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支撐塊是無砟道床施工方案及工藝(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2159
2022-08-15
11頁
568KB
1、彈性支撐塊是無砟道床施工方案及工藝.4彈性支承塊式無砟軌道施工方案.4.1施工準備(1)做好無砟軌道施工前的現場調查,切實做好預制件、原材料哦、加工料的生產、存放與運輸及氣候條件的現場調研。無砟軌道位于隧道內,便道不暢通時,應根據現場調研與相關接口工程溝通情況,制定無砟軌道施工組織和物流管理預案。(2)為減少與無砟軌道施工的相互干擾,要盡早安排排水溝、電纜槽的施工,統籌安排站后工程元器件的預埋和過軌管線施工。(3)無砟軌道施工前,應按照隧道內無砟軌道相關技術條件的要求對線下工程進行評估驗收。線下工程驗收合格,工后沉降變形符合合計要求后方可進行無砟軌道施工。(4)無砟軌道施工應嚴格遵守隧道內無砟2、軌道相關技術條件及施工指南要求;無砟道床模板、鋼筋、混凝土施工均應符合現行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的有關規定。.4.2技術標準隧道內彈性支承塊式無砟軌道由鋼軌、扣件、混凝土支承塊、配套橡膠套靴、塊下彈性墊板和鋼筋混凝土道床板等組成,軌道結構高度為650mm。(1)鋼軌鋼軌采由60kg/m、100m定尺長、U75V無螺栓孔新鋼軌,重車線曲線半徑不大于1500m及輕車線曲線半徑不大于1200m地段鋪設U75V熱處理鋼軌。(2)扣件扣件采用彈條VII型扣件,扣件支點間距600mm,施工時可根據現場情況在個別地段合理調整,但不應大于625mm。(3)支承塊、橡膠套靴和塊下橡膠墊板支承塊、橡膠套靴3、和塊下橡膠墊板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識及儲運等應符合相應技術條件的要求。(4)道床板道床板寬2.8m,直線地段道床板(內軌軌下)設計加厚0.393m,頂面設1%的人字形排水坡,曲線地段根據實設超高具體確定,頂面排水不小于1%。道床板分塊澆筑,并在隧道沉降縫處斷開,一般地段道床板標準長度6580mm,兩道床板間設寬20mm的伸縮縫,縫內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填縫,并在表層3040mm范圍內采用聚氨酯密封。道床板采用雙層配筋,道床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為C40,混凝土結構所處環境類別為碳化環境,作用等級為T2。道床板與隧道仰拱回填層間通過剪力筋連接,剪力筋采用鉆孔植入的方式埋設。剪力筋在L54、0m地段采用20mmHRB400螺紋鋼筋,每塊道床板設置50根;在距洞口50m200m地段采用16mmHRB400螺紋鋼筋,每塊道床板設置15根,施工時應根據實際軌枕間距合理布置剪力筋。(5)超高設置隧道內曲線超高設置在道床板上,采用外軌抬高方式,在圓曲線范圍內外軌抬至超高值,在緩和曲線范圍內外軌超高遞減順接。(6)無砟軌道綜合接地本次無砟軌道設計綜合接地條件,每塊道床板內利用上層3根縱向結構鋼筋和1根橫向鋼筋作為接地鋼筋,縱向鋼筋與橫向鋼筋之間采用焊接連接。每塊道床板在板兩端靠近線路外側各預埋一個接地端子,接地端子與靠近線路外側縱向接地鋼筋焊接連接。無砟軌道設計橫斷面見圖2.3.3.4.2-5、1,彈性支承塊及扣件見圖2.3.3.4.2-2。圖.4.2-1無砟軌道設計橫斷面圖.4.2-2彈性支承塊及扣件示意圖.4.3施工工序及工藝流程2.3.3.4.3.1施工工序第一步:按照要求完成無砟軌道施工前隧道質量驗收。第二步:無砟軌道首段工藝性試驗段施工、總結、評估。第三步:工藝性試驗參數確定,無砟道床全面展開。第四步:仰拱填充層鑿毛、鋪設道床板底層鋼筋、安裝縱橫向模板、組裝軌排、軌排粗調。第五步:頂層鋼筋綁扎、接地焊接、軌排精調。第六步:道床板混凝土澆筑、養生,拆除軌道排架進入下一循環。2.3.3.4.3.2工藝流程圖2.3.3.4.3-1無砟軌道施工工藝流程圖.4.4施工方案為避免相互干6、擾,使各道工序緊密銜接、有條不紊的進行,各工序間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各種施工機具設備主要包括龍門吊、軌道排架、移動式組裝平臺,混凝土輸送泵等布局合理。雙線隧道施工采用雙線同時施工,單線施工區域依次劃分為施工準備區、鋼筋綁扎區、軌排架設調整區、混凝土澆筑區、混凝土養護區、模板拆除及后續處理區等,雙線交錯推進。彈性支承塊整體道床施工布置圖見圖2.3.3.4.4-1雙線隧道施工組織示意圖。圖2.3.3.4.4-1雙線隧道施工組織示意圖.4.4.1施工準備(1)原材料進場及存放彈性支承塊式無砟軌道所需原材料包括:混凝土用原材料、鋼筋、軌枕、絕緣卡、接地端子等?;炷劣迷牧线M場經檢驗合格后存放于拌合站內7、;鋼筋原材進場檢驗合格后存放于鋼筋棚內,采用枕木支墊;鋼筋半成品在鋼筋加工廠內集中加工,使用時運至施工現場,現場存放時采用方木支墊,彩條布覆蓋;其它小型材料進場后直接存放于庫房內,使用時運至現場。軌枕在預制場內預制,由汽車運輸至各施工工點。現場堆碼彈性支承塊的場地應基底平實,場內有排水設施,底層用墊木架空,嚴禁水浸泡軌枕。運輸與堆放時支承塊應碼放整齊,各層間鋪設墊木,墊木至少高25mm,上下層墊木同位。(2)機械設備和模具的進場及驗收軌排框架法施工無砟軌道的主要設備及配套機具按照相關細則、驗標驗收,主要包括測量儀器(全站儀、電子水準儀、銦鋼條碼尺、精調小車)、混凝土設備、軌排設備(軌道排架、龍8、門吊、軌枕組裝平臺、吊具)及小型機具(扭矩扳手、套筒扳手、開口扳手、活動扳手)。設備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軌道排架:其主要部件有:托梁、工具軌(60Kg/m鋼軌)、定位夾板、楔形夾板、調整夾板、中心標、螺柱支腿和軌向鎖定器等。螺柱支腿進行軌道排架的高低、水平的調整;軌向鎖定器進行軌道排架的橫向調整和固定。選擇排架類型和每榀軌排架長度需要綜合考慮直線地段的長度、曲線半徑大小、軌道排架加工精度、就位操作難易,以及所計算的曲線段矢量差值、相鄰軌枕間距的內外側弧形差值、枕內外側弧形累計差值等。專用龍門吊:龍門吊軌道布設在水溝電纜槽蓋板上,行走機構采用變頻技術實現快速行走、慢速安裝排架。電動葫蘆選用MD雙9、速,實現快速起吊、慢速定位。簡易組裝平臺:功能是完成軌枕定位和軌排組裝。吊具:起吊軌排的專用吊具具有保持軌排幾何結構不變形和靈活就位的功能,由鋼桁架、鋼軌夾緊機構等組成;裝卸軌枕的專用吊具具有避免軌枕變形的功能,每次可起吊4根軌枕。(3)施工計劃施工安排先選擇延安隧道進行無砟道床工藝性試驗段施工,總結并通過首段評估后全面開工。工作區劃分試驗段施工計劃安排1個工作面,分5個工作區流水施工。區(鋼筋綁扎、軌排安放區)測量放樣,綁扎鋼筋,安裝軌排。區(粗調區)進行軌排粗調。區(精調區)在此區域進行精調,確保每根軌枕承軌槽中心的坐標滿足精度要求并經復核。區(混凝土澆筑區)已完成精調,澆筑混凝土。區(拆10、除養護區)拆除軌道排架、養護。施工現場管理程序施工現場由工區隊長負責全面管理;領工員負責各個工序施工時間及勞動力安排;技術主管負責各個工序技術、質量管理;材料員負責保證物資材料按時進場及驗收(含試驗員),安全員負責施工現場安全、文明施工的檢查指導;技術員、質檢員、試驗員、工班長負責整個工序施工過程控制。工序質量標準及驗收檢驗方法:a.軌枕在運至現場后,由項目經理部組織各工區材料員、質檢員及監理單位聯合在施工現場對軌枕質量進行檢查驗收,對有損壞的或者有潛在損壞的軌枕,應在其端部豎面用紅油漆標注,不得使用。應采用木錘或橡皮錘逐個對支承塊與橡膠套靴的組裝狀態、套靴與支承塊交界位置膠帶封口狀態、包裝袋11、綁扎狀態進行檢驗。檢查驗收完成后及時辦理驗收交接簽認手續。b.兩軌枕垛之間要求的最小間距為0.5m。.4.4.2基床清理仰拱面在基底加固過程中必須逐段清理到位,確保排水暢通。將仰拱填充層混凝土表面道床板寬度范圍內進行鑿毛處理并用高壓水沖洗干凈,保濕2小時以上且無雜物和積水。鑿毛面積不得小于75%,鑿毛深度不小于5mm。.4.4.3測量放線(1)通過CP控制點按設計道床板位置每隔10m在仰拱填充層上放出軌道中線控制點,用鋼釘精確定位,紅油漆標識,用墨線彈出軌道中心線;(2)定位出道床板底層最外側縱橫向鋼筋和模板位置,以線路中心線和單線中心線進行放線校核。(3)在最外側縱橫向鋼筋位置線上采用紅色記12、號筆按設計縱橫向鋼筋間距標識出所有縱橫向鋼筋的位置。.4.4.4鋼筋安裝道床板縱向鋼筋采用HRB40020鋼筋,橫向鋼筋采用HRB40020鋼筋。根據道床板鋼筋布置圖畫出道床板底層鋼筋網邊線及鋼筋位置控制點,用鋼卷尺量出底層鋼筋間距,并標記;按梅花型布置預制好的砼墊塊,不少于4塊/平米;布置縱、橫向鋼筋,所有縱橫向鋼筋交叉部位安裝絕緣卡,并用絕緣扎絲固定。絕緣卡多余尾部及時剪掉。重點注意支承塊周圍箍筋間距、塊與套靴間隙(1cm)及頂層、頂層鋼筋保護層厚度,確保符合設計要求。施工時應先核實道床板實際厚度,當實際厚度在允許偏差范圍內時,應合理調整鋼筋籠內鋼筋相應尺寸,確保保護層厚度滿足設計要求。鋼13、筋綁扎完成后,將伸縮縫橫模板擺放就位。.4.4.5軌排組裝、運輸(1)吊裝。將待用軌枕使用龍門吊與軌枕專用吊具吊放在軌排組裝平臺上,吊裝時需低速起吊、運行;(2)勻枕。按照組裝平臺上軌枕塊的定位線及卡具人工勻枕,軌枕方正;(3)清除軌枕兩預埋鐵座間承軌面泥污和預埋鐵座內砂漿,安裝T型螺栓、軌距擋板及軌下墊板。標準軌距時軌距擋板外側采用7號,內側采用11號。(4)吊裝軌道排架,人工配合龍門吊,將軌道排架平穩、緩慢地放置于軌枕上;(5)按單股鋼軌左右位置調整配置表安放合適規格的絕緣軌距塊;標準軌距時絕緣軌距塊外側采用14號,內側采用10號。(6)將T型螺栓螺紋部分涂油,安裝彈條、平墊圈和螺母,擰緊14、螺母以緊固彈條。(7)上緊扣件。彈條的緊固以彈條中部前端下顎與絕緣軌距塊接觸為準,緊固扭矩約為150Nm。(8)對軌排螺栓安裝質量及軌枕間距進行檢查,合格后龍門吊吊起組裝好的軌排至預定地點進行定位鋪設。重點注意排架及扣件部件組裝先后順序、軌距擋板及絕緣軌距塊內外側區分、軌下墊板正反、緊固扭矩的現場控制。.4.4.6軌排架設(1)布設軌排龍門吊從組裝平臺上吊起軌排運至鋪設地點,按中線和高程粗略定位,誤差控制在高程-100mm、中線10mm。相鄰軌排間使用夾板聯結,每接頭安裝4套螺栓,初步擰緊,軌縫留610mm。每組軌排按準確里程調整軌排端頭位置。(2)安裝軌向鎖定器采用軌向鎖定器固定軌排的水平方15、向,軌向鎖定器的一端支撐至軌排的橫梁上,另一端支撐到隧道側壁或設置在隧道底板上的鋼筋棍上。.4.4.7軌排粗調利用軌道中線點參照軌排框架上的中線基準器進行排架中線的定位調整,左右調節軌向鎖定器進行調整。旋動豎向支撐螺桿進行高程方向的粗調。使用軌道排架橫向、豎向調整機構完成軌排的粗調工作,按照先中線后水平的順序循環進行,粗調后的軌道位置誤差控制在高程-5-2mm、中線5mm。粗調順序見圖2.3.3.4.4.7-1軌排粗調順序圖。對某兩個特定軌排架而言,粗調順序為:1458236712345678。粗調完成后,相鄰兩排架間用夾板聯結,接頭螺栓按1-3-4-2順序擰緊。圖2.3.3.4.4.7-1軌16、排粗調順序圖.4.4.8模板安裝(1)模板檢查。模板安裝前應先進行以下檢查工作:模板平整度;模板清洗情況;脫模劑涂刷情況;更換損壞或彎折的模板;(2)安裝橫向模板;(3)安裝縱向模板。縱向模板采用與框架配套的模板,出廠前統一編號,確保軌排框架順利;重點注意縱向模板倒角位置處理,確保線條順直、美觀。橫向伸縮縫應選用適當材料,確保不變形、同時滿足后續工序的施做。.4.4.9接地焊接縱橫向接地鋼筋之間采用375mm長16“L”型鋼筋單面焊接,焊接長度應滿足相關規范、規程要求;接地端子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道床兩側接地鋼筋上;接地端子與接地鋼筋間的焊接:單面焊不小于100mm,雙面焊不小于50mm,焊縫厚17、度不小于4mm。接地端子的焊接應在軌道精調完成后進行,位置應準確,螺紋套筒應與道床板側面齊平,端子表面應加以保護。進行絕緣電阻測試。先目測檢查絕緣卡安裝是否良好,有無脫落現象;然后用兆歐表進一步測量鋼筋間的絕緣數據,全部檢查任意兩根非接地鋼筋間電阻必須達到2M以上。.4.4.10軌道精調(1)全站儀設站。采用全站儀觀測4對連續的CP點,自動平差、計算確定設站位置,如偏差大于0.7mm時,應刪除1對精度最低的CP點后重新設站。改變測站位置后,必須至少交叉觀測后方利用過的6個控制點,并復測至少已完成精調的一組軌排,如偏差大于2mm時,應重新設站。圖2.3.4.4.10-1全站儀設站圖(2)測量軌道18、數據。軌道狀態測量儀放置于軌道上,安裝棱鏡。使用全站儀測量軌道狀態測量儀棱鏡。小車自動測量軌距、超高、水平位置,接收觀測數據,通過配套軟件,計算軌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軌距等數據,將誤差值迅速反饋到軌道狀態測量儀的電腦顯示屏幕上,指導軌道調整。(3)調整中線。采用開口扳手調節左右軌向鎖定器,調整軌道中線,一次調整2組,左右各配2人同時作業。在調整過程中,全站儀一直測量軌道狀態測量儀棱鏡,接收觀測數據,通過配套軟件,將誤差值迅速反饋到軌道狀態測量儀的電腦顯示屏幕上,直到誤差值滿足要求后調整結束;緊扣一側將中線調整到位,在儀器監控下擰緊松扣一側,在此過程中,不得擾動已調整好的中線;(4)調整高程19、。粗調后頂面標高應略低于設計頂面標高。用套筒扳手,旋轉豎向螺桿,調整軌道水平、超高(旋松超高調整器,調整軌排傾角,使軌排框架至設計標高,旋緊兩側豎向螺桿,使豎向螺桿與地面垂直)。調整后人工檢查螺桿與混凝土是否密貼,保證螺桿底部不懸空。調整螺柱時要緩慢進行,旋轉120為高程變化1mm。注意事項:精調順序。同粗調順序。順接過渡方法。前一站調整完成后,下一站調整時需重疊上一站調整過的8到10根軌枕。測量區域停止其它施工作業。軌排精調到位后應安裝固定裝置,防止混凝土澆筑時軌排橫移及上浮。軌排精調后應采取設置圍欄(彩色三角旗)、并懸掛“精調區域,禁止跨越”標識牌等防護措施,確保軌排不被踩踏和撞擊。軌排精20、調后應盡早澆筑混凝土,如果軌排受到外部擾動,或放置時間過長(12h),或環境溫度變化超過15時,必須重新檢查確認合格后,方能澆筑混凝土。.4.4.11混凝土澆筑(1)施工準備。澆筑前清理澆筑面上的雜物,澆筑前灑水潤濕、不得有積水。為確保軌枕與新澆混凝土的結合良好,需在澆筑前對軌枕進行噴霧數次。用防護罩覆蓋軌枕、扣件及鋼軌用塑料布纏包鋼軌和框架橫梁。檢查軌排上各調整螺桿是否出現懸空。檢查接地端子是否與模板密貼。道床板頂面標高采用定尺坡度尺放置鋼軌頂面將混凝面刮平。(2)檢查和確認軌排復測結果。澆筑混凝土前,進行軌道幾何參數的復核,超過允許偏差應重新調整;(3)混凝土拌合與運輸。道床板混凝土由拌和21、站集中拌制,施工時采用料斗方式澆筑。利用混凝土運輸車將混凝土運至施工現場后,應檢測每車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氣量及溫度指標,合格后方可卸料;(4)混凝土布料。采用一端向另一端連續進行,將每一根軌枕下布滿混凝土,不可從一側自流到另一側。下料過程中須注意及時振搗,下料應均勻緩慢,不得沖擊軌排;(5)混凝土振搗。道床混凝土搗固采用4個振搗器人工進行振搗,分前后兩區間隔2m左右,前區2人用振搗棒左右對稱進行振搗,不可一前一后,主要搗固軌枕底部和下部鋼筋網,后區2人用振動棒主要搗固軌枕四周及模板內側并對欠振處進行補振。搗固時應避免搗固棒接觸排架和軌枕,遇混凝土多余或不足時及時處理;(6)抹面。表層混凝土振搗22、完成后,及時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7)清理軌排。抹面完成后,采用毛刷和濕潤抹布及時清刷軌排、軌枕和扣件上沾污的灰漿,防止污染(禁止用水清刷軌排);(8)數據采集復核。完成混凝土澆筑之后、初凝前,再次用精調小車采集軌道幾何形態數據;(9)混凝土初凝后,松開支承螺栓1/41/2圈,隨即松開扣件和魚尾板螺栓,避免溫度變化時鋼軌伸縮對混凝土造成破壞;注意:當預計下次道床板混凝土澆筑與本次澆筑時間間隔可能超過24小時時,應預先設置施工縫。道床板施工縫應垂直道床板面設置,下一段道床板澆筑前應將上一個施工面鑿毛;在全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用精調小車配合全站儀監控軌道幾何參數,如有變化,按精調規則及時調整復23、位并固定。a.按要求對每車進行混凝土塌落度、含氣量等指標的檢查。b.施工時應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尤其是距洞口200m范圍內的道床板混凝土(530)。澆筑混凝土時,應將支承塊、工具軌及扣件表面加以覆蓋,避免污染。保持支承塊和橡膠套靴連接縫的密封狀態,防止混凝土進入套靴內。c.道床板混凝土振搗密實后,頂面應設置1%的人字坡;曲線地段根據實設超高具體確定,頂面排水坡不小于1%,人工整平、抹光。d.下料時應及時振搗,防止集料過多導致軌排上浮,避免振搗器碰撞軌枕和鋼筋等。e.混凝土澆筑量、振搗時間應合理匹配,保證澆筑時枕底密實。.4.4.12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采取土工布覆蓋保溫養生。養護24、時間不少于7天。.4.4.13軌道排架拆除、配件清理當道床板混凝土達到5MPa后,按照拆除順序拆除排架、模板,龍門吊吊至軌排組裝區清理待用,進入下一循環施工。安排專人負責對拆卸的模板、排架及配件等用毛刷進行清潔處理,配件集中儲存在制定區域,備下次使用。.4.5機械設備配備無砟軌道施工機械設備配備詳見表2.3.3.4.5-1。表.4.5-1無砟道床施工機械設備配備表序號設備類型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測量儀器全站儀SET-500臺1測量放樣、軌道粗調、軌道精調2電子水準儀NA28臺23銦鋼條碼尺21/31對24精調小車0500軌檢儀臺1軌道精調5砼施工砼運輸車10m3臺4砼運輸,根據運距調25、整6泵車HBT60B臺1砼澆筑施工7振搗棒50臺5砼振搗8振搗棒30臺5砼振搗9軌排設備軌道排架長6.6m榀110各隧相應配備10龍門吊10t臺2吊運軌排、軌枕、模板等,軌道根據各面具體情況相應配置11軌枕組裝平臺簡易式臺1組裝軌排12軌排吊具250型套213軌枕吊具250型套114軌枕設備平板車臺1軌枕運輸.4.6工期安排本標段無砟道床施工工期安排為:計劃施工日期為2018年3月16日,完工日期為2018年7月20日。.4.7注意事項(1)軌排精調合格后應安裝軌排固定裝置,軌排固定裝置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可防止混凝土澆筑時軌排橫向移位及上浮。(2)道床板混凝土澆筑前,應復測軌排幾何26、形位、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鋼筋網絕緣性能,滿足要求后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3)道床混凝土未達到設計強度75%之前,嚴禁在道床上行車或碰撞軌道部件。(4)無砟道床施工過程中應加強軌道部件防護,避免混凝土等產生污染。(5)裝卸軌枕時地面應平整、堅實,防止軌枕傾倒。(6)加強隧道內照明,應保證夜間施工時照明亮度,防止損傷人員及設備。不得把燈具掛在豎起的鋼筋上或其他的金屬構件上。(7)隧道口配備防護人員,并與洞內人員保持聯絡,非施工人員,嚴禁進入隧道;(8)長大隧道內或夜間施工時,應在物流通道上作出標志,防止發生意外。(9)工具軌、模板及散件裝運時,要擺放整齊并采取固定措施,防止發生滑落損傷事故。當工具軌采用多層輸送時,中間要采取保護措施,防止軌面損傷影響測量精度。(10)道床板施工區域內各種車輛應限速行駛,并嚴禁超車。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1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