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施工組織設計方案(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3948
2022-08-15
5頁
17KB
1、4.1.1、砼基礎:條形基礎模板采用鋼模板,干木方料支撐,支撐在土上需設墊木,模板支撐穩定、牢固,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模板的軸線位置復核需拉通長,用長卷尺子進行核校。模板安裝的偏差值需按質量評標準的允許偏差值進行控制,模板施工完需進行技術復核。在澆砼前,要及時清理模內雜物。對基礎模板進行編號以便周轉、堆放。 鋼筋采用現場加工,鋼筋的放樣、下料需根據設計圖和施工規范要求進行。現場鋼筋綁扎要符合施工規范要求,基礎網片鋼筋,可考慮預先綁扎,按規格堆放,柱插筋需用木料加以固定,以確保鋼筋的位置正確。鋼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提前做水泥砂漿墊塊,墊塊需墊足、墊牢,側面墊塊需帶鐵絲綁在鋼筋上,鋼筋施2、工完畢需經甲方、監理隱蔽驗收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砼澆筑采用插入式振動器振搗。砼的配合比根據砂、石的含水率進行調配,施工中根據現場情況,調整施工配合比。 4.1.2、砌體工程:砌塊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有出廠合格證,水泥采用32.5Mpa普通硅酸鹽水泥,砂采用中砂其含泥量水超過5%,砂在使用前用5mm孔徑的篩子過篩,白灰熟化時間不少于15d。木磚應刷防腐劑。完成室外及房心回填土,辦完地基基礎工程隱檢手續后,按標高抹好水泥砂漿防潮層。彈好墻身線、軸線,根據現場砌磚的實際規格尺寸,再彈出洞口位置,經檢驗符合設計要求,并辦理預檢手續。砂漿配合比應采用重量比,計算精度水泥為2%,砂、漿、灰3、膏控制在%以內。 磚砌體宜采用“三一”砌磚法,磚砌體應上下錯縫,內牙搭按,嚴禁無可靠措施的內外墻分砌施工。砌體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得小于80%;豎縫宜采用擠漿方法,不得出現透明縫,嚴禁用水沖灌蓬。有特殊要求的砌體,灰縫的砂漿飽滿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砌體的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宜為10mm,但不應小于8mm,也不應大于12mm,標高、位置必須準確,坐灰飽滿,如坐灰厚度超過2cm時要用豆石砼鋪墊,過梁安裝兩端支承點的長度應一致。 4.1.3、模板工程 (1)現澆面模板 現澆面采用竹膠復合板,底層現澆板模板支承,地面應夯實,并墊通長木板,樓面鋼管立撐也就墊通長木板。本工程采用支柱間距為80-124、0cm。調節支柱高度,將大橫桿找平,定型組合鋼模板,可從一側開始鋪,在窄縫處用木條代替,但均應拼縫嚴密。模板鋪完后,用水平尺測量模板標高,進行校下,標高校正完畢后,進行鋼筋綁扎。 施工順序:搭設鋼管立撐鋪鋼模板校正綁扎鋼筋澆筑砼養護拆除鋼管立撐清理模板模板刷脫模劑。 (2)模板拆除: 側模在砼強度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壞后方可拆除。底模在砼強度達到75%以上后方可拆除。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結構,在砼強度符合設計強度等級的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載;當施工荷載所產生的效應比使用荷載的效應不利時,必須經過核算,加設臨時支撐。 拆模按一定的順序進行,一般先支后拆,后支先拆。拆模時確保砼5、構件不受損壞,注意整塊模板下落傷人。拆完后及時清理、修整。 4.1.4、鋼筋工程: 本工程所用鋼筋、級兩種,鋼筋在現場加工安裝。鋼筋進場時必須有生產廠家質量證明書,在監理工程師的監督下經現場取樣和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鋼筋在加工過程中,如發現脆斷,或力學性能明顯不正常等現象,必須經現場取樣復試,合格后方可使用。 鋼筋表面有油污,傷痕、泥土、灰漿和顆粒狀或片狀老銹及裂紋等現象的不準使用。鋼筋加工前應先熟悉圖紙和配料單,如發現問題時,必須解決后,方準施工,對于構造柱、圈梁鋼筋的加工,應先制作樣品,經監理工程師和業主的檢驗合格后,方準成批加工。鋼筋的交叉點應采用20-22號鐵絲扎牢,現澆板鋼筋采用梅 6、花形綁扎法施工。構造柱、圈梁的箍筋,除設計有特殊要求外,應與受力鋼筋垂直設置;箍筋彎鉤疊合處,應沿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置。鋼筋的綁扎接頭不宜位于構件最大彎距處。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載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受力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嚴格按設計要求控制,設計無要求時,按施工及驗收規范控制。鋼筋綁扎安裝完畢后,必須經過自檢,并報監理工程師檢驗;檢驗合格后辦理隱蔽工程驗收簽證手續。 構造柱鋼筋綁扎采用按樓層分段綁扎,鋼筋的搭接長度應符合設計或規范要求。 鋼筋的保護:在砼施工中,由于操作人員不加注意,鋼筋常受到破壞,特別是負筋受到踩踏使其彎曲、變型、要隨時架鋪操7、作道。施工中應指派一名鋼筋工專門在現場管理修護,以便修正,其次在砼搗固前,應用預制砂漿墊塊把底筋墊成一定的保護層,上部負筋用馬鐙架起,澆注砼時如發出脫墊,應立即補墊。現場的鋼筋保護仍是重要環節。 4.1.5、砼工程 水泥進場必須有出廠合格證,并進行復試合格后方準使用,如發現有成塊或受潮的不準使用。 現場用的砂、石子必須經過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砼澆筑前,對模板內的雜的物和鋼筋上的油污應清理干凈;對模板的縫隙和孔洞應予堵嚴。 砼澆筑與振搗的一般要求 1、澆筑砼時應分層連續進行,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8、1.5倍(一般為30-40cm)。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覆蓋一次振動1/3的范圍。 2、澆筑砼應連續進行。必須間歇時,其間歇時間應晝縮短,并應在前層砼凝結之前,將砼澆筑完畢,間歇時一般不能超過2小時,否則應按施工縫處理。 3、澆筑砼應經常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等有無移 動、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現問題應立即停止澆灌,并應在的砼凝結前修改完好。 4、分層分段施工,水平方向以施工縫分2個施工段,垂直方向按結構層分段。在每層中先澆筑構造柱,再澆筑圈梁、板。 5、砼在施工過程中,要分批做坍落度試驗,如坍落度與原設計不符合,應調整施工配合比。 (1)墻面抹灰:墻面抹灰的主要工藝流程: 基層處理彈準9、線抹灰餅、沖筋抹底層杰抹中層灰抹罩面灰。 砌體表面的灰塵、污垢和油漬等應清除干凈,并灑水濕潤,大面積抹灰前應先做樣板間,經檢查合格和確定施工方案后再安排正式大面積施工。墻面應自上而下澆不濕潤,一般應在抹灰前一天進行,首先打餅沖筋,沖完筋約2h左右就可抹底灰,再用靠桿垂直水平找一遍,用木抹子搓物毛。然后全面檢查底子灰是否平整,陰陽角是否方正,管道衙和陰角交接處、墻頂板交接處是否光滑平整。地面、踢腳、水泥墻裙及管道背后,應及時清理干凈。 頂棚抹灰:砼頂棚抹灰的主要工藝流程: 基層處理彈線濕潤抹底層灰抹中層灰抹罩面灰。 砼表面的脫模劑采用濃度為10%的火堿溶液洗刷,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抹底層灰前一天,用不濕潤基層,抹底層灰時,根據頂棚濕潤情況,用茅草帚酒水再濕潤,然后刷107膠水泥漿,隨刷隨抹底層灰,底層灰控制在3-5mm,抹底層灰后(在常溫下12小時后)即可抹中層灰,中層灰控制在5-7mm并應分層壓牢,中層灰凝結后,可抹罩面灰,用鐵抹子抹平壓實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