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病害處治施工組織設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3915
2022-08-15
8頁
27.50KB
1、六尖山隧病害處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編制: 時間: 年 月 日審核: 時間: 年 月 日四川三足路橋工程有限公司二O一O年十二月二日一、 工程概況六尖山隧道位于國道主干線衡陽至昆明公路支線南寧至友誼關公路上,為#公路上的重要交通隧道。該隧道于2005年12約建成通車,經過多年使用,隧道出現了多種病害,通過本次檢測,擬對隧道進行加固維修。六尖山隧道按設計速度40km/h的高速公路標準進行設計,為連拱隧道,內輪廓設計采用拱形直墻形式,隧道單洞凈寬9.25m,凈高5m,中墻厚度2.5m,隧道長480m。二、 主要病害六尖山隧道普遍存在襯砌實際厚度小于設計厚度的情況,最大相差79cm。六尖山隧道中墻有1處2、離析現象,2處襯砌破損,襯砌背后存在1 5處空洞,5 2處空隙及不密實區,空洞、空隙及不密實區部分含水。隧道襯砌裂損現象普遍,大于0.15mm的裂縫為147條,總長約2163m,最大裂縫寬度2mm,裂縫處錯臺不明顯;隧道襯砌滲漏水現象普遍,滲漏水段共計88處;隧道滲露水現象多出現在環向施工縫、中墻與拱圈相接處以及中墻底部;滲漏永處水流不明顯夕僅表現為濕漬和干漬;隧道路面存在3處破損現象。三、主要加固維修內容(1)隧道內輪廓變形處理。(2)隧道襯砌厚度及脫空部位。(3)整治隧道襯砌裂縫。(4)整治隧道襯砌、路面滲漏水。四、隧道病害治理措施滲漏水處置措施(1)施工原則處治前應對滲漏水的位置、規模現3、場進行核對,檢查病害有無發展,并對滲漏水逐一編號記錄,繪制滲漏水分布圖。地下工程滲漏水處治應遵循“堵排結合、因地制宜、剛柔相濟、綜合處治”的原則;滲漏水處治時應掌握工程原防、排水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資料;處治施工時應按先(頂)拱后墻而后底板的順序進行,應盡量少破壞原有完好的防水層;有降水和排水條件的地下工程,處治前應做好降水和排水工作。(2)施工工藝對于環向縫漏水,將待施工的施工縫及環向裂縫周圍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凈,除去原表面反堿、塵土、薄膜、油漆、表面涂層及其它外來物,并鏟除疏松、空鼓和蜂窩結構歲使表面徹底浸透,但要除去積水和明水;沿環向縫向開一4cm寬、5cm深的矩形槽,直至排水溝,將咖24、0rnrn的半管嵌入槽中;用堵漏劑填實半管周圍,填厚2 5唧;矩形槽其余空間用優止水高效防水劑充填實;距形槽中心左右各15cm共30cm范圍內環向涂刷優止水高效防水劑l-2rnm厚。對于環向縫處為干漬的情況,將待施工的施工縫及環向裂縫周圍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凈,除去原表面反堿、塵土、薄膜、油漆、表面涂層及其它外來物,并鏟除疏松、空鼓和蜂窩結構,使表面徹底浸透,但要除去積水和明水;沿環向縫向開一4crn寬、4crri深的矩形槽,直至排水溝,將書20mm的半管嵌入槽中;矩形槽其余空間用優止水高效防水劑充填實;距形槽中心左右各15cm共30cm范圍內環向涂刷優止水高效防水劑12mm厚。對于隧道襯砌點狀滲5、水點,應在出水點鑿一個寬50mm,長50rnm,深40mrn的U型或正方形槽,在鑿好的U型或正方形槽內填上厚度Imrn的瞬間堵漏劑;待“瞬間堵漏劑表面干燥后,再用高效防水劑將槽填滿,并涂抹U型或證方形槽周圍,涂抹范圍不小于3 030Cm。隧道襯砌有縱向、斜向滲水裂縫的情況歲將待施工的混凝土表面及周圍清洗干凈,除去原表面的反堿、塵土、薄膜、油漆、表面涂層及其它外來物,并鏟除疏松、空鼓和蜂窩結構歲使表面徹底浸透,但要除去積水和明水;沿斜向裂縫開一4cm寬、5crn深的矩形槽,將水引入最近的環向縫半管中,若附近無環向半管,可直接引入排水溝;斜向裂縫半管與施工縫半管、斜向裂縫半管與斜向裂縫半管交接處采6、用三通管連接,該部位刻槽應適當放大;用立止水瞬間堵漏劑填實半管周圍,最大填厚25mrn;矩形槽其余空間用優止水高效防水劑充填實;距裂縫軸線兩邊各15cm共30cm范圍內環向涂刷12mm厚“優止水”高效防水劑。隧道襯砌有縱向、斜向有干漬裂縫的情況,將待施工的混凝土表面及周圍清洗干凈,除去原表面的反堿、塵土、薄膜、油漆、表面涂層及其它外來物,并鏟除疏松、空鼓和蜂寓結構,使表面徹底浸透歲但要除去積水和明水;沿斜向裂縫開一4cm寬、4cm深的矩形槽,將水引入最近的環向縫半管中,若附近無環向半管,可直接引入排水溝;斜向裂縫半管與施工縫半管、斜向裂縫半管與斜向裂縫半管交接處采用三通管連接,該部位刻槽應適當7、放大;矩形槽其余空間用“優止水”高效防水劑充填實;距裂縫軸線兩邊各15cm共30cm范圍內環向涂刷12mm厚“優止水”效防水劑。隧道襯砌有面狀滲水、干漬的情況,分別進行如下處理:對于己采用鑿槽、埋管排水裂縫附近的面狀濕漬,在裂縫處每隔30cm公分鉆處導水孔,孔深約為二次襯砌厚度的1/22/3,孔徑為6mm;并將待施工的混凝土表面及周圍(約10cm)清洗干凈,除去原表面的反堿、塵土、薄膜、油漆、表面涂層及其它外來物,并鏟除疏松、空鼓和蜂窩結構,使表面徹底浸透羅但要除去積水和明水;對清洗范圍的混凝土表面涂沫12mm厚“優止水”高效防水劑。對于獨立面狀濕漬,將待施工的混凝土表面及周圍(約10cm)清8、洗干凈,除去原表面的反堿、塵土、薄膜、油漆、表面涂層及其它外來物羅并鏟除疏松、空鼓和蜂窩結構,使表面徹底浸透,但要除去積水和明水;在其下部謾置4cm寬、4crn深的矩形槽,將水引入最近的環向縫半管中,若附近無環向半管,可直接引入排水溝;在槽中央每隔30cm公分鉆一處導水孔,孔深約為二次襯砌厚度的1/22/3,孔徑為6mm;半管與施工縫半管交接處采用三通管連接,該部位刻槽應適當放大;矩形槽其余空間用“優止”高效防水劑充填實;對清洗范圍的混凝土表面涂沫l-2mrn厚“優止水”效防水劑。對于面狀干漬,將待施工的混凝土表面及周圍(約10cm)清洗干凈,除去原表面的反堿、塵土、薄膜、油漆、表面涂層及其它9、外來物,并鏟除疏松、空鼓和蜂窩結構,使表面徹底浸透,但要除去積水和明水;對清洗范圍的混凝土表面涂沫l-2mm厚優止水高效防水劑。所有排水管出口,應避開電纜托架,并對電纜適當移為,避開水流。(3)材料選用防水涂料宜選用與基面粘結強度高和抗滲性好的材料,本工程所用優止水和立止水材料應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產品,具體性能可參照優止水和立止水材料的說明書。(4)質量檢驗與驗收施工中襯砌刻槽應達到設計深度和寬度,排水半管位置準確、固定牢固。開挖U形或V形槽填充止水材料時,宜添加微膨脹劑,所填充材料與襯砌材料接觸緊密,外表面涂抹防水涂料。處治后的襯砌表面平整密實,干燥無濕漬,無裂縫、脫層、起鼓、脫落等,修補10、處表面與原結構表面色澤應基本一致。裂縫(不滲水)處置措施(1)施工原則裂縫處治前應對裂縫表面及內部的煤煙、塵土、游離石灰、鋼筋銹跡以及霉菌進行清理。裂縫縫口表面處理,應使基面平順、干燥、無附著物。處理范圍沿裂縫走向寬3050mm。對于獨立裂縫(裂縫寬度w0. 15mm)或網狀裂紋,可利用其毛細作用吸收低黏度具有良好滲透性的修補膠液羅封閉裂縫通道。對于隧道襯砌出現的0。l 52mm的不滲水裂縫,應進行無損注漿嵌補夕注漿材料采用E205壞氧樹脂。對于隧道襯砌出現的寬度大于2mm小于5fmn的裂縫,采用鑿淺槽注漿的方法,注環氧樹脂。(2)施工工藝處治隧道襯砌出現的小于0. 15mm寬的不滲水裂縫,可11、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漿修補。具體施工工藝為:用砂輪整平裂縫表面,用裂縫修補材料涂刷處理范圍沿裂縫走向寬3050mm。處治隧道襯砌出現的0. 15 v2mm的不滲水裂縫,具體施工工藝為:用砂輪整平裂縫表面;按間距20cm用HS密封膏粘合注漿器基座;用密封膏涂刷封閉裂縫表面;用注漿器注入環氧樹脂,注漿壓力0.5MPa夕自下而上進行;24h后拆除注射器,剝離基座。處治隧道襯砌出現的25rnm的不滲水裂縫,采用鑿淺槽注漿的方法,注環氧樹脂。具體施工工藝為:在襯砌上沿裂縫鑿55cm的槽;在裂縫上每隔60cm鉆直徑10mm的孔,深3cm,;在裂縫內插入直徑10mm的鋼管,長18cm;在槽內填入堵漏膠漿并固定注12、漿鋼管筍然后填入微膨脹早強水泥砂漿,用小型手動注漿泵注漿,注漿壓力不大于0.5MPa。(3)材料選用裂縫修補膠漿液應滿足固化后收縮性小、固化時間可調節、灌漿工藝簡便可靠、固化后不應遺留有害化學物質的要求。裂縫修補用較(注射劑)安全性能指標性能項目性能指標膠體性能抗拉強度(MPa)20抗拉彈性模量(MPa)1500抗壓強度(MPa)50抗彎強度(MPa)30,且不得呈脆性破壞鋼一鋼拉伸抗剪強度標準值(MPa)10不揮發物含量(固體含量)(%)99(4)質量檢驗與驗收表面封縫材料固化后應均勻、平整,不出現裂縫,無脫落。當注入裂縫的修補膠達到7d的固化期時,應采用取芯法對注漿效果進行檢驗。芯樣檢驗應13、采用劈裂抗拉強度測定方法。當檢驗效果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為符合設計要求:A.沿裂縫方向施加劈力,其破壞應發生在混凝土部分(即內聚破壞);B.破壞雖有部分發生在界面上,但其破壞面積不大于破壞總面積的15%。用取芯法鉆芯取樣羅觀察混凝土表面的黏結情況及飽滿程度。鉆芯取樣應符合下列規定:A.取樣的部位應由設計單位決定;B.取樣的數量應按裂縫注射或注漿的分區確定,但每區應不少于2個芯樣;C.芯樣應騎縫鉆取夕但應避開內部鋼筋;D.芯樣的直徑不應小于50mm;E.取芯造成的孔洞,應立即采用強度等級較原構件提高一級的小石子混凝土填實。路面滲水、裂損處置措施(1)施工原則施工時應做好隱蔽工程施工記錄。對路面滲水主要采取以排水措施,不應破壞原有的正常的排水系統。路面破損拆除施工時應文明施工,路面下基礎出現病害,應采取注漿方式加固隧底基礎。(2)施工工藝針對路面滲水不同情況,處置措施如下:對于邊墻側路面與邊溝相接處滲水,在邊溝側壁每隔2m鉆一個孔徑16mrn的泄水孔;對于中墻側路面與邊溝相接處滲水,考慮施工空間過小,在邊溝側壁每隔5m切一個5cm寬的槽,埋直徑50cm的PVC管后恢復邊溝側壁,對邊溝側壁下切過程中不應切斷原有鋼筋;對于行車道中央路面滲水,每10m沿路面橫縫切割10cm寬槽,在路面底部施做10*10mm盲溝,并在相應位置水溝(較低一側)側壁處鉆直徑50cm的泄水孔排水,恢復路面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