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市市中區白馬鎮總體規劃方案(2009-2025年)(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50250
2022-08-18
15頁
3.92MB
1、樂山市市中區白馬鎮總體規劃 文本 樂山市市中區白馬鎮總體規劃文本 201002目 錄第一章 總 則1第二章 鎮域總體規劃2第三章 城鎮性質與規模5第四章 城鎮建設規劃5第五章 城鎮近期建設規劃9第六章 實施規劃的措施11第七章 附 則12第一章 總 則第1條 為適應白馬鎮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科學合理地進行城鎮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建設部村鎮規劃編制辦法(試行)和四川省村鎮規劃編制審批辦法及其補充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特制定本規劃。 第2條 規劃依據1、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鎮規劃標準(GB 50188-2007);2、建設部制定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和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實施2、細則;3、四川省制定的四川省村鎮規劃編制審批辦法及其補充規定;4、國家和四川省的有關標準、技術規范;5、四川省關于省級重點鎮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編制要求的通知(川建村鎮發2003218號;6、樂山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年);7、樂山市市中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9、樂山市市中區白馬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10年);10、樂山市市中區統計年鑒(2007);11、樂山市市中區志(2002年版),白馬鎮志;12、白馬鎮自然、經濟、社會等有關資料。第3條 規劃指導思想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3、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2、以城鄉統籌為指導,著力統籌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配套政策措施,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3、充分利用白馬鎮豐富的自然資源、經濟基礎和區位優勢,預測未來發展的可能性,為遠期、遠景發展預留充分的發展余地和較大的彈性空間,適應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確定城鎮性質、規模及布局形態,充分發揮村鎮網絡體系的整體效能,突出城鎮發展方向。4、規劃立足于城鎮長遠發展目標,樹立超前規劃意識,著眼于2025年遠期建設布局,強調2015年近期建設的合4、理性和可操作性,認真研究城鎮建設時序,著重近期、遠期結合,加快城鎮化進程。5、協調城鎮建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力爭實現城鎮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者的高度統一。第4條 規劃原則1、貫徹有利生產、方便生活、促進流通、發展經濟、改善環境的原則,對村鎮各項建設合理布局、協調安排并留有適當的發展余地。2、堅持合理利用土地,節約用地的原則,充分發揮原有村鎮的用地潛力。3、遵循城鎮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原則,調整產業結構,正確引導生產力合理布局,充分發揮城鎮的中心作用和村鎮網絡群體作用。4、注重規劃的科學性、連貫性和可操作性,堅持近期、遠期和遠景相結合,滾動有序發展的原則。5、做到二個結合和5、一個銜接,即和當地政府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計劃相結合,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農業化的推進相結合。一個銜接是與白馬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6、結合自然和傳統特色,創造優美協調,具有現代鄉土風格的村鎮景觀。第5條 規劃年限近期2009-2015年;遠期2016-2025年。第6條 規劃范圍1、鎮域總體規劃:與白馬鎮域范圍一致,總幅員面積32.4平方公里。2、城鎮建設規劃:規劃區范圍包括白馬城鎮、友誼村及萬井村部分村社,東起規劃的環路東側與樂井快速路交匯處,西至規劃的環路西側與樂井快速路交匯處,南以紅旗水庫為界,北至規劃的環路與童北路交匯處,規劃面積0.607平方公里。第二章 鎮域總體規劃第7條 社6、會經濟發展目標鎮域綜合競爭實力明顯加強,實現經濟總量高速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初步確定城鄉統籌的現代經濟社會結構,實現人口、社會、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和協調發展。第8條 經濟發展主要指標 時期指標 項目2008年(現狀)2015年(近期)2025年(遠期)產值(萬元)比重(%)產值(萬元)年遞增率(%)比重(%)產值(萬元)年遞增率(%)比重(%)國內生產總值611310011907101003698212100第一產業371360.7640885415170941第二產業150024.529231024104481328第三產業90014.8257616221137、641631第9條 城鄉統籌戰略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充分發揮城鄉各自優勢,通過產業對接、市場對接、規劃對接和生產要素在市場配置下合理流動,達到城鄉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目標。第10條 社會經濟發展戰略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為根本出發點;以提高鎮域綜合實力為中心任務,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推進環境優化、結構優化和效益優化,實施開放帶動戰略;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培育建材、農產品深加工兩大支柱產業;加快鄉村旅游、商業貿易、文化娛樂、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第11條 鎮域綜合經8、濟分區規劃將白馬鎮劃分為一個中心區,兩個綜合經濟區:1、集鎮中心區 該區域以白馬城鎮為中心,包括友誼村及萬井村的部分村社,該區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方便,基礎設施好,規劃該區為全鎮的城鎮區,發展無污染小型工業和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集散為主的,同時帶動商業企業發展的經濟核心地區。2、北部綜合經濟區 包括石馬、精華、車架山三個村。規劃以精華村為中心村,重點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優質水果,畜禽養殖,糧油,蠶桑等。3、南部綜合經濟區 包括萬井、白鶴、高巖、萬胡、樓子、桐麻山六個村。規劃以萬井、高巖村為中心村,依托勝利水庫開發旅游休閑度假區。主要發展水產養殖業,優質水果基地,農副產品加工業,農家樂旅游9、等。第12條 產業發展與布局1、第一產業布局 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深化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推進農業的產業化、標準化、組織化和信息化進程。著重發展糧食生產、水產養殖,建立優質糧食生產和水產養殖兩大產業基地。2、第二產業布局 充分利用自身資源,通過開發、引進、消化、吸收等途徑,大力發展建材、農副產品深加工工業,創建地方品牌,形成鎮域主導產業,實現工業現代化。建材、農副產品深加工工業主要分布在城鎮西部、樂井路北側。3、第三產業布局 結合勝利水庫良好的環境發展生態農家觀光旅游,建立以自身資源環境為優勢的城郊型休閑觀光旅游產業,把商貿、鄉村旅游及其服務業作為第三產業發展的重點。第110、3條 鎮域人口及城鎮化水平2015年:鎮域總人口1.41萬人,城鎮人口0.3萬人,城鎮化水平21.3%。2025年:鎮域總人口1.53萬人,城鎮人口0.6萬人,城鎮化水平39.2%。第14條 鎮域鎮村體系規劃鎮村體系等級結構規劃為中心城鎮、中心村(3個)、基層村(6個)三級。1、中心城鎮:指以白馬集鎮為中心包括友誼村的部分村社,到2025年末,規劃面積60.7公頃,人口規模6000人,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商貿、旅游服務中心,也是鄉鎮發展的核心。2、中心村:精華村、萬井村、高巖村,規劃聚居人口規模600-700人,用地標準100m2/人,形成農村初級貿易點,為農村生產、生活服務,發展農家旅游11、業。3、基層村:包括桐麻山村、白鶴村、萬胡村、樓子村、石馬村、車架山村,規劃聚居人口規模400-500人,用地標準100m2/人,主要是農貿型,為自然村提供生產、生活服務。第15條 鎮域新農村建設規劃1、發展目標 到規劃期末,基本建成農村社會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完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民收入明顯提高,農村整體風貌顯著改觀的社會主義新農村。2、村莊建設規劃 按照城鄉統籌,因地制宜,規模適度,有利生產,方便群眾的原則,采取“適度集中”的建設模式,科學規劃,合理布點,配套建設,分步實施。第16條 鎮域社會服務設施規劃城鎮及各村的公建設施按服務人口、服務半徑加以配置。1、城鎮:包括政府、居委會12、中學、小學、托幼、文化站、銀行、醫院、敬老院、獸醫站、綜合市場、郵政支局、電信支局、廣播電視站、計生站等。2、中心村:包括村委會、托幼、文化活動室、醫療點、郵政代辦點、商貿服務點等。3、基層村:主要有村委會、文化活動室、醫療點、郵政代辦點、商貿服務點等。第17條 鎮域基礎設施規劃1、道路規劃 以樂井公路為主導軸,童白路和青白路為副軸,沿線輻射,逐步改造,提高現有道路等級,連接各村莊公路,形成鎮域交通網絡體系。第一級:對外交通道路,即樂井二級公路,其公路兩側各控制20米寬綠化帶。第二級:通過童白路和青白路將中心集鎮與中心村,以及各基層村的交通聯系網絡與樂井公路聯網發展,路幅寬度6-8米。第三級13、:中心村、基層村與各自然村莊的交通網,主要為環狀、枝狀路網,路寬4-6米。2、供電 白馬電管站電力由土主變電站(35kv)供給,容量6000KVA。1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到白馬中心城鎮、中心村、基層村后自行變壓供電。3、供水 規劃將城鎮白馬水廠擴建,達到日供水量1200噸,中心村由水廠供水,各基層村自行采取地下水,生活用水均符合國家衛生飲用水標準。4、供氣 規劃近期采用液化氣罐供氣,遠期沿樂井路敷設燃氣干管,引入天然氣供氣,并逐步延伸至各村莊和大型居民聚居點。5、郵政、電信規劃 在中心城鎮建郵政分局和電信分局,中心村及基層村設郵政代辦點。鎮域內各村、社電話普及率達100%,有線光纖入戶率達10014、%,廣播信號覆蓋全鎮。6、環衛設施 城鎮西側相對獨立地段設1垃圾轉運站。城鎮垃圾納入樂山市中心城區環衛系統管理,垃圾集中無害化綜合處理。第18條 鎮域環境保護規劃1、退耕還林建設 按規劃要求進行退耕還林建設,努力提高全鎮的森林覆蓋率,加強勝利水庫周邊區域、墨池河、泥溪河兩側的綠地建設,抓好公路兩側的防護綠地建設。2、水源保護 做好水源保護工作,城鎮生活污水、村民生活污水嚴禁直接排入水體,含病原體的醫療廢水、工業污水需經處理達標后排放。鎮域大部分地表水體水質應達到國家類水域標準。3、農業生態環境保護 控制農業面源污染、養殖業的污染;改善能源結構;引導農戶發展生態農業,建立合理的農產品結構;積極推15、進土地林網化,加強河流水域綜合治理,完善水利設施;鄉鎮企業重點向綠色產業、資源利用可持續化方向發展,嚴格控制發展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第19條 鎮域防災規劃加強鎮域范圍內不良地質災害的監控,防止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鎮域內勝利水庫、墨池河、泥溪河按20年一遇標準設防。地震方面,新建工程及一般建構筑物按七度設防,重要建構筑物及生命線工程按八度設防。規劃城鎮不單獨設消防站,其城鎮消防由周邊土主鎮消防站負責。第三章 城鎮性質與規模第20條 城鎮性質鎮域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鎮域農副產品生產集散地,以發展旅游度假、文化娛樂、餐飲住宿服務、交通運輸和農副產品生產集散為主的集鎮。第21條 城鎮規模近16、期2015年人口0.3萬人,建設用地26.43公頃;遠期2025年人口0.6萬人,建設用地60.7公頃。第四章 城鎮建設規劃第22條 城鎮用地選擇與發展方向城鎮用地發展方向在現有城鎮用地基礎上,重點向北發展,適當向南拓展。第23條 城鎮規劃結構根據白馬鎮建設用地的現狀和自然環境條件,結合白馬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城鎮近遠期發展的需要和可行性,規劃以現有集鎮為依托,向東打通至純復鄉的干道,向西北打通至童家鎮的干道,同時在北部打通一條與樂井路相接的環形道路,并沿干道布置城鎮各類公共設施,形成行政、商貿公共服務中心;結合居住現狀及用地規劃布局,城鎮北側形成居住組團;利用現狀南部兩處自然山體與勝利水庫17、,打造城鎮特色,發展鄉村旅游,形成休閑度假區。第24條 居住用地布局規劃居住用地安排主要考慮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給人們提供安全、舒適、優美的居住環境。規劃結合現狀居住用地分布,選擇集鎮北部新區作為居住用地,圍繞城鎮純白路、童白路公共服務中心,形成北部居住組團。城鎮現狀建成區居住用地分別采取保留、調整和更新的措施,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加強環境建設,提高居住水平;新開發建設的居住用地必須配套相應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規劃區內現有村民就地安置入城鎮居住用地內。居住用地面積為20.98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34.56%。第25條 公共設施用地布局規劃城鎮主要的行政管理、教育機構、文體18、科技、商業金融等公共設施用地集中在城鎮純白路、童白路兩側。公共設施用地面積為17.16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28.27%。1、行政管理用地 規劃擴大現有鎮政府用地。2、教育機構用地 規劃在城鎮北部新區童北路兩側分別建設幼兒園、小學、中學,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條件。3、文體科技用地 規劃在羊咡坳街規劃文化站用地,并配套圖書館、影視中心等文化設施。規劃利用現狀南部自然山體與勝利水庫,發展鄉村旅游,休閑度假,在其內部規劃部分文化娛樂用地,打造城鎮“休閑娛樂、旅游度假”的特色,形成樂山城郊休閑、度假目的地之一。4、醫療衛生用地 規劃將白馬醫院遷至新區北部,并擴大用地規模,創造良好的醫療條件,方便城鎮居民就19、醫。5、商業金融用地 沿城鎮童白路、純白路干道布置商業金融服務設施。6、集貿設施用地 保留現有的農貿市場,并擴大用地規模,形成一個綜合型農貿市場。同時規劃在童白路南側規劃一農貿市場,以滿足城鎮集市貿易需求。第26條 生產設施用地規劃搬遷城鎮現有企業,在城鎮西端規劃一工業用地,工業用地內主要安排對居住和公共環境基本無干擾、無污染的農業服務設施用地。生產設施用地為4.08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6.72%。第27條 倉儲用地規劃在城鎮西側規劃一倉儲用地,與工業用地毗鄰,其對外交通聯系方便,利于工業品儲存和對外運輸。倉儲用地為1.80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2.96%。第28條 工程設施用地規劃電信分局布置20、在新區童白路北側,郵政分局布置在新區羊咡坳街東北側。現狀加油站規劃予以保留,并擴大其建設用地。規劃將城鎮垃圾轉運站布置于城鎮西側,位置相對獨立,且方便垃圾清運的地段。規劃將城鎮污水集中處理池布置于城鎮西北側,位置相對獨立地段。工程設施用地總面積為0.64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1.05%。第29條 城鎮規劃用地計算表白馬城鎮用地計算表序號類別代號用地類別名稱現狀2008年2571人規劃2025年6000人用地面積(ha)比例(%)人均(m2/人)用地面積(ha)比例(%)人均(m2/人)1R居住用地8.6941.8433.820.9834.5634.97R2二類居住用地8.6920.982C公共設21、施用地3.8218.3914.8617.1628.2728.6C1行政管理用地0.620.96C2教育機構用地1.643.29C3文體科技用地-8.07C4醫療保健用地0.140.51C5商業金融用地1.033.42C6集貿市場用地0.390.913M生產設施用地1.899.107.354.086.726.8M4農業服務設施用地-4.084W1普通倉儲用地-1.802.963.05T對外交通用地2.1210.218.252.554.204.256S道路廣場用地2.9714.3011.558.2113.5313.687U工程設施用地0.472.261.830.641.051.078G綠地0.8122、3.903.155.288.698.8G1公共綠地0.815.28小計城鎮建設用地20.7710080.7960.7100101.179E水域和其他用地116.0276.09E1水域25.94E2農林用地90.08合計城鎮規劃范圍用地面積(ha)136.79第30條 綠化用地布局規劃綠化用地由公園、街頭綠地、生產防護綠地、生活小區綠地組成,城鎮綠地由點、線、面有機組成。規劃城鎮綠化用地面積為5.28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8.69%。第31條 景觀風貌規劃城鎮景觀的總體架構建立在城鎮的總體布局上,與城鎮的總體布局相適應,在這個基礎上,強化城鎮的特色優勢,弱化城鎮的不足之處。規劃通過山體、水體、道路23、街巷、公園、廣場、建筑物等景觀要素有機組合,構成景觀節點、景觀帶、景觀區來展現城鎮的景觀風貌。第32條 道路系統規劃根據城鎮現狀地形特點、用地布局結構和對外交通狀況,道路布局結構采用“環狀與方格網狀”相結合的形式。在規劃鎮區外圍形成一個環狀道路網,并與對外交通干線相連接;城鎮內部路網則采用 依山就勢的干道路網,并輔以支路來完善城鎮道路系統。為減少房屋拆遷,舊鎮區道路基本保持不變。城鎮道路分為兩級:干路12-16米,支路7-9米。道路斷面形式均采用一塊板。道路廣場總用地為8.21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13.53%。第33條 對外交通規劃規劃對外交通用地2.55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4.20%。1、24、過境公路規劃 為減少過境交通對白馬城鎮的干擾,規劃城鎮主要向北發展,在城鎮外圍形成交通環線,并在樂井路兩側各控制20米寬的綠化帶。2、規劃在城鎮東端樂井路北側設1座汽車客運站,兼樂山中心城區專線公交車首末站。第34條 廣場、停車場規劃規劃保留并擴建現鎮文化廣場,增加設施,完善服務功能。另在集鎮中心規劃一處綠化廣場,作為集會、舒緩交通等。在集鎮東、西兩側樂井公路入口處各設停車場1個。此外,在勝利水庫大壩西側建設一處停車場。第35條 給水工程規劃白馬水廠水源采用淺層地表水,日產水量30噸。為保證供水的可靠性,規劃近期在勝利水庫附近新建水廠一座,供水能力為1200噸/日。遠期考慮到城鎮用水量的增加,25、勝利水庫蓄水量不能滿足要求,城鎮水源由樂山市中心城區城市供水管網供給,集中向城鎮及其周邊村社供水。規劃近期城鎮綜合用水量指標為250L/人d,遠期為300L/人d。供水采用環狀與枝狀相結合的供水管網形式,管道沿路埋設,生產、生活和消防用水采用同一供水系統。給水主干管布置成環狀供水管網,確保城鎮供水安全。第36條 排水工程規劃城鎮規劃區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水結合地形就近排入城鎮規劃區內的河流或溝渠內。雨水量計算的暴雨強度公式采用樂山市暴雨強度公式,重現期P取1年,地面集水時間t取10分鐘,地面徑流系數取0.6,全部按暗管計算。城鎮污水量按總用水量的80%計算。污水系統管網成樹枝狀布置,以重26、力流為主。規劃污水先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入城鎮污水管道系統,再匯入城鎮集中污水處理池處理,經過生態林凈化達標后排放放。 第37條 電力工程規劃白馬電管站電力由土主變電站(35kv)供給,容量6000KVA。城鎮人均綜合用電量指標,近期3000kwh/人年,遠期4000kwh/人年。城鎮供電電網電壓等級分二級,10KV中壓配電網和380V/220V低壓配電網。鎮區供電方式采用電力淺溝與桿架線相結合的方式。現有10kV配電線路應結合規劃道路的建設進行改建,在主要道路應布置電力淺溝,電力線與通信線應分隔設置,分設于道路兩側,不宜同側。第38條 燃氣工程規劃規劃沿樂井路邊緣埋設主管道,從市中心城區井研天然27、氣引入白馬集鎮。城鎮內天然氣采用網狀與枝狀管道輸氣。規劃燃氣管網系統采用中壓一級和區域調壓站供氣。中壓管道沿干道、街坊路直至居民樓前或大型公共建筑用戶前,通過調壓箱減壓后直接供氣。第39條 電信、郵政工程規劃在城鎮新區中心地段新建郵政分局和電信分局,規劃鎮區電話裝機容量為0.5萬門。電信電纜沿道路敷設,均采用管道式埋地敷設。第40條 環境保護規劃1、生態環境保護 必須嚴格按規劃要求進行各項建設,控制城鎮規劃區環境質量,搞好城鎮綠化建設,形成穩定、高效的城鎮生態環境系統。2、大氣環境保護 城鎮大氣環境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3、水環境保護 城鎮規劃區河流、水體水質均應達到國家類水域標準。4、噪聲控制28、 城鎮建成區噪聲環境按國家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標準(GB22337-2008)控制。5、固體廢棄物控制 嚴禁將有害廢棄物排向水體和公共場所。建立、健全對有害廢棄物的監督及管理系統。第41條 環衛設施規劃在城鎮西側設置小型垃圾轉運站1座,在居住小區內設立分散的垃圾收集點,按時定期投放后,由專人負責轉運到垃圾轉運站。城鎮垃圾運至樂山市垃圾處理場進行集中無害化綜合處理在城鎮內設立水沖式公廁,地點主要規劃在人口活動頻繁的場所,如集貿市場、長途汽車客運站以及大型公建的底層等。每座公廁建筑面積5060平方米。城鎮垃圾收集容器(垃圾箱)則根據實際情況,按服務半徑5080米要求設置。第42條 城鎮防災規劃1、防洪29、 城鎮防洪嚴格按照現行國家防洪標準的有關規定執行。城鎮規劃區河流、溝渠防洪按20年一遇設防。2、消防 城鎮道路每120米設消防栓一個,并結合舊城鎮改造,開辟消防通道。規劃白馬城鎮范圍內不單獨設消防站。城鎮消防由周邊場鎮消防站負責,城鎮自身應建立消防義務隊,在災情發生時協助專職消防人員撲救。3、抗震 新建工程及一般建構筑物按七度設防,重要建構筑物及生命線工程按八度設防,建筑物的抗震設計按現行抗震設計規范執行。城鎮對外交通道路及干道為避震疏散通道,各公共綠地、公園、廣場、社會停車場均為避震疏散場地。第五章 城鎮近期建設規劃第43條 近期建設規劃指導思想1、以城鎮建設規劃為依據,堅持合理和高標準的規30、劃原則,充分利用現狀,搞好近期建設,為遠期城鎮建設打下基礎。2、近期建設規劃充分考慮實施的可行性,對近期不具備條件開發建設的項目,做好規劃控制,為今后時機成熟時對各項建設活動提供保障。3、新區的建設與舊城改造相結合,注重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4、保持城鎮用地在不同時序發展階段的生態平衡和城鎮功能的完善。第44條 近期城鎮建設重點近期白馬城鎮建設用地在現狀城鎮基礎上重點向北和向南擴展。近期城鎮建設的重點是對城鎮基礎設施的改造與建設。城鎮現有農貿市場的整治;鎮政府擴建;擴建中心小學;建設白馬廣場;污水廠的建設;整治街道兩側建筑,消除安全隱患;新建郵政分局、電信分局;搬遷敬老院;完成城鎮新區31、主干道建設,配套敷設給水、排水等管線工程,不斷地完善城鎮的配套設施,提高城鎮居住環境質量。第45條 近期城鎮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 近期內居住用地以城鎮西部新區居住組團建設為主。舊城改造與新區建設相結合,做到綜合開發,配套建設,一次規劃,分步實施。2、公共設施用地(1)行政管理用地:現有鎮政府所在地和其他行政用地予以保留。(2)教育機構用地:保留現有的中學用地,新建小學、幼兒園,改善周邊環境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3)文體科技用地:保留現有文體科技用地。(4)醫療保健用地:現有白馬醫院,用地較小,無擴建發展用地,規劃將白馬醫院遷至城鎮新區集市新街。(5)商業金融用地:保留并改造舊鎮商業設施,沿羊咡32、坳街、童白路、純白路、集市老街布置商業金融服務設施,以帶動城鎮新區的發展。(6)集貿設施用地:保留現有的農貿市場,并擴大用地規模,形成一個綜合型農貿市場,以滿足城鎮集市貿易需求。3、生產設施用地 曬皮廠、削皮廠等生產設施用地暫且保留。4、對外交通用地 為減少過境交通對白馬城鎮的干擾,規劃在樂井路兩側各控制20米寬的綠化帶。規劃在樂井路北側、羊咡坳街南側新建1座汽車客運站,兼樂山中心城區專線公交車首末站。5、工程設施用地 現有工程設施用地近期予以保留。新增電信分局、郵政分局、變電站和垃圾轉運站。郵政分局布置在童白路北側;電信分局布置在羊咡坳街東北側;城鎮垃圾轉運站布置于城鎮西側,位置相對獨立,且33、方便垃圾清運的地段;污水處理廠布置于城鎮西北側,位置相對獨立;現狀加油站規劃予以保留,并擴大其建設用地。6、綠地 加強城鎮公園綠地、街頭綠地、道路綠化帶的建設,提高城鎮綠化用地面積,改善城鎮居住生活空間環境。第46條 近期城鎮規劃用地計算表近期白馬城鎮規劃用地計算表序號類別代號用地類別名稱現狀2008年2571人規劃2015年3000人用地面積(ha)比例(%)人均(m2/人)用地面積(ha)比例(%)人均(m2/人)1R居住用地8.6941.8433.813.3950.6644.63R2二類居住用地8.6913.392C公共設施用地3.8218.3914.865.7021.5719C1行政管34、理用地0.620.96C2教育機構用地1.641.16C3文體科技用地-C4醫療保健用地0.140.51C5商業金融用地1.032.62C6集貿市場用地0.390.453M生產設施用地1.899.107.35-M4農業服務設施用地-4W1普通倉儲用地-5T對外交通用地2.1210.218.250.511.931.76S道路廣場用地2.9714.3011.554.6917.7415.637U工程設施用地0.472.261.830.190.720.638G綠地0.813.903.151.957.386.5G1公共綠地0.810.81小計城鎮建設用地20.7710080.7926.4310088.135、09E水域和其他用地116.02110.36E1水域25.9425.94E2農林用地90.0884.42合計城鎮規劃范圍用地面積(ha)136.79第47條 近期城鎮主要建設項目及投資估算近期城鎮主要建設項目詳見下表,總投資額達2780萬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16030萬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1150萬元),平均每年需投入397萬元。近期城鎮主要建設項目一覽表建設時間分類序號項目名稱建設規模投資估算金額(萬元)備 注2010年2012年基礎設施1純白路(純復白馬)及市政管線建設長332m,寬16m802552童白路(童家白馬)及市政管線建設長258m,寬16m503油房街及市政管線擴建長528m36、,寬16m454集市老街路面整治長231m,寬12m205祥源商業步行街建設占地0.18ha60公共服務設施1集貿市場整治占地0.45ha302902鎮政府擴建占地0.96ha1503環衛設施(公共廁所(2座)104幼兒園占地0.26ha1002013年2015年基礎設施1集市新街及市政管線建設長367m,寬12m701202新區一路及市政管線建設長255m,寬12m50公共服務設施1郵電分局、電信分局建設占地0.2ha1206652敬老院建設占地0.27ha1003中心小學擴建占地1.16ha1804白馬廣場建設占地0.32ha1155污水廠建設占地0.15ha150合計1330萬元,其中:37、基礎設施建設375萬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955萬元。第六章 實施規劃的措施第48條 規劃法制建設措施1、加強規劃法制宣傳,增強規劃意識。2、健全、加強法制監督和執法機制,保證白馬鎮總體規劃依法實施。第49條 規劃行政管理措施1、加強白馬鎮規劃工作的行政領導和組織實施。2、加強城鎮規劃管理職能機構的力量建設。3、實行規范化的規劃管理審批程序。第50條 規劃經濟保障措施1、加強資金籌措工作,積極推動城鎮開發。2、采取差異開發政策,引導按規劃進行土地使用功能的調整。3、實行城鎮基礎設施產業化經營和有償服務。第51條 規劃技術深化措施1、深化規劃設計內容,鎮總體規劃經批準付諸實施后,要盡快組織編制鎮的38、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綜合開發地段和其它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安排城鎮建設。2、細化技術管理規定,確保城鎮規劃的全面實施。技術管理規定可參照市有關管理辦法。第52條 其它措施1、積極引導附近村莊農民進鎮居住,規劃范圍內農房建設納入城鎮發展區,統一安排,集中緊湊發展。2、各項用地進行建設開發前,必須按國家規定進行地質勘探及對周邊可能發生滑坡、崩塌地段進行處理,方可進行建設施工。如經勘察不能使用的地段,應將其改為防護綠地。第七章 附則第53條 本規劃由規劃文本、規劃圖紙和附件(規劃綱要、規劃說明書及基礎資料匯編)三部分組成。規劃文本和規劃圖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54條 文本中加粗字體內容為規劃強制性內容。第55條 本規劃是指導白馬鎮建設的法定文件和進行建設管理的依據,在城鎮規劃區內進行各項建設活動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均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規定,執行本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非經履行法定程序都無權變更本規劃。本規劃自批準之日起實施。第56條 因城鎮建設需對本規劃進行調整修改,應按法定程序進行。第57條 本規劃由白馬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由樂山市市中區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