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水泥混凝土路面驗段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49981
2022-08-17
14頁
504.50KB
1、平和縣縣道山舊線五寨至觀音亭公路改造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試驗段施工方案編制人: 審核人: 審批人: 日 期: 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目 錄第1章 編制依據及范圍.11.1 編制依據.11.2 適用范圍.1第2章 工程概述.12.1 工程概況.12.2 試驗目的.1第3章 試驗段工期計劃. 2第4章 試驗段施工工藝流程.24.1施工準備.24.2水泥混凝土面層.34.2.1面層的準備及放樣.3模板安裝.3混凝土攤鋪.3養生.3切縫.3模板拆除.34.3接縫施工.44.3.1縱縫施工.44.3.2橫向縮縫.44.3.3脹縫.54.3.4注意事項.6第5章 施工資源配置.65.1 擬投入的施工人員計劃.2、65.2 擬投入的主要設備計劃.65.2.1 本工程擬投入的主要機械設備.65.2.2 擬投入的試驗、測量設備.7第6章 施工保證措施.76.1 質量保證措施.76.2 安全保證措施.8第1章 編制依據及范圍1.1 編制依據(1)項目相關施工圖設計;(2)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 F202015);(3)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4)福建省普通公路精細化設計指南(試行);(5)我公司現有的施工機械設備及施工技術力量。1.2 適用范圍本方案適用于五寨至觀音亭公路改造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試驗段鋪筑作業。第2章 工程概述2.1 工程概況1、五寨至觀音亭公路改3、造工程路線起點位于五寨鄉,順接街區道路,然后向東至T型交叉口設平交,再折向南方,途經優美村、井仔尾、橋仔頭、橋頭耕山隊;終點止于觀音亭(平和縣與漳浦縣界處),全長約5.9公里。2、本工程路面結構型式自上而下依次為:24cm厚水泥混凝土路面+1cm厚稀漿封層+20cm厚5%水泥穩定碎石基層+16cm厚級配碎石底基層。3、路基寬度為16m,雙向四車道,橫斷面組成為:16m=20.75m土路肩硬化 +7m機動車道+0.5m雙黃線路基總寬16m,行車道采用2%的路拱橫坡,硬化土路肩采用4%的路拱橫坡。4、公路等級為三級公路,設計速度為40Km/h,橋涵汽車荷載等級為公路一級。2.2 試驗目的為保證水泥4、混凝土路面工程質量,在正式施工前通過試驗段施工,從中總結出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流程的可靠參數,為高質量地完成本合同段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打好基礎。主要有:(1)檢驗施工組織設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2)通過工藝試驗得出需要配置的運輸車輛、三輥軸滾壓方法、飾面表面壓光的時間安排,以此得到較科學的工藝及操作流程。(3)檢驗管理機構和勞動力組合的可靠性并適時調整優化。(4)通過試驗段鋪筑驗證試驗配合比的適用性,通過現場坍落度檢驗微調試驗配合比得出工地配合比。(5)收集現場第一手資料,總結經驗,以便優化施工方案,確保大規模正式施工的順利進行。(6)保證各項技術指標達到設計要求。第3章 試驗段工期計劃本5、工程試驗段擬安排在10月14日至10月15日,如受外界影響時工期順延,選K0+000-K0+100為試驗段,試驗段施工完成3日內完成試驗段總結報告,報監理單位確認后開始大面積施工,具體安排如下:施工準備(下承層驗收):10月14日;級配碎石底基層攤鋪、碾壓、檢驗:10月15日。第4章 試驗段施工工藝流程4.1施工準備(1)水泥砼路面設計彎拉強度為5.0MPa。水泥采用強度高、收縮性小、耐磨性強、標號大于42.5級的普通硅酸鹽或硅酸鹽水泥。砼粗骨料選用強度不低于級,顆粒應接近立方體,砼用的砂應選用質地堅硬、耐久,并有良好級配,含泥量少的中粗砂。砼板的各項技術指標應符合公路水泥砼路面設計規范及施工6、規范中的有關規定。(2)工程開工前,將擬用材料的樣品委托監理工程師確認的合格試驗室進行混合料組成設計,試驗按JTG E51-2009規范標準方法進行。試件要在規定溫度和濕度下養生6天,浸水1天,其7天浸水抗壓強度應滿足:水泥穩定碎石強度應達到4.0MPa。(3)應至少做3組不同水泥劑量的混合料擊實試驗,并按最佳含水量和計算得的干密度制備試件,進行強度試驗,作為平行試驗的試件數量至少9個,根據上述強度標準選擇適合的水泥劑量送交監理工程師批準后方可進行試驗。(4)承包人應將試驗成果連同建議采用的混合料配合比提交監理工程師,在得到監理工程師批準之前,不允許采用此混合料配合比進行施工。4.2水泥混凝土7、面層4.2.1面層的準備及放樣將水穩層上的雜物及浮土清除干凈,并復核水穩層標高、坡度及平整度,達到施工規范標準。然后恢復中線,每10m一樁,放出邊樁,再拉出混凝土路面邊樁,測量標高,在樁上標出路面設計標線位置。模板安裝根據路面標高線安裝混凝土路面邊模,模板安裝好,再測量模板頂面標高,根據測量標高再調整模板。調整后,再測量模板頂標高,如不符合要求,再調整,直至滿足施工規范要求。混凝土攤鋪攤鋪時,用人工配合三輥軸輪壓攤鋪機混凝土拌和料。每次攤鋪一個車道寬,在攤鋪前,檢查模板標高,并使基層頂面保持濕潤、清潔,保證混凝土面層與基層的良好結合。粗平后,用振動梁震搗,然后人工拉毛、壓縫。根據砂漿厚度、氣溫8、情況、初凝時間掌握好拉毛、壓縫時間。拉毛要求整齊,不起毛為度,壓縫要求整齊,且滿足構造縫深度要求。養生采用濕潤法養生,養生時間不少于14天。養生在壓縫后緊接著進行,用濕草簾或麻袋等覆蓋在混凝土板表面,每天灑水噴濕3-5次,保持濕潤。切縫在養生期間,混凝土澆筑后8小時左右進行切縫。切縫的原則為:先橫縫,后縱縫;先大塊,再小塊。切縫后,立即把濕草簾或麻袋還原,繼續進行養生。模板拆除模板在澆筑混凝土24h后拆除拆模,不應損壞混凝土板和模板。4.3接縫施工4.3.1縱縫施工縱縫為縱向施工縫及縱向縮縫,一次鋪筑寬度小于路面寬度時設施工縫,鋪筑寬度大于4.5m時設縱向縮縫,其構造形式采用縱縫加拉桿型,縫寬9、38mm。平縫施工時根據設計要求的間距,預先在模板上制作拉桿置放孔,并在縫壁一側涂刷隔離劑,拉桿采用HRB335的直徑14的螺紋鋼筋,長70cm,間距70cm。頂面的縫槽用切縫機切成深度為34cm(施工縫)、89.6cm(縮縫)的縫槽,并用填料填滿。4.3.2橫向縮縫橫向縮縫間距一般為4.5m,分加傳力桿及不加傳力桿型。在臨近路面自由端的三條縮縫均應在板的內部加設傳力桿。縮縫及施工縫均采用平縫加拉桿型傳力桿采用HRB300級鋼筋,直徑30mm,長50cm,間距30cm。假縫切得過早,因混凝土的強度不夠,會引起集料從砂漿中脫落,而不能切出整齊的縫;切得過遲,混凝土板會在非預定位置出現早期裂縫,建10、議在混凝土澆筑10小時左右進行。為減少早期裂縫,切縫可采用跳倉法,即每隔幾塊板切一縫,然后再逐塊切縫。切縫寬度及尺寸見下圖。施工縫做法除槽口深度外,其余做法同設傳力拉桿型縮縫。4.3.3脹縫在交叉口彎道起終點斷面處、新建道路與現狀道路接順處及橋兩端設置脹縫。脹縫寬2cm,縫內設填縫板和填縫料。脹縫施工時,先預先設置好脹縫板和傳力桿支架,并預留好滑動空間。混凝土澆筑前應先檢查傳立桿位置,澆筑混凝土時,應先攤鋪下層混凝土,用插入振搗器振實,并校正傳立桿位置,然后再澆筑上層混凝土。澆筑鄰板時,設置下部脹縫板、木制嵌條和傳立桿套管。脹縫構造如下圖4.3.4注意事項拉桿在施工時,應在混凝土初凝前進行調直11、,以便模板順利拆除,減少對路面的損壞。第5章 施工資源配置5.1 擬投入的施工人員計劃現場擬投入的施工人員見下表。擬投入的施工人員一覽表序號工種人數備注1管理人員5生產、質量、試驗2普工10配合混凝土的攤鋪3裝載機司機1拌合站4自卸車司機3運輸5灑水車司機1養生6測量工4測量5.2 擬投入的主要設備計劃5.2.1 本工程擬投入的主要機械設備本工程擬投入的主要機械設備見下表。擬投入的主要機械設備一覽表序號機械設備名稱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拌合機WCZ400臺1拌合站2裝載機SYL956臺1拌合站3自卸汽車15噸輛3運輸4三輥輪機4.5m臺1攤鋪5自走式排振架HZP型臺1振搗6灑水車10m3臺1養生712、路面切割機BYF-40臺1切縫8混凝土抹光機RWMG130臺1抹面5.2.2 擬投入的試驗、測量設備本工程擬投入的試驗、測量設備見下表。擬投入的試驗、測量設備一覽表序號檢測設備名稱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GPS華星A6套12全站儀GTS-102N臺13水準儀DSZ3臺14鋼尺50m把25直尺3m把26坍落筒-套1第6章 施工保證措施6.1 質量保證措施(1)建立完善的試驗檢測體系,完善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確保所有試驗項目的試驗結果能滿足規范要求,并經監理工程師審查批準后方可正式用于工程。(2)設立專職質檢工程師崗位,加強內部質檢工作,嚴格控制施工各工序質量。加強項目施工全過程的控制和各工序環節的13、監督與檢查,嚴格施工過程中的經常檢查、工序銜接或交接中的專職檢查、工程質量評定及定期的工程質量大檢查工作。(3)組織技術人員認真會審設計文件和圖紙,切實了解和掌握工程的要求和施工的技術標準,理解業主的需要和要求,如有不清楚或不明確之處,及時向業主或設計單位提出書面報告。定期做技術交底,并開展技術交底會議。交底內容做到由主要技術負責人傳達給現場負責人,再由現場負責人傳達給施工隊的順序,讓每個相關工作人員都清楚技術標準.質量要求和施工操作方法。(4)開工前要做好各部位、工序的技術交底工作,使各級施工人員清楚地掌握對將要進行施工的部位、工序的施工、施工工藝、技術規范要求,對特殊和重點部位要真正做到心14、中有數,確保施工操作的準確性和規范性。(5)配齊滿足工程施工需要的人力資源。有針對性地組織各類施工人員學習規范和技術要求,進行必要的施工前崗位培訓,以滿足工程施工的技術需求。特殊工種作業人員須持有效上崗操作證,技術人員、組織管理人員必須熟悉本工程的技術,工藝要求,了解工程的特點和現場情況,以確保工程施工能正常運轉。(6)配齊滿足工程施工需要的各類設備。自有設備必須經檢修、試機、檢驗合格后,方能進場施工。外租設備在進場前,要進行檢驗和認可,經證明能滿足工程施工要求后,方可進場施工。(7)工程施工實行現場標牌管理,標示牌上注明分項工程作業內容、簡要工藝和質量要求、施工及質量負責人姓名等。(8)為確15、保工程達到設計要求和規范標準,測量隊嚴把檢測關,并加強對測量人員的管理和業務培訓工作。為保證測量工作的連續、穩定性,測量人員必須保持相對穩定。嚴格按照質量管理體系中對測量質量控制的要求,實行從放線到竣工“一條龍”質量控制程序,嚴格執行復核制度、交底簽認制度、向監理工程師報批制度以“放準;勤復;點、線、面通盤控制”的方法,確保測量工作的準確無誤,并做好測量原始記錄的保存歸檔工作。(9)積極配合監理工作者和相關領導的檢驗工作,加強自檢,現場施工員和試驗員要做好技術指導和數據指導,發現問題要及時上報給相關領導,不包庇,并及時改正,不合格段必須返工處理。(10)加強工序間的質量控制和施工過程控制,相關16、技術人員和實驗員跟班作業,嚴格督促每道工序的質量。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專業知識,嚴格控制質量。6.2 安全保證措施(1)所有機械及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本項目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操作人員及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2)堅持班前安全教育和檢查。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均須穿戴反光背心,嚴禁穿拖鞋、高跟鞋進場作業。(3)現場施工人員必須在指定的封閉區域內工作,嚴禁跨出隔離區,并設有專人負責警戒和指揮交通。(4)測量人員在高壓線附近工作時,必須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遇雷雨時不得在高壓線下和大樹下停留。(5)測量人員在測量時,必須在防護區內,必須穿戴反光背心,并設專人警17、戒。(6)嚴禁機械帶病運轉,超負荷作業。夜間作業時,必須在作業區內設置照明燈,以增加照明度,照明應覆蓋整個作業區域,但不應給車輛駕駛員產生眩光。(7)做好用電安全。拌合站的電動設備、電力線路必須由電工人員架設及管理,開關應防雨且安設牢固,并設有漏電保護器,做到經常維修,保持良好。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電動設備及電力線路不得使用,非專業電工嚴禁隨意接、動電力線路,以防止觸電事故。(8)做好防火工作,搭設的工棚與料庫之間的距離,必須符合有關規定的要求。在工棚與料庫附近要設消防器材,并定期檢查。(9)在拌和站路口設置醒目標志和警示標記,引導交通。(10)施工影響正常交通時設專職安全員引導車輛通行,并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和減速標志,以利于提醒過往車輛,確保車輛安全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