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040-k2260路基施工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550145
2022-08-17
13頁
68KB
1、路基施工方案1目的明確軟路基施工作業的工藝流程、操作要點和相應的工藝標準,指導、規范填砂路基填筑施工。2編制依據(1)胡惠元堤延伸段(昌南大道,羅謝公路-幽蘭立交)道路工程BT項目合同及有關的技術參考資料。(2)工程施工設計圖紙。(3)國家或行業發布的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4)施工前現場踏勘調查所獲得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當地資源、交通狀況及施工環境等調查資料。3適用范圍適用于K2+040 K2+260段魚塘。4填料要求路基修筑前,應先排干路基范圍內積水,清除路基范圍內淺層淤泥和耕植地表層耕植土,后壓實土基(淤泥清除后應先晾曬,再壓實),對于軟基部分則需先先對軟基進行處理后壓實土基;路基的壓實2、度96%,基底松散土層厚度大于30cm時,應翻挖再回填分層壓實。本工程土基回彈模量不低于30Mpa。路基填筑材料要求如下:路基填料強度、粒徑及壓實度要求表項目分類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強度(CBR)(%)填料最大粒徑(cm)壓實度(%)填方路基03081096308051096801504159415031593注:壓實度為重型擊實標準。5施工準備(1)做好臨時防排水系統,做到永久與臨時結合。(2)路基兩側沿線50米間距打水井,采用水泵抽水對填料砂進行澆灌,滿足路基填料最佳含水量的要求。(3)調查路基地質、不良地質段、水系分布、地面附著物等情況;對挖方地段、取土場進行土源土質調查與標3、準試驗。(4)路基開工前宜采用坐標法進行全路段中線放樣,并固定路線主要控制樁。6場地清理(1)路基用地范圍內的原有構造物,應根據設計要求進行處理。(2)應將路基范圍內的樹木、灌木和植被的根莖全部挖除,將坑穴填平,并碾壓密實。(3)應對路基范圍內的原地面表層腐殖土、表土、草皮等進行清理,填方地段還應按設計要求整平壓實。清除的表層土宜集中堆放,在施工時充分利用。(4)場地清理后,需進行填前碾壓,并使其壓實度不小于90%的要求。7基底處理方法該段魚塘平均水深約0.8m,平均淤泥厚約3.5m,針對本段淤泥較厚,同時考慮到撫河東立交又處于該范圍內,因此考慮采用拋石擠淤處理方案。具體處理方法是:(1)在A4、B、D、F匝道外側坡腳范圍外12m遠處(圍堰中心線與道路坡腳距離)設置頂寬5.0m,高2.0m的圍堰。(2)將圍堰內水排干。(3)拋填大小搭配良好、透水不透泥、抗剪強度較高的爆破開山石進行整式擠淤置換。(4)拋填的順序應該從路堤中部開始,中部向前突進后再漸次向兩側展開,以使淤泥向兩旁擠出,拋填高度以現狀淤泥面為準,寬度以路基坡腳外5.0m為宜。(5)為使拋填體達到較好的穩定性,應配以振動輾壓機械使開山石接底。(6)整式擠淤置換結束后,需對現場進行荷載試驗,要求復合地基承載力標準值達到200Kp以上,最后按正常路基填筑。8拋石擠淤施工工藝8.1工藝流程施工工藝流程見圖工藝流程圖碾壓平整施工準備5、平整拋石質量檢測8.2施工準備(1)設計文件復核根據設計文件原理、結構尺寸、施工范圍進行施工現場復核。(2)處治單元劃分按每1020米作為一段行組織施工。(3)施工備料按處治單元計算所需的片石備料。(4)施工放樣全面復測施工路段邊線并做好控制樁交接工作,施工前后實測原始淤泥質面、水面高程及拋石擠泥范圍。放出中裝、邊樁及圍堰等位置。(5)勞動力、機具配置根據處治單元工程量配置勞動力、機械設備數量。8.3施工工藝(1)將A、B、D、F匝道外側12遠處的圍堰頂(寬5m)做為便道的一部分,此段便道與撫河東路相連。(2)自卸汽車將石料在撫河東路路堤中部開始向線路大里程方向拋石,從路堤中心呈等腰梯形向前和6、兩側拋填至路基寬度,直至片石露出淤泥面或水面,然后由推土機將小粒徑的片石推平嵌縫。(3)經推土機推平后即可用重型壓路機進行碾壓,使用重型壓路機碾壓,在碾壓過程中適量加入小粒徑片石找平反復碾壓。(4) 對擠出地面的淤泥,采用挖掘機將其裝入自卸車,通過便道運至指定棄土場。(5)測量工作同施工一起進行,確保平面位置及高程的正確性。8.4主要機具設備主要機具設備配備表序號機械名稱規格型號備 注1挖掘機Pc4002裝載機Zl503推土機TY2004壓路機擊振力不少于50T5自卸汽車10T以上數量應根據具體情況配備8.5勞動力組織拋石擠淤施工班(組)的人員按工序進行組織分工。分兩組在大小里程路基中部位置同7、時施工。勞動力配置:施工負責1人、技術員1人、測工2人、安質員1人、試驗員2人、材料員1人、修理工1人、普工若干人。8.6質量要求及質量控制措施(1)質量要求a、材料的規格、粒徑、強度要求片石塊度均勻,片石粒徑540cm,要求片石浸水抗壓強度大于15Mpa。碎石最大粒徑為40mm,按不同粒徑進行拌合,使級配良好。b、拋石擠淤碾壓質量標準要求 采用重型車輛在拋石地段行駛,用肉眼觀察,無明顯擾動現象。 按設計要求可采用平板荷載、彎沉進行試驗指標檢測。(2)質量控制要點a、材料規格、粒徑控制措施片石浸水抗壓強度必須經試驗檢測合格方可進場,拋石時盡量采用粗塊料。b、推平碾壓工藝控制措施片石拋置后輔鋪以8、小塊料,用推土機找平,碾壓時先輕振后重振,直至碾壓合格。壓實后達到表面無明顯的輪跡,表面密實,無彈簧現象。8.7檢測壓實度檢測采用沉降觀測法,以重型振動壓路機壓實,當壓實層頂面穩定,無輪跡,可判斷為密實狀態。在檢測路段選擇檢測點,用白灰做出明顯標記,先記錄初始高程,然后用壓路機振動壓實2遍后,再觀測檢測點的高程,如前后兩次檢測點高程差在3mm以內,可判定沉降穩定,壓實度滿足要求。沉降觀測檢測點的抽檢頻率參考灌砂法的檢測頻率。檢驗合格后方可填筑碎石墊層。如檢驗后不符合要求,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或繼續碾壓,直到合格。9填砂路基壓實方法9.1施工工藝流程砂土填筑路基施工首先施工臨時排水溝,粘土包邊及泄9、水管盲溝的安裝,再進行砂土填筑施工。工藝流程圖見下圖。9.2施工準備復測導線及水準點,測設中線及標高控制樁,逐段進行包邊粘土范圍和路基放樣,并用石灰標識邊界范圍,并劃分卸土網格。 開挖臨時排水溝,做好防排水設施。在填砂施工前應先開挖路基兩側的排水溝,排水溝的開挖按照設計位置進行,下挖深度0.6m左右,寬度0.6m左右。并且要結合現場實際以溝內的水能排到附近原有的水溝和水塘為準。還要注意附近水溝的深度,以免引起倒灌。9.3主要鋪筑工藝(1)包邊粘土填筑粘土封邊自下而上填筑,每層頂寬5米,高0.8米,粘土塑性指數大于6,粘土填筑厚度按照虛鋪30cm控制,挖掘機從取土場裝土,自卸車運輸,推土機初平,10、平地機精平、人工找補。粘土包邊內外側均寬填30cm 以保證路基壓實度要求。內側寬填部分在路基壓實度檢測合格后填筑砂土前掛線進行清除。確保粘土包邊和填砂路基結合部分重疊壓實并緊密垂直相接。(2)砂的運輸 在填砂路堤表面繼續填筑時,必須灑水保持已填筑砂層的表層(不小于20cm厚)砂的含水量不小于15%,當出現較深車轍時,要用推土機或壓路機及時整平碾壓,才能基本保證自卸汽車將砂運至指定地點卸車;自卸汽車卸砂時要提前距離倒車至卸砂點,因河砂顆粒間內摩擦角較小,如在卸砂點直接調頭卸砂容易擾亂已經結板成型的下層填砂,給以后帶來質量隱患。(3)取水在驗收合格的路堤兩側,按每50米開挖一口集水井。應施工用水的11、需求,確定集水井的儲水面積。(4)砂的攤鋪和平整采用履帶式Ty220推土機按路中心低,路側高,橫坡控制在1.5%2.0%攤鋪粗平;攤鋪粗平厚度經檢查不超過規定40cm,先灑水至砂的表層含水量不小于10%,再用平地機仔細平整,平整結束,立即采用壓路機碾壓,對局部含水量偏低的部位(主要是路側),在壓實前或壓實過程中可采用水泵補充灑水至壓實的最佳含水量。填砂路基工藝流程圖砂土試驗注水砂土施工準備清理草皮、表土基底壓實基底檢驗包邊粘土填筑砂土填筑推土機粗平平地機精平壓實施工單位自檢監理工程師檢驗下一層填筑土工試驗運輸粘土運輸砂土(5)填砂路堤的壓實 填筑面采用平地機仔細整平后,在砂的最佳壓實含水量范圍12、,壓路機從路中心(低側)向路緣(高側)碾壓,碾壓速度控制在2-4km/h,用高頻率、低振幅,直線進退法進行碾壓;碾壓時,壓路機往返輪跡重疊不小于1/3鋼輪寬,壓完全路寬為一遍。碾壓變數采用試驗段碾壓合理參數。(6)填砂路堤灑水 填砂路堤施工,灑水是關鍵,灑水可采用潛水泵進行,現場施工灑水主要是利用潛水泵人工灑水,有條件的直接從水塘抽水。水源主要是利用沿路堤兩側邊溝外打設直徑為150200mm的機井和路基灑水后浸入邊溝內的積水。灑水量控制視天氣情況和碾壓前檢測的砂的含水量確定。現場灑水時,先路側后路中心,碾壓前表面應無積水,碾壓過程中表層砂不液化、不松散,檢測此時砂的含水量,基本在最佳含水量范圍13、。(7)壓實度檢測a、填砂路基壓實度的檢測方法,可采用大體積環刀(1000cm3)護筒灌砂法檢測密度和紅外線微波加熱快速測定砂含水率。b、嚴格按照試驗步驟和方法進行試驗,并在使用過程中定期檢查、校正儀器,避免產生系統誤差。c、壓實度應達到規范規定的標準,若不符合要求時應進行補壓,直到合格,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的作業。檢測取樣位置、深度應符合規范相關條款規定。d、壓實度檢測應在壓實層的層中取樣。10路基檢驗標準、頻率及方法路基質量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1)路基壓實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路基填料強度最小值填方類型路床頂面以下深度(cm)最小強度(%)路基0308.0路基30805.0路基801504.14、0路基1503.0檢驗數量:每1000、每壓實層抽檢3點。檢驗方法:環刀法、灌砂法或灌水法。(2)彎沉值,不應大于設計規定。檢查數量:每車道、每20m測1點。檢驗方法:彎沉儀檢測。(3)路基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的規定。(4)路床應平整、堅實,無明顯輪跡、翻漿、波浪、起皮等現象,路堤邊坡應密實、穩定、平順等。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路基允許偏差項 目允許偏差檢驗頻率檢驗方法范圍(m)點數路床縱斷面高程(mm)-20+10201用水準儀測量路床中線偏位(mm)301002用經緯儀、鋼尺量取最大值路床平整度(mm)1520路寬(m)91用3m直尺和塞尺連續量兩尺,取較大值9152153路床寬度(mm)不小于設計值+B401用鋼尺量路床橫坡0.3%且不反坡30路寬(m)92用水準儀量測9154156邊坡不陡于設計值202用坡度尺量,每側1點注:B為施工時必要的附加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