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庫頂板加固施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2188
2022-08-15
11頁
48KB
1、中梁蟠龍府地庫頂板加固施工方案 編制: 審核: 批準: 浙江海濱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一、 工程概況1、 工程簡介工程名稱:中梁蟠龍府項目工程地址:江西省贛州市經開區章貢區章貢王路西側建設單位:贛州梁源置業有限公司設計單位:廈門東翔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監理單位:大學士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施工總承包:浙江海濱建設集體有限公司2、 建筑設計概況(1) 本工程建筑物耐火等級為一級,使用年限50年,抗震設防為六度。(2) 本工程地下室防水等級為一級。3、 結構設計(1) 本工程為框架結構,結構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2) 本工程載標準值:(除特殊者外)車庫頂板活荷載不大于4.0kn/;消防車道處活荷載不大于20KN/2、。(3) 本工程地下底板面標高為-5.15m,車庫底板板厚為250mm,配筋10150,混凝土強度等級 C30P6。(4) 地下室頂板厚度為250mm,頂板配筋12150,混凝土強度等級C30P6。為便于車輛通行。為保證車輛運輸安全,防止和減少地庫頂板車輛通行對頂板產生的損傷和裂縫,導致頂板滲水,對車道處頂板進行頂撐加固處理。詳見頂板加固區域平面圖。二、 編制依據(1) 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2) 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3) 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模板支架技術規程(DB33/1035-2006)(4)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3、009-2012)(5)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2010版)(6)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7) 建筑施工計算手冊(8) 施工設計圖紙三、 加固方案的確定由于項目所有單體之間均為地下車庫,車庫頂設計未考慮施工臨時荷載,為保證工程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我方針對現場實際情況和設計荷載數據,擬編制此方案用于現場施工臨時道路需求。我方擬按容積6m混凝土運輸車作為荷載計算依據,混凝土運輸車自重10噸,實際荷載10+62.3=23.8噸。為保證安全冗余,此處按30噸計算。因車庫頂板設計活荷載為4.0KN/消防通道及登高場地為20KN/。針對此數據4、及實際施工需要的活荷載數據方案制定如下:由于消防通道設計活荷載為20KN/,完全滿足30噸車通行需要,故利用原設計消防通道和消防登高場地作為施工臨時道路,臨時道路設計寬度按照消防通道設計寬度設計4.0-4.7米,混凝土泵車利用消防登高場地作為泵車架設區域,泵車支腿點采取2 m2 m木方作為墊板,便于泵車支腿擴散其受壓區域減小對車庫頂板的壓力,泵車支腿盡量放在結構柱位置便于減小對頂板的壓力。在原圖沒有設計消防通道的區域, 30噸載重車必須同軸輪胎中的一側輪胎受壓于一塊頂板上基本滿足臨時施工道路載重需求,因此在沒有消防通道區域的臨時道路,我方擬將道路中心線設立在與車庫主跨軸線重合位置,確保載重車輛5、同軸輪胎不會同時受力于同一塊頂板上面,確保頂板結構安全。為確保車庫頂板質量安全,在施工期間嚴格控制載重車輛載重量,所有車輛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線路行進,嚴禁駛入非設計臨時道路區域。所有車輛交匯處均設在消防登高場地,沒有設計消防登高場地區域嚴禁車輛交匯,嚴禁兩部滿載車輛在消防登高場地交匯行駛。另為確保車庫頂板安全,我方將采取在臨時道路區域(含消防通道、消防登高場地區域),長期堆放材料區域架設扣件式鋼管排架,采取此法將車庫頂所受活荷載傳遞一部分至車庫底板,減小車庫頂板所受的活荷載。排架設計活荷載為4KN/,后附計算書。以上方案是車輛直接行使在車庫頂板結構面上,未考慮頂板覆土和做臨時施工道路等情況。施工6、現場道路平面布置圖(后附),若在后期施工過程中需要施工道路做臨時變化,必須按照此原則實施。地下室排架搭設方案1、 排架材料要求(1) 本工程排架系統均采用鋼管扣件式排架。鋼管材料為 483.0,Q235普通鋼管,鋼管截面面詳見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及鋼管扣件水平模板的支撐系統安全技術規程。(2) 鋼管應具有產品質量合格證,進場前要選樣進行復試,并有質量檢查報告。(3) 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等缺陷。鋼管外徑與壁厚允許偏差小于0.5mm,鋼管銹蝕及彎曲變形應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的規定。(4) 7、扣件應采用可鍛鑄鐵成扣件,材質符合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的規定。(5) 新扣件要有產品質量合格證,進場前要選樣進行測試,并有質量檢測報告。(6) 使用的扣件在螺栓擰緊扭力矩達65N.M時,不發生破壞。舊扣件在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縫、變形的嚴禁使用,出現滑絲的螺栓必須更換。2、 排架搭設技術要求(1) 搭設前,對所有搭設人員進行方案交底和安全技術交底,應熟悉排架搭設安全操作規程和施工方案,明確搭設要領和要求,掌握相應的搭設技術規程。(2) 施工人員應準備好各種安全用具、勞保用具及施工設施。(3) 搭設前必須進行排架的彈線工作。(4) 搭設順序:立桿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剪刀撐再循環8、進行立桿、水平桿、剪刀撐的施工直至頂面橫向斜桿縱向格柵剪刀撐。(5) 每搭設完一步排架后應按照構造要求進行校正步距、縱距、橫距及立桿垂直度。3、 排架構造要求3.1、一般要求(1) 250厚頂板下支設排架立桿間距800*800。(2) 排架水平桿及掃地桿在兩個方向均需設置。(3) 排架步距為1500mm,離地200mm設置水平一道掃地桿。(4) 縱向剪刀撐:從下至上設置剪刀撐,沿縱向連續設置。橫向水平桿每隔23根立桿設置一道。剪刀撐與地面的夾角為4560度。(5) 排架立桿下端必須設置墊板,不得直接設置在基礎底板上。(6) 排架立桿應豎直設置,2米高的垂直度允許偏差小于15mm,梁底居中必須增9、設一根立桿。(7) 彈線立排架,要求橫平豎直。立桿的垂直度、間距、剪刀撐的設置必須符合方案的要求。立柱水平桿沿高度方向間距不超過1500mm,要求縱橫兩個方向同時設置。3.3立桿搭設要求(1) 立桿間距按照施工方案進行設置,先在地面上放線確定立桿位置,將立桿與水平桿用扣件連接成第一層支撐架體,完成一層搭設后,應對立桿垂直度進行初步校正,然后搭設掃地桿并再次對立桿的垂直度進行校正,并且每搭設一層縱橫向水平桿時,應對立桿進行垂直度校正。(2) 嚴禁使用型號不同的鋼管,統一采用48*3.0鋼管。3.4剪刀撐搭設要求(1) 剪刀撐的斜桿采用整長鋼管。(2) 剪刀撐沿立桿周邊及中間各設置一道,須連續設置10、,剪刀撐與地面夾角為4560度,剪刀撐寬度不應小于4跨,且不應大于6米;橫向剪刀撐每隔2-3根立桿設置,梁下必須設置。(3) 剪刀撐斜桿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小于150mm。3.5水平桿的搭設要求(1) 縱、橫水平桿根據立桿間距進行設置,步距控制在1500mm以內,縱、橫兩個方向的水平桿在同一節點與立桿連接。(2) 搭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縱向水平桿的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兩個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各個接頭中心至最近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縱距的1/3。3.6扣件要求(1) 扣件螺栓應擰緊,并進行抽樣檢查。扣件擰緊力在411、5-60KN,不合格的重新擰緊,直至合格為止。(2) 各桿件端頭伸出扣件蓋板邊緣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m。4、 排架拆除(1) 待結構上部的臨時道路停止使用后,即可以進行排架的拆除。拆除排架前應全面檢查排架是否符合構造要求。(2) 拆除時必須在拆除部位設置警戒區和相應的警戒人員。(3) 拆除作業必須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進行作業。(4) 支撐件和連接件應逐一拆卸,模板應逐塊拆卸傳遞。(5) 拆除時,應保護好拆下的各類模板、鋼管,并堆在指定的位置。(6) 收集好鋼管、扣件、螺帽、托撐等周轉材料,做好落手清工作。5、 排架驗收(1) 鋼管應有產品質量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等質量證明書。(2)12、 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等缺陷。(3) 鋼管使用前應對其壁厚進行抽檢,抽檢比例不低于30%。四、 排架搭設安全管理1、 安全管理(1) 以安全生產作為標準化管理重點,施工現場必須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六大紀律建筑施工高出作業安全技術措施、建筑施工普通腳手架安全技術規定等有關規定,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2) 工地設專職安全管理人員,負責安全管理和監督檢查,建立安全檢查制度,并有記錄。對查出的問題隱患及時整改,對嚴重的情況有權停止施工,并向項目經理匯報。同時施工員對分管施工范圍內的安全施工負責,貫徹落實各項安全技術措施。(3) 根據公司貫標文件施工現場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13、理責任制,把分承包商納入到安全管理體系,并與之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4) 全體管理人員牢固樹立起“抓安全一刻不完,安全管理理直氣壯”的觀念,做到施工現場發現隱患立即整改,發現違章立即制止,確保項目安全目標的達到。(5) 模板排架施工前,由技術員、施工員按照專項施工方案中的要求,向施工班組進行技術交底。(6) 做好各項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工作,包括定期安全意識教育、新工人上崗教育、每次安排生產任務前的安全技術交底、每天的上崗安全交底。2、 使用(1) 排架搭設完工后,應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2) 嚴格控制頂板使用荷載,嚴格按照限制45噸以下的車輛駛過頂板上部。不得14、在地庫頂板超重超壓。(3) 不得在地庫頂板集中堆放大件材料。五、 應急救援預案1、 目的為了更好地適應法律法規和經濟活動的要求,給施工作業人員的工作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環境,保證在地庫排架支設及其頂部施工道路行車過程中發生異常情況后,能夠保證施工現場安全、順利進行,特制訂本預案。2、 職責與分工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及其人員組成:組長:葉柏炎 負責本預案實施,減少事故損失,保障人身安全;副組長:沈國林 負責協調各組進行搶修搶救和維修,保證預案正常進行;通訊聯絡組負責人:沈國偉 加強與上級部門和專業分包單位保持聯系;技術支持組負責人:呂德欲 制訂相應方案和措施,有效進行搶險工作;搶險搶修組負責人:趙建表15、 根據方案和設備要求、現場實際進行搶救;現場監護組負責人:陳志山 加強現場監控,保護事故現場,懸掛警示標志。3、 應急準備(1) 項目部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指定專業分包單位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和人員。(2) 項目部和專業單位成立相應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和搶險工作小組,并進行培訓。(3) 在施工作業過程中,施工、安全、技術等相關人員每天進行日常巡查。每月進行不少于兩次的專項檢查,并做好設施驗收工作。(4) 施工員、安全員、技術員等必須親臨施工現場,對施工現場進行檢測,做好相應檢查記錄。4、 現場應急措施(1) 項目施工現場巡查人員若發現:支撐坍塌、構件變形等意外事故發生后,迅速通過對講機或手機16、將現場的情況向項目應急領導小組匯報,迅速啟動本應急救援預案。(2) 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接到意外信息情況后,;立即組織搶險搶修小組、技術組及架子工班組等趕赴出事現場,按照職責分工進行搶險工作,將作業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3) 技術組和搶險組、救護組等按照搶險方案進行搶險、搶救工作。組織架子工將墜落的模板或坍塌的腳手架及時拆除或拉牢,防止再次墜落或坍塌,同時將危險區域內的作業人員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通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處理好現場事故,病重傷員及時送往附近的醫院進行救治。(4) 同時保護好事故現場,進行全方位的監控,懸掛警示標志,閑雜人員不得進入。做好事故調查工作。現場監護組對出事檢查進行監控,出17、現事態擴大或失控時應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5) 事故處理嚴格執行“四不放過”的原則,同時,在第一時間將事故詳細情況及處理、調查等上報上級主管部門。(6) 復工前,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工作,復查合格后并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正常施工。5、 應急物資應急醫藥箱,內配日常用的急救、止血藥品。擔架鋼絲繩、手拉葫蘆等小型起重工具以及應急照明燈。6、 預案管理與評審改進項目部根據本模板支架的特點對應急救援預案進行評審并針對施工階段的不斷變化及預案暴露出來的問題,不斷更新、完善和改進本應急救援預案。檢測和監督要求1、在加固范圍地下室頂板的臨時道路兩側砌筑安裝1.2米高圍欄并刷油漆,在入口與轉彎處,懸掛限重、行18、駛路線標識。 2、為了保證架體的穩定,在使用過程中應定專人定期查看以下項目:扣件的設置和連接,支撐等構造是否符合要求,扣件是否松動,腳手架是否變形。3、現場派專人對進出車輛進行指揮,控制車總重量不超過30KN的才能上車庫頂板,嚴禁超載。4、在混凝土澆搗時,運輸車輛較多,現場配設調度一人,確保地庫頂板上的道路,只能停一輛混凝土運輸車。劃分混凝土泵車停放區域,每個泵車支撐腳下設置的枕木面積不小于4。5、對加固的施工區域,堆放材料嚴禁超過設計計算量。6、對頂板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而未進行加固的各施工區域、各材料堆放區掛明顯的限載標示牌,內容包括數據、高度等。(1)盤圓和直條鋼筋堆放高度要求不超過一19、層(單捆)。(2)鋼管堆放高度要求不超過1.0m。(3)方木、板等堆放高度要求不超過2m。(4)砂石堆場及實心磚等材料的堆放高不得超過1.5m,多孔磚的高度不得超過1.8m,空心磚不得超過1.5m。7、每周對車庫頂板面、板底、框架梁、支撐系統進行監測。發現結構異常就立刻對頂板進行卸荷,并請有資質單位對其進行檢測,嚴重專項方案必須進行補強。并不再使用該地方作為施工場地。8、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及棟號負責人應嚴格按照該方案進行指導施工及檢查驗收,完成后通知質量部門負責人與技術部門與建設、監理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進行聯合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9、投入使用后安全員及棟號負責人每天進行一次現場檢查支撐架體的變形情況,發現問題在第一時間內向項目負責人通報,并采取可靠的加固應對措施進行加固處理。10、加固的范圍:平面圖中所規劃的材料堆場及施工通道均加固的范圍。11、施工通道、長時間的材料堆場、砼泵車行駛路線及泵車設置等部位的地下室頂板均嚴格按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