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渠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7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6959
2022-08-16
7頁
18.69KB
1、管渠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第一章 工程概述第二章 施工準備一、施工準備原則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全面展開、并行操作、科學組織、均衡生產1、臨時建筑準備合同簽訂后根據建設方的要求和施工計劃安排,迅速組織施工人員和機械設備有計劃有步驟進場定點,在月日前,完成項目部施工臨時設施的建設。2、技術準備(1)搞好施工圖紙的復審及技術資料的準備。全面熟悉核對,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并與地形及地貌復核;(2)認真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制定具體施工方案,以便科學的指導施工;(3)同時組織技術人員搞好線路的交接樁和復測工作。根據施工需要,增設水準點樁、導線控制樁。(4)組建工地試驗室,配備數量、精度滿足要求的測試儀器和檢測設備2、。組織實驗人員做好材料的取樣、試驗工作和混凝土及砂漿配合比的選配工作,把住進料質量關。3、員工培訓針對本工程特點,做好職工的技術培訓和技術交底工作,進行工前的技術、安全、質量、文明施工再教育,提高職工安全質量文明施工的意識。4、征地拆遷 協助業主辦理好征地拆遷工作,積極完成業主委托辦理征地工作中的丈量、清點、造冊、上報等工作。5、恢復定線所有測量標志涂上油漆,其顏色要經工程師同意,便于辨別。第三章 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一、測量施工方案1、測量施工流程(1)測量準備:工程測量組織資料收集現場踏勘和調查測量儀器核準導線復測加密控制導線;(2)施工測量:熟悉圖紙測量放樣資料準備測量放樣的實施施工過程的3、檢測;(3)竣工測量:平面竣工測量竣工高程測量測量技術總結測量資料整理歸檔。2、施工放樣和施工過程測量(1)導線復測和控制點的加密1)根據業主或設計單位提供的相關資料,對主要控制樁進行導線復測工作,復測采用全站儀,使用前對儀器進行專業的檢驗和校正,復測精度應符合規范要求。2)角度閉合差(”):16口n,其中,n為測點數。3)坐標相對閉合差1/10000。4)對于不能滿足精度要求的控制點要認真分析原因,作出正確估計,并組織力量重新測量。5)若原導線的密度不能滿足施工要求,需沿線設加密點,形成聯合導線。6)對增設的測量控制和標樁做到牢靠穩固,容易識別,并加以保護。7)對已經建立、健全的施工平面控制4、網定期進行復核,使其準確無誤的為工程施工提供保障。8)工程竣工前,對發生損壞、位移的標樁,根據監理工程師的指導進行恢復測量。(2)施工測量高程控制1)所使用儀器在經質監部門檢驗核準后使用。2)對業主或設計單位交付的水準點進行復測,并與國家水準點進行閉合,水準點必須滿足規范測量精度要求。3)為滿足施工需要,進行增設水準點,距離以測量不加轉點為原則,增設水準點必須滿足精度要求,并與相鄰路段水準點閉合。(3)縱橫斷面測量:復測縱橫斷面高程并繪制斷面圖,經業主和監理認可后進行開挖回填工作。3、保證測量放線精度的措施(1)各種測量儀器使用前自檢合格,精確度符合要求。水準儀、經緯儀經計量單位定期檢測合格認5、可才能使用,在工地須由專人使用,專人保管和養護。(2)測量人員必須固定,使用鋼卷尺,標尺必須統一,并應妥善保管。(3)定位測量符合情況以簡圖形式記錄在驗收表中,簡圖中應標明:軸線控制樁的位置及標高、樁位偏差、軸線位置及偏差,軸線投測點,標高控制點等位置。(4)定位測量、標高放線測量、中線測量工作中,應注意內外業等符合檢查,防止發生車錯,測量工作結束后,及時整理原始資料,并應進行驗收。二、管溝施工方案1、管溝開挖管溝采用機械開挖,管底開挖寬度為Dw+1.2m,管溝開挖邊坡為1:0.75.各段管溝開挖深度及開挖斷面見設計圖紙,各井位出開挖斷面以滿足各井施工要求確定。管溝開挖料對方在距管溝2m以外,6、防止管溝邊坡垮塌。管溝開挖達到各井設計高程后,對管溝底部基礎進行夯實后方可進行管道安裝。2、管溝回填管溝回填分為管底墊層鋪設、管區回填及管區以上回填三部分。(1)管底墊層鋪設管溝開挖好,經測量核實,達到規定要求后按設計要求進行墊層鋪設施工。管溝墊層厚度250mm。墊層級配比:細沙:直徑為0.52.0mm的粒徑含量20%;粗砂:直徑為2.04.0mm的粒徑含量為20%;小石:直徑為4.010mm的粒徑含量為60%。采用人工回填夯實,壓實度大于93%。(2)管區回填墊層至管頂上部300mm一下區域為管區回填,管區回填采用人工回填,分為主管區回填和次管區回填,管底至管頂1/2處為主管區回填,1/2處7、至管頂以上300mm為次管區回填。在預制管接口完成后,應立即在預制管兩側回填,使管身穩定并進行分層夯實。主管區回填材料采用砂礫石回填,砂礫石最大粒徑小于等于25mm,壓實度大于等于0.93;次管區采用原狀土回填,次管區原狀土壓實度大于等于0.9。管區分層回填,每次回填厚度為150mm。回填層必須在管道兩側同時進行,用木板夯實管道兩側的回填材料,不得損傷管道。(3)機械回填區管區回填區以上至設計地面高程范圍為機械回填區,管區以上的回填,必須在該段擾曲量和試水合格后進行。回填時,用原開挖料回填,不得有碎磚石塊,不能有凍土回填,壓實度大于等于0.85。三、管道安裝管溝土方工程完成后,對管床、管座、弧8、度、標高、大頭插口尺寸、壓實度驗收合格后進行。由于預制砼管采用規格為5m一根,重量大,故采用機械下管法。安裝步驟:管道吊裝清潔接頭安放橡膠圈止水固定管卡連接接頭。安裝前應先將承口內部和插口外部的泥土贓物清刷干凈,徹底清掃管內的雜物盒塵土。打磨管子承口和插口,使工作面光滑無突起異物。安裝前在管溝內拉中心線,按中心線安裝。冬季施工專項方案結合本工程的工期要求與實際情況,在冬季施工或低溫條件下施工時擬定以下措施方案以保證工程質量及工期能夠滿足設計要求。 一、鋼筋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措施1.鋼筋工程 (1) 鋼筋加工、焊接、早做準備、提前下料、提前焊接,以便在不影響工程進度的情況下選擇天氣較好的時候進行9、。(2) 因工程需要,溫度在-50C 以下的施工屬于負溫施工。在-200C時鋼筋負溫焊接要設鋼筋棚防護,以減小焊件溫度差。焊接后的接頭嚴禁立即接觸冰雪。負溫下鋼筋焊接施工-50C-200C可采用閃光對焊、電弧焊(幫條、搭接、坡口焊)及電渣壓力焊等焊接方法。 (3) 低溫焊接時要調整焊接工藝。環境溫度在5-20時,即為低溫焊接。電弧焊要分層施焊。第一層焊縫先從中間引弧,再向兩端運弧,以使接頭端部的鋼筋達到一定的預熱效果。另外,焊接電流應略微增大,焊接速度適當減慢。對于盤條,在環境溫度低于-15時,不進行冷拉。 (4)鋼筋負溫冷拉時,可采用控制應力法或控制冷拉率方法。對于不能分清爐批的熱軋鋼筋冷拉10、,不宜采用控制冷拉率的方法。 (5)在負溫條件下采用控制應力方法冷拉鋼筋時,由于伸長率隨溫度降低而減少,如控制應力不變,則伸長率不足,鋼筋強度將達不到設計要求。因此,在負溫下冷拉的控制應力應較常溫提高。冷拉控制應力最大冷拉率應符合下述要求: 一級鋼筋小于等于4%二級及以上鋼筋小于等于1%。 (6)從事鋼筋焊接施工的人員必須持有焊工上崗證,才可上崗操作。 (7)負溫閃光對焊,采用預熱閃光焊或閃光預熱閃光焊工藝。鋼筋端面比較平整時,采用預熱閃光焊;端面不平整時,采用閃光預熱閃光焊工藝。 (8)鋼筋焊接完成后避免硬打硬敲,妥善保管,嚴防變形。2模板工程 (1)模板使用前將凍、塊、冰渣、積雪等清除,混11、凝土澆筑前模板表面均掛覆蓋阻燃草簾被封閉保溫。(2)模板脫模劑使用化學脫模劑,嚴禁使用水質脫模劑和油質脫模劑。 (3)模板拆除時間根據結構同條件試塊抗壓強度值確定,梁板底模板拆除必須待其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方可拆模。 3.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的配制和攪拌 本工程所用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冬施期間嚴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兩大環節。混凝土均采用以上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不大于0.5。對于少量自拌砼要采取材料加熱,一般采取熱水攪拌。在嚴寒情況下可考慮對骨料進行加熱措施,而且投料順序先將骨料與熱水拌合,低于80后再與水泥接觸。水泥在任何情況不準加熱處理。 商品混凝土在廠家選擇時,除了從12、廠家資質、質量保證體系情況、生產及運輸能力等方面進行考察外,著重對其冬季施工的加溫、保溫設備及措施方面進行考察。同時對其配合比進行審查,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后方可使用。在施工過程中安排專人對攪拌站進行抽查。冬施混凝土必須摻加防凍劑。 (2)混凝土的運輸及澆筑 1進場檢驗 商品混凝土的運輸,在罐車上必須采取保溫措施。罐車來到施工現場,在澆注前,除了對混凝土常規現場檢驗指標進行檢測外,必須對其入模溫度進行檢測,不得低于5。否則拒絕收料。 2混凝土澆注 a.混凝土澆注盡可能避開在惡劣天氣條件下進行,開盤澆注時間安排在一天中氣溫較高的10:0016:00之間進行。 b.攪拌站保證混凝土出機溫度與到場溫度,13、施工作業保證混凝土到場后及時進行澆注。做到快入模、快振搗、正溫成活并及時覆蓋棉被或電熱毯,混凝土表面和保溫層之間要一層塑料薄膜做隔離層。混凝土試塊要留至少兩組試塊進行相同條件的養生。 c.混凝土澆筑前,清除模板和鋼筋上,特別是新老混凝土交接處的冰雪及垃圾。 d.現場應留設同條件養護的混凝土試塊作為拆模依據。 3混凝土養護(1)混凝土加熱保溫養護期為14天。采取包裹塑料薄膜和阻燃型草簾措施進行養護,保證混凝土養護環境溫度不低于10。 (2)拆模時的強度要滿足混凝土抗凍臨界強度。 (3)拆模后混凝土的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差大于15時,混凝土表面采取覆蓋保溫養護。針對本工程拆模后先用草簾覆蓋保溫養護,14、及時安排回填。 (4)在模板外部保溫時,除基礎可隨澆筑隨保溫外,其它結構必須在設置保溫材料后方可澆筑混凝土。鋼模表面可先掛草簾,麻袋等保溫材料并扎牢,然后再澆筑混凝土。 (5)保溫材料不宜直接覆蓋在剛澆筑完畢的混凝土層上,可先覆蓋1mm塑料薄膜,上部再覆草袋、麻袋等保溫材料。保溫材料的鋪設厚度為:一般情況下0以上鋪一層;0以下鋪二層或三層;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及二次抹面壓實后應立即覆蓋保溫,其保溫層厚度、材質應根據計算確定。 (6)混凝土拆模時,混凝土表面溫差與大氣溫差要不大于20,拆模后的混凝土也要及時覆蓋保溫以防混凝土表面溫度的驟降而產生裂縫。 (7)采用暖棚養護施工,暖棚內生煤火爐或采用電暖氣加溫,加溫開始時間比澆注混凝土提前4h以上以環境及模板溫度達到5以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