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路工程施工組織設計(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7449
2022-08-16
3頁
18.47KB
1、掘路工程施工組織設計一、工程概況1、本合同段工程包括天橋站、天橋站永定門外站區間、天橋站永定門外站區間、中間風井及兩個聯絡通道,其中天橋站車站長253.2m,車站共設2座風道,4個出入口,1個緊急出入口,2個換乘通道;天橋站永定門外站區間總長1637.371m,區間于K34+043.000處設區間風井,于設計里程K33+600.000、K34+341.446處設置兩個聯絡通道,于K34+654.254處設置一處聯絡通道兼泵房。車站范圍內地層主要為雜填土、粉質粘土、粉土、粉細砂、細中砂、卵石層,車站底板主要位于卵石層,鉆孔灌注樁樁底插入粉質粘土層中。天橋站永定門外站區間隧道覆土約927m,區間穿2、越的地層主要為卵石層、粉質粘土層、細中砂層。聯絡通道穿越地層主要為卵石層、細中砂層及粉質粘土層。二、周邊地理狀況1.地面道路及交通狀況車站主體位于北緯路與南緯路之間,沿天橋南大街布置。天橋南大街道路現狀寬約48m,道路中央為4m寬的綠化帶,雙向8車道。2.鄰近建筑物情況(1)、車站東北側為自然博物館,距離車站主體最近約56m;(2)、車站與西側天橋演藝中心的關系車站西側為天橋演藝中心,為地下三層,地上一層結構,基坑深19.8m,寬82.5m,采用樁加錨索結構,樁直徑800mm,錨索四道,長度為24m,基坑距離車站主體基坑約24.22m,其中車站西側1號風道與天橋演藝中心需結合設計,需鑿除錨索,3、共用其圍護結構,目前基坑已見底,正在施工演藝中心的主體結構。3.地下管線情況車站主體控制性管線有西側污水1100*1700,覆土1.52m;上水DN200,覆土約0.92m;污水DN500,覆土約3.78m;雨水DN1500,覆土不明。這些管線沿車站縱向敷設。4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概況4.1工程地質概況根據勘察報告,場區地層按沉積年代、成因類型劃分為人工堆積層、第四紀新近沉積層、一般第四紀沖洪積層。各層巖性及物理性質描述如下:人工堆積層:雜填土層:雜色,松散,含磚塊、灰渣、水泥塊、碎石和腐殖物等,局部表層為瀝青路面;粉質粘土填土1層:褐黃色,軟塑硬塑,含少量草根、磚渣、灰渣等;粉土填土2層:褐黃4、色,稍密,稍濕濕,含少量草根、磚渣、灰渣等;人工填土層連續分布,厚度為0.67.9m,層底標高為32.2240.43m。三、交通導改實施方案天橋站及天永區間需占掘天橋南大街長度近276m,車站范圍占用車道及西側人行步道。工程施工范圍內需要導改的道路、公交線路、站牌、無軌電車及快速公交專用線路,要做必要的導改措施。本次方案,需后期與產權及管理單位研究、協商,確定對導改的具體范圍和技術措施,確保道路及公交設施的安全和使用功能。1、交通導改將現狀道路改移至東側道路,改移前先行完成所有地下管線的改移工作,管線兩端勾頭位置采取局部占用現狀道路進行施工的原則,在不影響正常交通的情況下遵守“占一還一”原則。5、圖1天橋站交通導改圖2、現狀道路掘路施工掘路施工前對地下管線進行一次全面探測:1、人工挖探坑,掘路通常范圍內和與道路垂直方向上,各選幾個點位進行探測;2、采用雷達及先進設備進行地下管線探測,避免有不明管線在掘路過程中因未進行管線探測而遭到破壞。新建導改路完成后,經交管部門驗收放行后開始掘路施工。天橋站掘路按照“由南向北”的施工順序依次進行,施工時間為白天進行路面破除及渣土集中工作,晚上11:00點后開始渣土外運。路面破除按照不超過50m為標準,劃段進行施工。掘路施工計劃:1、砌筑圍擋,對施工范圍形成封閉;2、從南端開始路面破除渣土外運;(白天破除晚上外運)3、對裸露處進行全覆蓋,白天派專人進行灑水降塵;4、白天安排專人對工地周邊渣土車輛行走路徑進行清理;在掘路施工過程中,成立領導小組,由項目指定副經理進行總協調及配合相關工作,杜絕渣土外運時的遺灑,對現狀道路的污染。施工過程中最大程度降低粉塵減少對周邊環境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