下的坐標,然后利用全站儀進行極坐標放樣定位各角點,各角點相連即得開挖上口線,再用平行線法放樣開挖下口線。開挖過程中利用下口線及放坡系數對坡度進行控制。二、標高控制如附圖3所示,運用兩臺S3水準儀及配套塔尺,6、一把50米鋼尺,并用公式(1)進行計算,每隔一定的挖深將地面標高基準點引測至基坑。傳遞過程中要保證同時后視兩個以上的基準點及鋼尺完全垂直。同一高度至少保證傳遞三個標高控制點,當閉合差小于2mm時,取其平均值作為該高度的標高控制點,并用紅油漆標記在穩定的部位。開挖過程中要求每臺挖土機有一臺S3水準儀進行時時監控,直至坑底。附圖3:高程豎向傳遞第五節 0.000m以下施工測量一、軸線放樣利用J2經緯儀將平面方格網的主控軸線按方向線法投測到施工樓層,對形成的方格網進行角度距離閉合測量,滿足精度要求后采用平行線法再依次放樣各細部軸線以及模板控制線等。二、標高控制按第四節“標高傳遞”的方法傳遞標高到施工7、樓層,每施工段保證三個標高控制點,作為各項標高測量的基準。同時依此施測樓層的+1米線。第六節 0.000m以上施工測量一、 軸線放樣1、內控點的布設0.000m以上采用內控法。根據施工流水段的劃分,內控點的布設情況如附圖4所示。當首層底板鋼筋綁扎完畢時,在內控點位置預先焊接15cm15cm的鋼板,并保證鋼板頂面與砼面相一致。以上各樓層應在相應位置預留20cm20cm的激光孔。要求內控點及激光孔周圍1米范圍內嚴禁堆放雜物,以保證測量工作的順利進行。待F01底板砼澆筑完畢,利用Topcon-701全站儀將組成方格網的主控軸線投測到該平面上,并進行角度、距離閉合測量。待平差滿足表2的精度要求后,再采8、用直角坐標法、方向線法、極坐標法放樣各內控點,并用鋼針刻劃十字線。最后對內控點組成的圖形進行閉合測量。為了使用方便一般內控點為相應軸線的1m平行線的交點。2、內控點的豎向投測及軸線放樣將徠卡天頂儀(精度1/200000)架設在首層內控點上,調整到準直狀態,發射激光束,并在待施樓層用激光接收把接收,調整光斑到最佳狀態,慢慢旋轉鉛直儀(00,90,180,270,360),便在接收把上得到一個激光圓,該圓心即為該內控點的接收點(精度要求:激光點的直徑小于1mm,激光圓的直徑小于3mm)。按以上步驟依次投測其他內控點,對接收點組成的控制網進行角度、距離閉合測量,經平差計算,滿足表2的精度要求后,即作9、為該樓層的平面控制網。依據樓層平面控制網,采用平行線法,運用J2經緯儀依次放樣各細部軸線和模板控制線,誤差小于2mm。3、圓曲線放樣以弧段AE為例,首先將弦AE按附圖5所示等分,運用公式(2)計算各分點支距,采用弦線支距法依次放樣對應圓弧點,各點相連就得到近似圓弧,按同樣方法放樣另外幾段圓弧。弦線等分點越密,圓弧的近似程度越好。附圖5: -公式(2) di-弦線支距;r-圓弧半徑; d-等分點距弦中點的距離;l-弦長二、標高豎向傳遞如附圖6所示,運用兩臺S3水準儀及配套塔尺,一把50米鋼尺,并用公式(1)進行計算,每隔一定的挖深將地面標高基準點引測至待施樓層。傳遞過程中要保證同時后視兩個以上的10、基準點及鋼尺完全垂直。每一樓層至少保證傳遞三個標高控制點,當閉合差小于2mm時,取其平均值作為該樓層的標高控制點,并用紅油漆標記在穩定的部位。附圖6:高程豎向傳遞第七節 沉降觀測一、沉降基準點布設1、布點原則:(1)沉降基準點必須堅固穩定且便于長期保存;(2)為了對沉降基準點進行聯測,沉降基準點的數目應不少于三個,以保證沉降觀測成果的正確性;(3)沉降基準點與觀測點的距離不宜太遠,以保證足夠的觀測精度;(4)沉降基準點須埋設在建筑物的壓力傳播范圍以外,同時為了防止沉降基準點受到凍脹的影響,沉降基準點的埋設深度不小于1.5米,以保證沉降基準點的穩定。2、 基準點的埋設及測量根據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11、范,在工程壓力傳播范圍以外預先合理埋設三個半永久性高程基準點BM2BM4(埋設方法如附圖2),待其穩定后根據國家城市水準點,用zeiss Dini10電子水準儀,測設一條二等附合水準路線,從而測得BM2BM4的高程,BM2BM4組成了該工程沉降觀測的基準點。每隔一定的時間須對以上三點進行聯測。二、沉降觀測點的布設1、布點原則依據工程測量規范的要求,沉降觀測點應布設在能夠反映建筑物變形特征明顯的部位。例如建筑物的拐角處,變形縫的兩側,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接壤處,建筑物不同結構的分界處等等。針對該工程的結構形式及設計要求,首先在B01層+0.5m處布設沉降觀測點11個。為了克服地下室不良的觀測條件,12、也為了裝修期間及竣工后能夠繼續觀測,保證觀測資料的連續性,當F01層柱拆模以后,在F01層+0.5 m處按附圖8所示再次布設沉降觀測點。為了保證沉降曲線的連續性,待其穩定后,對B01層及F01層的觀測點同期進行兩次聯測,測得F01層觀測點高程,取均值作為首次觀測。以后僅對該16點進行觀測。2、埋設方法為了便于觀測及長期保存,觀測點采用暗藏式。埋設時用32的電錘在設計位置打孔,將直徑28mm、長度12cm的預埋件放入孔內,周圍用喜利锝膠填充使其牢固。觀測時將活動標志旋緊,測畢取出,蓋好保護蓋。這樣既不影響建筑物的外觀又起到保護標志的作用(結構形式見附圖9)。附圖9:沉降觀測點埋設、裝配示意圖三、13、觀測技術要求1、觀測方法沉降觀測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規范規定的二等水準測量要求,利用德國zeiss Dini10電子水準儀,配合銦瓦數碼條形尺進行。觀測過程中應遵循觀測儀器、觀測路線、觀測方法、觀測環境、觀測人員五固定的原則。首次觀測應同期進行兩次,無異常時取其平均值。基準點采用BM2-BM4。2、新設備、新技術的采用觀測儀器選用德國蔡司Zeiss Dini10數字式精密電子水準儀及與其配套銦瓦條碼尺。該儀器相對于光學精密水準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精度高。該儀器每公里往返測高差中誤差為0.3mm;(2)自動化程度高。該儀器采用CCD測量傳感器自動測量條碼尺,自動顯示與記錄標尺讀數和視距,并能14、夠與筆記本電腦進行數據通訊,對觀測數據進行自動平差。它取代了觀測員肉眼觀測、人工記錄、計算,消除了讀數誤差,提高了作業速度。(3)通過接口技術把電子水準儀計算的平差結果(各沉降觀測點高程)傳輸到計算機并自動跳入在Exel下預制好的沉降觀測成果表,然后利用Exel的計算功能計算“本次沉降量”和“累積沉降量”,根據“累積沉降量”Exel自動生成彩色沉降曲線。整個內業過程完全自動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沉降資料的美觀程度。3、觀測限差水準觀測的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視線高度按下表要求進行: 等 級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前后視距累積差視線高度二等50m1.0m3.0m0.3m水準測量的測站觀測限差不15、超過下表的各項規定:等級基輔分劃讀數差(mm)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mm)上下絲讀數平均值與中絲讀數的差(mm)二等0.40.61.54、測站觀測順序(1)往測: 奇數站為后前前后;偶數站為前后后前。(2)返測: 奇數站為前后后前;偶數站為后前前后。四、觀測周期1、施工期間每層觀測一次;2、結構工程竣工以后,觀測周期按下列要求進行:(1)均勻沉降且連續三個月內月平均沉降量不超過1mm時,每三個月觀測一次;(2)連續兩次每三個月平均沉降量不超過2mm時,每六個月觀測一次;(3)整個工程竣工后第一年3個月觀測一次,以后每隔6個月觀測一次,直到沉降穩定(半年沉降量不超過1mm)為止。五、沉降資料的提交1、沉降測量成果表;2、荷載、時間、沉降量曲線圖;3、沉降觀測點平面布置圖;4、匯總分析報告。第八節 質量保證措施一、質量保證措施1、組織工作經驗豐富的項目測放部,要求測量人員持證上崗。2、配置高精度的測量儀器,并定期到儀器檢測中心對使用儀器進行檢測。3、工作過程中嚴格執行自檢、互檢、交接檢的程序。4、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測量方案并組織實施。二、質量保證體系測量方案的編制、審批測量方案技術交底工程定位、高程引測測量放樣、標高控制施測人員自檢、互檢、交接檢測量工程師檢驗責任工程師檢驗監理工程師檢驗進入下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