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方案施工組織設計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2177
2022-08-15
14頁
35KB
1、工程概況 1.1.1工程概況 xx路_立交橋位于xxx市東南部_,xxx_處,工程概要情況為: 二環路主橋寬31.6_米,雙向八_車道;立交匝道主要布置在、象限,所有機動車匝道均為7.5_米寬路面,外側輔路根據周邊用地情況路面寬分別為6-8_米不等;xx_路中央為2_米寬的隔離帶,兩側分別為12.25_米寬的機動車道,在匝道出入口范圍內另加3.5_米寬的變速車道。 一、下部結構形式: 橋臺:橋臺均為形橋臺。 橋墩:主橋橋墩為三_根柱上接預應力蓋梁,下接雙樁承臺,墩柱截面均為1.60.8_米方形。匝道橋公用墩為雙樁柱式砼蓋梁(內加型鋼),柱徑1.0_米,下接樁,有系梁。匝道橋中墩均為獨柱,柱徑為2、1.2_米,柱下接雙樁承臺。 承臺:尺寸為2.55.51.5_米。 樁基:均為鉆孔灌注樁,樁徑1.2_米。樁長分別為10,16,25,28,31_米。 支座:蓋梁及橋臺處均采用板式橡膠支座,中墩采用抗震固定盆式支座。 二、上部結構形式: 1.現澆預應力砼連續箱梁結構(含異型),橋跨二至四孔,橫斷面為單箱單室。 2.預制鋼混簡支預彎梁結構,單跨38.5_米,梁高1.2_米。 3.預制先張預應力砼簡支板結構,單跨23_米,板高0.95_米。 4.現澆預應力砼簡支或現澆異型箱梁結構,單跨23_米,板高0.95_米。 5.鋼筋砼門式框架結構凈跨10_米。 三、道路結構形式: 機動車道路面結構厚度為733、_厘米,其中窯灰土(10%)厚18厘米,二灰土(石灰:粉煤灰:土10:20:70)厚20厘米,水泥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厚20厘米,三層瀝青砼厚15厘米,其中面層4厘米中粒式瀝青砼采用改性瀝青。 橋梁路面結構為水泥混凝土鋪裝10cm,防水層1cm,改性瀝青砼5cm。工程特點工程特點 1.本工程規模宏大,結構復雜,匝道多(八_個匝道),曲線豐富、層次鮮明。其磅礴的氣勢和優美的造型將為哈市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 2.預應力鋼筋砼現澆連續箱梁工程量大,支撐體系需求量大。由于工期短,支撐無法周轉,一次性投入量大。 3.該工程樁基數量大,橋梁xx_根,通道xx_根。該工序做為主導工序,對整個工程的進度、質量影4、響較大。由于現況各種地下管線及地下障礙物所示不詳,在施工中如不能及解決,將對工期造成嚴重影響。 4.鋼混預彎梁制作難度大,砼擋土墻預制板工程量大,需采取技術措施,縮短預制周期,保證供應。預制板梁、支座及鋼絞線由業主供貨,須提前提出供貨計劃,簽定供貨協議及時供貨,確保工期。 5.由于該工程地處市區,道路兩側尚有為數眾多的居民住宅,要做好社會交通疏導和防止施工擾民工作。主要實物工程量-道路工程第 2 頁 共 14 頁 (2)道路工程 窯灰土:xxm3 二灰土:xx_m3 三灰碎石:xxm3 粗粒式瀝青砼:xx_m3 改性瀝青砼:xx_m3 挖方:xxm3 填方:xxm3編制依據第 3 頁 共 145、 頁編制依據 1.xxx市xx工程xx路立交道路(橋梁)工程設計圖紙。 2.現行公路、市政橋梁工程及道路工程的有關標準,規范、規程及地方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等。編制原則第 3 頁 共 14 頁編制原則 1.遵循設計文件,規范和質量驗收標準的原則,在編寫主要項目施工方法中,嚴格按設計要求,執行現行的規范和驗收標準,正確組織施工,確保工程質量。 2.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制定施工方案中,堅持科學組織,合理安排、均衡生產,確保高速度、高質量、高效益地完成本標段的工程建設。 3.根據項目法施工原則組織本工程的施工,通過與業主、監理和設計單位的充分合作,綜合運用人員、機械、物資、資金和信息。實事求是的確6、定工期、施工方案,確保按期、優質、安全、高效地完成所有的工程項目。 4.積極推廣應用四新成果的原則,在各項工序施工中,對于能夠提高工程質量、加快施工進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要積極采用,發揮科技在橋梁施工中的先導作用?,F場平面布置第 4 頁 共 14 頁 1.3現場平面布置 本著布局合理、利于施工、便于管理、方便生活、安全可靠的基本原則,使臨時設施的布局符合工藝流程,最大限度的縮短工地內的運輸距離,盡量減少現場臨時設施。 1項目經理部設置在xxx;現場辦公室設置在xxx_,中心試驗室及現場混凝土攪拌站(xxx_m2)設置在第一象限匝道內_,橋梁施工隊生活區(2000_m7、2)在施工區域外租用,鋼筋加工場(1200_m2)和模板加工場(800_m2)設置在南直路第一、二、四象限_,中間設置施工機具通道。 2施工現場用水、電已與有關部門聯系引至現場,在現場設置變壓器,現場配備壹_臺120_Kw發電機組作為備用電源。施工臨時用水、電管線由干管(線)從水(電)源引出,沿線布設,為了方便混凝土結構的施工和養護,由支線引導各需用點。工期目標第 4 頁 共 14 頁 2.1工期目標 開工日期:年月日 竣工日期:年月日 總工期:xx_日歷天。施工進度計劃的指導思想第 5 頁 共 14 頁制訂本工程施工進度計劃的指導思想 為確保實現2xxx年xx月xx日_竣工的目標,針對本工程8、的特點,考慮到中建八局的人才、設備、物資、資金方面的優勢,確定編制本工程計劃的指導思想為:“關死后門、倒排工期”,配備高水平的項目管理班子和高素質的作業隊伍,高度重視施工準備工作,加大人力、設備、工具、資金的投入,以主橋(第一、二、三號橋)、現澆匝道橋(Z1、Z2、Z4、Z6、Z7、Z8)和通道、道路為同時施工的三條主線,平面展開,立體穿插,緊張有序,前期抓緊樁基施工先導關鍵工序,后期組織好瀝青面層這一最后關鍵工序,確保實現2xxx年xx月xx日_竣工的工期目標。工程進度主要控制點第 5 頁 共 14 頁工程進度主要控制點: 根據本工程工期要求,設定以下控制點。 一、匝道橋工程主要控制點:年月9、日 1、樁基: 2、承臺: 3、墩柱: 4、橋臺: 5、現澆箱梁: 6、現澆異形板: 7、防撞護欄和橋面砼鋪裝: 二、主橋工程主要控制點:年月日 1、樁基: 2、橋臺: 3、承臺: 4、墩柱: 5、蓋梁: 6、板梁吊裝: 7、預彎梁加工: 8、預彎梁施工: 9、防撞護欄和橋面砼鋪裝: 三、通道、擋土墻工程主要控制點年月日 1、2,5號通道: 2、2,5號通道回填: 3、1,3號通道: 4、4號通道: 5、擋土墻加工: 6、擋土墻基礎: 7、擋土墻安裝: 四、道路工程主要控制點:年月日 1、xxx路至三灰碎石: 2、F1至三灰碎石: 3、F2至三灰碎石: 4、F3至三灰碎石: 5、Z1至三灰碎石10、: 6、Z2至三灰碎石: 7、Z3至三灰碎石 8、Z4至三灰碎石: 9、Z5至三灰碎石: 10、Z6至三灰碎石: 11、Z7至三灰碎石: 12、Z8至三灰碎石: 13、南直路至三灰碎石: 五、瀝青混凝土面層控制點管理措施第 7 頁 共 14 頁 一、管理措施 1、項目經理部建立職責明確的崗位責任制,工期責任目標分解落實到各位分管領導、各部門、各管理人員、各專業作業隊、各班組,下級對上級單位負工期責任。 2、加強本工程的計劃管理,除了編制詳細的工程施工總進度計劃外,準確編制項目的季、月度施工進度計劃,制定詳細的周、日作業計劃。短期計劃保中期計劃,中期計劃保長期計劃。 3、以網絡計劃技術和微機應用11、相結合為基礎,探索信息化施工管理新技術,對施工計劃實行動態管理。明確主要的工程形象進度控制點,圍繞總進度計劃,各部位工序工程的實際進度按計劃要求進行,每個計劃周期根據前期的計劃完成情況,并預測各種可能的變化因素,對當前計劃及時調整,確保階段性工期目標和總的工期目標。 4、加強項目經理部與業主、監理、設計單位協調,及時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保證施工順利進行。 5、加強與地方政府、政府主管部門、工程現場周邊單位以及周邊老百姓的溝通,取得他們的諒解和支持,為施工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技術措施第 8 頁 共 14 頁 二、技術措施. 1、認真學習設計文件、技術規范,及時解決與設計有關的各種問題,不把12、問題帶到工程施工中去,防止因此造成停工窩工損失。 2、與業主、監理、設計單位緊密配合,及時了解設計變更情況,提前掌握設計變更的內容,保證工程施工在及時、正確的方案指導下進行,避免延誤工期。 3、根據各部位工序工程的特點,合理的安排其人員和機械設備(如:采用先進的旋挖成孔施工工藝;采用大模板施工工藝;優化砼的配比,在砼中摻加高效減水劑,提高砼的早期強度,縮短施工工期等。人力資源保障措施第 9 頁 共 14 頁 三、人力資源保障措施 1、配備實踐經驗豐富,工作能力強,滿足“三高”要求的項目管理班子。 2、選擇局內部以工人技師和技術工人為主組成的,各工種配套的、滿足本工程需要的專業作業隊伍。機械保障13、措施第 9 頁 共 14 頁 四、機械保障措施 1、為保證樁基施工進度,選用德國產寶峨懸_挖鉆機兩_臺; 2、根據現澆混凝土量比較大的特點,選用我局自有的德國產每小時75立方米_全自動化混凝土攪拌站,配備兩_臺混凝土輸送泵。 3、運輸機械、吊裝機械、筑路工程機械、鋼筋加工機械等。三大工具保證措施第 9 頁 共 14 頁 五、三大工具保證措施 1、輪扣式腳手架800_噸;扣件式腳手架300_噸。 2、用在現澆連續梁底、側面的全新雙面塑化竹膠板8000_平方米; 3、現澆連續梁內側木模板5200_平方米; 4、墩柱專用定型鋼模板11_套; 5、預制擋土墻定型鋼模板24_套; 6、定型小鋼模300014、_平方米。目: (1)確定橋的縱軸線和兩端橋梁端點的位置、及每個匝道的終點位置,并計算各相關端點間的距離; (2)測出各墩臺的中心位置,以及相鄰縱軸的橫向中心線; (3)根據橋梁的大小,設置一定數量的半永久性及臨時水準點; (4)根據橋梁的形式,應設置必要的導線點,并作好拴點; (5)測定墩臺基礎、墩臺和基樁位置; (6)根據施工平面布置圖,測出作業場地、臨建、交通道路等的位置; 以上工作應有專人負責施工測量及放樣,并將所測結果要為保管備查,同時繪制現場測量放線圖紙。 3.施工測量前要做好調查研究,認真審查施工圖紙,核對各部位尺寸數據,了解地形、建筑物情況。 4.繪制定線圖,在圖上載明定線基點15、位置和水準點,及臨時水準點的位置,并載明相互間的距離、標高,角度或大地座標編號等。測量標樁應編號。臨時設施第 11 頁 共 14 頁 3.2臨時設施 根據施工總平面圖,鋪設施工現場的臨時用水、用電管線,作好大型機械設備的基礎施工和安裝并及時調試,以便為下一步順利施工創造條件。 臨時道路:利用xx路及南直路現況_道路做為臨時交通便線,并沿匝道內側修臨時施工道路。 臨時設施:靠xx路兩邊布置,中間設置施工機具通道。經理部現場辦公室及工地試驗室設在第一象限匝道內。 臨時用水: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南直路的供水干線,從主管道引兩_根DN50_進水管,解決施工現場用水及生活用水的需要。 臨時電源:在施工現16、場的西北角安裝一_臺500_KW的變壓器,以解決施工現場用電,同時自備壹_臺120_KW發電機以備應急。測量方案-控制網布設第 11 頁 共 14 頁 4.1測量方案 一、控制網布設 1.橋梁控制精度分析 橋梁施工階段的主要測量工作是建立施工控制網和進行施工放樣??刂凭W應以怎樣的精度來建立,才能即保證工程施工的精度要求而又不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我們從放樣橋墩方面進行分析。 根據市政橋梁工程質量驗評標準(CJJ2-90)所列墩、臺允許偏差(-5mm10mm),我們以其位置中誤差不大于5mm作為控制網的點位精度控制限差。 2.平面網布設 布設控制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放樣橋墩的位置、確定道路中線,因此17、控制網布設遵循以下幾點: 1)控制點之間視野應開闊,通視良好。 2)控制點布設在安全地點,盡量防止有外來損害的威脅。 3)控制網圖形要簡單,控制點基礎具有足夠的強度。 為保證施工過程中,控制點盡量保持完好,網點盡量布設在比較牢固且通視良好的的地方,為了防止施工過程中造成損傷,盡量選在房頂等比較高的地方。 通過對勘測院提供的控制點復測,初步發現各點間相對精度不高,考慮到當前施工工期緊,急于決定樁基位置,為此,先采用獨立控制網測設施工控制網,用于橋樁基礎放樣。為保證橋梁控制網的整體精度,以南直先鋒點、南直衛星點為固定坐標點,用PCS215全站儀采用一測回對向測邊,按測邊網進行測設、平差,得出各控制18、點的平差坐標和點位精度,以此放樣樁基位置。 為保證橋臺、墩柱的精確定位,進一步精測控制網。為此,在施工區內,根據工程需要共布設11個控制點(XF01XF11),其中XF01、XF04布設在二層平房頂上,其它點布設在不受施工影響的空地上,用C30砼澆筑,因為施工期間,現場設備、臨建多,為保證控制網的高精度,使觀測不受現場條件約束,決定在施工區內布設GPS控制點。根據勘測院提供的控制點:南直先鋒點、南直衛星點作為本測區GPS控制網的起算數據,以南直遼河點作為檢測點,使用南方公司出品的“NGS200型”GPS接收機,對11個控制點,2個起算點及1個檢測點進行觀測,共測量13個時段。根據CH2001-19、92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要求衛星高度角15,有效觀測衛星數3,觀測時段長50min,數據采樣間隔15sec,幾何圖形強度因子PDOP10。為保證接收信號質量,觀測采用最佳觀測時間,并將觀測時段提高為60min。整個施工區共布設E級GPS控制點11個,根據規范要求,E級控制點的基線邊長要求如下: 為防止基準點在施工過程中遭受損壞,需對各主要基準點進行拴樁保護(如圖二所示)。萬一基準點損壞,可通過拴樁點迅速恢復。 3.水準網布設 在橋梁施工階段,除了建立平面控制網,還要建立高程控制網。為滿足工程需要,水準網布設如下圖所示。本工程既有橋又有路。橋梁水準點高程同道路線路高程采用同一系統,沿道路部分每100m布設一點。根據勘測院提供的M2、M3、M5水準點布設一水準網,共布設24個水準點,橋區范圍內有11點,其中9個點(XF02、XF03、XF05、XF06、XF07、XF08、XF09、XF10、XF11)為平面控制網點。我們采用三等水準測量標準施測,在施測前先進行i角誤差檢驗,確保儀器狀態良好,采用賓得產AL300水準儀,3M對尺,采用雙擺站往返觀測,閉合差12(L為水準路線長度,以km為單位),水準視線長度0.3m,變動儀器高所測兩次高差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